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嘉兴市农村宅基地退出障碍因素进行专题调查,主要障碍因素有资金缺口大,中心村建设“调地难”,农民意见难统一,农民观念难转变,搬迁后再就业困难,搬迁后承包地处置难。提出对策建议:根据村庄类型确定搬迁安置方式;着力解决中心村建设中的土地产权问题;建立合理的经济机制,协调相关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化的形式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促进拆迁农户的就业;合理解决拆迁农户的有关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可用地逐渐缩减,农村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再加上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及城郊建设用地需求不断上升,近郊农村土地不断增值,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波动不定。同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保障农户利益,促进城镇发展。另外,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服务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出现人走村空的现象,但又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人口在城镇享受不到同等的福利政策,大多数的在外务工农民并不愿意放弃农村闲置宅基地及农房,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本文依据当前农村实际情况,在原有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农村宅基地得到合理利用,同时有效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供支撑,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未来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的重点方向。结果表明:1)现有研究主要从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与方式及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方面开展;2)已有研究主要采用了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统计和计量经济模型法及社会学的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并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1)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研究;2)农村宅基地退出治理路径模式研究;3)基于宅基地价值体系的退出补偿标准研究;4)基于利益主体博弈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
农村宅基地退出后所引发的社会性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主要包含货币补偿、住房补偿和综合补偿3种模式。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地区访谈调查结果得出,家庭养老问题是引致退出农民补偿模式偏好差异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3种退出补偿模式对比,进一步分析了差异化补偿模式对家庭养老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田野调查还发现,不同的补偿模式给宅基地退出农民带来了不同的养老问题,货币补偿易产生老年资金约束,住房补偿易引发农村家庭医养能力不足,而综合补偿模式也难以解决养老过程中出现的农村老人精神孤独等问题。基于此,未来应强化货币补偿模式的资金管制、限制资金用途,优化宅基地退出住房补偿设计、完善医疗保障,创新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提升农村养老质量。 相似文献
5.
贵州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模式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了贵州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实践中形成的5种典型模式,分别为:农户异地建新后自发退出并复垦老宅基地模式、农户自愿退出废弃或闲置宅基地政府无偿实施复垦模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引导农户集中居住腾退老宅基地模式、农村危旧房改造限额用地腾退多余宅基地模式、生态移民搬迁腾退老宅基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引导农户集中居住腾退老宅基地模式和生态移民搬迁腾退老宅基地模式是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效益较好的2个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农村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南宁市农村宅基地的现状,针对宅基地退出存在的困难与障碍,分析设计南宁市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目标与思路,探索构建南宁市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迁徙的趋势明显,宅基地闲置现象较为普遍,农村空巢化现象较为突出。集约利用农村土地,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有利于农民利益有效实现。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情况的调研,提出构建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的建议。1.农村宅基地使用中的问题(1)村落规模小、布局分散2013年末杭州 相似文献
9.
10.
总结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演变及主要特征,探讨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深入分析了农村宅基地市场化退出的制度困境,对加快建立我国农村宅基地市场化退出机制提出了若干理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当前,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加剧和“一户多宅”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农村大量宅基地闲置,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为此,2019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但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仍面临诸多困境:制度层面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弱,补偿机制缺乏科学性;实践层面体现为补偿资金的运行存在风险,农民的退出意愿普遍偏低。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要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各地方要在原则性规范的统一指导下设定合理的补偿机制;拓展融资渠道,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注重保护农民权益,提升农民的参与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配套机制,以引导闲置宅基地的有序退出;引入村庄能人推动机制,以实现政府和农民的有效沟通,消除农民退出宅基地的顾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乡二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与农村用地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比例越来越高。近年来,各地区都在加快完善和健全宅基地退出的政策,但是,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度,因此,宅基地的退出存在着许多阻碍。分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本质,以及一些内涵、界定、研究综述,并提出了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 相似文献
14.
推进宅基地有序退出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格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河南省12个区县21个村庄的农户调查,发现:农户年龄越大,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弱;文化程度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越强;农户家庭人口规模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明显强于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农户。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22,(1):119-126
利用CiteSpace对332篇宅基地退出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宅基地退出文献发文量,分别对宅基地退出的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2009—2021年宅基地退出文献发文量处于增长状态;研究作者之间未形成专业的学术团队;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密度低;研究热点集中于宅基地退出制度、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退出模式及补偿标准、宅基地退出与三权分置改革;研究趋势从宏观转微观,从制度改革研究到农民意愿研究。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有待加强;农民合法权益有待保障;统一科学的宅基地退出模式评价体系有待构建;与乡村振兴发展新背景有待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视角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政府主导下的宅基地有偿退出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实践中或为追求建设用地指标而损害农民利益,或因忽视了土地市场规律而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基于四川、重庆、浙江、西藏、吉林等地的实地调研,从宅基地退出涉及的产权主体和实施主体角度归纳当前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实践类型,分析不同主体情景下的成效与问题。结果表明,当前宅基地有偿退出实践有是否履行住房保障职能两种情景,根据政府介入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又可细化为农民偶然退出、隐性市场行为、经济或社会导向型政府主导等类型,尽管实施主体和驱动力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退出主体不健全、退出客体权能残缺、政府主导下市场关系被忽略、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研究表明,政府完善基础性制度环境和宅基地制度安排、以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更有助于宅基地有偿退出。因此,应健全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相关的法律体系;明确界定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和流转制度;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成员身份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制定市场规则,建立农村土地的市场化价格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罗平县、鹰潭市余江区及义乌市试点调查发现宅基地退出补偿制度中主要存在法律规定不统一、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及宅基地补偿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制度对于现代农村建设及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研究综述及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现有的关于农村宅基地退出的研究文献,从实行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必要性、难点、影响因素、模式、运行机制、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机制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大批农村宅基地闲置甚至荒废,宅基地退出工作成为改革的重要一环。分析农村宅基地退出面临的退出程序不健全、补偿机制不明确、退出保障机制不完善及退出后土地利用机制低效等现实问题,提出健全宅基地退出机制、确定具体的补偿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后的保障体系及推动宅基地退出后土地高效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