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测度指标体系,以耦合协调模型为研究方法,对甘肃省2000—2015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镇化指数对比来看,甘肃始终表现为土地滞后型;(2)甘肃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失调阶段(2000—2005年)、过渡阶段(2006—2008年)、协调阶段(2009—2015年),城镇化协调类型从严重失调衰退土地滞后型发展为优质协调发展土地滞后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15个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协调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8—2017年武汉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结果表明,武汉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2010年两者指数水平都较低;第二阶段,2011—2014年两者指数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第三阶段,2015—2017年两者指数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且两者的耦合度从极度失调向优质协调转变。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在某方面来讲存在失调状况,但是随着两者的调节,逐渐趋向于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失调的原因,指出两者关系主要受到城市发展外在制度与内在基础的共同作用,并据此提出协调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同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抚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生活水平、土地结构和土地利用投入产出4个方面,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协调发展模型为研究方法,对抚州市2007—2016年人口与土地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呈重度失调向中度协调发展趋势;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状态由重度失调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向初级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阶段转变;抚州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速度相对一致,但人口城镇化速度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4.
从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的概念及内涵入手,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03-2011年咸宁市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采用熵值法计算咸宁市2003-2011年的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研究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咸宁市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二者发展不协调,土地城镇化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化发展水平由失调衰退阶段逐步向协调发展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5.
在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耦合作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评价模型计算土地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对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2年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度差异不大,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走向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提出建议以期对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所帮助.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计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以此来综合评价城镇...  相似文献   

7.
定量研究人口与土地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协调发展程度,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是实现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构建土地与人口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1990-2014年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河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分别提高了0.660、0.682,且从2006年开始,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增长速度,与人口城镇化指数的差距逐渐缩小,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轻度失调阶段达到了2014年的初级协调发展水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河南省政府应紧紧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配套措施建设,加强城镇建设用地管控,同步推进国土综合整治,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兰州市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在对土地城镇化概念、评价方法进行合理界定的基础上,以兰州市各县区为评价单元分别对兰州市土地城镇化时空发展现状以及近5a兰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兰州市各区县中城关区的土地城镇化水平最高,为0.974 3,皋兰县最低为0.020 8.【结论】2008~2010年兰州市土地城镇化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坡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不协调;2010~2012年,兰州市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发展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6—2019年安徽省16个城市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测算结果,考察三者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土地城镇化主要依赖土地、人口、固定资产等要素投入驱动;人口城镇化主要通过产业承接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等措施驱动;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三者发展趋势基本同步,趋于良好协调发展,但城市差异呈扩大趋势;2019年16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度空间集聚显著。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互影响,同时,协调发展度受国家政策与城市间不平衡发展影响,可通过差别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巩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地位、建立综合性的地方政府考核制度等措施切实推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否协调,是判断新型城镇化发展健康与否的关键要素。根据城镇化内涵,建立长春市2006~2015年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连续上涨;2008~2010年,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率与人口城镇化相比明显加快,且于同年赶超人口城镇化指数,发展类型由土地滞后型变为人口滞后型;2010年以后,两者的增长速率接近且总体相对平稳,协调发展程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衰退进展为2015年的中度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以期为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个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出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探究了各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部分地区的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比较低;各市的发展趋势是人口城镇化高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进度慢;各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度差异大:南宁最高,其次是北海、钦州、防城港和玉林,崇左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个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出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探究了各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部分地区的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比较低;各市的发展趋势是人口城镇化高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进度慢;各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度差异大:南宁最高,其次是北海、钦州、防城港和玉林,崇左最低。  相似文献   

13.
选取包括非农业人口比重、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等在内的10个指标,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采用协调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计算得到陕西省2000-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以及2014年度陕西省各市(区)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00-2014年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土地城镇化指数大于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发展水平由最初的失调阶段在经历了调和阶段后,增加到协调发展阶段;从空间维度看,陕西省11个市(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协调发展阶段差距大、协调发展类型区域分异明显、人口城镇化滞后型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伴随着经济社会升级与转型,中国步入高速的城镇化与工业化阶段,不仅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发生了变化,而且土地城镇化速度也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两者之间失衡和不协调发展等问题日益突出.以位于鄱阳湖滨湖区与长江岸带的湖口县为研究区,探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和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迁移规律.[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研究分析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特征以及迁移规律.[结果](1)湖口县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总体呈现东北-西南方向递减趋势,而土地城镇化总体呈现西-东方向递减趋势;(2)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度总体上呈现东北部良好均衡型-中部初级均衡型-西南部严重失衡型或中度失衡型的演变规律;(3)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为西北中度协调-东北勉强协调-西南轻度失调的趋势;(4)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发展主轴保持在西南-东北方向,2009—2012年耦合协调度质心向东北偏移了353.22 m,而2012—2016年向西北偏移了45.42 m.[结论]当前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和土地城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发展,但二者在空间上存在耦合协调关系,为进一步有序协调两者关系,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实现二者和谐发展.尤其湖口县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口沿线,协调国土空间开发与土地城镇化对于响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城镇化对耕地集约化节约利用的影响,选择北京市怀柔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现代城市化指标体系测算怀柔区的城镇化水平,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耕地集约化节约利用程度,分析城镇化水平综合值和耕地集约化节约利用评价综合值的相关性,研究人口、土地和经济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化节约利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怀柔区城镇化水平和耕地集约化节约利用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耕地集约化节约利用水平综合值与城镇化水平值之间满足一元回归模型;怀柔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耕地集约化节约利用水平呈负向弱相关关系,土地城镇化水平和耕地集约化节约利用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城镇化水平和耕地集约化节约利用水平呈负向弱相关关系;怀柔区的土地城镇化水平是影响耕地集约化节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怀柔区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水平。结果表明,2000—2013年陕西省城镇化由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发展到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协调度由"基本协调"转变为"较协调"。  相似文献   

17.
运用系数变异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2007~2016年黄冈市"土地—人口—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指数差异较大,其中,2007~2009年人口城镇化占主导地位,2010~2011年经济城镇化占主体地位,2010~2011年土地城镇化占主体地位;黄冈市城"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度由失调阶段(2007~2010年)转化为逐步协调阶段(2011~2016年)。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从抑制城镇土地过度扩张角度采取措施,促使土地市场的有序竞争;培养出高素质技术人员来服务城市建设,并兴建基础设施吸引外资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国集团(G20)是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基于多元视角从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等层面构建适用于G20成员的城镇化评价体系,利用熵值赋权法测算G20成员不同准则层的城镇化及城镇化综合水平,借助于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度探讨各城镇化综合协调发展状况与阶段类型,研究表明:G20成员的综合城镇化水平呈现明显的等级层次性,日本综合城镇化居于首位,美国次之,中国与加拿大位居第三、第四,土耳其、南非、沙特阿拉伯的综合城镇化水平相对最低;G20成员的经济城镇化均非其城镇化发展首位,中国、美国、德国社会城镇化超前于其他类型城镇化,墨西哥、土耳其、南非与阿根廷的人口城镇化为"重中之重",俄罗斯与巴西越来越重视其生态城镇化,其他国家的土地城镇化优势潜力最大;G20成员人口—生态—经济—社会—土地城镇化整体处于轻度失调衰退阶段,其中日本、美国与加拿大为濒临失调衰退,阿根廷、印度、土耳其、墨西哥、南非、沙特阿拉伯为中度失调衰退,其余国家均隶属于轻度失调衰退,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9.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在分析全域旅游发展与就地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域旅游与就地城镇化两大系统耦合指标体系,并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7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海南省全域旅游和就地城镇化2010-2017年间耦合度持续保持0.9以上,两个系统存在显著的耦合发展关系;两者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出上升趋势,2014年之前,全域旅游发展滞后于就地城镇化,2014年之后,全域旅游综合发展指数开始高于就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步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到"良好协调"的转变。实践证明,产业融合和统筹规划可以进一步提高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  相似文献   

20.
为给江苏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功效函数测度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6—2014年人口、土地及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探讨其协调性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而言,土地城镇化水平高于人口、经济城镇化水平;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呈明显的空间分异和块状聚类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