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沧州市是著名的红枣之乡,红枣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沧州市大力发展枣产业,红枣种植面积已达到189万亩(其中冬枣种植面积20万亩),占全国的1/3,主要分布在沧州的沧县、献县、泊头、黄骅、盐山等县市,并且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年产量达3.5亿公斤,全国产量最大.红枣产业已成为部分地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2015年4月1日,记者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我国审定通过首个有关冬枣的国家标准,预计2015年五六月份发布实施,以后农户在种植、出售、交易冬枣时将会更为规范. 大荔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德全介绍,大荔县作为全国冬枣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近30万亩,曾获国家林业局授予的"中国枣乡"称号.但冬枣在全国没有统一标准,冬枣农户有时用药不规范等,导致冬枣质量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3.
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为开发果树优新品种,我镇于1999年在横泾镇马家村西泾建立了富康枣园,面积120亩,并引进了沾化冬枣新品种。通过7年的精心培育,2004年开始挂果,亩产量为412kg,如今枣树已长大成林,果实累累,高产栽培技术使冬枣的亩产量也逐年提高,至2006年已达1078kg,亩产值达2800元,减去每亩生产成本5001元,亩效益在2300元左右。全园总效益为27.6万元。在此高产高效基础上,马家村委决定以点带面,开发山地,扩大冬枣的种植面积,并打出品牌,形成一村一品的冬枣村。下面简要介绍冬枣的培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沾化区作为滨州市辖区,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冬枣产业,经过30余年的精心培育,沾化冬枣面积持续稳定在2万hm~2,2016年总产3.25亿kg,实现产业产值30亿元,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达到8562元,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为不断提高冬枣产量和提升冬枣品质,结合近几年沾化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摸索出一套适合鲁北地区冬枣高校平衡施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冬枣是我国特有的名优果品,在天津市,冬枣的种植面积大约在15万亩左右,由于冬枣是典型的晚熟鲜食品种,所以脆熟期是其采收的最佳时期,冬枣采摘机就是根据冬枣的生长情况及冬枣的性状特征,基于机械理论的基本知识,设计出适于冬枣的采摘机具,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冬枣采摘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沾化冬枣产业发展已有30年时间,目前,沾化区已形成30余万亩的冬枣生产基地,现已成为沾化区农业主导产业,是20万农民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近30万人参与到该产业中来。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沾化冬枣产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为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沾化冬枣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独树一帜,绿色发展目前,甘肃省耕地面积8100万亩,而实际上能耕种的有6100万亩,再生面积1300万亩,在种植农作物的种类有小麦、玉米、马铃薯,有5000万亩。另外是油菜、胡麻及其他种类。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苹果500多万亩,面积全国第二位,品质全国第一位。我们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接近400多万亩,全国种植面积第一位。我们的蔬菜跟全国高原夏菜相比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8.
<正>早在今年8月,离最早上市的山东沾化大棚冬枣还有一周时间,山东市面上已经有"沾化冬枣"在售卖了。而在去年,1元1千克的劣质冬枣让"珍果"变成了路边货,全国各地冒用"沾化冬枣"地理商标的行为越演越烈。沾化冬枣研究所所长于洪长说,"沾化冬枣关系沾化枣农的民生大计,必须保护好这个价值55亿元的品牌,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那么,沾化冬枣的品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冬枣在浙东地区的种植和推广,浙东农户陆续利用"沾化冬枣"、"山西大雪枣"、"美人指"、"胎里红"等冬枣品种,对本地的"义乌大枣"进行高接改造,或直接种植。其中"沾化冬枣"表现出适应性较好,高接成活率高,6~8年生"沾化冬枣"产量可达1000kg/667m2以上。由于浙东地区冬枣花期易受阴雨影响,果实生长期易受高温干旱、台风及长期降雨的影响,使缩果病、裂果病发生严重,易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保花保果,尽量避免冬枣园湿度过大,控制冬枣园果实生长期的土壤含水率和变动比率,加强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
十几年来,瞄准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对稀有的沾化冬枣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实现了富民强县的目标。目前,该县已发展冬枣密植园2.3万hm2,年冬枣产量达到1 500万kg,产值3亿元,农民年人均冬枣收入900元,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沾化冬枣文化。沾化冬枣营养丰富,据农业部食品质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静海县大丰堆镇冬枣种植面积近5000亩,自2007年始建立300亩的高产优质示范园,经过4年的规范管理,平均亩产量均达到1000kg,亩均产值达到1万元,果农收益大幅度增加,成效明显。现将冬枣周年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沾化冬枣"品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成名史,通过分析"沾化冬枣"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组织化程度低、种植模式落后、加工能力弱、延伸功能差等问题,以政府职能视角,针对矛盾问题,从经营理念、生产方式、销售模式、产业链延伸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促进冬枣产业健康发展,枣农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3.
孙朝阳  张帆  吴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9):209-211
根据2007~2014年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测算沾化各镇冬枣产业的比较优势,总结各镇冬枣产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由于土壤肥力、技术水平、种植规模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同,造成了各镇冬枣产业比较优势的差异。对此提出了沃土工程、技术更新、精细管理、政府引导、合理分工等建议,促进沾化冬枣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10月中旬,笔者先后到孝昌县丰山镇井边村和卫店镇果品基地调查农业结构调整问题,了解到这些地方近年来在丘陵、岗地发展冬枣面积近千亩.其中井边村34岁的魏恒管理的100亩冬枣获得了丰收,每亩产冬枣1250千克以上,在10月上旬就销售一空,总收入65万元,每亩纯收入5000元.小伙子高兴地说,明年将把附近种植冬枣的农户都带动起来,通过冬枣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地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5.
<正>冬枣产业成为我区特色农业的标志性品牌,种植面积达到10万余亩,成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经过我们调研发现,冬枣生产中还存在问题。大港地区冬枣种植面积大,分布广,涉及到各个街镇,甚至到各家各户,在日常生产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归类如下:1.机械装配水平不高冬枣产业在我区发展刚刚起步,对冬枣园管理中所需的新技术、新机具利用率不高,还是借用以前传统农业工具,甚至一些环节单靠人工来完成,从而导致管理不到位,增加了农民的劳  相似文献   

16.
正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设8镇3乡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553个行政村,40万人,94万亩耕地,县域面积892平方公里。枣强属大陆季风气候,为温暖带半湿润区。人均耕地2.76亩,全县棉花播种面积30万亩,小麦播种面积4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38万亩,甘薯、蔬菜种植面积9万亩,果树种植面积10万亩。全国首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科  相似文献   

17.
<正>本报讯2月24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秦松、研究员(博士)肖厚军、植物营养研究室主任芶久兰等一行来到开磷总部,与贵州开磷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科技成果合作协议。开磷化肥公司总经理陈忠华、党委副书记王开荣等参加了协议签订仪式。根据目前贵州省主要作物种植面积来看,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56.5万亩,位居全国种植面积前三;茶叶种植面积达650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16%左右;猕猴桃种植面积46.7万亩左右;辣椒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占到全国辣椒种植面积的15%左右。开发以上特色专用肥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为促进贵州省山地农业更好、更优的发展,开磷化肥  相似文献   

18.
先有冬枣树,再有沾化城沾化冬枣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果实扁圆或圆形,成熟后呈点红、片红、全红,皮薄、肉脆、核小,口感甘甜清香,有“小苹果”美誉。冬枣与电商联姻,诞生了“冬枣村长”2014年,沾化区刘家村主任刘孟成立刘氏农庄冬枣专业合作社,创立“冬枣村长”品牌。截至2018年底,“冬枣村长”电商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带动合作社36户农户增收270多万元,成为冬枣电商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05,(6):63-63
据调查:2004年全国薄荷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而2005年的种植面积还不足2万亩。2005年全国除山东、新疆、海南、河南等次产区有少量种植外.其他地方已基本上无人种植。主产区安徽、江西的种植面积已降至令人担忧的程度。全国最大的薄荷生产基地安徽省太和县2004年种植薄荷5000亩左右,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延庆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6万亩左右,2008年万亩平均产量892.1 kg,10亩平均亩产1 013.2 kg,创全市第一、全国第四的好成绩。介绍了此项高产栽培技术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