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效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合理的群体,科学肥水管理,协调群体早发稳长,病虫草综合防治,延长功能叶寿命,适时收获,是水稻获高产的必要条件。2009年9月25日,在遵义县南北镇与苟江镇水稻区经省级专家现场测产验收,100亩核心示范区,按上、中、下三类田分别测产后加权平均产量达866.6kg/667m2;1000亩核心示范区,按上、中、下三类田分别测产后加权平均产量达793.1kg/667m2。纯收入比常规种植增加337.6元/667m2和210.6元/667m2  相似文献   

2.
玉米千亩连片超高产栽培,采用优良品种、营养球地膜覆盖育苗、培育壮苗、适时播种和移植、种植密度标准化、测土配方施肥、追肥标准化等组装配套的技术措施,获得核心区14.57hm2,平均单产770.28kg/667m2,项目区72.43hm2,平均单产669.5kg/667m2的产量。从7个品种中筛选出安单2030、贵农9518、奥玉3202三个高产品种。从测土配方施肥试验中得出超高产最大施肥量N=16.75kg、P2O5=9.36kg、K2O=14.91kg,N:P:K=1.8:1:1.6的最优配方。超高产栽培的种植密度,中等穗型品种(500~599粒/穗),4000株/667m2以上,大穗型品种(>600粒/穗),3300株/667m2以上是合理的密度。  相似文献   

3.
玉米超高产配套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成单19为参试品种进行超高产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中单2号进行地膜栽培和露地直播常规栽培为对照,在四川省喜德县海拔1700m的孙水河谷冲积土壤上进行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试验研究和效益分析。超高产栽培采用营养土软盘育苗,定向移栽,施足底肥,配方施肥,化肥深施,防治病虫,人工辅助授粉,剔除老叶,授粉结束后,去雄等配套技术。经实际验收,单产达到1015.7kg/667m^2,单产值1219元/667m^2,纯收入885.8元,产投比为3.66,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突破了由宣汉创造的四川省玉米高产纪录(1010.5kg)。  相似文献   

4.
水稻超高产栽培示范效果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稻超高产栽培示范是贵州省农科院主持的“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项目的内容之一,在兴义设示范点,黔西南州农推站参与实施,其目的是探索黔西南州实现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措施及途径,进一步反映要获得高产所必须的条件,为指导黔西南州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保障,为贵州的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耕作与栽培》2008,(2):F0004
从2005年起贵州省农业厅为贯彻落实中央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确保全省粮食总产持续增产,探索生产条件较好地区水稻和玉米高产再高产的途径,进一步挖掘高产地区增产潜力,组织实施了水稻玉米超高产示范工程项目。3年来,在项目区各级党政部门的组织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农技干部的共同努力,通过运用综合超高产栽培技术,圆满地完成了计划任务,取得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兴仁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既是山区人民的食粮,也是发展加工业、饲养业的重要原料。全县总面积为1785km^2,耕地面积为34834.9hm^2,其中旱地24338.7hm^2,占耕地面积的69.9%。常年种植玉米13333.3hm^2左右,面积和产量都居第一。2008年为了实施好省农业厅安排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兴仁县在巴铃镇卡子村实施玉米核心示范样板实施超高产栽培,达到单产750kg/667m^2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种植密度、氮肥施肥比正交试验及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品种选择是因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是次要因子,氮肥施肥量没有显明的影响;开阳县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组合是选择杂交水稻品种中优9801,种植密度1.3万窝/667 m2(双株种植),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施肥量比为基蘖肥40%、穗肥60%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黔东南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情况,分析了超高产栽培水稻的生理生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提出了黔东南水稻超高产栽培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的技术指标要求,开展了水稻超高产大面积示范,从产量、产量构成以及效益情况阐述了《规范》在大面积示范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炎陵山地稻作区实际情况,从生产基地、品种选用和栽培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山地水稻无公害超高产栽培的可操作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陶诗顺  马均 《作物杂志》2001,1(3):25-28
本文探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面临的几个栽培学问题,并介绍了稀植优化栽培的优势,探索,实践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遵义县水稻覆膜节水栽培技术,分析了示范推广效果,指出水稻覆膜节水栽培技术具有节水抗旱、早插早发、保温保肥灭草、增产增收等优点,可提高中低产田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超高产春玉米根系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西辽河平原地区广泛种植的金山27为试材,以当地普通高产栽培模式为对照,研究了超高产栽培下春玉米的根系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春玉米深层根系占总根重比例较大,最大根幅下移,下层土壤根条数增加,且随土层深度增加与对照的差异增大。单株根重随生育进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吐丝期达到最大且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各生育时期0~20 cm土层根重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40 cm以下各土层根重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冠根比生育前期与对照接近,生育后期低于对照。根系活力变化随生育进程呈单峰型变化曲线,在吐丝期达到最大。超高产栽培下各生育时期根系活力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单峰型变化曲线,而对照在不同生育时期有较大的差异。SOD和POD活性在吐丝期和乳熟期各土层超高产栽培均高于对照,而MDA含量低于对照。深松土和优化施肥改善了根系环境条件和养分供应水平,在高密度种植下促进了下层根系的发生,并保持较高的生理活性,为超高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焦作市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的资源特征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研究结果,并与焦作市多年气象资料,土壤资源,品种资源相结合,总结出了焦作市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的资源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技术,诸如严把种子质量关,确保种子纯度;精细整地,抢时早播确保播种质量;加强苗期管理,提高玉米整齐度;穗期科学调配肥水,促根,促茎,促生物产量;加强花粒期管理,保根系活力和绿叶面积;适时晚收,延长叶片的光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超高产杂交玉米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洪 《种子》2005,24(9):92-94
简述了玉米超高产杂交种的含义及其特点,分析了超高产玉米育种计划的制定需考虑的因数及育种中应采用的方法和措施.认为高一般配合力和高特殊配合力方差亲本材料的利用,杂交组合丰产性和耐密性的筛选是玉米超高产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稻是国家“863”重大科研成果之一。1998年在我区三个县集中连片建立了两系杂交晚稻培两优特青示范基地共201hm2,经省、地有关专家现场测产,平均单产7763kg/hm2,一般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075kg/hm2~1500kg/hm2,米...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索玉米/水稻地膜栽培的效果,于2004年再次在贞丰县龙场镇进行了玉米/水稻套种试验。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思南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项目示范推广又有了新的突破,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l推广成效1.1推广面积不断扩大1997年计划实施4000hm’,实际完成4080hm’,超计划的2%。比1996年(2200hm‘)增加1880hm‘,tL1995年80hm’增加3960ban’,三年跨了三大步。从项目实施布局看,由1995年单一在冬水田中实施发展到了冬菜田、绿肥田、冬闲田均有栽培,其面积分别为:680hm‘,733.3hm’,2660hm‘,全方位向各类型四幅射,为下年再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基础。1.2效益显著通过抽测各类代表田块8.shin’验收,代表面积4080hm’,…  相似文献   

19.
唐克红 《耕作与栽培》1990,(1):24-25,18
毕节县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农业生产自然环境的特点是:地形破碎,山高坡陡,土层瘠薄,灾害频繁,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早春低温、秋风秋雨和伏旱出现,致使生产力水平不高,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特别是占作物播种面积60%以上的玉米,亩产总在100~200公斤左右徘徊。  相似文献   

20.
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100,自引:10,他引:100  
水稻单产水平在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两次大的飞跃后,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第三次产量突破将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生物产量是获得超高产的物质基础,优化产量结构是实现超高产的先决条件,利用籼粳稻亚种间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再通过复交或回交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