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是禽大肠杆菌病的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为一种蛋白质突起,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人畜致病性大肠杆菌粘附素菌毛相比,禽源性大肠杆菌的菌毛研究起步稍晚,尤其对其亚单位(FimB、FimE、FimA、FimI、FimC、FimD、FimF、FimG、FimH等)的功能及基因控制报道尚少,直到近年来,人们对此才有较多的了解。近年研究表明,FimA是Ⅰ型菌毛的主要结构蛋白,FimA的表  相似文献   

2.
从禽源大肠杆菌037(O78)、166(O78)、120(O18)分离株和猪源大肠杆菌107/86分离株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模板,扩增上述分离株的1型菌毛主要亚单位结构基因pilA,通过其编码的主要菌毛亚单位FimA蛋白氨基酸的序列比较发现:3个禽源株间FimA的同源性为94.3%至99.0%;禽源株和猪源株间FimA的同源性为89.6%至91.1%。通过对重组大肠杆菌的菌体裂解物的SDS-PAGE电泳分析及Western blot分析,禽源大肠杆菌O78 037株、O18 120株出现了一致的强反应,O78 166株反应较弱,而猪源大肠杆菌107/86株反应最弱。这些结果表明:禽源大肠杆菌与猪源大肠杆菌1型菌毛间存在抗原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甚至出现在禽病原性大肠杆菌同一血清型的2个不同分离株之间,如O78 037株O78 166株之间,尽管其FimA氨基酸的同源性很高,为99.0%。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经发表的大肠杆菌F18ab菌毛A亚单位(FedA/ab)的基因序列(fedA/ab)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本实验室保存的10株大肠杆菌(F107/86、YCED1、YCED2、C、D、E、12F、2134P、8199、8813)中分别扩增到一段序列.并克隆至pGE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TF107A、TYCED1A、TYCED2A、TCA、TDA、TEA、T12FA、T8813A、T8199A、T2134PA。通过序列测定,并与已发表的fedA/ab进行比较、基因树分析,可将这10个菌株分为2个基因群,其中F107/86、YCED1、YCED2、C、D、12F与fedA/ab具有高度同源性,属于fedA/ab.大小为513bp;E、8813、8199、2134P构成另一单独的分支,属于fedA/ac.大小为516bp。  相似文献   

4.
鸡大肠杆菌Ⅰ型菌毛亚单位苗交叉保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Ⅰ型菌毛的3 个不同血清型(O1 、O78 及O88) 的菌株, 大容量培养后提取菌毛制备3 种单价菌毛油乳苗。用1 日龄雏鸡分别免疫3 种单价菌毛油乳剂苗, 每雏免疫量为125 μg , 隔离饲养至2 周龄经气囊攻毒, 并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未免疫鸡出现87-5 % ~100 % 的死亡率, 免疫鸡用同源菌株攻毒后死亡率仅12-5 % , 用异源菌株攻毒出现37-5% ~62-5 % 的死亡率。免疫鸡攻毒后未死亡者, 经扑杀观察, 可见在气囊、心包及肝脏的病变非常轻微, 且攻毒后比非免疫鸡能更有效地清除攻入气囊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5.
禽大肠杆菌菌毛粘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鼎震  单虎 《动物医学进展》1997,18(3):33-36,42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鸡大肠杆菌的3个致病菌株GL7(O50)、HB5(O78)及TG18(O88),发现在营养肉汤中于37℃培养均表达菌毛,但在18℃培养不表达菌毛,用37℃培养的大肠杆菌对鸡气管粘膜做粘附试验,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它们对体内体外的鸡气管均可粘附,但18℃培养的大肠杆菌均缺乏这种粘附作用。采用粘附抑制试验测定这3种菌株对体外鸡气管节段粘附的特异性,结果是抗这3种细菌菌毛的抗体能显著抑制各自相应的菌株对气管上皮的粘附;O78株和O88株对气管上皮的粘附作用可被甘露糖显著抑制,表明甘露糖对介导菌体对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受体起重作用。用甘露糖不能抑制O50菌株对气管上皮的粘着,表明该菌体的粘附作用不由甘露糖介导。用高碘酸钠处理能抑制所有菌株的粘附作用,再次表明细菌对气管上皮的粘附作用是由单糖介导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经发表的F18ab菌毛A亚单位(FedA/ab)的基因(fedA/ab)[1],设计一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表达F18ac菌毛的大肠杆菌2134P株[2]、8199株[3]、8813株[3]中分别扩增到一段序列,并克隆至pGE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T2134PA、T8199A、T8813A.琼脂糖凝胶电泳、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该3个序列大小均为516bp,与fedA/ab(513b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6.3%、96.5%、95.9%,推导的Fed/ac氨基酸序列与FedA/ab同源性分别为93.0%、93.6%、92.4%.数据表明该实验所克隆的序列均为F18ac菌毛A亚单位(FedA/ac)的基因(fedA/ac).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经发表的F18ab菌毛F亚单位(FedF/ab)的基因(fedF/ab),设计一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本实验室保存的10株大肠杆菌(F107/86、YCED1、YCED2、C、D、E、12F、2134P、8199、8813)中分别扩增到一段序列,并克隆至pGEM_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TF107F、TYCED1F、TYCED2F、TCF、TDF、TEF、T12FF、T8813F、T8199F、T2134PF。琼脂糖凝胶电泳、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该10个序列大小均为903bp。通过与已发表的fedF/ab进行比较,可将这10个菌株分为2个主要遗传分支;其中F107/86、YCED1、YCED2、C、D、12F与fedF/ab具有高度同源性,属于fedF/ab;另外E、8813、8199、2134P虽与fedF/ab具有99.4%的同源性,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8.3%的同源性,但通过基因树分析证明其已成为一个单独的分支,属于fedF/ac。  相似文献   

8.
F1菌毛在体外表达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对F1菌毛的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以只产F1菌毛的菌株C600为对象,从培养基、温度、pH、通氧等条件进行了摸索,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条件的限制极为显著,在MD-1肉汤(pH6.8~7.2)中、37℃、静止培养48h可使F1菌毛获得较好表达;通入氧气将有利于F1菌毛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贾静  熊焰 《畜牧与兽医》2007,39(7):17-19
本试验对4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毛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在TSB培养基中连续传代3次,每次37℃振荡培养48 h,能获得菌毛的大量表达。采用60℃振荡30 min,能使菌毛大量从菌体脱落。从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可见,20 ku和24 ku菌毛蛋白是这4株大肠杆菌的主要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经发表的F18ab菌毛F亚单位(FedF/ab)的基因(fedF/ab),设计一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表达F18ac菌毛的大肠杆菌2134P株、8199株、8813株中分别扩增到一段序列,并克隆至pGE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T8813F、T8199F、T2134PF。琼脂糖凝胶电泳、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该3个序列大小均为903bp,与fedF/ab大小一致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9.4%),推导的FedF/ac氨基酸序列与FedF/ab同源性为98.3%。数据表明该实验所克隆的序列均为F18ac菌毛F亚单位(FedF/ac)的基因(fedF/ac)。  相似文献   

11.
一株鸡大肠杆菌1型及P型菌毛蛋白结构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国外发表的人病性大肠杆菌1型及P型菌毛蛋白结构基因(pilA、pa;pA)_序列,设计并合成 于PioA及papA保守区的2对引物。经PCR从1株带有甘露糖敏感血凝特性(MSHA)及甘露9糖抵抗血凝特性(MRHA)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HJ20e)染色体中扩增到大小分别在657bp、54lbp的2种阳性产物。通过核酸序列测定分别确证所扩增的DNA片段分别为pilA、papA基因。经酶切、连接、转化  相似文献   

12.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毛分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F1菌毛特异性单抗1F4-1、2C3、3H3和F11菌毛特异性单抗FA1、FB11作为检测试剂,将111株已知O抗原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经MD液体培养基连续传代培养后,通过直接玻板凝集法对各菌毛进行初步分型。结果发现F1、F11菌毛与O78、O1及O2三种优势O抗原型菌株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即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集中在上。F1、F11菌毛在这三种O抗原型上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5.6%、75.4%及73.3%。另外,在所检测的111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只表达F1菌毛的大肠杆菌占菌杆总数的33.3%。只表达F11菌毛的大肠杆菌占菌株总数的8.1%,两者都表达的占菌株总数的36%,F1、F11菌毛的总检出率为78.3%。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的暴发给畜禽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对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禽流感病毒的毒性不但与血凝素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神经氨酸酶茎部的氨基酸丢失、非结构蛋白的截短、删除及NS1蛋白C末端的4个氨基酸残基等有关,而且,还发现在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中有许多单个氨基酸决定病毒的毒力。这些毒力因子对动物的致病性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多种基因的毒力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coli,APEC)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作者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新亚群分类、病型、生境、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作了综述,同时为有效防控禽大肠杆菌病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禽类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禽类大肠杆菌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该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本文就禽大肠杆菌病病原的现状、耐药机制以及防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黏附素是具有黏附宿主细胞能力的细菌表面结构的统称,是直接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黏附的物质,故又称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在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侵袭宿主组织并引起宿主发病的过程中,黏附是病原菌接触和感染细胞的第一步,因此,黏附素黏附宿主上皮细胞并使宿主致病的作用机理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论文通过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黏附素的组成成分、黏附机制、种类、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相应的黏附素受体等进行相关综述,为研究禽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理及对该病进行免疫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AIV致病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条件下 ,AIV感染的宿主范围有较强的特异性 ,各毒株所表现的毒力也有所不同。从 HA蛋白切割位点氨基酸序列、HA蛋白切割位点附近的糖基化位点数目、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性质以及 NA茎区长度等方面 ,阐明了 AIV毒力的差异及其感染宿主特异性的分子机理 ,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 AIV奠定理论基础。下面对 AIV致病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鸡源大肠埃希氏菌某些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对1日龄鸡的致病性、溶血性、菌毛的表达、血凝性、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粘附特性、体内外与鸡气管粘膜的粘附特征、质粒特征、全菌蛋白SDS-PAGE电泳及免疫转印等。结果表明,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溶血性、质粒特征、对CEF的粘附特性与其致病性无关;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大部分菌株表达Ⅰ型菌毛;血凝能被D-甘露糖抑制,不同菌株血凝谱具有差异;体内外与气管粘膜的粘附特性与菌株致病性有关;在全菌蛋白SDS-PAGE电泳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700的多肽仅存在于具有致病性的菌株中,经免疫转印证实,该多肽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特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