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50个小麦品种耐湿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间孕穗期耐湿性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植物水分逆境下湿害的起因,湿害对植物的影响,植物耐湿机制以及耐湿的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和讨论了有关该领域有待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6.
大麦苗期耐湿性的鉴定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麦苗期进行田间淹水试验,并用株高湿害指数、单行穗数湿害指数、单行穗重湿害指数、单行秆重湿害指数及其构成的综合湿害指数作为耐湿性的鉴定指标。不同基因型间、皮麦和裸麦间、二棱和多棱间的苗期耐湿性存在显著的差异。除了株高湿害指数与单行穗数湿害指数之间相关不显著以外,其它各项湿害指数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湿害指数较好地反映了大麦基因型间苗期耐湿性的差异;各单项湿害指数对综合湿害指数的贡献率从大至小依次为单行穗数、单行秆重、单行穗重和株高。初步筛选出一批耐湿性较好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马卡小麦耐湿性遗传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耐湿性极强的马卡小麦与不耐湿的普通小麦正反交结果表明,马卡小麦的耐湿发表核遗传物质控制。通过马卡小麦与不耐湿的普通小麦杂种一代、两个回交世代以及杂种二代的遗传分析,马卡小麦的耐湿性受1对湿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小麦耐湿性的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10.
小麦品种的耐湿性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耐湿亲本和3个不耐湿农艺亲本,按双因素交叉式遗传设计(NCⅡ),配制12个组合,以孕穗期湿害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绿色叶片数、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等主要性状。结果表明:过湿处理后的绿叶片数在组合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表明不同亲本在受渍后的耐湿程度是显著不同的。其绿叶片数的一般配合力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耐湿组亲本中农家品种水里占的一般配合力最好,Pato最差;组合间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以西风/鄂麦6号的特殊配合力最高,Pato/鄂麦6号最低,初步认为耐湿性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以加性效应为主。耐湿亲本在株高、主穗粒数和千粒重上的一般配合力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准,而农艺亲本除株高外,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不显著。特殊配合力仅在千粒重上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农艺性状的遗传中,以加性效应为主。根据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及方差,评价了耐湿亲本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Effects of waterlogging on som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logging tolerance and some characters of their own were studied by using 12 varieties of wheat. Results showed waterlogging made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in flag leaf increase, made the root vigor,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the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the relative water content of flag leaf decrease,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change obviously, and then the yield per plant declin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waterlogging tolerance and the water conservation ability of flag leaf, the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s and starch in secondary root at booting, the percentage of stem yield in yield per plant,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and water in flag leaf, the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s in leaves were significant or highly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2.
小麦不同品种耐湿性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及其预测   总被引:84,自引:7,他引:84  
 把小麦各生理指标的耐湿系数作为衡量小麦单项耐湿能力大小的指标 ,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单项耐湿系数综合成几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 ,再利用隶属函数求出每一品种耐湿性的综合评价值后 ,便可较准确地评价各品种的耐湿性。同时利用耐湿性的综合评价值与单项指标间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其它小麦品种耐湿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潮霉素是基因转化过程中常用的筛选剂,为了探索不同小麦品种对潮霉素的抗性,本研究设置0、25、50、75、100、125、150 mg/L不同的潮霉素浓度,对K35、065657、扬麦158、Bobwhite和济引1号5个幼胚再生率高的小麦品种进行幼胚拯救并测试其对潮霉素的耐性。结果表明:K35和065657幼胚的最适筛选浓度是125 mg/L,扬麦158、Bobwhite和济引1号幼胚的最适筛选浓度是100 mg/L。  相似文献   

14.
小麦重组自交系不同小麦品系芽期耐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小麦品系在芽期的耐盐性。[方法]以2个小麦品种宁春27号、宁春4号以及2个亲本后代中6个小麦品系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Na Cl(0、1.5%)胁迫处理5 d后,测定小麦芽期的发芽率、芽长、根长、芽鲜重。[结果]不同小麦品种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小麦的发芽率、芽长、根长、芽鲜重均降低。其中,在高盐(1.5%Na Cl)处理下,宁春4号、Z59、Z36、Z48在芽期较敏感,Z16、Z121在芽期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宁春27号、Z120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结论]在高盐胁迫下,宁春27号、Z120芽期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5.
肖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75-5475,5479
采用作物耐盐性模拟试验,以苗长、过氧化物酶(POD)比活力、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电导率及游离脯氨酸含量作为鉴定的生理指标,对4个小麦品种进行耐盐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测指标在4个小麦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矮早781耐盐性最强,百农3236次之,温麦8号和矮抗58耐盐性较弱。  相似文献   

16.
对小麦的耐盐性与生长阶段和主要性状的相关性以及耐盐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桔梗对湿害逆境的生长指标响应。[方法]分别在苗期、拔节期、花期、果期对桔梗进行湿害处理,测定株高、主茎粗度、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分枝数、地上干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总皂苷含量,比较4个生育期中生长指标的耐湿性差异。[结果]湿害处理下,不同生育期桔梗生长指标响应有所差异,耐湿性不同,拔节期耐湿性最弱。[结论]该研究为指导桔梗大田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抗寒性与生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麦品种抗寒性与低温处理下生理性状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6个来自不同温度区域的小麦品种,在安徽亳州、河北吴桥、北京海淀和北京延庆4个不同的生态区进行田间试验,鉴定它们的抗寒性和产量表现,同时进行苗期低温处理下的生理性状测定.[结果]6个品种在不同地点的产量和越冬死苗率存在较大差异,它们的光合特性、SPAD值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性状对苗期低温处理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但田间表现与苗期低温下生理性状的表现并不一致.[结论]该研究对小麦抗寒品种的选择和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pH值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确定土壤质量的空间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从而能够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质量改善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任立凯  王龙  李筠  浦汉春  李强  孙中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54-17055,1705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小麦发芽期芽长、根长、根数及发芽率的影响。[方法]以耐盐品种德抗961、山融3号,当地主栽品种烟农19、连麦2号、连麦6号、陕229及相关品系为材料,不同盐浓度进行处理。[结果]耐盐品种在芽长和根长生长势方面均高于普通品种;根数的分生则出现两个方向,在0.5%盐浓度下刺激根的分生,根数要高于正常水平,在1%盐浓度下则表现为抑制根的分生,根数低于正常水平;而发芽率在低于1.5%盐浓度下不受影响,高于1.5%盐浓度则表现为只露白,无生长势。[结论]发芽期盐胁迫主要影响小麦芽和根的生长势,所以在耐盐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关键的管理技术是控制盐对小麦生长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