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沧州市属黑龙港棉花种植区,常年植棉12万~15万hm^2,以春季直播棉为主,以转Bt基因抗虫棉为主栽品种,一般每公顷产皮棉900~1425kg。近年来,由于品种、气候以及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原因,棉花早衰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已成为棉花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花适宜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三角洲地区有大量的盐碱地,适宜大力发展棉花生产.过去在盐碱地上植棉,一般密度每公顷4.50万~5.25万株.适宜密度是提高棉花产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孙运村 《中国棉花》2001,28(3):38-39
1 棉铃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1 .1 棉花面积扩大 ,施氮量增加近几年 ,喀什地区棉花面积已经突破 2 0万公顷 ,平均每公顷施氮肥 32 4 kg,较“八五”期间增加46% ,平均每公顷皮棉超过 1 350 kg,棉铃虫已在部分县 (市 )连片发生为害。据统计 ,1 997年大发生 ,全地区发生面积 9.46万公顷 ;1 998年偏重发生 ,全地区发生面积 9.2 2万公顷 ;1 999年大发生 ,全地区发生 1 0 .87万公顷 ,给棉花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棉铃虫的发生已严重威胁着棉花的生产。棉花是棉铃虫的主要寄主 ,棉花面积扩大 ,农田生态环境单一 ,为棉铃虫提供了适生环境。尤其是为了提…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 ,喀什地区棉花生产获得了超常规的大发展 ,建成了我国最大的优质棉地区 ;可是 ,进入“九五”时期发展速度明显地变慢了 ,棉花的内在品质也明显地降低了 ,究其内在原因 ,分析认为是黄河流域品种大量地涌入了我区 ,是在早熟、中早熟棉区大量布局种植了中熟、中晚熟品种的结果。1改革开放以来棉花生产获得了超常规的大发展1 976~ 1 980的“五五”时期 ,喀什地区棉花年均种植面积是 5 .49万公顷 ,年平均公顷单产是337.5公斤 ,年平均总产是 1 .85万吨 ;1 996~ 2 0 0 0的“九五”时期 ,棉花年平均种植面积是 1 9.8万公顷 ,年平均公…  相似文献   

5.
新疆博州棉花枯、黄萎病连年流行的原因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当前博州棉花生产中最主要的两大病害,广泛分布于全州各棉区。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病以来,中度以上危害程度已达1 .0万~1 .4万公顷,约占棉花播种总面积的40 %~5 0 %。因此,探求其发生、流行规律,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提高博州棉花产量的关键途径之一。1流行原因分析博州棉花枯、黄萎病连年发生与地区土壤条件、品种特性、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以及农事操作等原因是分不开的。1 .1气候因素。近年来,博州气候变化显著,特别是2 0 0 1年、2 0 0 3年夏季雨水急剧增多,导致棉花蕾期前后低温高湿,从而给棉花枯、黄…  相似文献   

6.
我县属湘北地区,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78天,年降雨量1294.2毫米,以冲积粘壤土和红壤为主,这些条件与邻近的主产麻县沅江、汉寿相似。但以往我县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近年棉花积压。县委在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时,准备在三年内压缩棉花及其它旱土作物5万亩,改种产值高、市场俏、致富快的苎麻。1985年前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治理 ,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盐碱地得到改良 ,但仍有 460万公顷左右的具有障碍因子的中低产土壤 ,这些地区一般相对人少地多 (人均耕地 0 .2~ 0 .3hm2 ) ,热量资源丰富 ,>0℃积温 42 0 0~ 5 5 0 0℃ ,无霜期 1 80~ 2 2 0天 ,光照充足 ,年日照为 2 80 0~ 2 1 0 0小时 ,降水量 5 5 0~ 1 0 0 0 mm,地势平坦 ,工农业、交通发达 ,劳动力资源充足 ,这些区域非常适于发展棉花生产 ,棉花又是较耐盐的经济作物 ,因此 ,本区种植棉花是其比较优势。 1 984年以后 ,由于虫害严重致使棉花生产大滑坡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出现 ,这些地区的棉…  相似文献   

8.
我县属湘北地区,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78天,年降雨量1294.2毫米,以冲积粘壤土和红壤为主,这些条件与邻近的主产麻县沅江、汉寿相似。但以往我县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近年棉花积压。县委在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时,准备在三年内压缩棉花及其它旱土作物5万亩,改种产值高、市场俏、致富快的苎麻。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湖口县地处长江南岸,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口处,是江西植棉大县之一.21世纪初,该地区以常规棉种植为主,抗虫棉、杂交棉种植少,全县棉花平均密度达到52 500株/hm2;之后随着抗虫棉、杂交棉的普及种植时,其密度在27000株/hm2左右;2007~2008年湖口县平均栽植密度只有16 500株/hm2,甚至个别地块出现密度不到10 000株/hm2的现象.2009年湖口县实施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在其影响下,全县平均密度有所提高,示范区密度达到22 500株/hm2,全县平均密度也达到18 000株/hm2.为了展示棉花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湖口县农业局于2010年在"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武山镇)进行了棉花合理密植展示示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唐淑琼 《中国棉花》2006,33(7):43-44
湘北地区是棉花主产区,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90年代以来,由于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2000年种植面积达到80%,加上氮肥施用总量增加了86.3%,气候条件适宜和天敌控制作用甚微等外部环境的作用,促成了棉铃虫的大发生。发生面积由1991年的6.7万公顷次上升到23.9万公顷次,年百株累计卵量(2~5代)由611.4粒增加到4256.1粒、重发区7000~10000粒,成为棉花上的第一大害虫。2000年以来,采取以推广抗虫棉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基本控制了棉铃虫的危害。1转Bt基因抗虫棉推广应用概况1.1推广品种。主推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用湘V9XE26配制的抗虫棉杂…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开封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常年播种面积 8万~ 1 0万公顷。近几年 ,开封市棉区盲蝽象发生危害逐年严重 ,特别是 2 0 0 3、2 0 0 4年连续两年大发生 ,成为阻碍开封市棉花发展的最主要害虫。1发生特点1 .1以苜蓿盲蝽为主多种盲蝽混合发生。据调查 ,开封市棉区盲蝽象的种类以苜蓿盲蝽为主 ,与中黑盲蝽、绿盲蝽和三点盲蝽混合发生 ,其中 ,苜蓿盲蝽占44.3% ,中黑盲蝽占 34.6% ,绿盲蝽占 1 5 .1 % ,三点盲蝽占 6.0 %。1 .2危害时间长 ,世代重叠严重。棉盲蝽因其种类不同 ,发生世代、迁入棉田的时间和危害高峰略有差异。三点盲蝽一年发生 3代…  相似文献   

12.
1 麦棉两熟大套行的发展鲁西南地区既是棉产区,也是粮产区。80年代初试行麦棉耕作制度,至90年代初两熟面积占到棉田总面积的近80%,基本解决了粮棉争地矛盾。但是,在麦棉两熟的迅速发展中,也一直存在着晚发晚熟、棉花产量低而不稳、原棉品质差的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荷泽地区提出大力发展大套行地膜棉。2 大套行地膜棉的优越性麦棉两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棉为主,粮棉并举,以粮保棉,以棉促粮,达到粮棉双扩双增。以荷泽地区为例,要发展20万公顷大套行地膜棉,需要在1994年已有10万公顷大套行地膜棉的基础上,分别改6.67万公顷麦田小套行…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棉花总产保持在420万~450万吨之间,拥有棉纺锭4100多万锭,用棉量在460~490万吨,棉花供需基本平衡,略有缺口.但从1995年以来,棉花生产消费趋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国产棉滞销,库存量猛增的情况,1999年棉花库存量达到550万吨.  相似文献   

14.
赵风娟 《中国棉花》2004,31(7):32-33
为提高植棉效益,吴桥县农林局从2 0 0 1年开始在县境内示范种植棉花与天鹰椒间作种植,到2 0 0 3年种植面积已达到1 333公顷,棉花与天鹰椒间作每公顷收子棉30 0 0~375 0kg,天鹰椒2 2 5 0~30 0 0 kg,经济效益达3.0万~3.8万元,较单种棉花增收1 .1万~1 .2万元。1种植方式棉花与天鹰椒间作的较好模式有两种:1 ) 1 .3~1 .5 m一带,种植一行棉花和两行天鹰椒。棉花行株距为1 .3~1 .5 m×0 .2~0 .2 5 m,每公顷留苗3.0 0万~3.75万株。天鹰椒行株距为0 .3~0 .4m×0 .2~0 .2 5 m,每公顷定植6万穴,每穴双株,每公顷留苗1 2万株左右。2 ) 2 .5 m…  相似文献   

15.
旱地棉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港属半湿润易旱地区,水资源紧缺,棉花生育以雨养为主,由于旱薄因素的影响,限制了棉花产量的提高。1986~1988年针对黑龙港生态特点和传统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旱地棉田水分消长动态、棉花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技术进展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学习外省棉花良种选育、提纯复壮、推广工作的经验,我们于10月7日至25日,先后到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的新乡、安阳地区(市)、中国棉花研究所和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的镇江地区等进行考察和学习,听了有关领导和专家、技术人员的经验介绍,看了部分良种场和部分社队大面积繁育推广的棉花,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一、豫苏棉花良种推广概况今年,豫苏二省继去年棉花大丰收之后,又获得大面积的平衡增产。河南1120万亩棉花预计总产900万担,比去年增产250多万担。江苏1100万亩棉花,预计总产1166万担,比去年增产100万担(编者按:截至83年  相似文献   

17.
棉花红蜘蛛是鄱阳湖地区棉花的主要害虫。由于该虫抗药性强,繁殖迅速,棉花往往遭受危害而落叶光杆,对产量损失威胁甚大。如1974、1978、1979、1981、1982等年份,都昌、湖口、波阳、星子等县就有10万余亩受其危害,产量损失30~60%,严重的1万余亩,损失达90%。为了确保棉花高产,近年来,我们对棉红蜘蛛的发生情况,越冬寄主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都昌县测报站的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加强棉种管理 促进棉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勇 《中国棉花》2002,29(3):24-25
阿克苏是产棉大区,棉花是该地区的拳头产品,农民7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棉花,棉花收入占地区经济收入的60%以上,2000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4.5万公顷,总产23.05万吨,占全疆总产的1/3,占全国的1/9,一、二级皮棉率达85%以上,以"天山银花"注册的棉花畅销国内外.阿克苏棉花已发展成为优势产业,走在了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前列,究其原因,主要是加强了种子基地建设,棉种执法和质量管理,净化了种子市场,提高了种子质量,促进了棉花增产、增收、增效和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博州棉花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是博州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hm2以上.在棉花的整个生育过程中,由于气候和重茬等原因,博州地区棉花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和生理性病害红叶茎枯病常年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保证博州棉花优质高产,2010-2012年对博州地区棉花主要病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为做好棉花病害的防治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滨海盐碱地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拥有滨海盐碱地39.6万公顷,尤其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盐碱地不仅面积大,棉田盐分含量高、土壤肥力差、缺氮贫磷,而且施肥不合理,致使棉花产量降低,棉纤维品质变劣.为此安排了滨海盐碱地棉花N、P肥效应的研究试验,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盐碱地特别是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发展棉花生产提供施肥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