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010年内蒙古地区实地调查430份农户的微观数据和1998-2011年的宏观数据为基础,从农户的资本要素禀赋、经营结构、外部环境三方面,实证分析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结果显示:2010年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72.9%,农产品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打工收入,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比例也对农户的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在市场难于预测、种植结构难以调整的情况下,扩大种植面积和打工是提高收入的主要手段。内蒙古地区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外出打工人数与农户人均纯收入呈现显著正相关,平均影响程度分别为35.38%、22.5%。要想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城镇化建设,加强土地流转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畜牧业纯收入、种植业纯收入、打工收入和政府补助四个因素对农牧户收入的影响,发现畜牧业收入和打工收入是影响农牧户收入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又对影响以上4个因素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划分和分析,发现农牧户会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主动地调整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随着脱离农牧业生产的农牧户增多,使得打工收入成为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得出影响农牧户收入下降、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农牧户羊只养殖的最优数量,降低饲草料投入成本的方向,以及最优的劳动力配置形式。  相似文献   

3.
文中利用京津冀区域1994-2014年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在收入差距视角下扩展EKC假说,对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994-2004年间京津冀区域收入差距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呈现的关系并不一致,且显著性不强;而2005-2014年间京津冀区域收入差距与污染物排放呈现正向驱动关系,表明2005年之后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加剧了京津冀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究其原因,与2004年"廊坊共识"达成以后,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应抑制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防止"污染转移假说"效应,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价值意识、环境责任意识、环境能力意识、环境参与意识四个维度测量环境意识,基于CSS2013年和2019年数据发现:1)与2013年相比,公众环境责任意识、环境能力意识、环境参与意识水平在2019年显著上升,而环境价值意识有所下降,这种变化趋势在不同群体中存在异质性。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2013年到2019年,政治面貌、环境评价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减弱,社会阶层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一直很小,年龄、户口性质、社会参与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增强,教育程度、互联网使用对公众环境意识一直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增强。3)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经历了环境污染驱动的被动关注阶段、环境利益驱动的传媒建构阶段后,已进入环境理念驱动的复杂形成阶段。据此,提出应重视学校环境教育、加强互联网环保宣传、创建公众环保参与平台、提高人际信任水平、分类引导环境责任,并将公众环境意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评估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是促进职工家庭增收,促进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内蒙古国有林区548份职工家庭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分类Logistic模型经验分析了职工家庭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5.21%的职工家庭愿意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职工家庭对于经济利益的诉求是其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采取释放林下作物经营权为中心的林业改革及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等措施,促进职工家庭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受偿期望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耕地资源日益短缺、空心村频现的现实背景下,鼓励具备退地条件的农民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成为提升耕地利用效率、优化农村耕地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推进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的核心是补偿标准的测算,因此本文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计算出农户对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的期望价格为104438.54元/亩。另外,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受偿期望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当地人均GDP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大、农户住处距离城市距离越近、人均农业收入水平越高、认为退地补偿政策稳定性较强、对退地后的生活存有顾虑、期望获得单一经济补偿的退地农户、对社会保障项目要求较少的农户,具有较高的受偿期望价格。  相似文献   

8.
雷馨  海新权 《干旱区研究》2023,(11):1845-1854
人类活动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通过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间接影响生态服务价值。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分析了2000—2020年祁连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应用InVEST模型估算了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结合复利现值公式估算了各时期碳储量经济价值。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草地和未利用地是祁连山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土地利用类型总面积80%以上,且两者之间转换最为显著。因人类活动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祁连山地区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其他地类面积增加;(2)由于该地适宜的地理环境、植被保护力度的加强与人工管理的作用,2000—2020年祁连山地区碳储量增加44.26×104t,并呈“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显著相关。其中,耕地、草地和水域碳储量增加73.1×104t,林地和未利用地碳储量减少28.8×104t;(3)2000—2020年祁连山地区碳储量经济价值由2325.9×106元增加至3908.8×10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以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旅游经济规模的主要指标,借用等级钟理论、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位序-规模法则、差异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了2002-2011年山西省旅游经济的位序、规模类型、等级规模结构等的演变趋势。结果显示:中等旅游收入城市的位序变动相对较为频繁;城市的旅游经济规模类型缓慢地向高层次发展,旅游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的类型转移较为频繁;旅游经济规模分布基本遵循位序-规模法则,但具有双分形特征,标度区一的旅游经济规模结构较为均衡,标度区二则集中程度较高,并且二者表现出不同的演变趋势;从差异度来看,旅游经济规模结构总体持续处于高水平的均衡分布状态,但标度区一和标度区二的演变趋势却又不太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寻棉叶蝉种群数量田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于不同年份调查了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数量及其消长规律, 对比了常规用药棉田与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种群动态差异, 初步探索了抗虫棉和邻作作物对棉叶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南昌和九江地区12月仍观测到棉株上有棉叶蝉的活动;2022年棉叶蝉虫口峰值明显高于2021年和2020年, 且高峰期时间跨度较大, 可能与当年7月–10月的旱情相关;不用药棉田年度间棉叶蝉种群变化趋势并无明显区别;常规用药棉田较不用药棉田棉叶蝉高峰期的时间推迟, 但种群数量峰值无明显差异;抗虫棉与非抗虫棉上棉叶蝉个体数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 但抗虫棉上棉叶蝉的虫口峰值明显大于非抗虫棉;与玉米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与对照处理无明显差异, 但其峰值出现时间较其他栽培模式推迟;与玲珑菊和贡菊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数量明显大于其他处理;与甜瓜和番茄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 棉叶蝉在赣北有越冬的可能;棉叶蝉的大发生可能与旱情相关;棉田用药可能仅推迟高峰期;抗虫棉有加重棉叶蝉发生的趋势;玲珑菊和贡菊与棉花邻作会加大棉叶蝉对棉田的为害;甜瓜和番茄与棉花邻作可能具有生态控虫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根冠比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祁连山北坡5类天然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5类草地的根冠比(R/S)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类草地生物量为山地草甸>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山地荒漠草原,除高寒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山地草原的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类之间差异显著(P<0.05);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的R/S分别为9.3,8.7,5.1,7.0和7.1;5类草地R/S的季节变化均呈反抛物线型,但变化不尽相同;高寒草原的月R/S随上月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山地草甸草原和山地草原的月R/S随上月潜在蒸散量的增加也呈显著降低趋势,而山地草甸和山地荒漠草原的月R/S与前期的水热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建立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建该地区山地生态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水资源开发强度、植被覆盖度、地面坡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对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贡献率较大,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植被覆盖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适当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是维护该区生态平衡、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祁连山区植被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1982-2003年8 km分辨率的 NDVI数据集,分析了祁连山区植被覆盖的年、年际、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区植被覆盖总体上自东向西递减,其年变化NDVIm都为单峰型;祁连山区各段植被覆盖的年际NDVIy、年代变化NDVIn趋势有所不同:祁连山西中段植被的NDVIy 变化趋势基本相似,20世纪80年代变化较平稳,90年代变化幅度最大,1995年以后植被明显开始增加,祁连山东段植被的 NDVIy 从1982年开始呈增加趋势,直到1997年以后下降;祁连山西中段1982-1985,1986-1990,1991-1995,1996-2000,2001-2003年5个阶段植被的 NDVIn最大值出现在2001-2003年,最小值出现在1991-1995年,而祁连山东段最大值出现在1996-2000年,最小值出现在1982-1985年;祁连山各段5~9月植物生长期植被的NDVIpy,NDVIpn变化与年的NDVIy,NDVIn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紫外辐射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2003年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UV-A,UV-B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依有关要素模拟计算了UV-A,UV-B。结果表明:UV-A,UV-B日、年变化明显,年内6月达最高,12月最低。UV-A,UV-B年总量分别为138.11,35.14 M J/m2。UV-A,UV-B占DR的比例也有明显的日、年变化,中午前后(夏季)高。早晚(冷季)低,年内分别为2.17%,0.54%。UV-A,UV-B与诸多的气象因子具有一定的显著性相关,但不能说明这些气象因子与UV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事实上是受DR影响的结果。采用DR,5 cm土壤温度为预报因子,建立影响UV-A,UV-B的旬相关模拟方程,具有极显著的二元线性回归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祁连山区的逐时、逐日降水资料和山丹军马场大黄沟的云杉树轮宽度资料,研究祁连山区的降水时空变化和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海拔高度对该地区降水有较大影响,并且降水主要发生在午后和夜间;近40 a来,该地区极端降水频次出现了增加趋势,增加幅度达1.25 d/10 a。利用一元二次回归模型重建这一区域200 a以来的降水历史序列。分析表明:整体上19世纪降水比20世纪更加丰富,20世纪初降水出现了突变特征,并逐渐趋于干旱,在20世纪20、30年代曾有严重的旱灾发生,这与该时期在我国北方大范围的干旱事件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祁连山中段冰川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遥感和实测的方法,对近50 a来祁连山中段,包括黑河流域和北大河流域的冰川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56-2003年,祁连山中段所研究的910条冰川面积共缩小了21.7%。其中,黑河流域冰川面积缩小了29.6%,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缩小了18.7%。小冰川面积变化较大冰川要大,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强。由于祁连山中段东西跨度较大,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不同,直接造成了冰川变化的区域差异。近期野外考察发现,位于黑河上游的葫芦沟流域,1956-2010年冰川面积缩小了30.1%,近7 a冰川面积缩小的比率达到前期的近5倍,且其中的十一冰川由于消融严重,已经完全分离成2条独立的冰川。雪冰融水径流是该流域中重要的水源,在稳定河川径流、调节其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总云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祁连山区及其周边地区34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1~12月平均总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区总云量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云量偏少(多)与气温偏高(低)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春、夏季云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显著,秋、冬季不显著;祁连山云量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纬度纬向环流和太阳活动影响.气候变暖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增大,向北扩展,中纬度纬向环流增强,促使副热带高空锋区北移,冷暖空气在祁连山区交绥次数减少,造成祁连山区云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区立体农业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部陆地面积的2/3。山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认识我国山区农业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规律,确立立体农业生产结构,是山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核心。本文试以祁连山区为例,就山地立体农业的合理结构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气象因子对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年祁连山北坡五类天然草地生长季的土壤水分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以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气象因子对五类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的动态主要受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的影响,并建立了降水量对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方程;(2)利用ASCE-PM模型计算了五类草地群落的潜在蒸散量,潜在蒸散量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