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周口栽植的樱桃常见的果实病害有樱桃褐腐病、疮痂病、炭疽病、幼果菌核病、黑霉病、灰霉病、小果病、细菌性穿孔病、裂果病等9种。现将樱桃小果病、樱桃细菌性穿孔病、樱桃裂果病这3种病害的症状鉴别、发病规律及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樱桃早期落叶病是指樱桃的叶片按正常发育规律不到落叶期而提前脱落的病害。樱桃早期落叶病是樱桃穿孔性褐斑病、褐斑病、细菌性穿孔病及叶斑病等一类能够造成樱桃叶片提前脱落病害的总称。1 危害 樱桃早期落叶病在高温高湿、郁闭果园内发生严重。首先发生在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上,  相似文献   

3.
樱桃小果病是近年来严重威胁甜樱桃产业的病毒性病害。对导致樱桃小果病的两种病毒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当前检测樱桃小果病病毒的主要方法,并对樱桃小果病的预防和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为生产中樱桃小果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着重介绍了樱桃树常见的樱桃小果病、灰霉病、裂果病、炭疽病及樱桃幼果菌核病5种果实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要点,以供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蕾 《果农之友》2024,(1):75-77
通过深入分析樱桃叶斑病、樱桃细菌性穿孔病、樱桃流胶病、樱桃根癌病以及病毒病的特征、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揭示各病害的复杂性和对果园健康的潜在威胁,为甜樱桃种植者提供技术支持,助力甜樱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樱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类,探究病原菌对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及嘧菌酯的抗性现状。【方法】根据科赫式法则对采集的樱桃褐腐病病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并测定了该病原菌对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及嘧菌酯的抗性。【结果】浙江省樱桃褐腐病病原菌共有3种: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占65.6%,核果链核盘菌M. laxa占18.8%,果生链核盘菌M. fructigena占15.6%。所有菌株在接种樱桃果实后,均能引起发病,但病斑大小有显著差异,其中樱桃褐腐病病原菌M. laxa的致病力最强,M. fructicola次之,M.fructigena的致病力最弱。浙江省樱桃褐腐病病原菌对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和啶酰菌胺均表现为敏感,仅检测到2株嘧菌酯抗性菌株,抗药性频率为6.25%。抗药性机制研究发现,在抗性菌株的Cyt b编码区未发生G143A点突变现象。【结论】浙江省樱桃褐腐病病原菌共有3种,除了6.25%的嘧菌酯抗性菌株,樱桃褐腐病病原菌对其他3种常用药剂均表现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蓟县樱桃栽培面积分散.生长季病害发生危害时间较长.给果农造成一定的损失。据本县林业部门测报点调查.危害樱桃树常见的主要病害有樱桃褐腐病、流胶病、根茎腐烂病等6种.成为制约樱桃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之一.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烟台地区樱桃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性及流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田间分离并鉴定樱桃茎腐病病原菌,探究病菌对不同品种樱桃叶片、新梢及木质化枝条的致病性及病害的流行动态和流行条件,为病害的防治及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烟台地区樱桃苗圃分离得到樱桃茎腐病病原菌菌株P1639,进行初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室内试验测定菌株P1639对5个属和1个属间杂交种共17个樱桃品种的致病性,测定对‘先锋’的叶片、新生枝条和木质化枝条的致病性;连续4 a(年)对樱桃茎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分析病害流行动态及流行条件。【结果】从田间分离得到病原菌菌株P1639,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樱桃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确定了菌株P1639对‘黑珍珠’‘红灯’‘艳阳’‘先锋’‘明珠’‘拉宾斯’‘萨米脱’‘美早’‘桑提娜’‘晚丰’‘布鲁克斯’11个甜樱桃品种均致病,而对‘大青叶’‘马哈利’‘吉塞拉6号’‘ZY-1’‘东北山樱’和‘樱砧王’6个樱桃砧木品种均不致病;菌株P1639能够侵染‘先锋’樱桃叶片和当年的新生幼嫩枝条,不能侵染木质化枝条;樱桃茎腐病的发生与温度、降雨量、湿度密切相关,在7月多雨的年份容易大发生。【结论】烟台地区樱桃茎腐病的病原菌对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而对中国樱桃(P.pseudocerasus)、马哈利樱桃(P.mahaleb)、山樱花(P.serrulata)、欧洲酸樱桃(P.cerasus)4个属及酸樱桃(P.cerasus)和灰毛叶樱桃(P.canescens)的杂交种‘ZY-1’均不致病;该病原菌能够侵染欧洲甜樱桃的叶片和当年生新梢,不能侵染木质化枝条;烟台地区樱桃茎腐病的发生与温度、降雨量、湿度密切相关,大爆发于高温多雨年份的夏季。  相似文献   

9.
以樱桃品种‘樱砧王’‘马哈利’‘大青叶’‘桑缇娜’‘晚丰’‘艳阳’为试材,进行室内抗茎腐病测定,并对叶片厚度、表皮细胞厚度、气孔大小、感病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研究了樱桃叶片表型及抗性酶在抗茎腐病中的作用,以期为田间种植或选育抗病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樱桃品种叶片厚度、表皮细胞厚度、气孔大小均有差异,但与抗性无明显相关性;樱桃被茎腐病菌侵染后,SOD、POD、CAT活性均有增加,抗病品种增加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樱桃的叶片厚度、表皮细胞厚度、气孔与抗茎腐病无明显相关性;抗性酶SOD、POD、CAT在对茎腐病抗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乌克兰甜樱桃的病虫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克兰甜桃原产地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作了简明介绍。主要病虫害种类有:樱桃黑瘤额蚜、蔷薇斜条卷叶蛾、台湾樱小蠹蛾、樱桃实蝇、酸樱桃粘叶蜂。病害种类有:樱桃叶穿孔病、干腐病、细菌性溃疡病、病毒性褪绿环斑病等。  相似文献   

11.
樱桃根颈腐烂病病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樱桃根颈腐烂病是樱桃生产中的一种致死病害.本研究在樱桃主产区烟台采集根颈腐烂病样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经过接种试验和病菌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出5种真菌: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赤球丛赤壳(Nectria haematococca)、粗毛栓菌属白腐菌(Trametes hir...  相似文献   

12.
《吉林蔬菜》2017,(5):29-29
1樱桃番茄莲格孢黑斑病1.1症状番茄链格孢黑斑病又称钉头斑病、指斑病。主要危害樱桃番茄的果实和茎秆。果实上病斑近圆形,灰褐色、褐色,稍凹陷,有明显的边缘。一个果实上有1至数个病斑不等,上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茎秆、  相似文献   

13.
樱桃根癌病是危害樱桃的一大病害.一旦有根癌症状表现时再用杀菌药剂.已无法抑制该病,更无法使病部肿瘤症状消失。大青叶是目前生产栽培中应用最多的樱桃砧木,具有生长势旺、抗逆性强、与嫁接品种亲和力好的特点。但大青叶砧木对樱桃根瘤菌并不是免疫的.  相似文献   

14.
于绍夫 《落叶果树》1994,26(4):40-42
核果类果树的主要病毒病害(续三)于绍夫(烟台经济植物研究所264001)4.2症状(续上期40页)4.樱桃小果病樱桃小果病(Littlecherry)是甜樱桃和酸樱桃的重要病毒病害。1933年首先在加拿大B·C·省发现,1947年确定为病毒病害(Fo...  相似文献   

15.
樱桃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是樱桃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笔者针对其发生范围、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初步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6.
樱桃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是樱桃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笔者针对其发生范围、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初步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黔西北地区毕节市樱桃基地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采用踏查、普查和定点、定时系统方法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为害本市樱桃的主要病害有膏药病、流胶病、病毒病、褐斑穿孔病和生理裂果;樱桃主要虫害有蚜虫、桑盾蚧、黄刺蛾、果蝇、桃剑纹夜蛾、稻蝗和螽蟖。针对主要病虫害,提出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樱桃病毒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樱桃包括甜樱桃、 酸樱桃及其杂种,本文根据美国《 Diseases Of Tree Fruit》(1984)等资料编译 据报道,大樱桃病毒病和类病毒病已有20余种,现将主要几种简介于下。 非属茎痘病( Prunus StemPitting)主要危害桃、杏和油桃,也可侵染李属其他种类,如公爵樱桃(Duke Cherry)、马哈利樱桃(P ma-haleb)以及酸樱桃等。该病系由蕃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 SPot  Vi-rus)的株系所引起,通过dagger线虫( Xiphinema  americanum)传播,也可惜罹病砧木传播。 症状:果实采收后至正常落叶前,罹病植株的叶呈盘状、发黄,后转红,直至发紫,早期脱落…  相似文献   

19.
1樱桃番茄莲格孢黑斑病1.1 症状番茄链格孢黑斑病又称钉头斑病、指斑病。主要危害樱桃番茄的果实和茎秆。果实上病斑近圆形,灰褐色、褐色,稍凹陷,有明显的边缘。一个果实上有1 至数个病斑不等,上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茎秆、叶柄染病产生长椭圆形褐色大斑,病斑上生有轮纹。  相似文献   

20.
野生樱桃李对李根癌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野生樱桃李抗李根癌病种质与基因资源价值,2011年我们以野生樱桃李自然杂交实生苗为试材,采用混合接种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s)和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的方法研究了其对李根癌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60天,野生樱桃李株最大瘤径为0~10.5 mm,群体平均最大瘤径为2.7 mm,根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野生樱桃李高抗李根癌病。野生樱桃李对李根癌病的抗性存在广泛的株间分离现象,其实生群体中存在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低度抗病、感病和易感病6种类型植株,这6种类型植株分别占实生群体总数的20%、42%、20%、10%、5%和3%。野生樱桃李实生后代中存在大量的对李根癌病免疫植株,是珍贵的抗李根癌病种质与基因资源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