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验将1年生实生核桃苗分为0.5~0.8 cm、0.8~1.0 cm、1.0 cm 3个径级进行移栽,通过移栽苗的成活率、苗高、地径生长,来研究径级与其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径级对移栽苗成活率的影响,表现出苗木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以地径1.0 cm(Ⅲ)成活率最高,为83.75%;1.0 cm(Ⅳ和Ⅴ)成活率低于80%。2)苗高、地径总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Ⅲ(苗高100.4 cm、地径1.984 cm)Ⅳ(苗高68 cm、地径1.658 cm)Ⅴ(苗高62.8 cm、地径1.385 cm)。3)苗高、地径生长动态趋势均呈"S"型趋势,地径的生长总体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从生长量看,苗高以径级大的为好,Ⅴ、Ⅲ移栽后苗高生长增幅速度最大(分别为218%、214.96%);而地径生长以Ⅴ的增幅速度最大(225%),Ⅲ、Ⅳ较小(分别为186.29%、146.96%)。4)苗木总生物量,以大径级最大(100.47 g),且随着径级的增大而增加。5)按照核桃苗木分级标准,Ⅲ和Ⅳ的合格苗比例较大(分别为93.94%、80%),Ⅴ的合格苗最少(50%)。综合各项指标,Ⅲ径级在苗高、地径、生物量和出圃苗合格率上均高于其他两种径级,说明1.0 cm可作为进行二次移栽的最小地径苗木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阴香的8个种源共72个家系,即福建建瓯种源(W)13个家系、广东乐昌种源(L)7个家系、广东广州种源(H)3个家系、广东韶关种源(S)11个家系、赣县种源(G)11个家系、崇义种源(C)7个家系、信丰种源(X)10个家系、宁都种源(N)10个家系生长期为12个月的苗木生长性状,如苗高、地径、侧根条数、鲜重、干重等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8个种源间有较大的变异,L种源表现最好而C种源最差,其中L种源苗高、地径、侧根条数、鲜重、干重均值分别为15.6cm、4.25mm、14条、3.180g、1.087g,而C种源只有8.2cm、2.40mm、11条、1.391g、0.496g;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10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细叶云南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施用不同浓度氮磷钾肥,测量处理后幼苗苗高、地径、叶绿素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0.100%尿素处理后苗高最大,达10.2cm;0.075%硫酸钾处理地径最粗,达1.85mm,高径比最小;0.050%过磷酸钙处理后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309.117mg/L、138.728mg/L、447.845mg/L,尿素、钾肥处理后细叶云南松内源激素的含量升高;表明施用0.1000%尿素和0.075%硫酸钾对细叶云南松苗木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0.050%过磷酸钙对促进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总叶绿素T最显著,尿素、钾肥最能促进细叶云南松内源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源华中樱优树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不同种源华中樱观赏优树种子为材料,旨在寻找活力较高的华中樱种子采摘地。实验表明,湖北崇阳采集到的华中樱种子平均长度最长(8.18mm)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15.61%),贵州毕节采集到的华中樱种子平均长宽比最小(1.34)s。气候因子对华中樱种子长宽、千粒重影响显著;不同种源种子的发芽率对比中,贵州毕节优树种子发芽率最高;种源间优树子代苗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陀螺果幼苗苗高、地径的影响,分析对比得出陀螺果幼苗苗高、地径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增长量的差异,为陀螺果幼苗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光照环境提供可靠依据。该研究以陀螺果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光照强度0%(L0),40.50%(L1),78.08%(L2)和95.54%(L3),通过8~10月对陀螺果幼苗苗高、地径的测量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8月78.08%处理幼苗生长最佳,9月和10月40.50%处理幼苗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质对大叶女贞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选择适合大叶女贞生长的育苗基质,采用腐叶土、园土、河沙配比进行大叶女贞育苗试验,比较了不同配比基质对大叶女贞的地径、苗高、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沙:园土:腐叶土配比为1:1:1的基质育苗效果最好,3次测量平均苗高为139.8cm,地径为0.92cm,总叶绿素含量为2.4,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魏文涛 《现代园艺》2023,(16):9-11+14
为研究不同苗木规格、造林密度及施肥量对湿地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以1年生湿地松幼苗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裸苗与容器苗在不同造林密度以及不同施肥量下的苗高、地径、生长量、保存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选择苗高25cm、地径0.5cm的1年生湿地松容器苗,造林密度为220株/667m2,施肥量为150g/株硫酸钾复合肥时,各项指标均可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秦岭野生卷丹、川百合和野百合为材料,研究了3个野生百合品种引种至关中平原后,春夏两季株高、地径,叶片中叶绿素和氮含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3个百合品种株高和地径在春季和夏季的表现特征趋于一致,卷丹>川百合>野百合,其中卷丹春季的株高和地径分别是川百合和野百合的1.07、1.17,1.39、1.44倍,夏季分别是川百合和野百合的1.06、1.61,1.39、1.93倍;3个百合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和氮含量的表现为卷丹>野百合>川百合,其中卷丹春季叶绿素和氮含量分别是川百合和野百合的1.59、1.03,1.4、1.02倍,夏季分别是川百合和野百合的1.57、1.05,1.38、1.03倍。综合分析认为,3个百合品种在生长、叶绿素和氮含量的综合表现为:卷丹>野百合>川百合,结合引种驯化区域实际情况,在引种栽培驯化中表现较好的是卷丹,其次是野百合和川百合。  相似文献   

9.
以秦岭野生卷丹、川百合和野百合为材料,研究了3个野生百合品种引种至关中平原后,春夏两季株高、地径,叶片中叶绿素和氮含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3个百合品种株高和地径在春季和夏季的表现特征趋于一致,卷丹>川百合>野百合,其中卷丹春季的株高和地径分别是川百合和野百合的1.07、1.17,1.39、1.44倍,夏季分别是川百合和野百合的1.06、1.61,1.39、1.93倍;3个百合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和氮含量的表现为卷丹>野百合>川百合,其中卷丹春季叶绿素和氮含量分别是川百合和野百合的1.59、1.03,1.4、1.02倍,夏季分别是川百合和野百合的1.57、1.05,1.38、1.03倍。综合分析认为,3个百合品种在生长、叶绿素和氮含量的综合表现为:卷丹>野百合>川百合,结合引种驯化区域实际情况,在引种栽培驯化中表现较好的是卷丹,其次是野百合和川百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细叶云南松的苗木生长规律,观察广西国有雅长林场1年生细叶云南松播种苗生长节律,并测量苗高、地径生长量。细叶云南松1年生播种苗出苗期为播种后15~45d,幼苗期为45~75d,速生期为75~135d,生长缓慢期为135~225d,硬化期为225~285d;1年生苗苗高为7.1cm,月增量最大达2.2cm,地径为1.02mm,月增量最大达0.25mm。结果表明:细叶云南松1年生播种苗出苗期持续时间45d,幼苗期持续30d,速生期持续60d,生长缓慢期持续90d,硬化期持续60d,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趋势,生长速生期维持时间较短,而生长后期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以苗龄约160d的云南松苗木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无纺布容器规格、基质和追肥3因素3水平的苗木培育试验,于苗龄190d和250d时测定地径和苗高,分析了试验因素的水平及其组合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龄190d和250d时,苗木的平均地径和苗高分别为1.19~1.72、1.89~2.32mm和1.36~3.40、3.11~4.09cm,2个苗龄的不同处理组合间地径和苗高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根博士浓度对2个苗龄阶段的地径、苗高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云南松苗木生长对空间和养分具有动态的变化需求;6份森林土与3份碳渣和1份珍珠岩混合为基质有利于云南松苗木生长。苗高与地径具有y=1.232 2x+0.801 3的一元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树龄对“绿宝”苹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未结果树)和5年生(结果树)的"绿宝"苹果树为试材,对生长指标(新梢生长量,干径增长量,叶面积)、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int-CO2))及色素含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树的新梢生长量、叶面积、Pn、色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未结果树;蒸腾速率显著低于未结果树;干径增长量、Gs、int-CO2均与未结果树无显著差异;结果树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均高于未结果树。综合分析认为,"绿宝"苹果未结果树的光合能力以及生长量较结果树低,可进一步研究采取相应栽培措施提高未结果树的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9年生青杄50个家系苗的苗高、地径2个性状,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有较高的遗传力与遗传变异系数。以苗高生长指标为基础,初选出8个优良家系,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32.84cm、6.6mm,比原群体分别提高了14%、19%。  相似文献   

14.
以4个扁桃品种为试材,采用Logistic曲线对其实生苗高与地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其拟合相关系数均达0.990 0以上,并估测了速生期的2个拐点及其长度。结果表明:扁桃实生苗高、径生长均符合"S"型曲线,年生长可划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硬化期3个时期。"莎车一号"、"莎车五号"、"莎车九号"、"莎车十八号"4个品种扁桃的地径生长速生期起始时间比苗高生长早12、14、16、12d;地径生长结束时间分别比苗高生长晚2、4、3d;"莎车九号"的径生长结束时间分别比苗高生长早3d;4个品种扁桃的地径生长持续时间均比苗高生长长14、18、13、15d。不同扁桃品种苗高、地径连日生长量曲线均为双峰型。其中,苗高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中旬和7月中旬,而地径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上旬和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建瓯、湖北恩施、湖南浏阳、桑植、永顺等5个不同地理种源的钩栗1a生幼苗为试材,测定了幼苗高、地径和单片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同时以不同种源的钩栗幼苗叶片为试材,动态监测了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指标,比较分析了不同钩栗种源间生长和光合特性差异,以期为钩栗苗木培育和优良种源的选择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种源钩栗苗高、地径与单片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恩施种源地的各指标存在明显优势;钩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总量(Ct)、叶绿素a/b值(Chl a/b)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经纬度和年无霜期是制约光合特征参数地理变异的主导因子;钩栗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地理变异为纬度上的南-北变异;综合各方面因素,湖北恩施种源为所选种源中的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16.
生物菌肥对猕猴桃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了生物菌肥对猕猴桃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为猕猴桃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3年生猕猴桃品种'Hort16A'为试验材料,通过施用不同浓度和种类的生物菌肥培养后,测定其干径增长量、叶长、叶宽、叶厚和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每株施用6 kg生物菌肥B,猕猴桃植株的干径增长量、叶长、叶宽、叶厚最大,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最高;每株施用9 kg生物菌肥A,猕猴桃植株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综上认为,株施6 kg生物菌肥B最适宜'Hort16A'猕猴桃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廖高文 《南方园艺》2019,30(1):21-23
通过对金洞林场的林地小班的林分调查,分析出是否割灌除草、割灌除草不同强度对闽楠幼树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割灌除草对闽楠幼树生长量具有显著差异,割灌除草有利于提高闽楠幼树的树高和地径增长量,南方地区幼林的割灌除草以6月、9月进行2次100%割灌除草措施最有利于幼林的生长,以3年6次为宜。  相似文献   

18.
库尔勒香梨生育期长势与产量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施肥的基础上,对20 a树龄的库尔勒香梨进行了生育期树体长势与产量监测,分析了香梨在年生长周期及不同时期(春季、夏季、秋季)树体基径、树高、梢条和叶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10月为香梨生长期,夏季(5月5日至8月7日)为香梨枝干生理生长最快时期,基径、树高、梢粗和梢长的增长量最大;春季(4月1日至5月5日)为香梨叶片生理生长最快时期,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增长量也最大;香梨单果重119.24 g,产量1 745.24 kg/667m2,属中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枣归圃苗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枣树下萌生的不够造林规格的小苗挖掘出来,移植到苗圃地里进行专门培育所成的苗木,我们称之为"归圃苗".一般一棵成龄大枣树下当年萌发的根蘖苗中,苗高低于50cm,基径小于6mm的小苗占20%~40%,让它们原地不动继续生长,多数将成为"小老苗",如果把它们挖掘出来,移植到苗圃地里精心培育一年,平均苗高可达110cm以上,基径11mm以上,且根系发达,须根多,苗木粗壮,木质化程度高.用这样的苗木建园成活率高,缓苗快,生长快,可当年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4个产地24株银杏古树家系的实生苗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于云南同一立地条件下培育,研究不同产地及家系间子代的生长指标及叶片药用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苗龄0.6年时,不同产地间,平均叶面积、叶片数、叶片厚、地径和苗高分别为17.52~20.17cm2、5.6~8.4片·株-1、0.21~0.24mm,0.42~0.52cm和9.69~13.17cm,除叶片厚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它指标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家系间,以上5个指标分别为11.12~27.41cm2、4.3~12.5片·株-1、0.15~0.29mm、0.29~0.56cm和6.18~13.65cm,家系间5个指标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同龄苗木的家系折干黄酮和内酯含量分别为1.49%~1.91%和0.48%~0.84%,24株家系中,黄酮和内酯含量相对较高的优良家系分别有8株和4株,二者含量较高的优良家系仅1株。银杏叶片内黄酮及内酯含量与生长指标间呈现未达显著水平的负相关。药用为主的银杏叶用人工原料林培育的良种选育应采用产地-家系-单株的联合选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