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不施锌肥为对照,探讨了施用不同剂量锌肥对马铃薯植株锌的吸收、积累以及薯块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锌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薯块产量、大薯率和商品薯率,明显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马铃薯薯块中的锌含量。在江西省九江江湖平原洲地,对马铃薯施用30 kg/hm2硫酸锌的效果最佳,其植株发病率、死亡率最低,商品薯率和薯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钾量和施锌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索马铃薯需肥规律,保障马铃薯高产优质,以‘新大坪’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量为主处理,施锌量为副处理,研究不同钾肥和锌肥处理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增施钾肥和锌肥,可改善其结薯量、薯块质量、大薯率等性状,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提高其商品价值。不同施钾量和施锌量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钾肥和锌肥的交互效应不显著。综合比较,在施钾量180 kg/hm~2+施锌量9.0 kg/hm~2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最高;施钾量90kg/hm~2+施锌量9.0 kg/hm~2的产量次之。  相似文献   

3.
叶面喷施锌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新1号’脱毒原种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锌肥浓度,探究在榆林地区喷施锌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榆林地区微量元素锌肥施用以及获得马铃薯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锌肥浓度的增加,马铃薯株高、单株块茎数以及VC含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单株块茎重、商品薯率、产量、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粗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喷施一定浓度的锌肥有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总的来看,锌肥浓度0.4%处理下效果较好,产量位居第一,较对照不施锌提高20.19%。  相似文献   

4.
以荷兰十五号马铃薯品种为材料,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研究黄腐酸螯合锌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马铃薯商品率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能够增加马铃薯产量,不同施用方式间无显著差异,增幅在2.23%~6.13%之间,喷施锌肥增产效果最佳,其次为水肥一体化追施锌肥,底施锌肥增产效果。同时施用锌肥能够提高马铃薯大薯重量,并且能够提高马铃薯商品率,但不同施用方式和不施锌肥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整体上在该地区施用黄腐酸螯合锌表现效果好的依次为喷施锌肥追施锌肥底施锌肥常规施肥。因此叶面喷施锌肥以及水肥一体化追施是科学施用锌肥,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腐酸对秋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析黄腐酸对秋马铃薯生育期、植株形态、块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黄腐酸可延长秋马铃薯生育期,增加植株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LAI,提高叶片有效净光合速率、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重和商品薯率,从而提高产量。施用黄腐酸后可延长秋马铃薯生育期1~3 d,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植株株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单株块茎重和产量。在复合肥减半的情况下施用黄腐酸与复合肥常量施用下的出苗期和成熟期一致、生育期相当、净光合速率无差异性,特别是固体肥和液体肥配施后产量无差异性。[结论]施用黄腐酸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降低化学肥料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腐酸对秋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析黄腐酸对秋马铃薯生育期、植株形态、块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黄腐酸可延长秋马铃薯生育期,增加植株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LAI,提高叶片有效净光合速率、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重和商品薯率,从而提高产量。施用黄腐酸后可延长秋马铃薯生育期1~3 d,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植株株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单株块茎重和产量。在复合肥减半的情况下施用黄腐酸与复合肥常量施用下的出苗期和成熟期一致、生育期相当、净光合速率无差异性,特别是固体肥和液体肥配施后产量无差异性。[结论]施用黄腐酸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降低化学肥料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外源钙施用对马铃薯形态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块茎钙含量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用钙肥可显著增强马铃薯植株长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商品薯产量、单株商品薯数及商品薯率、块茎钙含量,降低叶片中MDA积累,但随外源钙施用量增加,马铃薯单株结薯数有所降低。综合以上各因素,以钙肥水平57 kg·hm-2表现最优,且在氮肥150 kg·hm-2条件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马铃薯庄薯3号为试材,以常规施肥磷酸二铵作对照(CK)处理,研究4种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黑痣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和商品薯率,降低黑痣病的发病率。其中,以恩益壁处理的促生防病效果最好,与CK相比,株高、茎粗、产量、商品薯率分别提高10.96%、7.89%、22.82%、8.77%;对病茎率防效达67.57%;对薯块防效达70.80%。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减轻土传黑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施锌及不同锌肥在半干旱雨养条件下对马铃薯的生物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锌肥(种薯处理+叶面喷施)和2种不同锌肥(无机锌肥(硫酸锌)和小分子螯合物有机锌(糖醇锌))对马铃薯‘新大坪’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锌(T2)和糖醇锌(T3)处理的马铃薯根、茎、叶干物质累积量在出苗后20~35d开始高于对照(T1).在生育期中进行的3次锌肥喷施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尤以叶片和根系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幅最大,在出苗后85d,T2和T3处理的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比T1增加了76.3%和195.9%,根系增加了52.5%和82.9%,T3处理的效果显著优于T2处理.T2和T3处理的马铃薯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在干质量平衡期前明显大于T1处理,干质量平衡期后,T2和T3处理中由茎叶干质量和块茎干质量形成的剪刀差显著大于T1处理,T3处理大于T2处理,剪刀差的大小是判断块茎产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施用糖醇锌的增产幅度大于硫酸锌.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7,(3):16-17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锌肥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锌肥能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增加马铃薯中淀粉、VC、可溶性蛋白和锌的含量;过量施用锌肥会抑制产量。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综合考虑,本试验土壤中马铃薯最佳锌肥施用量为14kg/hm~2。  相似文献   

11.
锌能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通透性,阻止细胞内小分子有机物外泄和细胞外病原菌侵染。为此,研究叶面喷施锌对马铃薯叶片的抗病性、早疫病和晚疫病病害的影响,利用锌的保护作用来减少马铃薯病害发生,为科学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提供依据。2020-2021年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试验设置的马铃薯喷施浓度分别为0.20%、0.40%、0.60%、0.80%的ZnSO4·7H2O和对照(喷施清水)5个处理。喷施锌肥后测定各处理马铃薯抗病性酶活性、调查早疫病和晚疫病病害,考种和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锌肥后马铃薯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所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随着ZnSO4·7H2O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喷施浓度为0.40%时,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马铃薯收获后,喷施浓度为0.40%处理的马铃薯病薯率最低,商品薯率最高,马铃薯经济产量最高。总之,喷施0.40%的ZnSO4·7H2O能有效提高马铃薯植株抗病性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早疫病、晚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收获后马铃薯病薯率,提高商品薯率,从而增加马铃薯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为试验材料,设艾塔克~控释肥、某进口知名品牌控释肥、某品牌复合肥3个试验处理,研究控释肥与复合肥对马铃薯出苗期、出苗整齐度、干物质积累量、商品薯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田种植的环境下,控释肥用量为普通复合肥用量的1/2时,马铃薯出苗期、出苗整齐度、干物质积累量、单株结薯数、商品薯率、产量均显著增长;与复合肥相比,施用艾塔克誖控释肥的马铃薯出苗期提前7 d,出苗的整齐度集中,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6.19%,产量增加30.37%,商品薯率提高16.2%。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分析不同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配比对马铃薯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以‘费乌瑞它(Favorita)’为材料,于2020年早春马铃薯生长季开展马铃薯施肥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块茎膨大及产量形成之间的差异,确定了不同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配比对马铃薯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1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低;T4处理的马铃薯块茎单薯重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1和T6处理的块茎单薯重显著低于其他处理;T3处理的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有机肥和化肥合理配比混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为马铃薯块茎产量形成提供物质基础;适当提高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块茎单薯重,过高或过低的有机肥施用比例均会造成马铃薯块茎单薯重的降低;合理的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配比,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14.
定西旱作区富锌马铃薯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定西旱作区推广的富锌马铃薯品种,以陇薯7号为对照品种,在垄上微沟栽培模式下对不同富锌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4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8 838.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2%,陇薯12号、定薯3号、陇薯11号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减产1.5%、9.9%、10.0%。陇薯14号生育期田间长势强,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率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好,薯块含锌量高,是定西旱作区适宜推广种植的富锌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基肥施用锌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21年在安徽省巢湖市开展了水稻不同锌肥用量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对不同锌肥用量处理水稻产量、锌养分吸收、稻米品质和土壤有效锌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施锌肥可使水稻增产2.90%~5.80%,增产效果随着锌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增加趋势。施用锌肥也可明显增加水稻不同器官中锌含量,与不施锌肥处理相比,水稻籽粒锌含量增幅为17.42%~32.02%,茎秆锌含量增幅为55.45%~68.91%;水稻籽粒锌积累量增幅为19.64%~32.14%,茎秆锌积累量增幅为19.25%~35.21%。此外,施用锌肥明显改善了稻米品质,与不施锌肥处理相比,提高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综上所述,合理施用锌肥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稻米中锌含量、改善稻米外观品质以及提高土壤中有效锌含量。  相似文献   

16.
明确基肥施用锌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21年在安徽省巢湖布置了中稻不同锌肥用量肥料效应田间试验,通过对不同锌肥用量下水稻产量、锌养分吸收、稻米品质和土壤有效锌含量差异分析,明确安徽省巢湖中稻的锌肥施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基施锌肥水稻增产2.9%-5.8%,增产效果随着锌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增加趋势。除了产量表现为增加趋势,施锌也明显增加水稻不同器官中锌的含量,与不施锌肥相比,水稻籽粒锌含量增幅为17.4%-32.0%,茎秆锌含量增幅为55.4%-68.9%;水稻籽粒锌积累量增幅为19.6%-32.1%,茎秆锌积累量增幅为19.0%-35.2%。除之之外,施锌肥后明显改善了稻米品质,与不施锌肥相比,施锌肥增加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综上所述合理的施用锌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稻米中锌的含量,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提高土壤中有效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氮锌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其氮锌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扬麦16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的条件下,研究2种氮肥用量、6种施锌量与4种施锌方法对小麦产量与成熟植株氮锌含量的效果。结果:锌肥施用既可以增加小麦产量,又可以增加其氮锌含量,且增加量随施锌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不同的施锌方法在提高小麦籽粒的锌含量上,其效果从高到低为叶面喷施与土施(S50+F2)、叶面喷施(F2)、土施(S50)和对照(CK),其中叶面喷施锌肥效果显著高于土施效果。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小麦植株氮锌含量有积极影响,高施氮量效果优于常规施氮量。结论:合理施用氮锌肥料与采取正确施肥措施是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氮锌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其氮锌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扬麦16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的条件下,研究2种氮肥用量、6种施锌量与4种施锌方法对小麦产量与成熟植株氮锌含量的效果。结果:锌肥施用既可以增加小麦产量,又可以增加其氮锌含量,且增加量随施锌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不同的施锌方法在提高小麦籽粒的锌含量上,其效果从高到低为叶面喷施与土施(S50+F2)、叶面喷施(F2)、土施(S50)和对照(CK),其中叶面喷施锌肥效果显著高于土施效果。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小麦植株氮锌含量有积极影响,高施氮量效果优于常规施氮量。结论:合理施用氮锌肥料与采取正确施肥措施是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旱坡地集雨坑种植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集雨坑种植马铃薯改变了耕作层土壤的环境,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促进了植株的生长,有利于薯块的膨大,从而提高了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20.
白浆土磷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磷锌不同用量的室内培养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表明,大量施用磷肥降低了土的有效性,尤其是在缺锌的土壤中,白浆土锌分级测定表明,土壤中锌主要以矿物态存在,施用锌肥增加了交换态锌和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但同时施用磷肥,无定形铁结合态锌和晶形铁结合态锌则有一定的增咖,降低了土壤锌的有效性。施用磷肥也增加了锌在植株根部的积累,降低了植株根部的积累,降低了植株各上部锌供应。磷锌交互作用不仅发生在土壤中,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