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取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20002015年4期Landsat影像的耕地数据,构建了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耕地破碎化评价体系,测算了不同时间的耕地破碎度;并利用农民人均纯收入表征了空间贫困水平;最后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了不同时间的耕地破碎化与贫困的空间相关特征。结果表明:耕地高度破碎化为德保县、靖西市和天等县一带,基本处于中高水平的是西部5县,破碎化水平最低的是扶绥县;贫困程度总体上由西北到东南逐渐变低;耕地破碎化与贫困呈现空间正相关,2000年的正相关性最强,Moran’s I为0.2053,在双变量LISA集聚图中,高—高正相关型和低—高负相关型的区县集中分布于西部,低—低正相关型和高—低负相关型的区县多分布于区域南部。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和革命老区振兴都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工作,而贫困地区与革命老区"两位一体"的特殊区域更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对象。土地经济作为区域社会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效益是提高和发展贫困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重要工作内容。掌握贫困革命老区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变化情况能因地制宜发展土地经济,为土地扶贫服务。研究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的遥感影像,利用图形处理软件提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模型,分析了3个时期左右江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从研究结果看,未利用地、耕地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林地面积不断增多,草地、水域面积变化量较小;土地利用动态速率逐渐减慢;土地利用程度缓慢增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2005和2015年广西14个地市的耕地贫困程度和空间聚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总体贫困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各市间的贫困程度差异仍然较大;空间分布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贫困程度呈现区域差异性和空间不平衡性,桂西北、桂东北地区耕地资源贫困程度较高,而桂中、桂南地区较低;空间格局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贫困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高-高集聚区分布于桂西北、桂西南地区,低-低集聚区分布地区由2005年的桂北地区转变为2015年的桂中和桂东南地区,呈现出由北向南转移的态势。针对广西农村耕地资源的状况,当前重点工作应围绕耕地资源贫困整治和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开展,以减少因耕地资源禀赋差异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2005和2015年广西14个地市的耕地贫困程度和空间聚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总体贫困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各市间的贫困程度差异仍然较大;空间分布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贫困程度呈现区域差异性和空间不平衡性,桂西北、桂东北地区耕地资源贫困程度较高,而桂中、桂南地区较低;空间格局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贫困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高-高集聚区分布于桂西北、桂西南地区,低-低集聚区分布地区由2005年的桂北地区转变为2015年的桂中和桂东南地区,呈现出由北向南转移的态势。针对广西农村耕地资源的状况,当前重点工作应围绕耕地资源贫困整治和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开展,以减少因耕地资源禀赋差异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2002~2010年广西县域人均耕地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县域人均耕地差异存在较大的波动,县域人均耕地差异与空间集聚同步发展和反向发展存在于广西县域人均耕地变化的不同时期。在广西时空格局演变中,存在县域人均耕地差异的空间格局变化频繁呈现点块状分布、出现热点组团区域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和耕地集聚程度,可以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耕地资源利用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高精度耕地地块数据,采用耕地指数、景观指数、核密度估算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江苏省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指数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的特征,耕地高比重区分布于苏北和苏中,低比重区分布于苏南;耕地指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呈显著的集聚状态;耕地高比重集聚区分布在苏北,低比重集聚区分布在苏南。(2)江苏省耕地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平均斑块面积指数排序为苏北>苏中>苏南;斑块密度指数和边界密度指数排序为苏中>苏北>苏南;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排序为苏南>苏中>苏北;边界密度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平均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密度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性均不显著。(3)江苏省50%以上地区耕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指数、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随着耕地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全省70%以上地区耕地的边界密度指数和斑块密度指数随着耕地密度的增大呈先上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景观指数分析法、熵权法测算耕地破碎化综合指数,在分析县域耕地破碎化时空演变基础上,通过双变量Moran's I指数探讨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浙江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空间负相关关系,研究时段内耕地破碎化增幅高值区分布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浙北平原、东南沿海平原及金衢...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总结归纳等方法,调查研究左右江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百色、崇左、河池等地的脱贫实效情况,结果显示,百色、崇左、河池三市基本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扶贫服务项目开展较好。但仍存在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特别是在帮扶贫困户方面效果不明显,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后面临着居住环境不适应、就业困难和教育资源紧张等问题。结合百色、崇左、河池发展实际和现有优质特色资源,从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开发优质资源、做好教育扶贫等方面提出具体思路建议,以巩固左右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潜江市耕地格局与景观破碎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两期GlobeLand 30土地覆盖数据,以湖北省潜江市为研究区,分析潜江市土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并计算该市19个乡镇的耕地斑块面积与破碎度指数,建立耕地面积和破碎度耦合的9种耕地变化模式,分析各乡镇耕地面积、耕地破碎度变化以及两者相联系形成的耕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潜江市耕地总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但潜江市内部各乡镇耕地面积变化幅度差异显著,耕地破碎化加剧;潜江市"耕地面积减少伴随着破碎度增加"的耕地变化模式占主导地位,位于城市化发展较快的东北地区,而"耕地面积增加伴随破碎度减少"的乡镇主要分布在农业比较发达的西南地区。潜江市城市建设用地逐渐占用耕地,导致城市边缘耕地面积骤减,耕地内部破碎化趋势严重。  相似文献   

10.
11.
加快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省的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尤其是革命老区。本文在分析了云南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云南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四川革命老区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生产生活垃圾污染、秸秆燃烧污染、白色塑料污染和养殖污染,当地领导、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淡漠,生态资源浪费严重,环境保护监管不力等都是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长效监管体制,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为研究区,构建了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耦合模型,探讨了基于县域的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利用广西2015年的县域数据,划分土地生态质量和社会经济的等级,构建了土地生态质量和农村贫困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协调发展模型分析了广西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耦合关系,并通过空间热点分析、空间聚集分析和Moran’s I方法评价了两者的空间聚集效应。结果表明:(1)广西空间贫困特征为由南部、东南部及中部向西部、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逐渐升高。(2)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表现为由中部及南部向西部、西北部和北部降低。(3)土地生态质量及社会经济空间分布情况为由南部和中部向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递减。广西贫困的现象与土地生态质量及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因此,脱贫要从区域条件入手,并结合社会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20082016年广西各区县的贫困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为基础,运用重心模型测算了贫困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演变模式与关联性,探讨了两者间的交互作用。研究显示:广西贫困化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际差异显著,贫困化随着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异格局凹凸相致,逆向明显;贫困化重心和土地集约利用重心的演变具有阶段性特征,移动速度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贫困化重心较土地集约利用重心变动较为剧烈;总体上,集约利用程度的提升有助于降低区域贫困化水平,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倾向、土地的产出效益滞后性等原因,个别时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未对反贫困产生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由于建设用地增加而导致的耕地面积减少的空间分布情况,以1987~2010年我国32个省级行政区(未统计香港、澳门数据)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Getis-Ord Gi*系数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全局来看,当距离阈值为500 km时,全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强,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0.512。2从局部来看,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区域差异明显。北京、天津、河北、广东、江苏、安徽、上海和浙江高值显著聚集,属于热点区域,宁夏低值显著聚集,属于冷点区域。通过对我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空间相关分析及热点分析探测,弥补了以往耕地变化研究重视数量分析而忽略空间关联性的缺陷,为全面认识我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域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胡何男  胡宝清  田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55-12256,12259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09年的统计资料,运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广西耕地动态变化过程,并选取广西总人口、人均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等社会经济指标,定量分析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09年广西耕地面积在总体上呈减少趋势,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这一时段耕地减少起着重要作用,但影响程度正在逐步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改进熵值法对2017年广西各县(市/区)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采用GIS空间统计模型分析了其空间集聚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广西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17年广西各县(市/区)耕地利用效率值总体不高,各地区之间空间差异性显著;(2)广西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表现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局部空间差异上呈现高高集聚、低低集聚、低高集聚和高低集聚格局;(3)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广西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而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增加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是提升广西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最后,从农业机械化投入、农业科技推广、耕地规模化方向发展、耕地的保护与提升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改进熵值法对2017年广西各县(市/区)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采用GIS空间统计模型分析了其空间集聚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广西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17年广西各县(市/区)耕地利用效率值总体不高,各地区之间空间差异性显著;(2)广西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崔同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89-95,167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立地基础,对土壤的实际肥力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可以促进肥料的合理施用、土壤养分的有效管理,最终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对象,经过实地调研,确定以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肥力指标,对土壤肥力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空间上呈北部高、南部较低的变化趋势,速效钾含量在全区均较高,有效磷在重点区含量较高;(2)土壤肥力在土壤剖面中呈现自上而下逐渐递减的规律;(3)全区只有少部分地区存在缺磷限制型耕地;(4)根据研究区大量土壤数据资料,建立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可为农业科技人员数据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