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株型油菜品种在6个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表现,同时分析了冬前苗期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传统松散型品种适于低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15万株/hm2;而紧凑型品种适于高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60万2;而紧凑型品种适于高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60万75万株/hm75万株/hm2。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当冬前苗叶片数增加时,油菜的主花序产量和总生物学产量呈增加趋势;随着冬前苗叶干重和单株鲜重的增加,成熟期单株、分枝产量亦增加;冬前苗的叶片重合面积越大,单位面积产量和主花序产量越低。叶片数、根系重量、叶干重和叶片重合面积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密植油菜苗期和成熟期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菜幼苗期和成熟期各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在高密度下油菜苗期冠层特性和成熟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选育适合高密度栽培的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油菜幼苗期不同叶型品种(系)的冠层覆盖面积和叶片重合面积不同,有显著性差异,其冠层覆盖面积越大,叶片重合面积越大;其中以叶片重合面积、分枝部位和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在株型方面有较大的改良空间;在相关性分析中,株高、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冠层覆盖面积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重合面积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农艺性状分为"产量贡献因子"、"密植株型因子"、"丰产遗传因子"、"密植苗形因子"4大类,在主成分综合评价中以ZX5的得分最高,ZX1得分最低。合理的性状特征是密植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油菜品种中双11号直播的适宜密度。[方法]研究5种栽培密度(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株/hm~2)对中双11号产量、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影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主花序长度降低,分枝数减少,分枝高度逐渐增高;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角果数,其次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产量最高值时单位面积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并不同时都为最大值。[结论]中双11号直播适宜密度为60万~75万株/hm~2,产量最高可达3 055.50kg/hm~2。  相似文献   

4.
选用3个不同类型的紧凑型油菜品系,以松散型杂交油菜秦优7号为对照,在6个密度下(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分析了紧凑型油菜的产量潜力、高产结构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油菜品系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60万~75万株/hm~2)可获得高产(4500 kg/hm~2以上),且产量水平与对照松散型杂交油菜在适宜低密度下(15万~30万株/hm~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高产紧凑型油菜的产量结构为,一级分枝3~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76~102个,其中主花序角果数和产量分别占单株角果数和产量的50%左右。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紧凑型油菜的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了高产类紧凑型油菜能获得高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影响直播双低油菜产量的农艺措施,建立了双低油菜国豪油8号在四川丘区直播种植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并对8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之间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丘区,直播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国豪油8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品种直播栽培获得产量2 799 kg/hm~2的农艺方案为:9月25—30日播种,密度45.0万~52.5万株/hm~2,施肥量0~750 kg/hm~2。农艺措施增产效应顺序为播期密度播期与施肥量施肥量。直播油菜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段长、一次有效分枝、二次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和根茎粗对油菜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段长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高度千粒重株高根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直播油菜的二次有效分枝、根茎粗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二次有效分枝对产量起直接作用,而根茎粗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起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若干生物学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7个双低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考察了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植株叶面积指数及主花序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茎粗、叶片数、株高及有效分枝部位相关不显著;在生物学性状之间,叶片数与主花序长度间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有效分枝部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油菜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丽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421-424
[目的]通过对油菜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为油菜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油菜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生育期0.6253、株高0.6343、分枝部位0.6421、第一次有效分枝数0.6458、主花序有效长度0.5911、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0.5775、单株有效角果数0.5917、每角粒数0.5983、千粒重0.6762;关联序为: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生育期>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结论]在油菜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油菜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为油菜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油菜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生育期0.6253、株高0.6343、分枝部位0.6421、第一次有效分枝数0.6458、主花序有效长度0.5911、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0.5775、单株有效角果数0.5917、每角粒数0.5983、千粒重0.6762;关联序为: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生育期>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结论]在油菜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9.
对2009—2010年度黄淮区油菜区试11个新品种的小区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灰关联熵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熵关联度为:株高0.9846,一次有效分枝数0.9848,主花序长度0.9732,主花序有效角数0.9868,主花序结角密度0.9888,单株总角数0.9837,角粒数0.9871,千粒重0.9912,单株产量0.9892;熵关联序为:千粒重〉单株产量〉主花序结角密度〉角粒数〉主花序有效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总角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可据此确定黄淮区杂交油菜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个油菜品种在初花期进行淹水处理,在收获期测定各品种的产量及株高、根长、分枝数、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同时检测菜籽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芥酸和硫苷的含量,考察淹水胁迫对油菜产量性状以及油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初花期遭受渍害,会严重影响产量,20个品种平均产量下降21%。品种间耐渍性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品种的耐渍性不同,对产量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渍害主要是通过影响油菜的角果数来影响产量,并导致油菜产油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升高。淹水胁迫后,株高、主花序长度、主根长都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分枝高度升高。油菜的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下降,而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没有变化。淹水胁迫使油菜的芥酸、硫苷含量增加,从而影响油菜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矮杆油菜种质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矮杆油菜品种的选育效率。对214份矮杆甘蓝型油菜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与产量、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呈正相关,单株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农艺性状综合为株高因子、角果密度因子、千粒重因子、有效分枝高度因子和每角粒数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0.42%,涵盖了主要农艺性状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2.
研究干旱胁迫下初花期油菜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为油菜耐旱机制研究和耐旱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30个油菜品种(品系)为材料,研究初花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质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显著减小,而千粒质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度、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的耐旱系数与耐旱性综合评价值呈极显著相关,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耐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以耐旱性综合评价值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30个品种(品系)划分为耐旱型、较耐旱型、不耐旱型3种类型,其中耐旱型品种为丰油730、阳光2009、浔油8号。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播期对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生长发育、越冬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数、叶鲜重、叶干重、主根长、主根颈直径、根鲜重、根干重、株高、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随着播期推迟而减小,越冬率和折合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陇东南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适宜播期8月28日,折合产量最高,为5 245.03 kg/hm~2,其苗期叶片数6.6片、主根长16.78 cm、主根颈直径0.58 cm、叶干重3.63 g/株、根干重0.82 g/株。成株期单株分枝数8.83个、单株角果数228.75个,越冬率86.7%,综合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14.
油菜新品种秦优10号直播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油菜品种秦优10号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直播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密度在22.5万~40.5万株/hm2时,油菜产量较高,此范围属该品种的适宜直播密度;随密度的增加,除分枝高度呈上升趋势外,株高、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以及抗倒伏的能力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在西藏机械化生产油菜,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藏油12号为试材,在常氮(285 kg/hm~2)和低氮(150 kg/hm~2)条件下,设置种植密度为30万、60万、90万、120万株/hm~2,分析氮肥水平与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主茎长度和有效分枝数明显减小,株高略有降低,而分枝高度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且常氮处理的各株型指标高于低氮处理。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产量减小,千粒质量持续增加,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油菜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常氮处理在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各值达到最大,低氮处理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各值达到最大。因此,施氮量正常时(285 kg/hm~2),种植密度应控制在60万株/hm~2左右;施氮量较低时(150 kg/hm~2),种植密度应控制在90万~120万株/hm~2范围内,这有利于油菜农艺性状的发挥和籽粒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DH系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DH系群体为材料,连续3 a在不同环境下,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产量及构成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24%,其次为单株生物量,为20.16%,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88%;单株产量与大多数相关性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与千粒重和单株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达到0.8以上,表明了生物量和千粒重对于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千粒重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皆与角果粒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了角果粒数的减少有利于油菜籽粒重量的增加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的增多;株高与分枝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降低株高可以有效降低油菜分枝高度,从而有利于选育抗倒伏油菜材料。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发现,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因子、籽粒因子、有效分枝相关因子和主花序角果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2.40%,基本上可以反映油菜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产量相关性状和产量状况。因此,在油菜高产育种中,首先需要加强单株生物量、千粒重和角果粒数的选择;其次是株高、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等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7.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22 463~46 036.55 株/667m2 8个密度设置)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 940 株/667m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 205 ~46 036 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8、0.156、0.7804、0.8198和0.792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机械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 940 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模拟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 940株/667m~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 205~46 036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 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 8、0.156 0、0.780 4、0.819 8和0.792 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 940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使其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胶东丘陵冬性晚熟类型区适期适量播种对冬小麦单株性状、群体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7日,适宜播量为180万~270万/hm2;冬性品种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7日至10月3日、180万苗/hm2,半冬性品种为9月27日至10月3日、270万苗/hm2;适期适量播种与冬前单株分蘖、冬前主茎叶龄、株高、冬前茎数、春季最高茎数存在线性正相关;适期适量播种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在400℃~850℃范围内,冬前0℃以上积温与冬小麦产量呈密切线性正相关.可将以上结论作为冬小麦适期适量播种的科学依据,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0.
西藏常规油菜品种(系)与引进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引进油菜品种(系)与西藏育成油菜品种(系)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进的油菜品种在总体上产量高于西藏育成的常规品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与西藏常规油菜品种(系)大致相当,有效分枝总数、实角果长度较西藏育成的品种(系)显著增大,千粒重较西藏育成的品种(系)略低。西藏的的油菜育种应以引进适宜西藏种植的优质品种为基础,在保障生育期、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和单株角果数与西藏品种基本相当的前提下,要注重提高结角果密度和千粒重的性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