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掌握小陇山林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的前提下,为进一步了解其生态学特性,在温湿度相差不大的同一地区,采用野外调查,主要从落叶松叶蜂发生与寄主、坡向、坡位、灌草层投影盖度、树势、天敌、人为干扰7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叶蜂寄主为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1];虫口密度与坡向关系顺序是: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种群密度是随海拔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灌草层总盖度的增大危害越轻,弱树受害重于强树;幼虫期天敌有蜘蛛、蚂蚁、草蛉、鸟等;人为干扰方面采取间伐措施可明显地降低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2.
对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 xiangyunicus Xiao et Zhou)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作了初步分析,影响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子是海拔、坡向、林分组成等。祥云新松叶蜂属膜翅目松叶蜂科新松叶蜂属,分布于云南、四川。在云南大理州剑川县境内主要分布于金华镇及甸南镇。危害云南松中幼林,严重受害的林分针叶全部被食光,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将此害虫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内,特对此进行了专题跟踪调查,现将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报道如下,为今后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叶蜂在龙山县1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日本落叶松,7月是危害的高峰期,严重时常将叶片食尽,导致树木生长停滞,树势减弱。通过对落叶松叶蜂生活习性的研究,探索以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园艺》2019,(23):179-180
南华山是海原县最大的天然林区和水源涵养人工造林区,具有内蒙古草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典型山地草原森林生态系统,是宁夏中南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南华山现有落叶松林533.3hm2,2000年发现落叶松红腹叶蜂,2002年部分林区成灾,2004年落叶松林区全部受害,严重威胁了南华山林区生态环境安全。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落叶松叶峰的发生、为害症状、生物学习性,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冯晋东 《花卉》2020,(4):253-254
落叶松尺蛾是我国华北林区的主要森林害虫之一,严重爆发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本文从落叶松尺蛾的发生环境、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等方面阐述了山西省娄烦县地区落叶松尺蛾的防治方法,通过3年的防治、观察及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防治此虫的有效方法及措施,为该区域落叶松尺蛾可持续控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月季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总结月季白粉病、黑斑病、锈病、腐烂病、根颈肿瘤病等常见病害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及蚜虫、红蜘蛛、蔷薇叶蜂、金龟子等常见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鞘蛾是一种非常棘手的虫害,其属于鳞翅目,东北地区最为常见,比如在黑龙江地区,落叶松鞘蛾的分布极其广泛。该害虫主要寄生在落叶松植物上,其一旦产生危害,受害植物会发红发黄,对植物的影响非常大。以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喜洞林场林区为例,深入研究落叶松鞘蛾的特点,然后结合其生活习性,探讨了防治落叶松鞘蛾的多种技术方案,以期对虫害研究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花卉》2020,(6)
青海云杉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天然林造林树种之一,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净化空气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青海省地区青海云杉虫害发生严重,尤其是小蠹类害虫的发生,对青海云杉正常生长造成巨大影响,导致青海云杉无法正常发芽与结种,还引发大片林区出现枯萎与死亡。而且小蠹类害虫发生面积还在不断加重,成为影响青海省林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了解和掌握小蠹虫生物学特性与危害特点,研究青海云杉小蠹虫高效防治措施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本文结合实践,在对云杉小蠹虫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与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控制和降低小蠹类害虫对青海云杉造成的不利影响,推动青海省林业持续稳步发展,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花卉》2020,(6)
落叶松鞘蛾是一种属于鳞翅目,鞘蛾科的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等地区。落叶松鞘蛾的幼虫食害落叶松针叶,当落叶松受虫害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一片枯黄。落叶松鞘蛾主要寄生的植物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以及华北落叶松等等。本文就落叶松鞘蛾的防治做出探究,以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杜文 《花卉》2017,(18)
本文详细介绍了落叶松鞘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并总结分析了几种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其指导意义值得林业同仁借鉴、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2017~2018年,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相同条件下的2个林区分别设立标准地和对照区,悬挂诱虫板防治落叶松叶蜂。经2年的防治试验证明,诱虫板对落叶松叶峰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黄板的除虫效果优于蓝板,诱获率达95%以上,而且经济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园艺》2020,(5):82-83
华北落叶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树种,因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以及生长快速等特性,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乡土树种种植、园林景观绿化等方面。由于华北落叶松在栽培和管护技术中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致使华北落叶松成活率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等现象频发。简要地分析华北落叶松的生长特性,提出了华北落叶松在栽培种植和种植期管护的几点技术策略,以供广大种植人员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概述黔北、黔东、黔西南喀斯特山区核桃产业现状、贵州核桃的生物学特性、适宜栽植的优良品种;从核桃苗木培育、丰产栽培、病害虫害防治、核桃采收与贮藏等方面介绍核桃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齿真片叶蜂是毛竹的食叶害虫,可对竹林造成严重损失。长齿真片叶蜂与纹瓣真片叶蜂形态及生物学特性都非常相近,此前,我们将两种不同的叶蜂混为一种。经过进一步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观察,该虫没有“翌年5月初越夏越冬幼虫复出活动取食”现象,而是一年或二年发生1代,越夏越冬幼虫在土中预蛹,第二、三年的5月上旬开始陆续化蛹、羽化出土。  相似文献   

15.
苜蓿切叶蜂的授粉应用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苜蓿生产大国,但苜蓿种子产量一直不高,主要原因是苜蓿开花期间得不到充足的授粉。切叶蜂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苜蓿花朵的协同进化作用,已被证实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应用切叶蜂为苜蓿授粉已成为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为解决苜蓿授粉难题,国内曾引进苜蓿切叶蜂,但由于寄生蜂比率较高现难以规模化生产繁育,同时也给国内苜蓿上的野生传粉蜂带来生态危险,所以开发国内苜蓿授粉用切叶蜂资源势在必行。现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国内外苜蓿切叶蜂的授粉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同时对其授粉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吴素珍 《花卉》2020,(10):266-266
落叶松红腹叶蜂属膜翅目,在山西省1年1代,老熟幼虫从树上落下,选择枯枝落叶层的下面去结茧过冬,从5月底开始蛹化,6月上旬羽化,然后产卵。所以基于它的生长过程,我们可以采取生物结合化学的综合手段进行防治,控制他们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7.
根据臭椿树生物学特征和防治虫害机理,进行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感病株数降低60%,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陈劲松 《花卉》2016,(22):7-8
为避免虫害防治采用的化学药剂,对环境和植物本身所造成的污染,在许多的花卉种植基地中,已经开始使用"以虫治虫"的方式,进行虫害的抑制。巧用昆虫自身的生物特性进行花卉虫害的治理,不仅能够实现环保目标,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花卉种植的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导读:蔬菜虫害是影响蔬菜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防治过程中常出现害虫鉴别错误、防治措施不当、用药不合理等贻误最佳防治时期,给生产造成损失。种植户在蔬菜出现虫害后,不仅要认真鉴别害虫种类、针对不同害虫采用对应的防治措施,正确认识生物农药、化学农药,防治前要了解所用药剂的特性、配制要求等,做到最少的药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危害绿化带植物的病原菌及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掌握如何积极有效地防控,确定了人文景区绿化带病虫害防治以人和环境为中心,充分考虑社会的长远利益,利用各种有效措施,进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及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创造一个有利于绿化带植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从而保护人文景区的特色和自然风貌,促进人文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