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芙蓉李,品质优异,是福建省的李主栽品种。誉称“无李不成乡,有乡必有李”的永泰县1997年李果面积达7540公顷.产量为25846万。屯,其中芙蓉李占90%以上,所加。的李子及蜜饯,驰名迅速,为传统的出口名牌产品。芙蓉李结果性能好,丰产树株产可达250kg以上。但由于建国标准低,栽后失管等原因,导致低产李园面积占70%左右.所以急需对低产园进行改造,几年来各乡镇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深度的关蓉李低产园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6~1997年经有关专家先后在嵩口镇半山青年场,梧桐镇上拉村,县园艺场,城峰镇穴利村等改造示范片的抽…  相似文献   

2.
李不同时期高接油试验张如梅(福建省宁化县农业局365400)油是我县主栽品种之一,为改造我县芙蓉李混杂园,发展油生产,笔者于1992~1994年在中沙乡下沙村芙蓉李果园进行了高接换种油试验。1材料与方法供试树为3~5年生毛桃砧芙蓉李树及其他李...  相似文献   

3.
芙蓉李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福建宁化县经作站黄新民芙蓉李原产福建省永泰县,具有生长快、结果早、适性强、宜加工的特点。我县从一九八七年开始从永泰县引种种植。在种植中发现有些果场种植的芙蓉李只开花不结果,有的产量低,针对这个问题,我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调...  相似文献   

4.
刘琪 《福建果树》1999,(3):32-34
永泰县素有“李果之乡”美称,但传统的栽培方法未能适应大面积发展的要求,历年来平均单产在100kg/667m2左右。为解决这一难题,对芙蓉李的低产成因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分析探讨,提出了低产改造技术,通过试验和示范推广,几年来单产水平逐年提高,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低产园成因(一)建园质量低:由于大发展时重数量,赶时间,轻质量,对果园的立地条件选择没有充分考虑。建园时表土没有利用,台面小,后期土壤改造几乎空白,以及水土流失,造成建园后土壤日渐贫瘠。尤其是种植时没有挖大穴、施基肥,且种植密度偏大,导致苗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桃园生草对蚜虫及其天敌的影响,为桃蚜绿色防控提供参考。对种植毛叶苕子、紫花苜蓿及清耕制3种桃园桃蚜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生草园的桃蚜发生量显著低于清耕制桃园,并且生草园桃蚜发生量变化平缓,高峰期推迟;而桃蚜天敌的发生量增加、高峰期提前、桃园的益害比增加,对控制早春桃蚜虫口密度和全年发生程度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冀东地区滦河流域具有大片的沙荒地,近年来,各地对沙地进行改造建立了诸多桃园.包括高密度主干型桃园.即密度为3 m×1 m,树形为主干型.在初果期(第2~4年),这样的桃园单位面积产量高、光照也充足.但是,随着树龄越来越大,沙地高密度桃园的问题逐一显现.一是果园郁闭导致有机肥进园困难,施用化肥又容易流失;二是树上管理和病...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永康市于1992年引种芙蓉李,并迅速发展了近200公顷。然而,经过6~7年栽培的芙蓉李,只长树不长果。有的果农忍痛砍之或高接其他品种。对此,我们于1999年进行了不结果原因调查,找到了树大无果的症结,并进行了技术改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0年改造示范株产30千克,2001年平  相似文献   

8.
胡卫滨 《中国果树》2000,(1):39-39,41
浙江省武义县是浙江省猕猴桃主要生产县 ,主栽品种布鲁诺属美味猕猴桃 ,栽培面积 6 0 0 hm2。目前 ,部分成龄猕猴桃园产量低 ,直接制约着全县猕猴桃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为了提高猕猴桃单位面积产量 ,我们于 1996— 1998年开展了成龄低产猕猴桃园改造技术试验、示范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低产园基本情况  武义县成龄低产猕猴桃园面积约 150 hm2 ,树龄 8~ 12年生 ,行株距 4 m× 3m,大多分布在瘠薄的低丘坡地 ,栽培管理粗放 ,病虫害发生严重 ,猕猴桃树势衰弱 ,徒长枝多 ,结果枝少 ,丰产能力差 ,产量低 ,平均每公顷产量…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周至县是全国栽植猕猴桃最早的猕猴桃基地县,现有猕猴桃园42.3万亩,其中有十几万亩树龄20年以上的秦美、海沃德等老品种园面临更新改造问题。猕猴桃园经济阈值评估对老园改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准确的评估结果,可以指导果农针对不同果园采取不同改造措施,比如需要挖掉重建,或在原有基础上采取高接手段等加以更新。  相似文献   

10.
衰弱桃园的复壮改造封祥富(江西省弋阳县851信箱园林科334409)本桃园始建于1980年,面积近2hm2(公顷),立地条件为片砂岩风化土壤,土层厚30~100cm,品种为无锡水蜜桃。因管理粗放,主枝过多,流胶严重,大部分树体已衰弱,1/3的桃树已枯...  相似文献   

11.
为调整武平县果树品种结构,满足市场之需要,一九九一年开始从福建古田县大量引进了油柰种植,迄今面积已占全县果村面积的24-16%,1996年平均株产6-4kg,产量极为低下,极大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效益,改造低产园的工作已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在总结重点场高产经验的基础上,对低产油柰园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油柰低产成因及改造技术,现分述如下。低产成因调查与分析经对较为集中连片栽培油柰的东留乡、平川镇、城厢乡、民主乡及十方镇的适龄油柰园调查表明:年年开花结果、比较丰产的树约占五分之一,只开花不结果的树占三分…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永泰县李种植面积7300hm2,其中90%为芙蓉李。李果总产量3.2万t,年产值逾2500万元,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副业收入和外贸出口拳头产品。李种植面积和总产居全省首位。以芙蓉李为主要原料的数十种蜜饯产品畅销国内外。但不同李园产量相差悬殊,据...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彭泽县近年利用荒山荒坡建立桃园 2 30余hm2 (公顷 )。由于建园时品种杂乱 ,管理粗放 ,致使一些桃园低产低效的问题较为突出。1996年 2月 ,我们采用高接换种方法对彭泽县芙蓉农场 2 .3hm2 7年生低产桃园进行改造试验示范 ,取得成功的经验。该园高接换种后 ,1997— 1999年平均每公顷年产量为 10 0 4 0、150 6 0和 2 12 90 kg,产值分别为 170 6 8、 2 56 0 2和36 193元。现将高接换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为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主要改接特早熟品种春蕾、早熟品种雨花露和中熟品种白凤等。改接园原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形。主枝均在距地面…  相似文献   

14.
青州蜜桃果肉细腻、清脆甘甜、汁多味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潍坊青州及周边市县的丘陵山区广泛种植.在青州蜜桃主产区,种植青州蜜桃己成为当地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助力推动了当地农村振兴.栽培管理技术落后造成青州蜜桃园区郁闭,导致桃园产能降低、效益下降.青州蜜桃郁闭园区的突出问题包括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发生严重、果实产量及品质下...  相似文献   

15.
刘琪 《山西果树》2004,(3):53-53
迟花芙蓉李为芙蓉李的优良单株,1 989年选出,2 0 0 3年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果实圆形,单果均重62g ,最大87g ,硬熟期果皮绿黄色,软熟期红色。果肉红色,肉质松脆,汁液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 2% ,总糖8.5 8% ,总酸0 .90 % ,Vc44.0 μg/g,可食率96.6% ,品质上等。适宜鲜食、加工,制干率76%。在福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果实成熟,果实耐贮,常温下可贮7~1 4d(天)。抗穿孔病能力较芙蓉李强;坐果率(自花)较芙蓉李高,达6.3 %~7.2 %。早产、丰产、稳产,3年生树株产8.8kg ,7年生树株产63 .0kg,折合667m2 (亩)产1 890kg。该品…  相似文献   

16.
克服芙蓉李、柰李大小年结果措施从近几年来笔者在宁冈李园实地察看,芙蓉李、柰李大小年结果现象较普遍。其原因是:花期低温多雨,授粉授精不良,大量落花落果,严重时近于绝产,如宁冈1994年就遇上这样的情况,果农对李园的管理了解甚少,管理较粗放,树体衰弱,或...  相似文献   

17.
江苏无錫全县的桃园可分为三种类型:山地、旱地和水田,而以水田种植面积最大,約1万亩。1959年全县平均每亩产桃1,000斤左右。楊墅公社第一工区水垛上生产队有45亩桃园,平均亩产1,300斤;其中有1.15亩丰产試驗田,68株10年生的白花水蜜桃,共产5,741斤,折合亩产4,992斤,比对照园  相似文献   

18.
肥城桃适宜生长在土壤透气性好、养分充足的沙壤土或偏沙质褐壤土中。但在实际生产中,部分桃园建在了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上。针对低地势、黄黏土立地条件下肥城桃园的改造建园,总结了相关栽植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龙眼低产园的成因与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智雄 《福建果树》1998,(1):43-43,42
近年来,语安等地龙眼树发展迅猛,但也普遍出现许多低产国。低产园改造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调查了龙眼果园低产的成因,同时提出综合改造技术措施。一、龙眼柱产成因1.苗木低劣。所定植的嫁接苗木老化、黄化,须根少,死根多,栽后虽不会枯死,却呈现停滞生长状态。种植的实生苗,投产迟、品质差,产量低。2.土质瘠薄。耕作层浅,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且果园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根系不能正常生长,影响树作的营养吸收。3.病虫为害。主要是角须木虱和星天牛的为害。角须木虱的为害,造成枝叶生长不良,影响光…  相似文献   

20.
板栗是苍山县北部山区经济林栽培的主要树种之一,栽培面积1800hm^2,年产量1200t,结果园每公顷产板栗600kg,高产园达3000kg。但高产园面积小,大部分处于低产状态,少数成龄园中不但产量不高。而且果实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农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为了尽快改变低产园现状,我们在下村、贾庄两个乡选择有代表性的低产板栗园进行综合改造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