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外来植物刺萼龙葵对入侵地植被多样性的影响,调查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刺萼龙葵的3个不同生境(人工国槐林、河滩、荒坡)的植被,分析物种组成、植被多样性、植被重要值等指标。结果表明,无论哪种生境,刺萼龙葵的多度、频度、盖度与重要值均远远高于其他植物,刺萼龙葵在其入侵区内已经成为优势种;与对照样地相比,刺萼龙葵的生长引起30.00%以上的本土植物在入侵区消失,改变了植被组成和多样性;而原本优势的本土植物,相对多度与盖度也明显降低,其中狗尾草的降幅最大,相对多度和相对盖度分别降低了2.5倍和2.7倍。本研究为全面理解刺萼龙葵的入侵生态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刺萼龙葵属于草本植物,本身含有毒性,人的身体沾上一点就会皮肤红肿;同时刺萼龙葵有非常强的破坏力.要注意采取措施对刺萼龙葵危害加强防控. 1 刺萼龙葵的危害 刺萼龙葵又叫黄花刺茄,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为有毒杂草.该植物在美国被列为有害杂草,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植物,在中国被列为检疫植物.刺萼龙葵对棉花、番茄、马铃薯等作物危害十分严重,一旦侵入到农田,将排挤其他植物,建成单优群落,造成土地荒芜,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其毛刺能引起家畜中毒;其果实会严重影响绵羊的羊毛产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外来入侵杂草刺萼龙葵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及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孟娟 《吉林蔬菜》2012,(2):32-32
1刺萼龙葵的危害与特点刺萼龙葵又叫黄花刺茄,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为有毒杂草。叶片不规则羽状深裂,花黄色,果实球状,叶片、茎、果实均长满坚刺。单株最多结果992个,单株最大种子产量约3.8×104粒。种子发芽率低,萌发时间长,具有休眠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范围内有外来入侵植物658种,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及时发布和报道外来入侵植物的发生情况、防控外来植物入侵是我国各级农业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工作。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有三裂叶豚草、刺萼龙葵、少花蒺藜草等,该文介绍了这3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防除措施,以便广大农户识别和及时防治,降低其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1 影响霉心病发生的因素 苹果霉心病多发生在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的丘陵果园。树体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果园管理粗放,有机肥少,树势衰刺,苹果霉心病发生严重。花期前后降雨早、次数多、雨量大、初花期到谢花后15~30d的时间内,湿度高,不仅造成苹果霉心病菌的快速繁殖、大量传播,而且明显推迟花期,延缓萼口封闭时间,有利于病菌大量侵入。果实萼口开放、萼筒较长的品种易感霉心病,萼口封闭快、萼简短的品种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7.
曾宋君 《花卉》2008,(8):20-21
裸萼球(Gymnocalycium)。又名蛇龙球。主要分布于玻利维亚、阿根廷和巴西南部等地。全属约有71个种,大多数种类为球状或扁球状。棱数较少,棱脊圆,刺座之间有横沟或颜色和球体不同的色带。刺长短不一,但色彩大多不鲜艳。花顶生,漏斗状,花蕾和花托筒上附有很大的鳞片,但无毛和刺,花色多为白色、粉红色,非常雅致。  相似文献   

8.
三种龙葵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少花龙葵、黄果龙葵、龙葵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时间、温度、光照条件和不同GA3浓度对3种龙葵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为龙葵的人工栽培和种子保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龙葵种子都有随着贮藏年限增加生活力逐年下降的趋势,黄果龙葵种子寿命1~2 a,龙葵种子寿命2~3 a,少花龙葵种子寿命3~4 a;少花龙葵和龙葵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30℃,黄果龙葵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25℃;3种龙葵种子萌发都有光敏特性,黑暗明显抑制种子萌发,黑暗的抑制程度少花龙葵>黄果龙葵>龙葵;GA3对少花龙葵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200 mg/L、处理3h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冀中南部的果园的调查,发现果园常见的杂草主要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香附子、黎、苍耳、马齿苋、龙葵、刺菜、看麦娘、大碗花、荠菜等.现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将果园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有刺萼属     
曾宋君 《花卉》2008,(12):27-27
仙人掌科有刺萼属(Acanthocalycium)与鹿角柱属(Echinocereus)十分相似,原来一直被归在鹿角柱属内,上世纪90年代才被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新属,本属植物目前一般认为被分为9种,观赏价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黄粉虫是危害梨果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若虫群集于果实萼洼处为害,被害处初期变黄,稍有凹陷,后渐变黑,表皮硬化龟裂形成大黑疤或导致落果,也可刺吸枝干嫩皮汁液.  相似文献   

12.
1 为害症状成虫和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果实的汁液,常聚集在果实的萼洼部位为害,被害部不久变为褐色或黑色,俗称为膏药顶.受害严重的果实,果肉组织逐渐腐烂,终而全果脱落.  相似文献   

13.
以大果龙葵和小果龙葵为试材,在种子繁殖过程中比较不同栽培密度(30、45、60、75cm纵株间距)对龙葵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龙葵最佳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大果龙葵和小果龙葵栽培时,二者株距30cm时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每667m~2产量2 581.29kg和1 727.53kg。该研究为提高龙葵产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苹果套袋容易诱发一些果实病害,加之套袋前天气多变,多种越冬病菌处于传播侵染活跃期,因此做好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病害的防治,对于保障果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主要病害发生特点1.1苹果霉心病病原菌属多类型复合弱寄生菌,春季产生孢子随风雨和气流传播,病原菌主要在花期侵染柱头,果实萼筒为入侵通道。先在柱头上定殖,落花后从花柱向萼心扩展,然后进入心室,导致果实发病。6月可见病果脱落,果实生长后期发病更重。近年来因为果袋价格  相似文献   

15.
吉林市发现刺槐叶瘿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 Haldemann.属于双翅目,瘿蚊科昆虫,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检疫性林业害虫.  相似文献   

16.
以辣椒、龙葵和籽粒苋为试验材料,通过辣椒分别与籽粒苋和龙葵间作田间试验,研究辣椒间作不同富集植物对辣椒镉(Cd)吸收累积的影响,以期为辣椒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籽粒苋、龙葵间作对辣椒产量无显著影响,不同间作模式下辣椒单株果实数、单株产量及667 m2产量均无显著差异;间作籽粒苋和龙葵均能降低辣椒根、茎、叶、果实的Cd含量,间作龙葵的效果优于籽粒苋;间作籽粒苋和龙葵均能降低辣椒叶和根向果实转运Cd的能力,间作龙葵能够显著降低辣椒果实Cd的累积量。间作龙葵根、茎、叶的Cd含量均高于间作籽粒苋,间作龙葵对土壤Cd的降低作用较好。综上所述,间作龙葵能够降低辣椒果实对Cd的吸收和累积,有利于辣椒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以野生龙葵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条件下(喷施浓度为0.2%、0.3%、0.4%KH2PO4及浇水间隔为2、3、4d)龙葵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总碱含量的变化,明确环境因素对龙葵生物碱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龙葵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总碱含量均有不同。喷施0.3%KH_2PO_4,浇水间隔为2d时龙葵总碱含量最高,综合考虑成本和产量因素,更加适宜实际栽培。综上可知,喷施不同浓度KH_2PO_4对龙葵生物碱含量影响程度有限,而浇水间隔天数对龙葵生物碱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以龙葵和红果龙葵为试材,研究了NaCl、KCl、Ca(NO3)2不同浓度盐胁迫对2种龙葵种子萌芽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KCl溶液在低浓度下对2种龙葵种子萌芽有促进作用,而Ca(NO3)2溶液在低浓度下对2种龙葵种子萌芽没有促进作用;且3种盐对种子萌芽的抑制效果的大小顺序为KCl> NaCl>Ca(NO3)2.龙葵的致死浓度在400~450 mmol/L,红果龙葵的致死浓度在300~350 mmol/L;龙葵在高浓度的3种盐胁迫下萌芽率均大于红果龙葵,表明龙葵的抗盐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萘乙酸诱导野生药食两用植物少花龙葵插条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野生药食两用植物少花龙葵为材料,在室内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处理浓度萘乙酸(NAA)、插条类型及插条留叶方式对少花龙葵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0 mg/LNAA处理下,诱导少花龙葵半叶嫩枝和半叶硬枝形成不定根的适宜浓度分别是5 mg/L和20mg/L;少花龙葵嫩枝和硬枝分别在其适宜NAA浓度处理下,均以缺叶插枝的生根效果为差;少花龙葵嫩枝在5 mg/L NAA处理下以全叶插枝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100%;少花龙葵硬枝在10 mg/L NAA处理下半叶与全叶插枝的生根效果较为一致,生根率均为96.67%。  相似文献   

20.
杨彬  颉建明 《长江蔬菜》2011,(10):34-35
以北方常见的黑果龙葵种子为材料,用O(CK),0.05,0.10,0.15,0.20 mg,L水杨酸(SA)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A对龙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SA处理后龙葵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下降;但SA浸根处理后,龙葵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地上、地下干质量等均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