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对江西薯类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及防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薯类作物主要病害为甘薯根腐病,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疮痂病,山药炭疽病和根结线虫病;薯类主要害虫为蛴螬、蚜虫、夜蛾及甘薯麦蛾;杂草以甘薯地发生较重;种植规模与经济效益是决定薯类作物有害生物防控水平与成本投入的关键因素。加强薯类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及推广示范有利于推动薯类作物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选育和利用抗性品种是控制作物病虫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为深入挖掘对江西甘薯根腐病和主要食叶性害虫具有较高抗性的优良作物品种,试验采用发病率及虫情指数田间调查法,系统分析了34个甘薯品种(系)对江西甘薯根腐病和主要食叶性害虫的田间抗性效果,结果表明:赣GE12-27、赣GE12-09、浙薯33等19个品种对甘薯根腐病的自然抗病效果较好,田间发病率均为0%。宁紫1号、徐紫薯8号、赣GE12-27等6个品种对甘薯麦蛾和甘薯卷叶蛾的抗虫效果较好,田间虫情指数均为0%。湘174、W4000和N3020 3个品种对斜纹夜蛾和甘薯烦夜蛾的抗虫效果相对较好,其虫情指数均≤33.33%。本研究为指导利用薯类作物品种抗性开展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提供了较好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薯类作物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薯类作物既是粮食作物又是蔬菜作物,主要有马铃薯和甘薯等,通常采用无性繁殖。在薯类生产过程中,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和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等,甘薯主要有甘薯黑斑病。  相似文献   

4.
<正>薯类正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与迅速发展的薯类产业相比,收获技术滞后,成为产量提升、面积扩大、效益提高的障碍。薯类收获技术研发现状薯类作物又称根茎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这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块根和块茎,生长在土壤中。马铃薯、  相似文献   

5.
我国薯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薯类(甘薯、马铃薯)既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薯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9%,总产量约占粮食的8%.近几年来,薯类的用途和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薯类生产已经得到了各地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薯类作物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薯类作物又称根茎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芋、豆薯等,是非谷类作物中重要的粮食作物。在高产栽培中,薯类作物施肥必须根据其营养特征、土壤、环境、栽培条件等,采取合理的施肥措施,才能不断提高产量与效益。1、薯类作物的营养特点薯类作物需肥量较大,尤其是对钾的需求远多于禾谷类作物,是喜钾作物。一生中对氮、磷、钾  相似文献   

7.
薯类作物又称根茎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芋、豆薯等,是非谷类作物中重要的粮食作物.在高产栽培中,薯类作物施肥必须根据其营养特征、土壤、环境、栽培条件等,采取合理的施肥措施,才能不断提高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8.
云南薯类作物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华春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Z1):384-387
通过对云南主要薯类作物的生产现状分析认为云南薯类作物已从单一的"救荒"作物,向轻工、能源、医药原料转变,云南发展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可积极发展;而甘薯作为未来重要的能源作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魔芋发展中应该注意多元市场的开发;发展薯蓣的规模要适度,并要增加产业中的科技含量,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正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主要围绕粮、油、果、蔬等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坚持开展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工作。现为农业部沈阳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辽宁省农作物有害生物控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药检定登记药效试验依托单位。下设水稻病虫害、园艺作物病虫害、旱粮作物病虫害、油料作物病虫害及生物防治5个研究室。全所现有职工53人,其中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10人;博士12人,硕士23人。  相似文献   

10.
<正> 薯类产品(如:马铃薯、甘薯等)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将薯类作物加工成淀粉或其它制品,不仅能促进其转化和综合利用,还可提高薯类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价值。下面将近  相似文献   

11.
甘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病虫害的防控是作物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高产优质的保证。病虫害防控要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治虫不见虫,治病不见病,必须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关键环节防治才能经济有效。病虫害防控原则是预防为主,农业措施优先。运用抗病品种、繁育健康种苗、加强植物检疫、清洁耕作、物理诱杀等控制病虫害发生,关键环节简化用药防治,减少化学物品投入,确保产品安全。一、甘薯主要病虫害分类甘薯主要病害有甘薯根腐病、甘薯茎线虫  相似文献   

12.
"金山72"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薯类室选育而成的甘薯高产优质新品种。主要介绍该品种脱毒甘薯苗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浙江省著名甘薯育种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季志仙副研究员,1995年开始从事薯类育种、栽培和产业化研究工作。经过多年来潜心研究,提出迷你甘薯的概念和指标,2005年育成首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四川甘薯绿色薯业进一步发展,对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在近5年(2014—2018年)甘薯产业上的主要科技创新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提出未来5年(2019—2023年)的研究重点。结果表明:2014—2018年,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在优质专用型绵薯系列品种的选育与应用、甘薯高β-胡萝卜素生物强化育种与应用、优质专用甘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广方面取得较多的成果;2019—2023年将重点在优异种质利用与特色专用品种选育、生物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脱毒种薯技术研究与良繁体系、周年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体系、轻简化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调控块根萌芽特性的关键基因及主食化加工产品与加工新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甘薯等薯类作物是陕北地区的传统优势农作物,年种植面积23.33万hm~2左右,年产鲜薯350万t以上,是区域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笔者分别介绍了陕北榆林市和延安市的马铃薯、甘薯生产情况,提出了薯类作物生产中存在的品种结构单一、病虫害发生较重、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和产后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明确了今后发展薯类产业的指导思想,并提出品种选育、种薯(苗)繁育、栽培技术、加工、基地建设、营销、贮藏等7方面的发展对策,对做大做强陕北薯类产业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广东省实际工作出发,构思设计了集数据采集、分析、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广东农业有害生物数字平台。该平台以广东主要作物有害生物数据库为基础,以Web GIS为支持平台,以地图和数据报表等形式分析和展现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及防控情况,组建平台能有效地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加快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甘薯种植及其生产机械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优质能源作物,对促进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依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薯类产业创新团队的调研资料,概述了河北甘薯种植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种植模式和现状,对甘薯生产中育苗、剪苗、耕整起垄、移栽、杀秧、收获等主要环节机械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河北甘薯种植及生产机械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薯类加工与营养专题导读:中国薯类加工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薯类作物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元素等成分,在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薯类加工业的发展在促进中国农业的持续增效、农民的持续增收、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中国薯类种植面积约为1 100万hm2,总产量达1.64亿t。目前,中国薯类(甘薯、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其加工比例相对较低,加工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以马铃薯为例,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工技术比较先进,马铃薯的加工比例高达80%,其相关食品随处可见,主要有马铃薯条、马铃薯泥、脱水马铃薯片(泥、条)、马铃薯全粉等,各种马铃薯食品的生产工艺及配套设备也十分成熟。中国马铃薯加工的主要产品有淀粉、变性淀粉、全粉、速冻薯条、各类薯片及粉丝、粉条、粉皮等产品。据统计,2014年,中国马铃薯加工业消耗马铃薯约1 000万t(约占马铃薯总产量的10%),其中马铃薯淀粉43.4万t、冷冻薯条28.3万t、薯片45万t、全粉25万t、变性淀粉25万t、粉丝粉条等28万t,以及马铃薯方便菜肴食品、马铃薯泥等方便食品10万t,说明中国马铃薯产品已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加工比例整体仍偏低。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薯类淀粉行业普遍存在能耗高、淀粉提取率低、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以甘薯淀粉加工能耗为例,中国甘薯淀粉加工设备大多是在仿造国外马铃薯淀粉加工设备基础上制造的,平均淀粉提取率低于85%。中国每年因生产马铃薯和甘薯淀粉而排放的废液约1 650万t,薯渣约550万t,薯皮约110万t,肆意丢弃后造成环境污染;而薯浆中的蛋白、多酚和β-淀粉酶等成分及薯渣中的膳食纤维和果胶等有益副产物未得到有效利用。在薯类全粉加工、生物乙醇发酵以及薯类功效成分等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目前加工和销售的薯类产品主要以淀粉和薯条等休闲食品为主,并未将薯类中丰富的营养成分充分利用,对薯类中的功效成分缺乏深入挖掘,缺少适合中国大众普遍消费的馒头、面条等传统主食类的加工产品。因此,在设备的研发和改进上,需重视和借鉴发达国家薯类淀粉及薯类全粉等产品的研发经验,对现有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中国甘薯淀粉及薯类全粉加工技术和装备的水平。重点针对薯类加工废弃物(薯浆、薯渣、薯皮)以及薯类茎叶的资源化利用展开研究,开拓其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途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强化薯类功效成分及新型薯类加工制品的研发。如紫心甘薯和马铃薯中花青素含量较高,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作用,但不同加工处理方式(蒸、煮、烤、炸、微波、超声波等)、环境条件(pH、温度)及提取方法都会影响花青素的提取率、结构组成及功能特性,因此有待在提取技术上加强研发。橙色甘薯中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可用于生产甘薯面包和馒头作为缺乏VA人群的重要膳食补充。此外,以甘薯、马铃薯为原料直接生产乙醇及其他发酵饮料,也将成为开发新型生物能源及新型薯类加工制品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5年,中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2016年,中央又将“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列入中央1号文件,为薯类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中国科研人员在薯类品种选育、原料生产、产品加工、营养评价等方面已取得一批科研成果。研发含薯类成分的馒头、面条、米粉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食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消费,可以丰富中国居民的营养膳食,有力促进中国薯类产品的消费,大幅提高薯类主食产品消费的比重,推动马铃薯和甘薯从杂粮副食转变为与三大主粮协调发展的第四大主粮。     本专题将从薯类蛋白提取、薯渣发酵技术、甘薯营养成分鉴定等方面展开评述,旨在为薯类产品加工、新型生物能源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薯类产品(如:马铃薯、甘薯等)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将薯类作物加工成淀粉或其它制品,不仅能促进其转化和综合利用,还可提高薯类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价值。下面将近年来在农村得以大力推广和功能较为先进的薯类制粉机械──小型薯类制粉设备的科学使用及维修保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遵守操作规程.注重维修保养 小型薯类制粉设备主要由螺旋清洗机、刨碎分离机、磨浆分离机、渣浆分离组合筛和搅拌机等单机组合而成。该设备是一种每小时能加工1吨鲜薯的小型设备。特别适合于乡镇企业和专业户用于马铃薯和甘薯淀粉的深度加工。操作人…  相似文献   

20.
薯类产品(如:马铃薯、甘薯等)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将薯类作物加工成淀粉或其它制品,不仅能促进其转化和综合利用,还可提高薯类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价格.下面将近年来在农村得以大力推广和功能较为先进的薯类制粉机械--小型薯类制粉设备的科学使用及维修保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