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能感染番鸭、半番鸭、肉鸭和鹅等多种水禽,引起番鸭和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也称为番鸭"新肝病")和肉鸭"脾坏死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后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能引起较高的死亡率,是目前宁波地区流行的主要鸭病之一。本病除了能水平传播,还能垂直传播,因此,对本病的预防除了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之外,还应谨慎引进鸭苗。本病一旦发生,应尽快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深埋或焚烧死亡鸭,加强环境消毒,同时采取中药或高免卵黄抗体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1996年以来 ,我市养鸭业中流行一种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传染病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经诊断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近几年来 ,笔者通过兽医门诊工作 ,开展了对该病诊疗方法的探讨 ,现综合报告如下 ,以供同行参考。1 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面广 ,传播速度快。自 1 996年发现以来 ,我市崇安、武夷等乡均有发生、流行 ,发病率高达 5 0 %以上。本病主要发生于 2~ 8周龄的番鸭、麻鸭、半番等肉鸭、尤以 2~ 4周龄的小番鸭发病最甚。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春季和秋冬发病率为高。2 临床症状 病鸭初期表现精神不…  相似文献   

3.
1904年首次报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70年代后已逐渐传播到全球许多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国家和地区,亚洲许多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均报道本病的存在。1975年邝荣禄教授曾提出本病在我国的存在。自1982年郭玉璞教授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的三个商品鸭场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之后,本病目前在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上海、江西、江苏、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海南等省的番鸭、蛋鸭和肉鸭鸭群中都有发生。近几年来,除了家鸭流行发生外,家鸭、家养野鸭也常有流行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我们先后从两批2l例患病家养绿头野…  相似文献   

4.
1流行病学 雏鸡、雏鸭以及哺乳类动物对本病毒均无易感性,白鹅、灰鹅、狮头鹅以及其他品系的雏鹅对本病都同样易感,能自然感染并流行本病。据报道,雏番鸭对本病有易感性。自然流行时,本病常发生于3周玲以内的雏鹅群中,能引起巨大损失。发病的日龄越小,损失越大,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与死亡率可达到95%~100%。15~20日龄的雏鹅,可能有部分不发病,发病后病程延长,死亡率在60%以内。  相似文献   

5.
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共收集临床疑似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病病料65份,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动物回归试验、免疫攻毒试验、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旨在研究福建省番鸭细小病毒病流行情况及病毒遗传变异状况。结果显示:仅有10份为MDPV感染,占比为15.2%;其余均为其他病原或两种病原混合感染。MDPV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主要以冬春季节多发(占80%)。从分离的10株MDPV来看,分离株均能致死番鸭胚,番鸭感染MDPV分离株后发病率为80%~100%,死亡率为40%~60%,与1985年分离的MDPV-P株特性相似。1日龄番鸭免疫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后,7日龄进行分离株的攻毒,未见发病和死亡现象。基因进化树显示10株分离株与MDPV-P株属于同一分支。基于2018年流行的MDPV毒株与1985年MDPV-P株致病性、抗原性和基因序列特性相似,无明显变化,可使用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进行免疫可有效防控该病。  相似文献   

6.
<正>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1病原雏番鸭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为球形单股DNA病毒,无囊膜,其可在番鸭胚中增殖,并能致死鸭胚。雏番鸭细小病毒对酸和热不敏感,对紫外线敏感。2流行病学本病6~21日龄雏番鸭最易感,感染后死亡率高达40%~60%,30日龄以上的番鸭感染后死亡率较低,往往成为发育不良的僵鸭。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不洁孵化场和带毒鸭为传染源,本病从9月份到次年4月份高发,这段时间气温  相似文献   

7.
<正>"大舌头病"是一种发生在肉鸭、番鸭,以鸭喙粗短,鸭舌外露,生长受阻,骨骼易断等特征为主的疾病。该病2013年首先在江苏的丰县、沛县发现,2014年发病范围扩大到山东的临沂等地,2015年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肉鸭养殖密集区域大面积发生,给肉鸭养殖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证实,"大舌头病"是由鸭细小病毒变异株引起的。1流行特点1.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10-25日龄。主  相似文献   

8.
3个品种鸭的屠宰性能及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番鸭、樱桃谷鸭、高邮鸭饲养到70日龄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同时取胸肉和腿肉测定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樱桃谷鸭早期生长速度最快;番鸭是3个鸭品种中肉用性能最好的优质肉鸭,樱桃谷鸭的腿肉比例偏小,高邮鸭的胸、腿肌率均未达到优质肉鸭的要求。番鸭鸭肉中水分含量较高,樱桃谷鸭与高邮鸭鸭肉中脂肪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肉鸭暴发里默氏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旧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目前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广东、黑龙江、湖北、上海、海南、四川等省地均有流行。郭玉等(1982)在北京郊区鸭场首次分离鉴定出本病病原鸭疫里默氏菌。本病主要危害2周龄~3周龄仔鸭,其病理特征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腹膜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湖南省于1997年首先报道番鸭群流行本病。1999年底在长沙捞刀河镇一农户的仔肉鸭群中暴发急性传染病,我们经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鸭里默氏菌病。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和…  相似文献   

10.
2015年2月以来,福建省漳州、漳浦、龙海等地饲养的半番鸭群流行一种以软脚、短嘴、生长障碍为临床特征的新疫病(暂名"鸭短嘴矮小综合征"),病原暂命名为短嘴型小鹅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不仅危害半番鸭,在我国山东、江苏等省的樱桃谷鸭也大范围流行,发病率为10%~100%,死亡率为2%~10%,僵鸭淘汰率或残鸭率20%~80%,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王永坤 《中国家禽》2004,26(2):35-38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雏番鸭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数日龄至3周龄左右的雏番鸭,具有传播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985年以来,福建、广东、浙江、山东、广西、江西、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均有本病的流行发生。法国学者(1991)报道了1989年在法国两个地区爆发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并从患病雏番鸭群中分离到两株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DucklingParvovirus,简称MPV)。番鸭细小病毒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单股DNA病毒;病毒颗粒大小:角对角直径为25nm,…  相似文献   

12.
1流行特点该病的发生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流行,散养鸭全年均可发病。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更易感,通常在3~5日龄初发病,10日龄左右达到发病高峰,以后逐渐减低,20日龄以后则表现为个别发病。在规模化养禽场,该病于秋末至第二年春初较为严重。本病夏季发病率较低,发病率通常在20%~50%。  相似文献   

13.
正1病原主要特征: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软脚、肝脾等脏器出现灰白色坏死点,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黄白色条斑,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急性烈性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因其肝脏表面的灰白点较为典型,又称为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本病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2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较少见,天气炎热、潮湿时发病率明显升高,本病多发生于7~35日龄,而最常见于10~25日龄的雏番鸭,病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14年以来肉鸭短喙长舌症在临沭、沂南、莒南等肉鸭养殖地区广为流行,该病是一种新型肉鸭传染病,主要引起3周龄内雏肉鸭以软脚、瘸腿、短喙、长舌、喘息、腹泻、生长迟缓及发育不良。发病率可达20%~50%以上,死亡率小于5%,对该地区的肉鸭健康养殖构成了严重威胁。1流行病学目前该病在临沂地区只发生于商品肉鸭,蛋鸭、鹅、鸡未见发病。10~20日龄为高发期。发病率与日龄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水禽细小病毒分子进化规律,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5株水禽细小病毒的结构基因。结果表明:结构基因长度为2 199 bp,编码732个氨基酸。鹅细小病毒VP1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5.1%~100%,番鸭细小病毒之间的同源性为96.9%~99.3%,鹅细小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之间的同源性为85.1%~88.3%;鹅细小病毒VP2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5.2%~100%,番鸭细小病毒之间的同源性为96.6%~99.3%,鹅细小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之间的同源性为85.5%~88.1%;鹅细小病毒VP3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5.0%~100%,番鸭细小病毒之间的同源性为96.8%~99.4%,鹅细小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之间的同源性为88.4%~91.0%。说明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均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没有发生重组现象。番鸭细小病毒的2个毒株均存在8个糖基化位点,而鹅细小病毒ZJ毒株为6个糖基化位点,G3与LJY毒株分别缺失582~584 NTT和703~705 NRT。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安徽省番鸭细小病毒遗传变异状况,通过番鸭胚接种分离了安徽流行株,并进行PCR检测。将扩增基因序列AH-MDPV-1和AH-MDPV-2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相似性搜索比对,结果显示,两者与番鸭细小病毒基因同源性均大于99%;与鹅细小病毒基因同源性分别介于79%~90%和78%~81%之间。进一步将AH-MDPV-1与7条参比的细小病毒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可见番鸭细小病毒的该部分基因相对较为保守,而与鹅细小病毒基因相应区域具有明显差异,表明该基因特异性较强,可以作为番鸭细小病毒的鉴定依据。同时可判定该病毒分离株为番鸭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7.
依据笔者多年对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和广西等省(区)的白羽半番肉鸭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鉴定的结果,本文就白羽半番肉鸭主要流行的疫病进行简述,旨在为我国白羽半番肉鸭疫病的诊断、防控提供参考,为促进我国白羽半番鸭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番鸭副粘病毒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据报道,副粘病毒对鸭、鹅等家禽有较强的致病性,本病发生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有关鹅感染副粘病毒的病例多有报道,而番鸭感染副粘病毒的病例尚不多见。2006年10月缙云县某鸡场饲养的番鸭突然发病,且死亡率高,经诊断、鉴定为番鸭副  相似文献   

19.
鸭副粘病毒病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2年4月以来,在福州及其周边县市和莆田等地的肉鸭群中流行鸭副粘病毒病。我们已从自然感染番鸭、半番鸭等病死鸭脏器中分离到副粘病毒。并研制了鸭副粘病毒病高免卵黄抗体,经实验室攻毒试验和田间应用表明其防治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3周龄内雏番鸭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为主要病变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发生于8~20日龄的雏番鸭,最早发病日龄为7日龄,最迟为30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50%,成年番鸭不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季和夏季多发,病鸭可通过排泄物污染的饮水,饲料,场地,用具等,导致病毒的水平传播,通过污染种蛋造成病毒垂直传播。此病是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