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研究表明,蓝藻含氮量高达10%左右,含磷量也近1%,1m3蓝藻可生产4kg氮,相当于8kg尿素。为加快蓝藻综合利用步伐,积极探索蓝藻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笔者在东港镇组织实施了腐熟蓝藻在青菜上的应用试验,以明确腐熟蓝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南湾水库浮游蓝藻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规范方法,对河南省南湾水库2008年2月~2009年1月的浮游蓝藻时间与分布动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南湾水库浮游蓝藻在6~10月易于形成优势,其中微囊藻属种类比较多见,仲冬到初春浮游蓝藻比较少见;库区浮游蓝藻分布不均匀,受河流影响大的库区浮游蓝藻动态与河流中的浮游蓝藻动态存在正向关联性,春季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边界处监测到较高数量的微囊藻;6~12月,应警惕浮游蓝藻可能污染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我国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益严重,导致蓝藻水华大规模爆发的情况,为了简单快速识别蓝藻,结合当前数码摄像技术不断提高的实际,提出并实现了利用高分辨率、高质量的图片对蓝藻的关键特征进行识别的方法。该方法从空间域和频域这两个领域对蓝藻图片进行分析,首先引入色彩空间原理,根据预先所设的蓝藻特征值门限处理图片,提取蓝藻在空间域上的颜色特征;然后利用傅里叶变换把空间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并通过带通滤波及高通滤波技术分析蓝藻图片,得到蓝藻在频域上的纹理特征;最后结合这两个不同领域各自的结果交叉识别图片中的蓝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得到蓝藻图片的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通过两个特征能很好地识别蓝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养殖水体中,蓝藻是池塘生态系统的不利因素,耗费水体中溶氧,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蓝藻喜欢偏碱性的水体,pH值8~9.5将促进蓝藻繁殖;蓝藻在高温强光下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并不断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引起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和繁殖周期;蓝藻既可吸收水体中的氮,又具有很高的利用磷的能力,低氮磷比或含磷较高富营养化的水体都可能导致蓝藻  相似文献   

5.
孟泽婧  李玉成  吴涓  王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48-10352
[目的]研究孽藻在巢湖湖湾处经过好氧、厌氧处理的衰亡降解过程。[方法]首先将蓝藻进行7d自然水解,然后向其中加入3种好氧微生物和2舜睾厌氧微生物,进行蓝藻微生物降解,分析整个过程中蓝藻的颜色、形态及荧光变化,并与自然条件下蓝藻的衰亡过程进行对比。[结果]新鲜蓝藻呈绿色,衰亡5d后变为黄绿色,衰亡22d后变为浅黄色,衰亡50d后变为白色;新鲜蓝藻内的藻蛋白含量最高,经过108d的微生物处理,藻蛋白可基本被降解;蓝藻衰亡的第3天,色素释放量最大。[结论]为巢湖蓝藻应急打捞及资源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法研究常用无毒絮凝剂高岭土、海泡石绒对蓝藻水华的絮凝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海泡石绒和高岭土对蓝藻的沉降速率有差异,在1 min内海泡石绒对蓝藻的沉降率就达到98%,而高岭土在沉降5 h后对蓝藻的沉降率才达到95%;海泡石绒和高岭土对不同直径的蓝藻团粒沉降能力的趋势较一致,相同投放量下,海泡石绒和高岭土对直径大于30 μm的蓝藻团粒沉降率均超过90%,而对于直径小于30 μm的蓝藻团粒, 海泡石绒在8 g投放量时沉降率只达到78%,高岭土在8 g投放量时沉降率可超过95%.因此,在沉降时间上海泡石绒远快于高岭土;对直径大于30 μm的蓝藻团粒,二者在沉降能力上区别不大;对于直径小于30 μm的蓝藻团粒,高岭土的沉降能力大于海泡石绒.  相似文献   

7.
以蓝藻为原料的厌氧发酵生物转化效率差,产气量低,恰当的预处理工艺可以调整蓝藻特性,提升厌氧发酵的产气效率。本文研究碱法热处理耦联的预处理工艺对蓝藻降解效果的影响,采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以蓝藻藻浆SCODcr为响应值,研究预处理3个主要参数变化对蓝藻细胞的分解效果。结果表明,三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联合预处理工艺参数对蓝藻藻浆SCODcr的影响,模型的R2为0.983 9。验证试验表明:当NaOH处理浓度为3%、78℃处理5.6 h时,蓝藻藻浆SCODcr为5 446 mg·L-1,是采用1% NaOH、40℃处理3 h,蓝藻藻浆SCODcr值(2 570 mg·L-1)的2.12倍。厌氧发酵结果表明,经优化处理后的蓝藻藻浆产气率较对照提高了4.72倍,达425.4 mL·g-1 VS。同时,研究发现经预处理的蓝藻厌氧发酵后,烘干的藻粉中不含MC-RR,MC-YR含量仅为0.58×10-2 μg·kg-1,可安全地用于制备复合有机肥。  相似文献   

8.
 水体富营养化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污染水体中的蓝藻打捞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没有检测打捞上岸的泥状蓝藻(藻泥)总氮(TN)含量的标准方法。为得到科学的计量打捞蓝藻含TN检测方法,供政府支付滇池水体污染物去除补偿计量使用,本文通过对从滇池中打捞的17批次37个蓝藻抽检样品,用鲜、干两样品状态分别采用LY/T1269—1999和NY525—2002两种标准方法进行蓝藻TN含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测验和偏差值分析。结果是:用鲜样测定蓝藻TN时,LY/T1269—1999方法和NY525—2002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偏差小,两方法均可;而用风干样测定时NY525—2002方法的结果显著偏高,且高于其他没有显著差异的3种测定结果。同时,用NY525—2002方法测定风干样蓝藻TN的变异系数为1576%,远高于其他3种约11%~12%的变异系数。研究确定采用105℃烘箱法测定蓝藻含水率、LY/T1269—1999方法测定蓝藻TN,适用于打捞蓝藻去除的氮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在有机污染严重、氮磷含量超标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时的夏季,蓝藻常有发生,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带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水体蓝藻暴发,引起水质恶化,降低养殖鱼类品质,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造成泛塘死鱼。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除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蓝藻生命周期大概为30天,  相似文献   

10.
洪泽湖蓝藻暴发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78~2007年30年间洪泽湖蓝藻暴发的18个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洪泽湖蓝藻产生和暴发的主要气象条件为月平均气温异常偏高、旬降水量偏少和旬日照时数偏多。对上述气象条件历年值进行0、1因子选取,符合洪泽湖蓝藻暴发条件的为1,反之为0;旬内有蓝藻暴发的为1,反之为0;应用多因子交叉相关综合法建立洪泽湖蓝藻暴发预报方程,历史拟合率为87.5%,2008~2009年试报准确率87.5%。除气象条件外,洪泽湖蓝藻暴发还受工业污染等影响,在预报服务时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以实验室培养的水华蓝藻单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M.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M.F)、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M.W)、鱼腥藻(Anabaena sp,A.s)]以及野外新鲜水华蓝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细胞破碎方法和提取剂种类,筛选并优化藻蓝蛋白荧光分析法的前处理技术。结果表明,冻融试验中,冷冻温度与提取剂添加顺序对蓝藻细胞破碎率无显著影响;以去离子水为提取剂时,冻融2次即可达到最佳破壁条件;在冻干试验中,蓝藻真空抽滤在滤膜上能提高蓝藻细胞的破碎率;综合比较冻融和冻干,后者对蓝藻细胞的破碎效率高于前者;对比3种提取剂对藻蓝蛋白的提取效率,去离子水对藻蓝蛋白的提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序批式反应器对蓝藻的降解规律。[方法]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好氧-厌氧资源化处置蓝藻,分析蓝藻中蛋白质、水溶性多糖、藻毒素的含量变化及甲烷产量。[结果]蓝藻中蛋白质和水溶性多糖类降解率较高,而且在好氧阶段完成大部分降解。藻毒素降解率为45%;沼气在厌氧60 d时,沼气体积占收集容器体积的62.1%。[结论]该研究为蓝藻的综合处置及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惠州地区农村小型水源产毒蓝藻污染情况,从惠州村镇采取不同类型水源地的水样,分别利用分子生物学和HPLC方法分析水样中的产毒蓝藻污染情况和微囊藻毒素含量。通过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片段mcyA-Cd的检测发现,在采取的27个水样中,12个水样已经被产毒蓝藻污染。PCR-DGGE和克隆测序的结果证明,利用mcyA-Cd基因对环境样品中的产毒蓝藻进行初步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所有样品中只有一个样品检出来自阿氏浮丝藻属的产毒蓝藻,其他检出的产毒蓝藻均为微囊藻属;HPLC分析结果显示,8个水样检出微囊藻毒素,其中5个样品超过1μg.L-1。研究结果表明,mcyA-Cd基因可以用于快速、准确的对环境样品中的产毒蓝藻进行初步检测;采样区域部分水源地已经被产毒蓝藻污染,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惠州地区农村水源地进行产毒蓝藻的监测,防止或减少微囊藻毒素对人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通过蓝藻沼液替代不同化肥和沼液用量田间试验,研究蓝藻沼液与不同化肥用量间、不同蓝藻沼液用量间蔬菜产量、硝酸盐、维生素C(VC)的差异,并分析蓝藻沼液应用蔬菜的化肥替代作用。结果表明:①小白菜连续2茬施用蓝藻沼液,第1、2茬的产量效应分别与蓝藻沼液中氮、磷、钾养分量的72.3%、85.6%化肥相同,替代化肥率第1茬比第2茬增加18.4%。②与等养分量的化肥相比,施用蓝藻沼液有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和提高VC含量的作用;连续施用有提高VC含量的后效,但无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作用。③蓝藻沼液用量对菜椒产量、VC的调控作用均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对硝酸盐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产量与品质相协调的蓝藻沼液用量为134.1~138.9t.hm-2。  相似文献   

15.
草鱼养殖池塘蓝藻暴发时水体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蓝藻暴发池塘中细菌群落特征,采集3个地区(广东、云南、贵州)4个淡水养殖场的蓝藻暴发池塘和非蓝藻暴发池塘(对照池塘)水样,并检测其理化因子及生物指标,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其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依据PCR-DGGE指纹谱带的丰度对养殖水体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蓝藻暴发池塘水体的PO_4-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P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PO_4-P与代表蓝藻暴发程度的叶绿素a存在正相关关系(R~2=0.869,P0.01);而且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的RDA分析表明,PO_4-P与蓝藻暴发池塘细菌群落关系密切。蓝藻暴发池塘与对照池塘水体的细菌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测序分析显示,蓝藻暴发池塘特定的细菌为Flexibacter,其可能对蓝藻有裂解作用;而Synechococcsus在蓝藻暴发池塘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池塘,可能是Microcystis的大量暴发抑制了Synechococcsus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八角金盘对水华蓝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方法]以南太湖水华蓝藻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下八角金盘对水华蓝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八角金盘叶片提取液、高压灭菌叶柄和叶组织以及新鲜叶组织对水华蓝藻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0.5%叶片提取液和0.5%高压灭菌叶柄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处理21 d后几乎完全抑制了蓝藻的生长;在不同的植物组织和不同处理方式中,0.5%处理浓度最能有效地抑制水华蓝藻的生长.[结论]八角金盘叶片可以有效地抑制水华蓝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免疫增强蓝藻作为日本鳗鲡黑仔饲料添加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增强蓝藻是把胸腺素α1(Tα1)基因转移到蓝藻--聚球藻PCC 7942(Synechococcus sp.PCC7942)染色体上后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蓝藻,经小鼠实验初步表明其具有生物学活性并且口服有效.通过采用该免疫增强蓝藻饲喂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黑仔,并采集分离了一种鳗鱼养殖流行性发病弧菌,对饲喂了免疫增强蓝藻的黑仔鳗进行多次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添加免疫增强蓝藻的饲料后,黑仔鳗各检测组织器官Tα1含量显著提高;免疫增强蓝藻提高了试验鱼的免疫能力,增强了试验鱼的抗逆、抗病菌感染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免疫增强蓝藻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适口性好,适宜添加量为0.5~1.0 g·kg-1.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2007年太湖蓝藻大暴发的主要气象因素。[方法]以邻近太湖的东山气象站观测资料为代表,分析了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时气象条件与同期历史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气温持续偏高和光照充足,为蓝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了热量保障;少雨和平均风速偏小为蓝藻颗粒的上浮和聚集而形成水华提供了保障。[结论]2007年太湖蓝藻大暴发主要是由气候条件异常所造成的。所以,应加强气象条件与蓝藻暴发的关系研究,提高太湖蓝藻的气象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蓝藻蛋白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NaOH降解工艺和杨木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对蓝藻蛋白基胶合板胶合强度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蓝藻蛋白胶黏剂胶合性能,但仅有干状胶合强度,不具有耐水强度;NaOH降解蓝藻蛋白粉最佳工艺为7%NaOH (占蓝藻蛋白),料液比为70∶50,处理时间为0.5 h,处理温度为30℃;等离子体适宜的处理功率和处理有时间有助于胶合强度和耐水性的提高,最佳处理工艺为处理工艺1 kW,处理时间1 min。  相似文献   

20.
巢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特征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华明  潘法康  舒莹  黄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25-12827,12911
利用HJ1A/1B-CCD数据,采用比值植被指数蓝藻水华识别方法分别提取巢湖2009、2010年各个月份的蓝藻水华,着重分析巢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巢湖蓝藻暴发一般从5、6月开始,到9月达到最大,10月下旬开始减少,11月基本消亡;蓝藻富集形成水华具有短周期的特点;由于受风力、环湖径流的影响,蓝藻暴发区域为西半湖西北部和正北部以及东半湖西北部和正西部;蓝藻核心暴发区域为巢湖西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