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业资源管理》2017,(2):40-45
利用110块临时方形样地(900 m~2)每木检尺调查和角规绕测调查资料及1 830块固定方形样地(667 m~2)每木检尺调查和角规控制检尺调查资料,以方形样地调查结果为参考,分析角规测树的断面积(G)、林分平均高(H)和每公顷蓄积量(M)的偏差并作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角规绕测G,H,M的平均偏差分别为-15.88%,5.27%和-12.16%;角规绕测G的偏差服从正态分布,但H和M的偏差不服从正态分布;角规绕测的G,H,M与方形样地每木检尺调查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可靠性为95%);角规控制检尺G的平均偏差为-4.59%;角规控制检尺G的偏差不服从正态分布,并与方形样地调查结果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可靠性为95%)。角规测树偏差主要是操作不够规范、欠认真细致造成的。在森林资源调查中,需要研究和发展先进、可靠、可行的新技术新方法,如机载激光雷达。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省锦屏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系统抽样为例,对角规点抽样的标准表法和圆形样地每木检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角规样地与圆形样地对总体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0.28%,90.38%,均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90%),总体蓄积估计值仅相差1.63%;角规样地检尺样木株数较少,外业工作量相当于圆形样地的40%左右,抽样效率较高;角规样地对大部分林分公顷株数、公顷断面积、公顷蓄积的抽样估计偏低。小班蓄积采用角规辅助调查的标准表法,总体蓄积采用圆形样地每木检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进行抽样控制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中,角规控制检尺样地(以下简称角规样地)的布设直接关系到二类调查森林蓄积量是否满足调查精度,角规样地布设以调查总体为基本单位进行机械布设,其数量必须符合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采用GIS软件进行样地布设操作十分繁琐,虽能达到最终目的,但是效率低下,文章通过C#+GDAL技术实现角规样地的机械布点,并输出相应矢量和统计成果,达到规范业务流程、简化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伐前调查是森林经营单位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寻求一种简便、快速、高精度的伐前蓄积量估测方法,以广西斯道拉恩索林业有限公司(SEGX)的一个作业小班为例,把采伐机自动记录的带皮数据作为真值,采用样带实测法、样圆实测法、角规样地和每木检尺4种方法估测小班蓄积量,对比分析各方法的估测精度.结果表明:样带法、样圆法和每木检尺3种方法的估测精度均在90%以上,满足抽样控制的精度要求.每木检尺虽然精度最高,但工作量也最大,对于公司日常的伐前调查,建议使用样带或样圆实测法.角规样地的精度稍低,为87.2%,原因在于仪器自身缺口误差、样点位移、观测误差以及坡度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公司许多面积大、地势复杂的作业单元,样地调查不容易开展,仍建议按技术要求采用角规测量,这样会比样地调查效率更高.最后,利用销售数据算出材种出材量为170.3 m3,出材率高达88.3%,这是由于称质量消除了人为测量误差和木材堆放空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角规测树在森林资源抽样调查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角规测树与抽样调查原理,在大田县桃源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采用角规可变样圆测树调查与方形样地每木检尺调查,进行抽样调查试验比较,以探索角规测树方法应用于森林资源抽样调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几种常用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澜沧县糯福乡面积为4.0 hm2的试验林分中,采用机械角规样地调查法、全林每木检尺法、带状样地调查法、样圆调查法和角规辅助典型选样调查法进行了林分蓄积量调查,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认为不同精度要求条件下应采用适宜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苏联已普遍感到用全林检尺法进行伐区调查太费工,因此从六十年代初开始,一些林业科研和调查设计部门不断试验改进伐区调查的新方法。当前所提出的一些方法基本上属于机械抽样法。这些方法是:角规或测树镜法,带状样地法和小样地法。  相似文献   

8.
在苏联已普遍感到用全林检尺法进行伐区调查太费工,因此从六十年代初开始,一些林业科研和调查设计部门不断试验改进伐区调查的新方法。当前所提出的一些方法基本上属于机械抽样法。这些方法是:角规或测树镜法,带状样地法和小样地法。1961——1963年全苏和列宁格勒林业研究等单位提出的第一个方法是用角规求算立木总断面积,测定10株优势种树高(中间粗度级4株,前面粗度级和后面粗度级各3株)确定其树高,组成树种的树高按量测中央粗度级5株立木树高求定。为了用角规确定断面积,等距离机械设  相似文献   

9.
采用全林每木检尺法、标准地调查法、样圆调查法、角规调查法对同一块杨树人工林林木蓄积量进行调查,比较了不同调查方法的调查精度与工作量大小.结果表明:四种调查方法调查所得林木蓄积量无明显差异.以全林每木检尺法调查的林木蓄积量为标准值,标准地调查法所测数据精度最高,其次为样圆调查法、角规调查法.从调查工作量上来看,全林每木检尺法工作量最大,样圆调查法与角规调查法操作容易,工作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伐区资源调查,是用全林实测方法进行的,在南方林区,因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此法工效很低。我们采用点抽样,以不同的测树方法,对伐区资源进行调查,从全林实测验证,取得了初步效果。一、试验方法我们在大青山林场白云分场的近期伐区中,机械地抽取了三个小班作试验。总面积16.98公顷。以一个小班为一个抽样总体,采用简单抽样方法,在同一个调查点上分别机械设置面积为O.01公顷的棱形样地,同时在棱形样地的中心点,进行角规样地、角规控制检尺样地、模拟样地和“象限”样地调查。(一) 样地数量。是根据调查小班的面  相似文献   

11.
以南方山地森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4个小班,分别采用角规抽样调查法、中心样圆法、样圆群法、六株木法、垂直样带法、标准地法共6种方法对小班蓄积量进行测定,并从6种方法的调查精度、误差大小、工作量及工具和仪器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小班蓄积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角规抽样调查法是最适合南方山地森林小班蓄积量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414块人工落叶松林样地实测资料,探讨了角规测树的误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排除了某些产生偏差因素的情况下,角规常数选择不当,仍然会产生偏小或偏大的误差。这说明角规常数的选择在角规测树中是至关重要的;并说明了角规常数的选择与其它误差相关联,是角规测树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普通测树角规在森林调查中存在的弊端,研究发明了一种能自动改正坡度的新型角规,详细介绍了其原理、结构设计及使用方法。经实地测试,精度达97.3%。  相似文献   

14.
电子角规用于3P抽样测定林分蓄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P抽样是在林业界较早得到认可的一种森林蓄积量调查手段,但由于传统的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不能解决立木材积精准监测及快速生成随机数这两个关键问题而未能得到广泛应用。电子角规实现了立木材积的精准测定,测定方法采用的是中央断面区分求积法,配合开发的相应3P抽样程序,可以对应于辅助因子产生随机数,从而使3P抽样过程变得简便易行。在甘肃小陇山林业局党川林场进行了针对性实验,取得了较高的林分蓄积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单位蓄积量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结合武汉市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十一五清查")研究建立森林小班单位蓄积量数学模型,对全市林地小班单位蓄积量进行回归模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角规测树".在降低调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快速、精确地进行森林蓄积量调查,从而全面革新了森林蓄积量的调查方法,为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探索出了可...  相似文献   

16.
以林分平均胸高直径的100倍为直径作圆形样地,得出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等于圆形样地圆内的林木株数加上圆界上林木株数的一半。并根据标准地原理和角规测树原理进行了公式推导,利用了概率论原理对角规在100Dg圆绕测时,对圆外相割株数与圆内相离株数的理论数据近似相等性、互补性的假设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7.
黄龙山林区主要树种的树高与胸径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1087个角规样点的角规控制胸径检尺调查资料,分别对油松林、栎类林、白桦林、山杨林及硬阔林、软阔林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林分平均高与胸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即:H=a b lnD、H=a bD且相关紧密。在黄龙山林区用胸径估测平均树高,对于森林资源清查和育林作业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树干断面积和干长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探讨了角规测树时胸高断面积和形高的测定误差对林分蓄积的影响,提出了角规两维点抽样法。特点是既能减少的工作量,又能取得满意的测树效果。计算机模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New sampling methods have recently been introduced that allow estimation of downed coarse woody debris using an angle gauge, or relascope. The theory behind these methods is based on sampling straight pieces of downed coarse woody debris. When pieces deviate from this ideal situation, auxillary methods must be employed. We describe a two-stage procedure where the relascope is used to select pieces of downed coarse woody debris in the first stage. If the pieces so chosen on the first stage have multiple branches and detailed estimates are required for the entire piece, then a second stage sample is advocated using the randomized branch technique. Both techniques are reviewed and an example is given examining possible surrogate variables for the second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