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林带抚育间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I-69杨和NL-80203树冠生长特性的分析,对同龄杨树林带抚育间伐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带间伐起始期可以林带平均高度为依据。对Ⅰ地位级的林带,当初植密度较大(3 m×4 m)时,可在林带高度达到15 m左右时进行一次性间伐,间伐强度约70%左右;也可在15 m时进行第1次间伐,间伐强度在30%~40%之间,在25 m左右时进行第2次间伐,强度在40%~50%之间。对初植密度较小(5 m×6 m)的I地位级的林带,可在林带平均高度达20 m时一次性间伐,强度在50%以下,对Ⅱ、Ⅲ地位级的林带,可在林带平均高度为16~20 m左右时进行一次性间伐,间伐后保留木株行距乘积30 m2左右。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7年来,营造了面积较大且密度较高的杨树林,由于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性极强,国家暂时对于是否可以进行抚育间伐并没有明确规定。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开展森林抚育间伐的必要性研究,认为开展这项工作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需要、发挥森林重要功能的手段、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并提出开展森林抚育间伐的建议,即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明确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3.
8年生火炬松试验林不同间伐强度分析表明:不同间伐强度的处理对胸径和单株蓄积量均存在显著影响,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分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增加了林分的稳定性,从而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和林分的丰产。但不同间伐强度对树高生长和单位面积蓄积量无显著作用,且强度过大的间伐导致单位蓄积量有减少的趋势。在火炬松人工林生产中.应根据培育目标而选择不同的间伐强度.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秃杉抚育间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溪县福前农场造林密度为2 505株.hm-2的9年生秃杉林分设置极强度间伐(60%)、强度间伐(40%)、弱度间伐(20%)及不间伐(对照)4个处理,间伐3 a后,调查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等指标,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胸径生长、单株材积、蓄积量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而对树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对9年生的秃杉林分,选择强度间伐(间伐总株数的40%)进行抚育间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省抚育间伐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速中、幼龄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抚育间伐强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6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不同强度的抚育同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4.4%的同伐强度对林木的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效应最佳;但不同的同伐强度对林分的树高和总收获t无显著影响,因此确定合理的保留株效来确定同伐强度,有利提高林分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建瓯市徐墩镇1984年营造的杉木人工林开展不同时间和次数的抚育间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幼林抚育间伐是杉木人工林经营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对林木生长和林分质量有显著影响。无论是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还是材种出材量、规格材出材量,均表现出间伐三次>间伐二次>没有间伐的林分,同样也表现在经济效益上的较大差异。适当提早首次间伐时间是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我省抚育间伐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速中、幼龄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论抚育间伐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抚育间伐间伐效应的研究,得出抚育间伐对树木的生长。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的多样性都产生一定影响。提出了合理选择抚育间伐方式是当今抚育间伐的主要问题。为今后的间伐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间伐措施对密植杨树生长量及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对107/108杨的对比试验表明,资源紧缺地区,为提高木材产出,可以适当提高初始造林密度,以缩短杨木生产周期。初始造林密度在1000株/hm2左右,为培育大径杨木可采用间伐措施,间伐强度要适中,在第4年间伐50%,使保留密度在500株/hm2左右;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时,为能获得最大量的大径杨木,一般不宜采用密植后再间伐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2.
1 商洛地区人工油松林现状目前全区有以油松为主的用材林53万ha,中幼龄林约占85%。其中人工油松中幼龄林18.6万 ha,占全区中幼龄林面积的41.29%。大面积油松林的形成,大体有4个部分:一是国营林场营造起来的油松林。本区六县一市先后办起了以造林为主的林场9个,共造油松林4.83万 ha,保存3.31万ha,已郁闭成林进入间伐抚育阶段的2.44万ha。二是集体和个人造的油松林。全区约  相似文献   

13.
怀化地区600余万亩中幼林,一半亟待抚育间伐,但每年开展抚育间伐只万余亩。针对阻碍这一工作开展的两条原因,笔者提出四项对策。  相似文献   

14.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间伐强度(强度、中度和对照)和间伐方式(间伐1次,间伐2次)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等的影响研究,第1试验区大径材培育林分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第2试验区中径材培育林分仅在第12年时进行1次间伐。结果表明:22年生大径材培育林分和19年生中径材培育林分不同间伐处理之间树高、总断面积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显著增加了林木胸径的生长,大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3.78%和9.69%,中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2.28%和7.02%。间伐显著促进了林木单株材积的增加,2组试验林分活立木材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第1试验区22年生林分不同间伐强度之间活立木材积的差异不显著(P>0.05),第2试验区强度间伐活立木材积显著低于对照(P<0.05),中度间伐林分活立木材积与对照和强度间伐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2组试验林分总蓄积和出材量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在3种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间伐强度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活立木材积和林分出材量,间伐次数对林分出材量及出材规格有重要影响。试验区杉木大径材培育以2次间伐,总间伐强度50%左右较为适宜,而中径材培育则以1次中度间伐(约25%)为宜。  相似文献   

15.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间伐强度(强度、中度和对照)和间伐方式(间伐1次,间伐2次)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等的影响研究,第1试验区大径材培育林分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第2试验区中径材培育林分仅在第12年时进行1次间伐。结果表明:22年生大径材培育林分和19年生中径材培育林分不同间伐处理之间树高、总断面积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显著增加了林木胸径的生长,大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3.78%和9.69%,中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2.28%和7.02%。间伐显著促进了林木单株材积的增加,2组试验林分活立木材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第1试验区22年生林分不同间伐强度之间活立木材积的差异不显著(P>0.05),第2试验区强度间伐活立木材积显著低于对照(PP>0.05)。2组试验林分总蓄积和出材量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在3种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间伐强度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活立木材积和林分出材量,间伐次数对林分出材量及出材规格有重要影响。试验区杉木大径材培育以2次间伐,总间伐强度50%左右较为适宜,而中径材培育则以1次中度间伐(约25%)为宜。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三北”地区国营林场中幼龄林抚育间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佟宝禄李春耀(吉林省长岭县林业局)张文义(长岭县国营东岭林场)刘国学(长岭县前七号林场“三北”地区的国营林场在造林营林事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我国林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它们的突出表现是:造林速...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方法本项研究开始于1980年,旨在探讨三松人工林和次生锐齿栎林群体生长发育规律和与之相应的抚育间伐技术。研究区域为东岔,张家、百花、党川、李子、洮坪等六个林场及后崖沟、沙坝等地。设置的定位试验研究标地的数量如表1。为探讨林分密度对群体和个体在竞争状  相似文献   

18.
在归纳和总结加快中幼林抚育间伐步伐和优惠政策及整套措施的基础上,分析制约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的主要问题,探讨加强质量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杨树,目前已成为平原地区速生丰产林、防护林及城乡绿化的主栽树种.在科学栽植的基础上,杨树的抚育管理应把好以下六关.  相似文献   

20.
对1973年设置的不同类型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试验地进行了抚育间伐促进林分总蓄积量增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试验区林分总蓄积量最高,为242.097 3 m3.hm-2,其次是D试验区,为212.109 3 m3.hm-2,分别较A试验区提高18.5%和3.8%;B试验区较C试验区林分总蓄积量提高22.4%。适时、合理地抚育间伐可有效促进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林分总蓄积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