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山陵风景区(紫金山)森林景观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现代化都市建设、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对中山陵风景区(紫金山)森林景观的生态需求和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需要,按现代城市森林建设的理念,分析了景区森林景观资源的现状,论述了森林生态景观建设的思路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吴兰桂  任黎秀  涂玮  谢雯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19-121,129
从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采用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资源容量和旅游的生态容量等3个指标,对牛姆林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合理估算。并针对风景区实际情况提出近期在景区增建宾馆饭店,中、远期扩大牛姆林景区范围,限制部分景区、景点的客流量,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和项目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昆明市金殿旅游风景区桉树人工林乔木层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人工桉树林乔木层树种为单一的直杆桉;样地内直杆桉的胸径和冠幅、胸径和树高成极显著相关性,树高、冠幅和胸径之间有密切联系;树冠系数普遍达到0.12的水平,虽与0.2的水平有一定差距,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林地内乔木生长状况不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酒埠江风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表明该风景区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威胁同在。合理定位,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调整旅游市场开发方向,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以及遏制污染保护旅游环境等是酒埠江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中山陵风景区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区环境容量计算是风景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的基础。文章将中山陵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以2002年高分辨率航片为主要信息源,以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为空间分析工具,采用面积法和游路法计算出2002年中山陵风景区的环境容量。通过与2001年实际游客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关于中山陵风景区规划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石林长湖风景区是石林世界地质公园规划范围内的7大景区之一,虽有良好的自然植被和景观,但因无科学合理的景观规划,影响了其旅游的价值。通过对景区现有植被及景观资源的调查,因地制宜地对入口、滨水景观、野营活动及集会广场等功能分区的植物景观作了规划和配置。不但维护了原有生态和景观,更突出了其自身的特色和主题,使景区旅游价值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从景区游客交通组织、智慧交通设施管理、景区安防监控管理等方面展开了探讨,结合文化旅游风景区本身的特点及需求,对BIM技术在文化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以武汉环东湖绿道为例,针对东湖绿道运维管理的特点与难点,在该工程中建立了基于BIM的绿道运维管理系统,为BIM技术指导旅游风景区的运维管理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风景区林相是景区森林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人们对风景区生态旅游的需要。为了合理开发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区林相内涵,对风景区林相进行科学改造十分必要。探讨了西山风景区林相改造思路,旨在为风景区森林景观提档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旅游资源价值的角度对安庆市菱湖风景区的开发背景以及该景区与城市本身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菱湖风景区要想带动安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就要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并凸显城市自身的魅力,以菱湖风景区为切入点,最终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形成"绿色城市"的定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改变城市发展结构,加快景区立法进程,让景区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刘玲  牟江 《绿色科技》2013,(9):264-265,268
针对小巫峡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景观规模、旅游条件和环境水平4个综合指标,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根据小巫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对马湖的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小巫峡风景区旅游开发利用建议,对实现小巫峡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据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按这些指标对大峡谷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2 395人次;月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71 850人次。空间环境容量是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游客量随季节分布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大峡谷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戴娜 《林业建设》2014,(5):61-6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森林生态游已经成为当今人们休闲度假的一个主潮流。森林公园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以森林公园景区景点规划的理念与原则、森林公园景区的布局、森林公园景观序列的展开与景点的规划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对森林公园景区景点规划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南岳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为个案,通过对南岳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以及现状游客量的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该风景区的旅游潜力;提出景区资源保护和旅游调控对策,在维持风景名胜区生态平衡、保证旅游质量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AVC理论,据景区村庄相关界定及相关领域研究,提出景区村庄"三力"重要评价影响因素,吸引力:村庄特色资源、旅游环境设施要素、区位条件;生命力:社会经济、居民生活、产业结构、综合管理运营能力;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并构建AVC景区村庄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体系,为景区村庄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建设指导依据。并将此体系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对案例"三力"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以三力提升为目标进行一系列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计算的“木桶原理”或权重因素,在建立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沟景区的调查数据,建立或修改完善了自然条件方面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数学模型,对相关指标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目前植被、道路交通、服务设施等是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藉此提出了提高植被、停车场、住宿设施环境容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风景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使用游距计算法,深入景区经过实地详细调查,计算出宝天曼生态旅游区风景环境日容量和年容量、旅客日容量和游客年容量。其结果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开发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竹林资源旅游价值及景区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林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旅游价值。充分挖掘竹林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展竹林旅游,对于推动我国竹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竹林面积、种类居世界首位,自然分布范围广,且以不同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为开展竹林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文中从竹子种类、分布范围、面积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我国竹林资源概况,全面分析了竹林资源的观赏、体验、文化、生态、美食、科研、购物等旅游价值,提出了开发竹林旅游景区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竹林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旅游干扰下风景区生态系统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风景区的游憩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风景区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和功能的影响,归纳风景区生态系统作用机制,提出应用耗散结构理论调控风景区内的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以保证风景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实现风景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汤旺河国家公园游憩价值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量化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也是指导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的决策及政策制定等管理实践的科学参考依据。汤旺河国家公园是我国花岗岩石林地质遗迹,拥有原始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对森林游憩价值的理论认识和评价方法的比较,选择目前较为可行且应用广泛的旅行费用法(TCM)对汤旺河国家公园游憩价值进行评价。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以经营成本为基础;二是以游客的费用为基础。通过对汤旺河国家公园的游客的问卷调查,求算出游客的消费者剩余,就是汤旺河国家公园的游憩价值,为10 197.03万元,并对评估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得出,采用消费者剩余作为森林游憩资源的价值是可行的,所评估的游憩价值也基本反映了该景区资源的价值,与政府对该景区的投入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肖慧 《绿色科技》2020,(4):72-73,76
指出了茶卡盐湖作为生态型旅游景区,其优良的自然资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几年,随着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业的发展及其知名度的上升,旅游者持续暴增,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胡乱堆放等环境问题越发突出,景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不完善导致盐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对茶卡盐湖污染治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了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其他景区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