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验证母竹促进幼竹快速生长这一假说,研究了毛竹快速生长期不同龄级毛竹的光合固碳能力、叶片水势变化的时空差异、以及地上器官生物量分配的时空格局,同时与小年期对应值做比较。结果表明:(1)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大于同龄同期的小年期母竹,且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光合固碳能力较小年期更强;(2)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叶片冠层的水势大于同龄同期的小年期母竹,说明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水分运输能力较小年期更强,且竹龄越大水分运输能力越强。(3)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地上器官(叶、枝、秆)生物量占比大于同龄同期的小年期母竹,且叶片生物量占比差异显著。说明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生物量积累较小年期更多,且竹叶固定生物量能力更强。因此,竹笋的快速生长对母竹的产生了影响,母竹为竹笋的快速生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播种山合欢(Albizia kalkora(Roxb.)Prain)、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 DC.)、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种子,研究容重分别为1.11 g·cm-3、1.50 g·cm-3、1.88 g·cm-3的土壤对种子出苗率、出苗势和幼苗株高、根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3种植物种子的出苗率、出苗势均下降,幼苗的株高降低,根长缩短,地上、地下生物量减少.在容重大的土壤中出苗较好的为山毛豆,而从幼苗的生长情况看、在容重大的土壤中生长较好的为山合欢和菊芋.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园林应用中宿根花卉的种类相对较少、品种单一。为了进行宿根花卉的引种栽培进而有效丰富园林宿根花卉的种类,以黑心菊、芙蓉葵、蜀葵、赛菊芋、紫茉莉、醉鱼草等6种宿根花卉为试验材料,利用CIRAS-3光合仪,研究其光合有效辐射、二氧化碳的响应以及光合速率日变化。结果表明,黑心菊、赛菊芋和醉鱼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未出现"午休"现象;芙蓉葵、蜀葵和紫茉莉为明显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且第2峰值均出现在14:00,其中黑心菊的光补偿点最低、光饱和点也较低,分别为18.69μmol/(m~2·s)和1 506.49μmol/(m~2·s),可以在遮阴环境下生长,而赛菊芋的光补偿点最高、光饱和点也较高,分别为32.45μmol/(m~2·s)和1 616.41μmol/(m~2·s),表现出较强的喜阳性。  相似文献   

4.
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通过测定果实纵径、横径、侧径、体积、鲜重及干重,研究了木瓜杏果实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木瓜杏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呈"慢—快—慢—快—慢"的"双S"形曲线,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幼果缓慢生长期、果实第1次迅速生长期、果实第2次缓慢生长期、果实第2次迅速生长期和果实熟前缓慢生长期。果实第2次缓慢生长期与果实硬核期相吻合,果实第一,二次迅速生长期是果实增长的两个关键时期。果实纵、横、侧径与果实鲜重、体积变化曲线极为相似,并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毛白杨直径生长的年周期变化。选择4株8—10年生的毛白杨,在生长期间,定期(5天)测定其胸径,连续进行3年。毛白杨直径生长的变化与其它器官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当年气候的影响。毛白杨直径的生长比枝条生长开始的时间晚一周左右,直径生长结束的时间比落叶期早4—5周。直径生长可分为五个时期:1、早春缓慢生长期,2、春季速生期,3、春夏缓慢生长期,4、夏季速生期,5、夏秋缓慢生长期。毛白杨直径在春夏季缓慢生长,主要是由于水分亏缺,人工灌溉或天然降雨能加速其生长。在夏秋缓慢生长期的前期(8月上旬—下旬),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这时直径生长速度下降可能与枝芽的加速生长充实有关。  相似文献   

6.
干旱沙区沙地云杉育苗技术及幼苗生长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沙地云杉种子和1年生种子播种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遮阴与否和不同覆沙厚度对沙地云杉幼苗保苗率和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出苗到越冬,遮阴处理和不遮阴处理幼苗保存率为69.04%、17.35%,干旱荒漠区播种育苗覆沙适宜厚度0.5 cm。幼苗年生长规律研究表明:苗木地径和苗高的年生长规律基本相似,高生长从6月进入快速生长期,而地径生长从6月20日进入快速生长期,到7月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趋于平缓,8月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基本停止。在生长期幼苗地下部分干质量百分率和地上部分干质量百分率在生长季内持续上升,经回归分析,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 2x-8.5223、Y=-1-0.6x2+0.092 9x-1 877.4。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地径和苗木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低气温、20 cm土壤温度、15 cm土壤温度和10 cm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7.
为指导宝鸡市鲜食核桃良种“西林3号”青果生长期管理,在主产区千阳县进行了幼果生长定期观察测定,结果为“西林3号”幼果生长期可分为二个阶段,即5月上旬到6月上旬的快速增长期,和6月上旬到8月中旬果实成熟期的缓慢生长期;建议在6月上旬之前应加强快速膨大期田间水肥和病虫害等管理,在整形修剪方面,可适当摘除(剪除)长侧枝(1.5~2.0 m)的顶芽,促进侧枝的侧果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对楝树苗木物候、苗高、径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楝树1年生苗木苗高生长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在8月中旬和10月上旬;而地径也呈现出相同规律,第1次比苗高早30天左右,第2次与苗高时间相同;苗木生长期可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和休眠期5个阶段,年生长周期245天.根据各阶段苗木的生长特点,提出了育苗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人工繁殖的极度濒危植物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东方水韭(I.orientalis)、云贵水韭(I.yunguiensis)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三种水韭生长过程中光合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及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探讨了不同生长时期三种水韭的生理变化。结果显示:三种水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营养生长期有小幅下降,其后有所升高;叶绿素含量在营养生长期上升而过渡生长期上升缓慢趋于平缓,之后又逐渐上升;三种水韭光合参数均呈先升高再下降又升高的趋势;三种水韭在营养生长期净光合速率上升不显著,呼吸速率变化显著,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10.
美国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 1998年 ,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研究站从浙江引种的美国山核桃林内 ,对金华 1号、绍兴 1号、山站 2号、长林 13号 4个品种的果实发育进行了观测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这 4个品种都具有明显的缓慢生长期、迅速膨大期、硬核期、果仁生长期 4个发育期 ;果实的体积和重量生长速率有 3~ 4次高峰 ,并与各发育期吻合 ;胚在硬核期出现 ,经历 18~ 19天基本定型 ,胚出现果实到采收需经历 5 2~ 5 9天 ,研究为正确制定丰产栽培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气温和降雨量的分析认为 ,美国山核桃为喜热树种 ,漾濞引种的美国山核桃发叶开花时间比浙江早 10天左右 ,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反而迟 10~ 15天。  相似文献   

11.
以小密度667株.hm-2在3个立地指数22、24和26条件下,16年生林分生长结论为:(1)立地指数22、24和26达到中大径材培育目标的时间和年均生长量指标分别为10 a、8 a和7 a,年均生长量分别为21.6、27.2和31.1m3.hm2。(2)胸径生长和分布:胸径生长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变小,前2 a胸径每年生长超过4 cm,第3年超过2cm,4~6年超过1cm,以后越来越小,但在16 a的观测过程中,每年都稳定超过0.4 cm;在生长前期,2年生时,只有2~3个径阶;到6年生时,径阶增加到7个;到16年生时,径阶增加到10~11个(。3)平均高生长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变小,前3 a树高生长均超过3 m;第4~5年超过2 m,5~10 a超过1 m,以后越来越小,但在16年的观测过程中,每年稳定超过0.6 m。(4)蓄积量生长的高峰值都出现在第4年,且峰值都很大,指数22、24和26的峰值分别为43.3、52.23和54.69 m3.hm-2,为平均生长量的2倍,峰值过后年生长量迅速下降,第1年下降超过10 m3.hm-2,第2年下降7 m3.hm-2,以后逐年下降,但降幅收窄;指数22、24和26的连年与平均蓄积生长曲线的交叉点均出现在第7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肥料和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对油茶下一年春叶养分等指标的影响,选择长林4号、18号和166号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对其进行施肥(生物有机肥、油茶专用肥、复合肥)及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春叶叶绿素SPAD值最高处理组合是长林4号、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油茶春叶干物质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18品系、每株施油茶专用肥0.5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油茶春叶中氮和磷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18品系、每株施油茶专用肥0.5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叶片钾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4品系、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 g和喷0.067 mg.kg-1芸苔素内酯;钾对油茶春叶叶绿素SPAD值贡献率最高,氮对春叶干物质积累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栗树苗期干物质累积与氮、磷、钾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栗树苗期干物质累积以及氮、磷、钾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苗龄增加,栗树苗干物质累积总量明显增加;栗树苗期对N、P、K的吸收量为N>K>P,对N的吸收量明显高于对K、P的吸收量;对N、P、K的吸收比例为N∶P2O5∶K2O=5∶1∶1。  相似文献   

14.
采用营养液培养和盆栽方式,研究硒处理对四叶参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对四叶参幼苗、成株的氮磷钾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同。在0~1.5mg/kg范围内,随硒处理浓度增加,四叶参幼苗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逐渐增加,以1.5mg/L处理最佳,2.0mg/kg硒处理四叶参幼苗干物质积累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盆栽条件下一年生四叶参植株则在1.0mg/kg处理最佳,2.0mg/kg硒处理四叶参生长过程中逐渐死亡。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影响硒对四叶参氮磷钾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盆栽以1.0mg/kg硒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5.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木幼林地经过连续4 a利用雨季种植绿肥压青,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幼树生长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红豆草的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3.6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7 g·cm-3;种植草木樨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4.1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5 g·cm-3;种植沙打旺土壤0~40 cm含水量增加2.46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18 g·cm-3。(2)种植绿肥压青,土壤有机质增加0.37 g·kg-1~0.55 g·kg-1,土壤CaCO3含量下降0.66 g·kg-1~1.36 g·kg-1,有效氮增加4.5 mg·kg-1~18.5 mg·kg-1,有效磷含量增加1.0~3.46 mg·kg-1,CEC比对照增加0.54~0.58mg.100g-1。(3)种植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绿肥压青对岷江柏木树高、地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种植红豆草的岷江柏木幼树生长最好,高、径生长为对照的1.7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连续2年的外业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持续干旱背景下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云南油杉、地盘松、麻栎和旱冬瓜等5个主要林型的可燃物特征,结果表明:与2012年的载量相比较,华山松林的载量增加了2.68kg · m^ -2,增加59.16%,地盘松林的载量增加了4.06kg · m^ -2,增加1.28倍,增长很明显;云南油杉的载量增加了0.01kg · m^ -2,麻栎林的载量增加了0.05kg · m^ -2,增加不明显;而旱冬瓜林的载量减少了0.12kg· m -2,减少了5.77%。  相似文献   

17.
采用Li-Cor-6400光合仪对藏川杨和北京杨的日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藏川杨和北京杨的日光合进程均表现为双峰曲线,藏川杨与北京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最大峰值均在14:00出现,分别为16.62μmol/(m^2·s)和15.52μmol/(m^2·s);两种杨树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2:00,藏川杨峰值为8.47 mmol/(m^2·s),北京杨峰值是8.74 mmol/(m^2·s);单株藏川杨的年释氧生态价值高于北京杨,分别为348元和210元。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玉溪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16年中龄林、26年近成熟林、43年成熟林)生物量及N、 P、 K、 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81.515 t/hm2、284.679 t/hm2、295.311 t/hm2,乔木层生物量分别占林分的91.594%、94.760%、93.838%,乔木层的净生产力分别为10.391 t/( hm2· a)、10.375 t/( hm2· a)和6.444 t/( hm2· a);3种林龄群落各层生物量均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各营养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是树叶>树枝>树根>树皮(或树皮>树根)>树干;3种林龄华山松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含量最高,其他元素含量依次为K>Mg>Ca>P,其中树叶中的N含量最高,达到16.733 g/kg~21.368 g/kg;3种林龄群落营养物质总积累量分别为1497.993 kg/hm2、2257.161 kg/hm2和2810.246 kg/hm2,乔木层营养物质年积累量分别为77.532 kg/( hm2· a )、76.679 kg/( hm2· a)、58.759 kg/( hm2· a)。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热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梯度观测塔安装的土壤热通量板和净辐射传感器等设备对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热通量的特征及与净辐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cm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呈现出"S"形,土壤热通量在年度6月达到最大值747.35W·m-2,12月达到最小值-394.55 W·m-2,全年总土壤热通量为738.89 W·m-2,全年土壤总的热通量为正值,土壤为热汇。对5cm土壤热通量和冠层净辐射相关性进行了回归分析,无论在日尺度还是在年尺度上均达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对季节性淹水的洞庭湖滩地进行开沟抬垄造杨树林试验。结果表明:滩地开沟抬垄造林降低了杨树林地的相对淹水时间和高度,提高了杨树造林保存率,促进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提高单位面积蓄积,提高径阶≥12cm的林木的比例和林分木材的价值;开沟抬垄造林能显著提高杨树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开沟抬垄营造的7年生杨树单株生物量、保存林分生物量、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分别为32.32kg/hm^2、32.34t/hm^和4.62t/(hm^2·年),分别是未开沟抬垄的1.43、3.16和3.2倍;滩地开沟抬垄与未开沟抬垄营造的杨树林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均遵循干〉根〉皮〉枝〉叶的规律;开沟抬垄造杨树林增加的木材效益比开沟抬垄工程总投入多,经济效益较好,第1个轮伐期年均利润为166.3元/(hm^2·年),投入产出比是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