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武夷山中亚热带甜槠常绿阔叶林9600和400m2样地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演替进展,9600m2样地生物量增加,物种丰富度在群落总体、乔木层和下木层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个体数量在群落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在乔木层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下木层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在群落总体和乔木层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在下木层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总体、乔木层和下木层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400m2样地物种多样性各指标在不同层次不同时间进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2001—2004年,随着活立木生物量的增加,下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2004—2007年,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物种多样性各指标与活立木生物量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中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甜槠常绿阔叶林林分降水分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引  薛建辉 《林业科学》2008,44(2):23-27
2004年对武夷山甜槠林不同水文分量定位观测,探讨甜槠林森林水文与降水的关系 .结果表明:1)2004年共发生降水219次,年降水量1 767.4 mm,穿透水、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 304.9、245.0和217.5 mm;穿透率、茎流率和截留率分别为73.8%、 13.9%和12.3%;2)同次降水中,林内不同位置的穿透雨量差异显著,穿透水量与大气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3)随着胸径的增加,茎流量减小,形成茎流的时间推迟;4)当降水量<202.1 mm时,林冠截留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降水量超过202.1 mm后,林冠截留量趋于定值52.5 mm.  相似文献   

3.
基于CO2浓度升高、温度、干旱三者之间协同作用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理生态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影响的研究内容,据此指出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应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CO2和其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使全球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气候变化及CO2浓度的升高对森林植被地理分布和组成结构、森林生产力和碳氮循环,以及极端灾害事件(病虫害和森林火灾)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对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CO_2浓度升高和对照处理的两个开顶式气室(OTC-Ⅰ型)内,研究分析了高浓度CO_2对落叶松针叶抗氧化系统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2个月左右)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ASA)、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含量上升,且SOD与O_2·~-产生速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但长期高浓度CO_2处理下,ASA含量与SOD、APX、GR活性略有下降,可见,较长期高浓度CO_2处理可能使此效果发生逆转。在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植物可能通过抗氧化能力的增强来减轻胁迫造成的细胞损伤,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以10 a生落叶松幼树为试验对象,在CO_2浓度升高和对照处理的开顶式气室(OTC-Ⅰ型)内,研究分析高浓度CO_2对其针叶质膜过氧化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60 d)高浓度CO_2处理条件下,MDA含量降低,细胞质膜过氧化程度减轻;但长时间(超过70 d)处于高浓度CO_2条件下则会严重损伤细胞,导致植物体受害。MDA与O2-·产生速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在短时间(60 d)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O2-·产生速率与H2O2含量降低;长期高浓度CO_2处理下,O2-·产生速率与H2O2含量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95-2004年西辽河流域气候变化的分析,运用DNDC模型模拟出土壤表面CO2的排放量,从而分析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对土壤表面CO2排放量的影响,同时采用曲线对比分析法,研究CO2浓度变化对该地区的农业总产值及农、林、牧、渔业各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加使土壤表面CO2排放量增大,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使土壤表面CO2排放量增加,CO2浓度增加利于农业各产值升高。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释放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采用碱液吸收法对湖南省会同生态定位站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测定 ,并分析温度、水分和土壤C N比对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在 0 10 5 2~0 5 5 90g·m- 2 h- 1 之间变化 ,且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 ,总体趋势是夏季高 ,其他季节低 ;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与林内气温、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和土壤各层 (0、10、2 0cm)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元线性正相关 ,与土壤C N比也呈一元线性正相关 ;以林内气温、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为依据得到的Q1 0 依次为 2 0 8、2 2 2、1 94、2 2 8、2 5 1、2 2 3;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与林内气温的相关性最强 ,为极显著相关 ,偏相关系数为 0 916 (p <0 0 1) ,与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也是极显著相关 ,偏相关系数均在 0 818以上 (p <0 0 1) ,但与土壤C N比和土壤各层 (0、10、2 0cm)含水量相关不显著 ,偏相关系数为 0 4 5 2~ 0 6 12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蓝果树光合特性对倍增CO_2生长浓度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蓝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01注入系统的外置CO2钢瓶提供生长浓度(体积分数4.0×10-4)和倍增生长浓度(体积分数8.0×10-4)测定蓝果树的光合特性,探讨倍增生长浓度后蓝果树光合特性的短期响应状况。结果表明,倍增生长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影响不明显,它们都表现出相似的日变化格局,均为单峰曲线且有明显峰值,无"午休"现象。倍增生长浓度明显促进净光合速率的增加,平均增加了47.22%。倍增生长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表现为减少的趋势;而水分利用率和气孔限制值则表现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从1999年到2006年在中科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42°24'N,128°28'E,海拔738m)对长期高浓度CO2熏蒸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开顶箱(OTC)的方式对红松和长白松进行高浓度CO2处理, CO2浓度分别受控于高浓度CO2箱(500 μmol·mol^-1)、对照箱(370 μmol·mol^-1))和裸地(370 μmol·mol^-1).经高浓度CO2(500 μmol·mol^-1)熏蒸8年后,土壤样品分别在2006年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CO2浓度(500 μmol mol^-1)条件下,转化酶活性除了红松夏季样品之外都是显著降低的;而脱氢酶活性却是增加的,但只有部分结果显著;长白松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春季增加,而在其他季节均降低.总而言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酶的活性与树种有关.  相似文献   

11.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开路式涡动相关系统与自动气象梯度观测系统2008年12个月的观测数据,研究会同13年生杉木人工林CO2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3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CO2通量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晴天平均碳汇持续时间表现为夏>春>秋>冬,平均日较差表现为夏>秋>春>冬,最大碳汇出现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夏、秋、春和冬;1年中,月累积碳通量除1和2月为碳源外,其他各月均表现为碳汇,碳汇最大值出现在6月(-53.0gC·m-2);13年生杉木林的年碳汇总量为-255.3gC·m-2。白天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可用Michaelis-Menten模型模拟(P<0.05),但模型参数随温度而异;夜间CO2通量与5cm土壤温度呈指数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2.
以雷州半岛气候背景条件下具有良好培育前景的5种桉树人工林(湿加松林为对照)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各个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在旱季和雨季的差异,以揭示其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在旱季表现为先减后增变化趋势,在雨季表现为先增后减或逐渐减小变化趋势,旱、雨季变化特征明显.6个林分旱、雨季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1.63~3.32μmol·m-2·s-1和2.55~4.36μmol·m-2·s-1.旱季土壤温、湿度共同促进土壤呼吸作用,雨季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呼吸,土壤湿度抑制土壤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吕梁山南段对不同林地的土壤持水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土壤含水率由小到大的排序为:天然次生林地>油松人工林地>灌木林地>对照;林地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其中天然次生林地土壤持水力最大,1 m深土壤持水力为113.0 t/hm2,分别为灌木林和农地的2.3倍和5.45倍。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不同毛竹林类型毛竹生长与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毛竹林类型的毛竹生长效果和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毛竹混交林对培肥土壤、增加有机质、控制病虫害以及维护毛竹林分长期的生产力具有效果。竹杉林、竹阔林的林分密度较毛竹纯林明显增大,分别增长48.9%、54.3%,毛竹+杉木的混交方式对促进毛竹生长效果为最好,其林分立竹量、平均胸径、新竹产量最大,而毛竹+阔叶树的林分由于乔木所占比重稍大,影响了毛竹行鞭发笋和胸径生长,但其毛竹生物量最高,比毛竹纯林增加了20%。竹阔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于竹杉林、毛竹纯林,全N含量也相应增大,但磷素明显缺乏。  相似文献   

15.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不同类型毛竹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的土壤容重大小为对照地竹杉林竹阔林毛竹纯林;土壤总孔隙度大小为毛竹纯林竹阔林竹杉林对照地;各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大小为毛竹纯林竹阔林竹杉林对照;最小持水量大小为毛竹纯林竹杉林竹阔林对照;三项持水量依次是对照值的1.04~1.19倍、1.06~1.14倍、1.09~1.14倍。毛竹林分在0~60 cm土壤层的质地较为疏松,孔隙增多,透气性好,有利于水分的运输与贮存,适宜毛竹鞭根生长,因此,科学合理地经营毛竹林分,避免过度人为干扰可有效改善林分的水分物理状况,促进竹林丰产。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平和县山格镇林场2006年巨桉造林地上设立3个标准地,对土壤微量元素进行取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巨按人工林林龄的增加,其土壤Fe、Mn、Cu、B含量逐年递减明显,尤其是第四年减少幅度最大,但土壤Zn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Water is a crucial factor restrict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and conserv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Zhang Leiming,et al, 2002). Annual rainfall is relatively low there, andits distribution is uneven on both the space and thetime scale. Water can be re-distributed in soil as thesoil layer is very deep (Hu Liangju, et al, 2000). It isdry on the mountain ridge and hilltop, but wet in thevalle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distributionmake it difficult to conserve eco-environment in theLo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