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环刀采集皆伐半年后的杉木林皆伐迹地土壤剖面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65~70和90~95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等。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皆伐迹地的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波动性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下降后微升;与杉木林地表土层的土壤相比,皆伐迹地表土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国有林场内的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对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下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旨在为杉木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层中,皆伐后1、3月的土壤容重均高于皆伐前;随着皆伐后时间的推移,同一土层中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同一土层中(除0~5 cm),不同迹地清理方式下样地的土壤容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采用炼山清理后的迹地土壤容重明显高于采用带状整地清理的迹地;不同深度土层中,对于土壤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等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炼山处理后的结果均低于带状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文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是我国北方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为准确认识樟子松林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樟子松天然分布区以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和不同起源林分土壤特性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林龄的增加,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在不断改善,中龄林(Ⅰ)和近熟林(Ⅱ)在土层0~40 cm存在显著差异,成熟林(Ⅲ)对土壤的影响深度可达80 cm。高密度人工林(Ⅰ)与天然林(Ⅳ)相比,10~60 cm土层差异显著,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变化幅度分别为7.6%、10.6%、13.8%、9.6%。低密度人工林(Ⅲ)与天然林(Ⅴ)在10~40 cm土层差异显著,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幅度分别为2.2%、8.2%、9.9%、5.6%。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人工林持水能力和蓄水能力明显高于天然林,Ⅰ与Ⅳ相比,最大持水量增加了2.3%,毛管持水量增加了1.9%,田间持水量增加了15.4%,蓄水量增加了0.8%;Ⅲ与Ⅴ相比,最大持水量增加了10.7%,毛管持水量增加了10.3%,田间持水量增加了12.7%,蓄水量增加了5.4%。说明樟子松人工林通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可增强林地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济南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的保水功能,以侧柏林、黑松林、刺槐林和荆条林为对象,对其土壤水文特性和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侧柏林、黑松林、刺槐林的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饱和贮水量、涵蓄降水量、有效涵蓄量整体高于荆条林,而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持水量整体低于荆条林。其中侧柏林的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饱和贮水量、涵蓄降水量、有效涵蓄量增幅最大,分别为荆条林的1.87、1.43、2.62、1.43、1.56和2.50倍。(2)侧柏林和刺槐林的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荆条林(P0.05)。(3)土壤容重与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毛管持水量、饱和贮水量、有效涵蓄量与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侧柏林在提高有效水利用、涵蓄降雨量、有效水分贮存、酶活性等方面均好于黑松林、刺槐林和荆条林。济南南部山区的水源涵养林营建中应尽量优先考虑营造侧柏林。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林型差异对土壤理化特征及其持水能力的影响,采集老虎岭水源涵养林区域4种最典型的林型(马尾松林、马尾松-红锥林、马尾松-红锥-椆木林、红锥-大叶栎林)土壤进行理化特征及其持水能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毛管孔隙度、持水能力和化学性质在4种林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马尾松-红锥林土壤容重最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最多;马尾松-红锥-椆木林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全氮、全磷、速效钾和代换性镁最多;红锥-大叶栎林全钾最多;马尾松林土壤容重、非毛管持水量和代换性钙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全量和速效养分均最低。总体表现,混交林型的土壤理化特征及持蓄能力均优于马尾松纯林,尤以马尾松-红锥林型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混交林为对照,对四川盆周西缘山地楠木(Phoebe bourmei)、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3种林型的土壤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了各林分类型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各林分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而土壤容重则增加;(2)楠木人工林和混交林较柳杉和水杉的土壤立地改善效果更好。研究表明,人工林经过长期演替后,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功能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林地土壤渗透系数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容重呈线性相关,土壤物理性状中影响土壤渗透性的主要是非毛管孔隙;乔木林比灌木林更能提高深层土壤的渗透系数;造林整地大大降低表层土壤的渗透,易产生地表径流。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应建立人工(乔木)—天然(灌丛)复合植被。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速生人工林的土壤环境效应,文章对比分析了海南昌江县次生林、桉树人工林和相思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在0~60 cm次生林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桉树林,相思林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以及毛管/饱和含水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次生林>桉树林>相思林;(2)桉树林、相思林与次生林0~60 cm土壤贮水能力相差较大;(3)3种林分间同一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贮水能力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底层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3层均不显著,各层土壤毛管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4)3种林分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增大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次生林以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5)次生林的土壤容重、孔隙特征、持水性以及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变化,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桉树林和相思林的所有观测土壤物理变量...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省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等五种典型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林分类型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的排序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的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2)五种林分的非毛管孔隙度;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阔叶混交林的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针阔混交林的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同一土层不同林分间的容重、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同一林分的物理性质和持水特性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辽东半岛地区的红松、落叶松、红松针阔混交林和灌草4种主要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等方法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1)土层深度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范围分别在0.50~1.30 g/cm3、40%~88%、30%~80%。(2)林分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波动幅度先逐渐降低最后有所增加。不同林分持水能力不同,有林地>灌草地;落叶松林>红松林和红松针阔混交林>灌草地。(3)林分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土壤厚度和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性不显著。林分主要土壤物理性及其持水性受到林分类型和土壤深度的影响,表现出浅层和中层土壤保水持水能力强;落叶松林土壤结构质地更优,保水持水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测定了岷江上游理县云杉人工林、灌木林、经济林和农耕地的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云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2)灌木林与经济林的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但灌木林的土壤容重显著小于经济林;(3)农耕地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研究结果说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选择合理的植被类型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于岷江上游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广东桉树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水分含量现状、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海拔、坡度和土壤有机质对上述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桉树人工林土壤A层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全容水量、吸湿水含量显著高于B层,A层体积质量显著小于B层;不同区域土壤A层体积质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全容水量存在显著差异;除了非毛管孔隙度仅与全容水量(A层)、毛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B层)显著相关外,土壤其他物理性质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土壤体积质量与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全容水量的最佳回归方程分别为对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指数方程;海拔和坡度显著影响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对B层影响不显著;有机质对土壤A、B层物理性质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后无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s8.0、裂度1l级的灾难性特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同时也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伤害。在主地震带上的四川省绵阳市,以无林地上未滑坡、滑坡和崩塌3种立地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09和2010年分别研究了地震后各立地类型不同层次的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结果如下:(1)大地震后无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受影响程度为崩塌〉滑坡〉未滑坡;(2)经过1a的自然恢复,各立地类型的土壤容重没有恢复;未滑坡样地和滑坡样地土壤表层(0~10cm)的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得到有效的恢复,土壤中层(10~20cm)和深层(20~40cm)的相应指标虽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变化并不显著;而崩塌样地由于土壤结构被严重破坏,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鄂西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典型样地法对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3种更新方式林分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表现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差别不大,非毛管孔隙度人工更新林地较高。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等水分因子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等化学性质均表现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3种更新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林地土壤肥力表现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5.
以柳江流域中游柳江县3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林下草本层、凋落物层、土壤层3个方面研究了不同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桉树林(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lylla)、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林下草本层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12、11.33和8.56 t/hm2;而凋落物层最大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为桉树林>马尾松林>杉木林,3种林分间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13.92、9.86和6.82 t/hm2;3种林分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土壤密度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则相反,均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桉树林毛管总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除外;马尾松林和杉木林60 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明显,但均明显大于桉树林,分别为2968.44、2964.03、2585.20 t/hm2;不同林分的林下层持水总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马尾松林(2986.86 t/hm2)、杉木林(2982.17 t/hm2)、桉树林(2611.24 t/hm2),其中土壤层的持水量占99%及以上.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科学施肥模式,缓解园林绿地土壤肥力的退化,以油松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园林废弃物、化肥和腐熟鸡粪对园林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pH,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电导率(EC值)变化不显著.以穴施腐熟鸡粪效果最佳,在0~30cm土层中,穴施鸡粪...  相似文献   

18.
施肥种类对毛竹林地土壤性质及出笋成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有利于增加土壤的速效性养分,增强土壤的供肥能力;同一土层毛竹林地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以及通气度等土壤孔隙组成指标呈现出有机肥对照复合肥。毛竹林施肥后,其出笋数、成竹数及成竹胸径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的不同坡面设置了93个调查样点,研究了土壤物理性质随土层深度、坡向、坡位及植被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土深增加,土壤密度和石砾含量逐渐增大,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却逐渐减小,但非毛管孔隙度在100 cm以下土层时因石砾含量加大却随土深增加而增大;(2)各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基本上均是阴坡优于半阴半阳坡和阳坡,半阴半阳坡与阳坡差别不大;(3)随着坡位下降,土壤厚度、土壤密度、石砾含量、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各种持水量指标基本上也是程度不同地减小,但上坡的持水量指标大于阴坡坡顶;(4)4种植被类型0~3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为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石砾含量为退耕地最低,其它3种植被类型差别不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是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非毛管孔隙度则是退耕地>乔木林地>天然灌丛>天然草地.其次,还建立了土壤物理性质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深度、地表植被覆盖度等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