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成功  谢同建 《四川蚕业》2003,31(3):37-37,58
蚕桑生产是我县传统的副业项目 ,极盛时期 ,全县桑园发展到 680 0公顷 ,年产茧量 790万kg ,是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富民、兴村、振兴全县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基础不牢 ,加之近几年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全县蚕桑业冲击较大 ,致使生产严重滑坡。到 2 0 0 2年底 ,全县仅保留桑园 42 0公顷 ,蚕茧产量不足 50万kg ,蚕桑生产一步跌入谷底。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蚕桑业务部门的正确引导下 ,我县蚕桑下滑的局势有所遏制 ,但生产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依然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巩固与发展。若不正视存在的问题 ,狠抓关键措施落实 ,变…  相似文献   

2.
发展辽宁蚕桑生产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航 《中国蚕业》2002,23(4):50-51
蚕桑生产在辽宁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但却始终没有形成主导产业.特别是建国以来,辽宁的蚕桑生产几度兴衰,使关心辽宁蚕业的人们对辽宁能否发展蚕桑生产产生了疑问.近年来,随着辽宁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很多地区将蚕桑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升级产业,栽桑养蚕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因此,讨论解决辽宁蚕桑生产能否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省蚕桑工作的重中之重.总结历史,研究当前,展望未来,明确方向,已成为全省蚕桑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吴江市平望镇1998—2007年的蚕桑生产概况,分析了蚕桑生产衰减的原因,依据产业结构变迁和农业生产布局调整的形势和要求,提出了规模化、集约化、综合利用及产业保险等发展蚕桑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临安市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海拔跨度在9~1800m之间,蚕桑是临安的传统优势产业,对全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因地制宜发挥产业优势,加快蚕桑产业化发展,己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县蚕桑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蚕业生产现状1.1蚕茧生产现状全县现有桑园6.432万亩,其中90%的桑园集中分布在桃园、姚集两个镇。桑园面积排在全县前十位的村均有接近或超过1000亩的规模,桑园布局结构合理,蚕农抗风险能力增强,为蚕桑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09年全县共饲养蚕种7.08万张,产茧3007吨。平均茧价  相似文献   

6.
蚕桑生产现状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是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具有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蚕桑产业是该市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嵊州市地理、气候环境,常年饲养4期蚕,以春蚕和晚秋蚕为主。近年来茧丝形势一路下滑,养蚕户利润大幅缩水,大大挫伤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蚕桑产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稳定全市蚕桑生产,成为各级蚕桑部门的重点工作,笔者通过对蚕桑生产的调查分析,就蚕桑产业低迷的现状、主要原因及措施加以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河凭 《蚕学通讯》2000,20(2):61-62
丰都县兴义镇党委政府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政府蚕桑基地建设会议精神。抓住机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了中山村社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决定实施“1555”工程目标,即:年发种1000张以上的基地村10个,年发种300张以上的基地社50个,年养蚕10张以上的专业大户500户,到2002年全镇实现产茧2.5万公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l 建立班子,强化领导 该镇成立了蚕桑基地建设指挥部,由党委书记任指挥长,镇长、人大主席任副指挥长,三个办事处主任、蚕业…  相似文献   

8.
影响蚕桑生产安全因素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学  青学刚  王芳 《四川蚕业》2010,38(3):49-49,36
本文分析了当前影响蚕桑生产安全的六个重要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确保蚕桑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全国桑蚕和柞蚕生产的基本情况,2014年桑蚕产茧量获得了五连增,但量增效减。总结了各省(区、市)蚕种生产经营中的管理经验,针对近年来对全国蚕种质量抽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全国蚕种质量安全的措施,即依法加强蚕种管理,确保蚕桑生产用种安全;健全检验检疫体系,提高蚕种质量检验检疫水平;加强微粒子病防控,保障蚕种安全生产;争取放开蚕种价格,调动蚕种生产积极性;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抓好科技创新和蚕种生产;明确蚕种质量责任,强化事故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0.
1 忠县蚕业历史及蚕桑产业化现状忠县自然资源丰富 ,地处“黄金水系”长江中上游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冬少严寒 ,日照充足 ,土地肥沃 ,宜桑宜蚕。忠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至今已逾千年。由于历代频繁战乱 ,种桑者无暇培育 ,养蚕者常误时机 ,于是纷纷变计 ,举桑林一砍而光 ,建国初忠县几乎无蚕业可言。解放后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蚕桑生产 ,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我县蚕丝业起步于 2 0世纪 6 0年代 ,发展在 80年代 ,兴旺于 90年代初 ,于 1 991年成为原四川省蚕桑基地县。全县 42个乡镇 ,780个村 ,1…  相似文献   

11.
栽桑养蚕是我省农村的一项传统的骨干副业。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护广大蚕农的利益,促进蚕桑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成了摆在广大蚕桑科技工作者面前突出而又重要的问题。带着这样一个问题,笔者利用暑假休息时间,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走访了东台市的富安镇,大丰市的新丰镇,射阳县的特庸乡、新洋乡等盐城市的蚕桑生产重点乡镇。通过反复的调查,分析,笔者提出如下蚕桑生产的发展策略,供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蚕业工作者参考。1价格定位策略行业的兴衰,取决于经济效益的高低。产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2.
陈汉勋 《广东蚕业》2000,34(4):23-27
郁南蚕桑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有蚕桑,1926年已有桑地面积300多hm~2,1937年达667hm~2,抗日战争结束仅剩下34hm~2。解放后由于县委、县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的重视,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作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项目。1993年发展到1500多hm~2,1/15hm~2  相似文献   

13.
李有德 《四川蚕业》2000,28(1):39-40
<正> 地处凉山州北大门的甘洛县,是个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县,主体气候突出,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2℃,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相对湿度为76%,年日照时数为1611.2小时,无霜期260~283天。年降雨量为850~1100毫米,雨季集中在5~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相似文献   

14.
宿豫县蚕桑生产合作社试点工作的效果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晟  苗道平 《江苏蚕业》2001,23(1):49-50
为了挖掘我县蚕桑生产潜力,探索我县蚕叠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我县茧丝绸事业健康、协调、稳步发展,2000年春,我们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在爷化镇涧河村、侍岭镇岭西村搞蚕桑生产合作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剑英 《蚕学通讯》2003,23(1):40-42,47
蚕丝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过重大贡献,是在国际市场处于垄断地位的优势产业.中国丝绸以其舒适、优雅、雍容华贵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华"国宝",成为灿烂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古代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对沟通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熊彩珍 《蚕桑通报》2001,32(1):40-42
本文对蚕桑在嘉兴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问题、优势和潜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蚕茧基地,是发展蚕桑产业化经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措施,对加大蚕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成春  梁应霞 《蚕学通讯》2000,20(2):47-48,56
重庆市是全国五大蚕茧生产基地之一,蚕桑生产历来是我市远郊区(市)、县农村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和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自从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外受国际大气候、国际丝绸市场的影响,内受比较效益、生产规模及生产技术的制约,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严重受挫,蚕桑生产基础严重削弱,全市蚕丝业步入近十年来的最低谷。就在这一筹莫展之际,我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这标志着中国的纺织业特别是丝绸行业将被注入新血液。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市蚕桑生产即将走出低谷,迈向辉煌,我市蚕丝行业该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钟子容 《四川蚕业》2009,37(2):12-13
<正>1蚕桑产业化现状东兴区地处四川盆地中南部,沱江中下游东岸,幅员面积1181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街道),42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75万人,耕地面积62万亩。年均温度17.6℃,年降雨量1013毫米,年均日照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产在大别山区具有悠久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别山区各级政府将其作为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大力发展,使该区成为安徽省蚕茧重点产区,1995年据金寨、岳西、霍山、潜山、六安等5个主产县统计,桑园面积达到2.46万hm2,产茧1.57万t,占全省蚕茧产量的36.90%,占鄂、豫、皖三省大别山区蚕茧生产总量的44.50%.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相继建成了一批相当规模的相关加工工业,消化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维护山区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民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