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应用PCR扩增检测伊氏锥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伊氏锥虫DNA的PCR扩增技术,并用于分裂工锥虫的检测,经PCR增后的DNA片断分子量约为237bp,可以检测到0.1pg总DNA或1条虫体,可以诊断小鼠的早期感染(第一天)和重复感染,还可以用来考核抗锥虫药物疗效,该项技术对锥虫具有特异性,且灵敏性和准确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5.
对伊氏锥虫安徽株单虫克隆ShTatl感染兔体后3、6、9和18d所分离的4个抗原变异体ShTatl.1、ShTatl.2、ShTatl.3和ShTatl.5的生长特征、对人血清敏感性和对小白鼠致病力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原变异体的生物学特性不完全一致,它提示伊氏锥虫的抗原变异可能伴有虫体其它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7.
毛细管电泳技术用于DNA电泳分析,具有快速,样品用量少,高重复率等特点。本文应用毛细管电泳对动基体微环DNA PC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扩增产物分子量片段为300bp到600bp之间,与实验设计相符,且比较纯净,可用于下一步测序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间接血凝试验,对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马、豚鼠,家兔的循环抗原(CA)及其出现规律进行了实验检测。结果,感染动物47/57 CA阳性,15分份锥虫培养液CA全为阳性,而健康动物及空白培养液均为CA阴性。伊氏锥虫CA与锥虫属以外的驽巴贝西虫,传贫、鼻疽等血清不交叉,而与锥属的牛泰氏锥虫、路氏锥虫、马媾疫锥虫的血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CA比抗体出现早;感染动物完全治愈后,CA消失,而未彻底治愈者,CA仅暂时消失,但不久又出现,直到动物病死,由此认为,CA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疗效判定和预后判定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用鼠抗TNF单克隆抗体T_5和E_6,通过ELISA对伊氏锥虫阳性血清中TNF进行了检测。在受检的164份血清中,T_5检测出现28份阳性血清。E_6检测出现22份阳性血清。两种单抗检测后均为阳性反应的有21份血清,其阳性检出率为12.80%。阳性血清中TNF的含量平均为180ng/ml,范围在0.36ng/ml—1600ng/ml之间。结果首次证实伊氏锥虫感染时TNF的存在,对进一步研究伊氏锥虫的免疫及免疫病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锥虫抗原变异对宿主免疫反应的干扰,探索伊氏锥虫病高效保护性抗原,根据伊氏锥虫在宿主体内第一次发生变异产生的变异抗原免疫原性相同的规律,设计了伊氏锥虫变异前抗原(VSG1)和第二次变异所产生的抗原(VSG2)复合物作免疫原,对小鼠进行免疫与单用变异前抗原免疫鼠相比较,两组鼠都用带变异前抗原的虫攻击,另以未免疫的鼠作对照,结果VSG1+VSG2免疫组小鼠8只全部获得保护,单用VSG1免疫组小鼠10只和未免疫组小鼠10只血中全部出虫而死亡,前者比后者出虫时间和存活时间延长,提示运用伊氏锥虫抗原变异这一规律设计的这种免疫复合物,能激收缩主克服虫体抗原变异对免疫保护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参照布氏锥虫HGPR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分别以伊氏锥虫HGPRT缺陷株和自然株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结果自然株出现630bp的DNA条带,与设计大小一致,而缺陷株均为阴性,证明缺陷株的HGPRT基因发生明显突变或缺失。自然株HGPRT基因经与pGEM-T Easy Vector连接,大肠杆菌转化,获得了阳性克隆。 相似文献
12.
将伊氏锥虫克隆JGmc5用环磷酰胺处理的免疫抑制小鼠频繁地连续传代,并予以亚治疗剂量的苏拉明治疗,连续传代14次,历时88日,即获得对苏拉明具有高水平抗药性的伊氏锥虫群体。在用免疫活性正常的健康小鼠测定抗药性时,此抗苏拉明锥虫群体仍保持高水平的抗药性,CD100>400mg/kg。在以体外药敏试验测定时,其IC50为123.2μg/ml。实验结果表明,宿主免疫系统的损害,在实验条件下,可导致伊氏锥虫迅速产生抗药性。在野外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对锥虫抗药性的产生可能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伊氏锥虫抗原变异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沈杰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0,8(2):52-54
国内外已有众多文章报道了伊氏锥虫表面抗原变异现象的特点,但均较零散,本文将这些报道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找出共同点,归纳出伊氏锥虫抗原变异的一些规律,计有伊氏锥虫抗原变异的频率、抗原变异的程序、变异体的数量、优势变异体和非优势变异体,伊氏锥虫感染动物后第一次发生抗原变异的时间和特点等,作者并对尚需继续探索的有关规律性的研究内容也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分子基础,将伊氏锥虫单虫克隆,一部分克隆虫通过28只免疫抑制小白鼠,用安锥赛亚治疗剂量治疗,使其产生抗药性,为抗药锥虫;另一部分克隆锥虫也通过28只免疫抑制小白鼠,,但不用药物治疗,为敏感锥虫,即对照,用体外生长抑制法测得抗药和敏感锥虫的IC50分别为43.8和0.16878μg/ml。分别提取它们的总RNA和mRNA,总RNA分离出3条带,即从电泳的阴极到阳棚分别为26s,21s和5s,mRNA主要分布在21sRNA之后。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法,以敏感锥虫的cDNA为试验组(Tester),抗药锥虫的cDNA为驱动组(Driver),共挑选出34个阳性克隆,以cDNA来合成探针,用Southern dot blot鉴定,其中18个片段所在的基因是由于抗药性产生而表达量降低,这18个片段长度为300-700bp。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伊氏锥虫在体外与小鼠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间的粘附反应。结果表明,三种健康细胞与锥虫有不同程度的粘附性,不同个体来源的细胞的粘附反应存在差异,但是,各类细胞的粘附率之比基本稳定。动物受到感染后,粘附细胞数大幅度减少。人α-干扰素可以促进健康细胞以及受感染动物细胞与锥虫的粘附性。细胞粘附水平高的个体在疾病的后期表现有较强的耐受力。作者认为,小鼠多种细胞表面存在着伊氏锥虫的病原性受体,后者与动物的抗锥虫感染能力以及疾病发生都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伊氏锥虫表膜蛋白做配基辛和层析,从小鼠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肾上皮细胞上分别纯化出了分子量相同的一种蛋白质。该蛋白经PAGE电泳分析,是表观分子量约为120.1kD的单一蛋白质,在SDS-PAGE电泳系统中显示为分子量分别是75.1kD和35.6kD的两种蛋白质,从淋巴细胞上纯化出来的该蛋白质具有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但来源于肾上皮细胞的物质却无此活性。用淋巴细胞膜上的该受体做阻断试验发现,某一浓度下的该受体不仅不能阻断,反而会促进固定的小鼠细胞与锥虫的粘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液氮冷冻法比较了不同保护剂和不同冻存途径对伊氏锥虫云南株进行保存后,虫株在存活率、活力、感染力、致病力和药敏性方面的变化。我们发现在以二甲基亚砜为主要保存剂时,二甲基亚砜浓度低对保存效果不利,而浓度为5%时,保存712天后,虫体成活率仍达96%;当以甘油为保存剂时,若其浓度低虫体成活率低,当浓度为20%时,保存365天后虫体存活率有91.4%。在不同冻存途径试验中发现,先在液氮气相中距液氮面4cm以上处放置1h,再降到距液氮面4cm处放置1h,然后进入液氮效果最好。用此种保存方法和冻存途径后,虫体活力强,其感染力、致病性和药敏性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用CEAE DE-52分离纯化的锥虫,经超声波粉碎后离心,上清经硫酸铵沉淀,再经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DEAE Cellulose ED-52离子交换层析,2’,‘ADP-Sepharose层析得到纯化。筛选到抗蠕虫药奥芬哒唑(Oxfendazole)对TR有抑制作用。但对治疗锥虫病没有作用;兔抗TR抗体与安锥赛共同注射人工感染锥虫病的小白鼠,可增加安锥赛对锥虫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3次sp2/0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小鼠脾细胞间的融合试验,筛选出7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2G_6细胞株作了进一步的检定分析,用2G_6上清液对T.e抗原进行ELISA试验,显示出高度的特异性,与血吸虫、弓形虫均未出现交叉反应。效价为1∶5.1×10~3,诱生腹水抗体的效价为1∶1.6×10~7,免疫球蛋白类型属IgG_1亚美。该细胞株在外培养下,稳定地分泌特异性抗体已达6个月之久,在液氮冻存近8个日之后仍深持分泌抗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