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华 《江西农机》2012,(2):17-17
一般而言,机插水稻苗小,缓苗期较长,但缓苗后分蘖增长迅速。所以要以提高整地质量为基础,将合理施肥与水分科学管理密切结合,进行综合管理。对施肥,氮、磷、钾肥要配合施用,建议不同时期的施氮量比例为,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机插水稻苗小,缓苗期较长,但缓苗后分蘖增长迅速。所以要以提高整地质量为基础,将合理施肥与水分科学管理密切结合,进行综合管理。对施肥,氮、磷、钾肥要配合施用,建议不同时期的施氮量比例为,基肥:蘖肥:孕穗肥=4:2:4,与此  相似文献   

3.
采用带侧深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在机插秧同时进行缓控释肥不同施量侧深施肥作业试验。以当地水稻生长期总施氮量为基准,设计3个缓控释肥施用标准,与常规施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同时进行侧深施肥作业,利用缓控释肥周期性释放特点,可满足水稻在生产关键节点的肥料需求,产量与常规施肥方式无明显差异,比常规方式减少施肥作业次数、节省人工、减弱劳动强度,具有可行性及地区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机插水稻苗小,缓苗期较长,但缓苗后分蘖增长迅速。所以要以提高整地质量为基础,将合理施肥与水分科学管理密切结合,进行综合管理。施肥时氮、磷、钾肥要配合施用,建议不同时期的施氮量比例为:基HE:蘖肥:孕穗肥4:2:4。与此同时,在水分管理上,要做到浅水插秧,提高插秧质量;分蘖期适当落干,促进根系下扎和壮苗;孕穗期宜干湿交替;灌浆期要保持水层,以提高穗粒数和增加粒重。具体施肥和水分管理,还要看插秧质量、深浅和苗情,切不可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5.
缓控释氮肥调控对花生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缓控释氮肥不同比例施用,研究缓控释氮素调控对花生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等量施用条件下,加入缓控释氮素的施肥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纯速效氮施肥处理。分析缓控释氮肥不同施用比例试验结果可知:45%缓控释氮+55%速效氮这一施用比例对花生产量、百公斤养分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极显著,平均增产40 kg/667 m~2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6.
我国施肥技术与施肥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施用化肥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与产量,落后机具与技术的现状会导致作物肥料吸收率低,进而影响粮食产量,也会加重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为此,分析了测土配方施肥、缓控释肥、变量施肥与灌溉施肥技术,以及变量施肥机械、种肥施肥机械、追肥施肥机械、液态施肥机与撒肥机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机插侧深施肥具有节肥、省工等优点,是一项绿色高效水稻栽培技术.为筛选适合单季稻机械深施的肥料,从市场上搜集几种颗粒肥料,按总施氮量180 kg/hm2,开展不同水稻品种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复合肥比较,参试的缓控释肥均表现增产,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土壤水分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为基础,结合灌溉施肥过程中的初始和边界条件,建立了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肥运动模拟模型,以SWM-2源代码为蓝本,模拟了新疆棉花地下滴灌施肥后土壤中氮的分布与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条件下,施肥时机直接影响到土壤中氮的分布,施肥后冲洗管道1 h,使氮的运动在剖面上呈双峰曲线,以毛管为中心,氨态氮的运动局限于20 cm以内,其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同时向下层土壤运动;与氨态氮相比,硝态氮的运动范围略有增加,在垂直方向上向上运动大于向下运动。  相似文献   

9.
山地滴灌下矮化密植枣树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黄土高原山地滴灌下矮化密植枣树氮、磷、钾施肥肥效与优化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施肥明显促进了枣树地径的增加(单施钾肥除外),显著提高了红枣坐果率;施肥促进了新梢的生长,其中施氮和氮磷钾配施影响显著,而单施磷、单施钾影响不显著。施肥明显提高红枣产量,氮、磷、钾肥对红枣产量的影响为氮肥钾肥磷肥;氮肥与磷肥、氮肥与钾肥之间有正交互作用,磷肥与钾肥无明显交互作用。山地滴灌工程下矮化密植枣树(1 650株/hm2)目标产量为20 000~24 000kg/hm2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71.36~374.88、128.36~217.94、124.44~228.58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新型缓控释肥料的应用模式,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开展玉米施肥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缓控释肥料比测土配方推荐施肥增产6.93%,经济效益增加78.03元/667 m2,氮肥利用率增加19.5个百分点;应用新型缓控释肥料,施氮量减少10%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加气灌溉下作物适宜的施肥量,试验设计了高氮、中氮、低氮3个施肥水平,加气和不加气(作为对照)两种灌水方式,采用两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6个处理。研究了加气和不加气两种灌溉方式下,不同施肥水平对温室番茄株高、茎粗、干物质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气灌溉下,作物株高、茎粗较不加气处理分别显著增大了6.2%、11%,干物质量显著增大了11.7%,单株产量、维C、可溶性糖、有机酸、糖酸比较不加气处理分别显著增大了6.7%、11.6%、11.3%、7.5%、4.1%。因此加气灌溉在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加气灌溉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中氮施肥水平下,植株茎粗、干物质量、果实产量、品质较高氮和低氮处理均有显著增大,且施肥水平和加气灌溉对番茄株高、产量产生显著的交叉影响效应。因此,考虑各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综合影响,加气灌溉中氮施肥水平是较优的灌溉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以KEGG数据库的碳固定、氮代谢途径为工具,以陕西渭北旱塬小麦连作粮田长期定位3种施肥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固定和氮代谢通路的主要微生物物种及功能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施肥水平下土壤微生物在KEGG数据库代谢通路的基因PcoA分析显示,常规施肥土壤功能基因丰度与平衡施肥处理的关系密切,而与低量施肥处理关系较远。施肥明显改变了碳固定、氮代谢的功能基因丰度,常规施肥和平衡施肥的主要功能基因相对丰度均大于低量施肥;在碳固定途径中常规施肥主要功能基因相对丰度大于平衡施肥,在氮代谢途径中平衡施肥主要功能基因相对丰度大于常规施肥。Sorangium、Spiribacter、Lentzea、Rhodovibrio、Pseudomonas、Flavihumibacter、Streptomyces、Nitrososphaera、Rubrobacter、Dyadobacter、Novosphingobium、Pedosphaera、Thermogemmatispora为该地区小麦连作土壤碳固定途径标记性微生物种群;E4.2.1.2A.fumA.fumB、E2.3.1.9.atoB、mdh、ACSS.acs、korB.oorB.oforB、pps.ppsA、ppdK、sdhA.frdA、K18594、K18604、E4.2.1.2B.fumC、folD、ppc、accA为施肥水平产生明显响应的碳固定功能基因。Sphingopyxis、Alcanivorax、Nitrosospira、Aeromicrobium、Roseiflexus、Devosia、Altererythrobacter为该地区小麦连作土壤氮代谢的主要物种; nirB、nasA、nasB、nrt.nak.nrtP.nasA、GDH2为施肥水平产生明显响应的氮代谢主要功能基因。平衡施肥更有益于节肥减排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适合该地区小麦连作粮田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3.
滴灌施肥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滴灌施肥条件下连作加工番茄持续优质高产平衡施肥方案,以番茄为材料,采用"3414"优化试验方法,分析了滴灌平衡施肥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条件下,增施氮、磷、钾肥和配施微肥明显促进番茄生长发育;增磷和配施微肥显著提高产投比,实现增收;增氮、增钾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减氮、减钾显著降低了产量;增钾、配施微肥显著提高加工番茄品质,尤其在提高番茄糖酸比,降低硝酸盐量积累,促进可溶性固形物的形成及改良色差等方面成效显著。滴灌施肥条件下,增施磷、钾肥,配施微肥对连作加工番茄具有显著的增产提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变量施肥过程中多种固体肥的实时自动配比、提高施肥控制系统的排肥量控制准确率,采用增量式PID闭环控制算法设计基于测土配方的多种固体肥精确施肥控制系统及与之配套的施肥装置,实现了氮、磷、钾3种固体肥的适时快速响应和实时精量施入.施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主-从控制器模块、处方图模块、北斗卫星定位模块、测速模块、人机交互...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免耕旱作燕麦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肥(N)、施磷肥(P)、施钾肥(K)、氮磷肥配施(NP)和氮磷钾肥配施(NPK)5种施肥处理对免耕旱作燕麦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农田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CO_2排放通量随燕麦生育期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拔节期出现峰值;不同施肥处理CO_2平均排放通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中氮磷钾配施、氮磷配施和施氮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各处理土壤CH_4排放通量在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吸收特征,呈"反S型"变化,全生育期氮磷钾、氮磷和施氮处理CH_4平均吸收通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1.30、1.25、1.15倍,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N_2O排放通量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排放源,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各处理N_2O平均排放通量表现为施氮氮磷配施氮磷钾配施施磷施钾不施肥,其中施氮、氮磷配施、氮磷钾配施与不施肥处理差异显著,施磷、施钾与不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氮磷钾配施、氮磷配施、施氮、施磷、施钾处理综合温室效应分别比不施肥处理高22.3%、15.6%、12.8%、10.1%和4.7%,除施钾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均与不施肥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摸索麻豌豆氮、磷、钾三要素的合理施用量。为麻豌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不合理施肥,为大面积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吴宗展  吴翠色 《农业工程》2016,6(6):153-154
采用“3414”试验方案,考察氮、磷、钾肥料配方施肥对太白贝母“树儿子”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太白贝母对氮、磷、钾的总体需求较低,适度施用氮肥可使鳞茎质量増长,生产宜采用低量施肥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玉米深厚层施肥播种技术在河北省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截至2015年,全省已累计实施作业600多万亩,增产效果显著,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该技术集深厚层施肥、精量播种等功能于一体,将缓控释肥料一次性施入根系密集区,不需二次追肥,简单省事,减少投入,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一、深厚层施肥的定义深厚层施肥是指利用深松施肥铲等装置,将肥料施在地表10cm以下至深松深度不小于25cm的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了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水平下冬小麦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及增产效果。常规施肥各处理与全肥量处理相比,不施磷肥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降幅为26.3%,不施氮肥的降幅为17.1%,不施钾肥处理的降幅为5.6%;配方施肥各处理与全肥量处理相比,不施磷肥处理的降幅为32.6%,不施氮肥的降幅为7.9%,不施钾肥的降幅为6.7%。  相似文献   

20.
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化肥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基础物质之一,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高效高产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长期盲目过量施用所引发的系列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显,如何有效权衡粮食产量品质及生态安全与化肥减施增效间关系成为需要解决的系统工程问题。根据对科学施肥技术迫切需求,综合评价了中国化肥施用现状与形势,重点阐述分析了国内外测土配方施肥、缓控释肥施用、精准变量施肥、灌溉施肥及部分大宗农作物典型施肥等现代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技术特点、应用概况及存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农业发展需求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的发展趁势,提出未来主要发展建议,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化肥减施增效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