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锁增辉 《河南农业》2016,(24):45-46
在介绍葡萄因培肥不当诱发生理障碍及常见营养失衡现象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葡萄园土壤管理技术,葡萄园营养诊断分析及葡萄园土壤培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标准农田16项土壤指标的分析汇总,将标准农田分成三等六级,初步了解了全区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现状,并针对建成标准农田存在作物生长的障碍现象,提出了秸秆粉碎还田、施用商品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强化翻耕和种植绿肥等地力培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控制病虫害、促进土壤生态平衡和提高土壤生物肥力的目的,通过设置土壤消毒配合蚯蚓粪及蚯蚓接种,研究设施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对草莓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土壤消毒配合蚯蚓接种方式能显著增加第一片叶的叶面积,并能显著提高草莓开花比例和草莓鲜果产量,相比对照,分别提高37.81%、230.64%和15.45%;土壤消毒—蚯蚓粪和土壤消毒—蚯蚓粪—蚯蚓接种2种培肥方式均能增加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增幅依次为36.01%、14.67%、22.30%和19.58%,同时均能增加土壤中2 mm粒级的团聚体,土壤消毒—蚯蚓粪—蚯蚓接种处理含量最多为7.00%。土壤养分和团聚体含量及草莓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草莓百株开花数和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和土壤p 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蚯蚓粪的使用对草莓开花数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浙江省建德市标准农田地力状况分析,阐明了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壤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提出了露地和大棚设施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的技术措施,为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浙江省建德市标准农田地力状况分析,阐明了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壤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提出了露地和大棚设施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的技术措施,为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杨金娟  马琨 《中国农资》2014,(16):22-22
<正>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培肥措施对耕层土壤均有一定的培肥效果,不论是全量还是速效养分都有一定的提高。采用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培肥方式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各试验中以化肥配施黄腐酸钾效果较为明显。分析认为,黄腐酸钾中含有16%以上的黄腐酸,由于能有效降低土壤pH,与无机化肥配合施用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正> 1 土壤肥力的基本情况 东光县的土壤以潮土为主,它具有有机质矿化度强烈的特点,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很难得到积累,其它养分也比较缺乏。由于近年来的耕作采取“重用轻养”与“重比轻有”的方法,加之气候、水利等条件的限制,东光县的土壤肥力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状况。 1.1 东光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达不到高产稳产田的要求。1982年土壤普查时该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8%~4.82%,平均为0.95%;1986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58%~1.17%,平均0.92%;1997年9月,土壤有机质含量0.80%~1.2%,平均为0.95%。这就明显反映出  相似文献   

8.
双城市耕地土壤培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各种培肥措施对改善土壤粘重,降低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均有一定效果。其中,深松起垄加秸秆对改善土壤粘重效果最好,降低土壤容重0.04g/cm^3土壤含水量,0~5cm提高2.8-3.5个百分点;5-10cm提高1.7~2.1个百分点;10~15cm提高1.6~1.7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各种培肥措施对改善土壤粘重,降低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均有一定效果。其中,深松起垄加秸秆对改善土壤粘重效果最好,降低土壤容重0.04g/cm^3。土壤含水量,0—5cm提高2.8—3.5个百分点;5-10cm提高1.7—2.1个百分点;10—15cm提高1.6-1.7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国文 《吉林农业》2006,(2):25-25
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果树丰产的基础。如何培肥果园土壤,特别是如何培肥具有盐渍、瘠薄、质地过重或过轻、缺肥等不良性状的土壤呢?客土具不良性状的土壤,不但土壤养分含量低,养分不平衡,而且土壤水、气、热状况也不协调,土壤状况也差。要给果树特别是幼树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蔬菜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是菜园土壤培肥的方向。天津市郊大面积新开发园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蔬菜产量及产值大大低于老园田,因而急待解决快速培肥技术措施。我们于1986~1988年在新开发园田土壤上进行了有机物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土壤培肥试验,同时对几种有机物料的腐解残留率进行了初步研究。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对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以无机促有机,有机无机相结合施肥,已成为我国土壤培肥的主要途径。本文试图探讨在旱作黄潮土上,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比长期配施对土壤结构、孔隙分布、容重及水分特征的影响,从而为本区土壤定量培肥提供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改良和培肥土壤就是科学的管理土壤。根据化验结果分析,结合成武县土壤中存在的问题,因土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综合措施,使水、肥、气、热各肥力因素协调和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进而不断提高土壤质量,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结合成武县实际情况,主要着手解决搞好土壤改良和培肥工作。  相似文献   

14.
洪涝灾害对沿海棉区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培肥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入夏以来,我省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两段黄梅期间降水量达700~1200毫米,比常年多3~4倍,超过本世纪以来我省出现的1921年、1931年和1954年三次大水灾同期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对土壤肥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土壤养分流失 大量的雨水一方面对土壤表面产生直接  相似文献   

15.
蚯蚓粪作为贫瘠土壤快速培肥改良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农业生产上普遍存在耕地肥力下降问题,成为农作物生长需求的主要障碍。充分利用各种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农业废弃物改良土壤,不仅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减轻农业废弃物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负荷。本文利用农业废弃物蚯蚓粪作为改良剂快速培肥贫瘠土壤,分别比较了对3种不同土壤的培肥改良效果。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以不加蚯蚓粪的自然土壤为对照,其余3个处理按5%、10%、15%的比例(以体积计算)添加蚯蚓粪,充分混合后直接作为容器栽培基质,测定混合前后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混合后各种土壤中有机质以及氮、磷含量显著提高,蚯蚓粪作为快速培肥改良剂在混合比例为5%~10%时,土壤改良后养分含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饶河县耕地土壤肥力下降原因及培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饶河县耕地面积 3.6万 hm2 ,土壤以暗棕壤、草甸土、白浆土为主 ,这 3种土壤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90 %以上。1 983年第 2次土壤普查时全县土壤供肥能力较强 ,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 6%的占 47.6% ,在 4%~ 6%之间的占 34.1 % ;碱解氮在 40 0 mg/kg以上的占 1 3.3% ,在 2  相似文献   

17.
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对土壤的培肥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秸秆还田4a定位处理对土壤培肥效应的研究表明,土壤养分的变化:秸秆+化肥处理,除全磷、速效磷比试验前稍有下降,但仍高于单篱化肥和无肥对照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速效钾,平均每年递增8%。土壤供肥强度:秸秆+化肥自理始终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无肥两处理。土壤生产能力:秸秆+化肥处理比单施化肥及无肥处理分别提高19.5%、6.3%,达极显著及显著水平。土壤供肥特性:在水稻栽后1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肥模式对红提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研究探索红提葡萄行间种植绿肥及沟埋玉米秸秆有机肥两种培肥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提葡萄行间种植绿肥及沟埋玉米秸秆还田与对照相比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利于红提葡萄增产提质。  相似文献   

19.
为保持和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能力,本文从我县土壤肥力及肥料结构的演变,对在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耕地土壤的培肥进行分析.(一)土壤肥力的演变我县土壤类型有里下河地区的水稻上,长江三角洲潮土,少量滨海潮盐土.耕地土壤的肥力变化和人为影响密切相关.五六十年代全县开荒面积达15万亩,开荒后有机质矿化速度加快,含量急剧下降.水稻土地区逐步实行沤改旱、水旱轮作,打破了原来的有机质平衡;潮土地区质地较轻,早耕熟化使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少,原先有机质含量多的荒地含量急剧下降,光板地则有机质逐渐积累.1974年全县38个点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由1959年的2.65%下降至1.74%,但与此同时速效养分有所增加,速效磷从2mg/kg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综合分析压砂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压砂具有蓄水保墒作用,同时防止土壤水蚀、风蚀,减少水土流失。但随着压砂年限增加,压实作用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肥力和土壤关键酶活性呈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结构发生变化,土壤连作障碍加剧,土壤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轮作休耕、节水高效栽培模式、深松深翻构建耕层、土壤快速培肥等方面,提出了退砂地土壤质量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