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蜂群内极度缺蜜 ,群内无幼虫 ,仅有少量封盖子或全部无蜂子时 ,加之箱体较窄小 ,盗蜂危害严重 ,中蜂群常抛巢逃亡。中蜂群的逃亡多发生在新王群和弱小群 ,并且呈互诱联动趋势 ,当蜂场内有一群蜂发生逃亡后不久 ,将接二连三的多群发生逃亡。中蜂逃亡多发生在当日的 1 2时至下午 2时这段时间 ,其群体行为的外观特色貌似意蜂的自然分蜂 ,骚动的意蜂食光群内的贮蜜 ,义无反顾地倾巢涌出 ,急切腾空旋飞而去 ,而不是象蜂群试飞哪样出出进进 ,数量有限 ,许多蜂头向巢门作观察探索飞行 ,飞行的绝大多数是日龄尚轻 ,体嫩色浅乳臭未干的幼年蜂。当大…  相似文献   

2.
<正> 中蜂有时会形成全场乱蜂,并结成大蜂团。其形成的原因和如何处理,国内尚未报道,养蜂工作者对此束手无策,多将结团的蜜蜂于夜间烧死,或收入麻袋放在水中淹死,或任其死完,损失严重。中蜂乱蜂团的预防和处理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蜂场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本人因事离开蜂场,想不到当天蜂场被大胡蜂袭击,30群中蜂有12群集体逃亡。晚上归来,这些蜂竟在一棵松树下集结成直径约1米、高1.5米的大蜂球。当时,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对此作了处理,想不到效果还很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八月二十日,我用板车将十群中蜂运往离家百里外的山区采山花。当天傍晚开箱,第二天上午八时半发现有一群飞逃蜂在蜂场上空盘旋,不肯栖息结团。过了十多分钟,又有七群蜂先后倾巢而出,在一个约三米高的屋檐角结成乱蜂团。只见蜜蜂相互斗杀,地面死蜂逐渐增多。我赶紧用白酒和水按1∶1的比例兑成白酒水,在乱蜂团四周喷雾,又用手将乱蜂团抖散。随着乱  相似文献   

5.
6.
<正>春秋两季,野外多见中蜂结团,如何鉴别和处理这些蜂团,谈谈个人经验。正常分蜂团,是工蜂有计划有准备的分蜂,多数是从原群带出来的精兵强将,蜜囊吸足蜂蜜。工蜂颜色鲜艳,温驯,吐蜡造脾速度快,采粉采蜜哺育积极,蜂群健康,一派兴旺气象。要做到蜂脾密集,新蜂出房后看蜂量加巢础框。  相似文献   

7.
1 什么是中蜂乱蜂团? 中蜂乱蜂团的产生是由于一群中蜂飞跑引起多群中蜂群飞逃,严重的有十几群及几十群飞逃.逃亡群会聚集在树上及建筑物上形成一个或几个大蜂团,称为乱蜂团.  相似文献   

8.
拿一只小箩筐或别的同样家具靠在蜂团下,用蜂扫或草把猛地一两下扫落蜂团,马上用布严封箩筐口,再用细绳紧紧捆扎几道,然后轻轻倒过来,放置黑暗安静的地方。这时,蜜蜂就会慢慢爬至箩筐底上结团。入夜,在安放好的蜂箱中放进一张幼虫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四年二月十四日,福建省南靖县南坑公社南塘大队养蜂场,有一百一十六群五百二十框蜂,运往厦门采白皮桉繁殖,开箱后的次日上午九时,有六群蜂同时拥出巢门逃亡。逃亡群在蜂场上空盘旋,并开始在一  相似文献   

10.
谢清培 《蜜蜂杂志》2007,27(8):24-24
蜂群"秋衰"是自然规律.影响"秋衰"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如下:1)蜂王到秋季产卵自然减少,特别是老、劣蜂王;2)幼虫蜂螨的寄生率提高;3)8月15日后我地基本上没有蜜粉源.在以上三种因素的影响下,蜂群"秋衰"很快,有的蜂群甚至难以越冬.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偶然机会,我发现中蜂特弱蜂群连箱带蜂(除蜂箱巢口的一面和箱盖),将其余部分埋入地下,蜂群能加快繁殖发展。尤其是在秋末、春繁更显其优越性,即使春天只有一群蜂的群势,只要在无病不缺蜜无盗发生的情况下,不但能快速发展,到6~7月份还能分蜂。在不分蜂的情况下能保住6~7个脾蜂的群势。这主要是因为虽然蜂少但能保温保湿,满足了蜂群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小暑"后12天,我检查蜂群时发现2群中蜂失王,其中一群4框另一群5框.此时,正是缺蜜粉源的度夏期.考虑到介绍蜂王的难度大,后备王又只有2只,我用可以调距的王笼把蜂王捉人后用二层草纸封住口,再用小铁丝扎紧.2天后检查2只蜂王都介绍成功.  相似文献   

13.
清明节后是中蜂分群旺季。对已分逃的蜂群或在林中及岩洞中发现有分逃的蜂群,如何收捕呢?多年来我的具体办法是: 选用清洁箩筐一个,底部喷蜜少许(一至二两),当已分逃的中蜂不管它落在树上或屋檐下,待结球后,王必居其中,将箩口向上,对准蜂球(要设保证人身安全措施,防止高空跌下),用清水一碗,对蜂球进行口喷三下,待蜂球收缩时,用扫帚将蜂球的绝大部分一下扫于箩框之内,然后徐徐将箩倒将过来,使箩底向天,箩口向下(但手脚  相似文献   

14.
黄革 《蜜蜂杂志》2005,25(6):20
家庭中蜂场宜小转地饲养方能获得较多的收成,但蜂群一般摆在山边、地坡,夜间转移非常不便,而白天转移,必然留下相当多的采集蜂。我们以往的做法,每搬走一箱就在原地放一个手提箱(能放3张脾的小箱,前后壁上钉一条皮带便于手提),可是这样又有两个弊端,一是需要手提箱的数量多,二是这么多手提箱第二天带走也不方便。后来我认识到,这些零散蜂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大家都是“天涯沦落人”,不会再有“斗志”。于是我把一只手提箱放在原场醒目的中心地点,里面再放一两张有点蜜的脾。结果,全场零散蜂都汇集在一起,而且相安无事。第二天,由于这些零…  相似文献   

15.
每次取蜜时,都难以快速抖中蜂,担心抖伤蜂王,经多年实践我总结出快速抖蜂法。老式中蜂桶首先看巢脾方向,杷桶搬下横放在小桌上,使脾与桌面垂直,在桶顶端垫一块砖,使顶端略高,准备一块纱布和一双筷子,打开顶盖,用筷子挑起纱布,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业余定地混养中、意蜂的实践中 ,我发现蜜源淡季 ,尤其是在晚秋和早春 ,蜜蜂尚有繁殖和采集活动的缺蜜期 ,偶尔发生过盗蜂侵扰 ,个别中蜂弱小群被盗垮 ,主要是由附近外场蜜蜂侵入和本场蜂群缺食引起的。一般是中蜂先盗意蜂 ,主要是由于中蜂嗅觉灵敏 ,在检查意蜂时常有个别中蜂作盗 ,这对卫巢能力较强的意蜂群不足为患 ,仅有少数死伤 ,也有中蜂留居于意蜂群中相安无事的。一旦发生意蜂反盗中蜂 ,尤其是卫巢能力较差的小群遭盗时 ,有时较激烈 ;如不及早有效处理和控制 ,会有严重死伤和整群被盗垮覆灭的危险。本人的处理办法是 :1先治标…  相似文献   

17.
刘风伟 《中国蜂业》2001,52(2):26-26
自然分蜂是蜜蜂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在南方春季中蜂第一个主要蜜源期(紫云英 )一般都会发生自然分蜂 ,而且都有连续分蜂现象 ,这就是自然分蜂热。中蜂产生自然分蜂热有以下主要特征 :工蜂建造王台前 ,先建造较多的雄蜂房 ,工蜂建造王台后 ,不喜欢造脾 ,特别是工蜂房。蜂王产卵也开始呈下降趋势 ,蜂王在王台产卵变成幼虫后 ,工蜂的采集积极性开始降低 ,而且日趋严重。在发生自然分蜂前 ,有大量的雄蜂和工蜂出房 ,蜂数大增 ,但外出采集工作却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分蜂、新王交尾成功产卵后 ,才会极大地调动工蜂的采集积极性。但此时流蜜期已过 …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在的城区 ,蜜源缺乏 ,蜂群发展缓慢 ,而乡下则别有洞天。有一位曹蜂友 ,住在离城 2 0km多的金龟镇山下村。在他那里 ,春季和初夏有 4个多月的大蜜源和零星蜜源 ,他抓紧这个时机做到了发展、取蜜双丰收。2 0 0 2年春 ,他从 4群蜂 (包括新收的 2群 )开始繁殖 ,到了年底已发展到 1 6群 ,而且每群都在 6脾以上 ,同时取蜜近 3 0 0kg,每群平均 2 0kg以上。这里 ,把他的经验和我们的实践综合归纳 ,提炼出一种“组合式分蜂法”,对蜂业同仁也许有点启发。为行文方便 ,以 1个 1 0箱蜂、中等群势的家庭蜂场为例予以说明。1 成批育王早春 ,选一抗…  相似文献   

19.
一、中蜂逃群发生的原因中蜂在受到干扰、烟熏、异味、震动、寒风烈日时会造成飞逃;发生病敌害、中囊病、欧幼病、巢虫危害等也会致使中蜂飞逃;中蜂还具有“喜新厌旧”,怕挨饿的特性,所以,巢脾太旧、巢内缺蜜亦会弃巢而逃;中蜂还怕断子,巢内无子且受震动随即食蜜而逃。  相似文献   

20.
我饲养中蜂 1 6年 ,深感分蜂热是成功饲养中蜂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实践、探索 ,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得出解除中蜂分蜂热的办法 ,归纳起来有下列 4个方面。1 选育优质蜂王 ,淘汰劣质蜂王是解决分蜂热的关键a.要选好育王群 :养蜂者在生产过程中要认真筛选出能维持强群 ,不易产生分蜂热 ,无病害的蜂群作为育王群 ,这样才能育出好的蜂王。b.要选蜂王的产卵能力 :蜂王的职能就是产卵 ,要看子脾大而整齐 ,很少产未受精卵 ,同时日产卵在 80 0粒以上 ,这样的蜂王能维持强群 ,不易产生分蜂热。c.要选个体粗大 ,特征、色泽一致 ,屁股尖的蜂王 ,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