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申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119-120,126
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选择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质地、地表覆盖4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根据东至县的自然环境特征,制定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东至县的土壤敏感性的影响因子进行分级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至县总体上土壤侵蚀的敏感性程度很高,高度及高度以上敏感类型的面积为2183.35km2,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67.05%,其中,极度敏感性面积最大,为1312.94 km2,占40.32%,其次为中度敏感、高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分别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26.73%、25.96%、6.97%和0.02%。从空间分布看,南部与东南部主要以高敏感与极敏感度为主。  相似文献   

2.
泰安市受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区域水生态问题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淮海地区集中连片的水土流失区域.据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确定土壤侵蚀敏感性因子,进行泰安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泰安市土壤侵蚀不敏感面积占市域的42.54%,但轻度及以上的面积仍高达57.46%,说明泰安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敏感性.此外,土壤侵蚀现状与土壤侵蚀敏感性有着正相关关系,敏感性大的地方土壤侵蚀一般较严重,但并不绝对,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波  董召荣  姚孝友  何方  吴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37-1138,1202
采用叠加分析法,分析了大别桐柏山区1995~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取土壤侵蚀数据。结果表明,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2000年研究区域土壤中度以上侵蚀较1995年减少,轻度侵蚀明显增加,且98.50%轻度水蚀由1995年微度水蚀转化而来;耕地和林地水土流失是该区域的流失类型,微度和轻度侵蚀占侵蚀面积的95.29%。  相似文献   

4.
天山北坡中段为山地土壤水力侵蚀典型区,评价其土壤侵蚀敏感性与识别土壤侵蚀关键因子是明确土壤侵蚀重点防范和治理区域的关键环节。以中国土壤流失方程与地理探测器为理论依据,选取降雨、植被覆盖度、坡度坡长、土壤可蚀性作为评价因子,建立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体系,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主控因子。研究表明:土壤侵蚀极敏感区面积占比5.56%,主要分布在达坂城区与乌鲁木齐县,高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16.94%和21.53%,主要分布在阜康市、达坂城区、米东区,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面积占比分别为28.99%和26.96%,主要分布在沙湾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昌吉市;影响天山北坡中段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因子解释力排序为植被覆盖度(0.239)>坡度(0.149)>坡长(0.063)>降雨(0.047)>土壤属性(0.018),植被覆盖度与坡度共同作用下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高,值为0.579。地表植被的保护与改善将是今后天山北坡中段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伊通县土壤侵蚀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吉林省伊通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为理论依据,对该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伊通县土壤侵蚀低敏感区集中分布在东南及西北部,中、高敏感区集中在中部及西南部一带;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土壤侵蚀敏感性最弱,草地次之,耕地最强,以坡耕地最为突出;在不同地貌类型中,低山、高丘陵和低丘陵为轻度敏感区,剥蚀高台地、河流高阶地和高河漫滩为中度敏感区,洪积台地、河流低阶地和低河漫滩主要为强度和极强敏感区;在河流周围地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高于同流域其它地区的;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下高河网值有助于减弱流域内土壤侵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选择吉林省伊通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为理论依据,对该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伊通县土壤侵蚀低敏感区集中分布在东南及西北部,中、高敏感区集中在中部及西南部一带;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土壤侵蚀敏感性最弱,草地次之,耕地最强,以坡耕地最为突出;在不同地貌类型中,低山、高丘陵和低丘陵为轻度敏感区,剥蚀高台地、河流高阶地和高河漫滩为中度敏感区,洪积台地、河流低阶地和低河漫滩主要为强度和极强敏感区;在河流周围地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高于同流域其它地区的;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下高河网值有助于减弱流域内土壤侵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土壤侵蚀是丹江口库区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明确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认识丹江口库区的土壤侵蚀机理,也可为保护库区水环境提供依据。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结合丹江口市多山、地形破碎的地形特征,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沟壑密度5个因子构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体系,借助ArcGIS 10.2平台,综合评价2012—2017年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敏感性,并分析研究区在不同下垫面要素下土壤侵蚀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敏感性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态势,主要表现为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高度及以上敏感区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53%;5年间丹江口市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区面积呈增加趋势,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区面积呈下降趋势;疏林地和未利用地是研究区高敏感性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随坡度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和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土壤盐渍化现状与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依据蒸发量/降水量、地下水矿化度和地形等评价因子,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天津市的土壤进行了盐渍化敏感性评价。盐渍化单因子敏感性和综合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土壤盐渍化以中度敏感区为主,主要分布天津中部广大平原区,而高度敏感区及极敏感区则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及大港区,不敏感区集中分布在北部蓟县山区。  相似文献   

9.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是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乃至生态功能区划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选取典型红壤丘陵区的江西省兴国县为案例区,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基本原理,借助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及其空间自相关性.主要结果表明:① 2005年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等级以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所占面积百分比总计70.25%,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区面积为364.57 km2;②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53.14%的敏感性观测区存在空间正相关,集中分布于兴国县的西部、南部、中部和北部,另外,46.86%的观测区存在空间负相关,分散在研究区的北部、南部、西部和中部.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水土保持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贵州省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的治理提供依据,运用K-means聚类从垦殖率、≥25°坡耕地/耕地、多年平均降雨量、梯田/耕地、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和土壤厚度7个指标对贵州省土壤侵蚀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侵蚀危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明显,大致从西至东递减;土壤侵蚀危险度极强度区域的主要问题是垦殖率高,强度区域主要问题是梯田占耕地的比例小,中度区域主要问题是土层偏薄,在进行土壤侵蚀治理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1995~2000年间淮河上游山丘区实施了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水土保持重点县工程。基于研究区1995年和2000年两期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采用网格和插值法,分析研究区单位面积土壤侵蚀量变化以及土壤保持功能经济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淮河上游山丘区总面积约2.6×104km2,其中农田、森林和草地3种生态系统类型仍然是研究区土壤侵蚀量的主要贡献者。(2)研究区5年间土壤侵蚀总量下降了152.85万t。(3)土壤侵蚀模数高值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东南部,这种分布趋势与地形因子和气候的关系极为密切。(4)1995~2000年淮河上游山丘区土壤保持功能经济价值呈现增加的区域的面积和价值增幅均大于呈现减少的区域的面积和价值减幅。(5)研究区土壤保持功能总经济价值净增加1 001.86万元,绝大部分市县的土壤保持功能经济价值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正确分析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该研究从宏观的角度,把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看成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具有多层次、多因子、高维数、关联性、分散性、不确定性和主动性的开放式复合巨系统.运用数学模型(CCA)分析组成这一系统的自然生态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和土壤侵蚀变量元素集之间的典型关联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压力、农业压力、森林资源破坏和薪柴重负是导致高原山地土壤侵蚀的典型相关因子.为正确认识现实系统,有目的的协调各子系统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贵州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的调查研究表明,地质条件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一个主导因子,碳酸盐岩石有成土速度慢、成土量小、地表径流不易形成、水土流失量小而流失隐患大的特点;碳酸盐岩石在水土流失方面的类型分异由含泥量决定,可分为纯灰岩、泥灰岩、纯白3去岩及泥质白云岩4类。石灰岩类形成的土壤坚实度较为稳定,为4.0-8.0之间,而白云岩类形成的土壤坚实度较不稳定,为3.0-13.5之间。同时,断层构造、节理裂隙以及岩层与坡向的关系均对水土流失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涧干热退化山地不同恢复群落土壤种子库储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调查了南涧干热退化山地5种人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及当地次生植被的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分布格局、组成及其优势成分. 研究表明: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变化在2 060~21 300粒/m2之间,物种数为22~32种,各恢复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和物种数均比当地次生的坡柳、黄茅草灌草坡有增加. 在0~10 cm土层内,种子库密度垂直分布呈上层(0~2 cm)中层(2~5 cm)下层(5~10 cm),层间储量差异明显. 从物种和生活型组成来看,各群落草本都占优势,少数植物如菊科的紫茎泽兰、胜红蓟、烟管头草、戟叶火绒草等在土壤种子库中储量丰富,但作为地上草本层的优势物种之一的黄茅草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储量却很少.   相似文献   

15.
在ArcGIS9软件的支持下,采用叠加分析方法,对淮河上游山丘区1995~200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淮河上游山丘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总体上是有利于水土保持、土壤侵蚀面积减少和侵蚀强度降低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主要发生在水田、旱地、林地、草地这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其中林地土壤侵蚀强度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转化对土壤侵蚀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耕地变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对土壤侵蚀的抑制上.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典型林分土壤抗侵蚀性能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工程库区典型植被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农地对照)为研究对象,从抗蚀性、抗冲性和抗剪性3个角度进行林地土壤抗侵蚀性能研究,并采用判断矩阵获得指标权重,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团聚度为三峡库区林地土壤最佳抗蚀指标;土壤团聚度平均值表现为灌木林(37.2%)和农地(42.4%)最优,楠竹林(10.6%)最差,针阔混交林(26.2%)优于常绿阔叶林(19.4%)。在最易被径流冲刷的土壤A层,抗冲刷系数为:常绿阔叶林(6.933L·min/g)灌木林(4.205L·min/g)针阔混交林(3.783L·min/g)农地(3.046L·min/g)楠竹林(0.789L·min/g)。林地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以楠竹林最大(25.60°),土壤黏聚力值以灌木林最大(16.51kPa);最易发生剪切破坏的土壤层分别出现在针阔混交林的土壤AB层和B层,常绿阔叶林的土壤B层,楠竹林的土壤C层,灌木林的土壤AB层,农地土壤的B层和C层。综合评价结果为:灌木林土壤抗侵蚀作用最强(得分1.50),其次为常绿阔叶林(1.43),楠竹林最差(0.69)。  相似文献   

17.
2011年7月以来,贵州全省范围内8个市(地、州)的86个县(市、区)遭受干旱,时间长,程度深,范围广,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及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利用地面自动观测站和农委资料,结合数字高程,从气象因素出发,通过将不同气象干旱指标与玉米受灾强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对玉米受灾情况影响最大的因子。此外,分析影响农业抗灾能力因子(农用地等级),建立能够快速反映气象干旱因子、玉米受灾强度以及抗灾能力三者关系的线性方程。结果表明:4个干旱指标与受灾强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并通过了置信度为0.01和0.05的双侧显著性检验;在对农业抗灾能力因子进行分析时还发现,选取的几个因子中,相关性最大的为中等田与下等田部分。同时,将玉米的受灾强度、干旱指标以及农业抗灾能力因子三者相结合,建立线性方程,并综合分析出降水距平百分率与降水与潜在蒸散差指标能快速、准确的反映出干旱强度与受灾程度,而中等田面积的大小是影响喀斯特山区玉米受灾强的主要农业抗灾能力因子。  相似文献   

18.
坡度对伊犁河流域土壤侵蚀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坡度对伊犁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从而为该区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方法】以伊犁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的临界坡度,利用ArcGIS对该流域的坡度进行分级;同时,通过模拟降雨实验,选定3个不同的坡度为研究基础(5°,10°,15°),从土壤结构出发,对坡度侵蚀进行分析.【结果】伊犁河流域的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该流域坡度为10°~15°的高山区雪线以下至山前洪积平原,坡度由陡变缓的区域,占伊犁河流域面积的11.75%,而该区域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大块、团粒结构容易被破坏,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结论】在该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建议把预防工作重点放在这些容易被侵蚀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北方土石山区水蚀及水保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是土壤有机碳退化的主要因素。为探究水蚀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寻求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有机碳进行保护,在北京周边选取4处典型样地,进行土壤有机碳调查及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水蚀及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样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土壤堆积区、轻微溅蚀区、细沟侵蚀区、强烈冲刷侵蚀区。水蚀对浅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影响较大,程度剧烈的侵蚀,会造成深层土壤有机碳流失;②土壤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随降雨历时的增加(土壤侵蚀量增长)呈减少趋势,并且减少趋势随降雨历时增加(土壤侵蚀量增长)逐渐变缓而趋于稳定;③不同鱼鳞坑配置对土壤有机碳的累积规律为:乔木枯枝落叶覆盖(32.7 g·kg-1)>乔木低矮植被覆盖(27.9 g·kg-1)>乔木种植(23.5 g·kg-1)>无措施(21.9 g·kg-1)>灌木(21.5 g·kg-1)。其中地表覆盖(枯枝落叶及低矮植被)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碳;④不同植被措施对土壤有机碳恢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工林、苗圃、果园和农田,因此要选取适合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土壤有机碳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Making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water and soil loss present situation in Daxing’anling area which locates to the upstream region of Nenjiang River,and giving the water and soil loss of this area that have been made near 20 years,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the water and soil loss.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 and forecast model have been put forward,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is model in this article.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ocal soil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