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断奶仔猪腹泻和水肿病一直是困扰养猪业的难题,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治愈率却较低,有关该病的防治也主要是从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等角度来进行。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采用分子技术提高猪对该病的抗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而作为分子技术之一的RFLP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急性、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近几年,国内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该病的临床症状与其他禽呼吸道疾病相似,所以实验室诊断仍是本病确诊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技术和分子检测技术不同角度对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总结,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对应用各种分子手段检测和鉴定柑橘(Citrus spp.)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hum spp.)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些分子技术与常规方法相比较的优势及在该病病原菌鉴定上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今后柑橘炭疽病病原菌鉴定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病,近几十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虽然随着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和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使该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但目前该病仍是早期妊娠妇女死亡的首要原因[1].对异位妊娠高危因素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异位妊娠发生率的提高与盆腔炎、流产、IUD、输卵管病理改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梨火疫病作为世界性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病害,是国家重要检疫对象。该文主要介绍了梨火疫病检测的3种技术,即传统检测技术、分子检测技术与多光谱遥感技术,并简单介绍一种快速检测梨火疫病菌活菌的方法及其应用,加强对该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Curt.)Rostov]是我国黄瓜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无论是露地或保护地栽培,常因该病而遭受严重损失,流行年份减产区30~50%,甚至毁棚绝收.霜霉病流行迅速,用农药防治是控制该病最重要的方法.而当前普遍反映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不力,为了解目前的药剂对霜霉病是否还有效、效果高低,作者于2002年夏季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场做了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病是新发现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近年来随着养狐业的发展,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病在各养狐场大范围流行,给养狐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该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治技术作了系统的阐述,指出了该病的严重危害以及预防和控制该病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痕量分离方法正成为分析测试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关键技术是获得高亲和性和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目前,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分子印迹物制备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就计算机模拟在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阐述,以期为食品、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以及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鸭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天超  韦平  磨美兰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0):1366-1370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该病虽然已出现和流行半个多世纪,但直到2006年才测定出该病病原的全基因组序列,而且关于该病原的蛋白功能、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致病机理和新型疫苗的研发等方面研究非常少。因此,研究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Ⅰ型鸭肝炎病毒(DHV-1)和新型DH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遗传进化和分子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从事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分子育种技术是以DNA或RNA为基础,将分子片段整合和重组,连接载体到"受体"生物的细胞内,与原有的DNA结合,使后代"表达"出新引入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快速、稳定而定向地培育出新品种的现代育种方法,该技术可为水貂新品种的选育与改良提供一种新途径.该文综述了分子育种技术在水貂毛绒品质性状相关候选功能基因中的应用进...  相似文献   

11.
分子标记技术在根瘤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遗传标记技术的概况、理想分子标记标准、DNA标记技术发展现状,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在根瘤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作了简要概述.目前在根瘤菌生态的研究中有两大问题尚待解决根瘤菌基因组与共生植物基因组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以及高效重组根瘤菌的环境释放与生物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新的技术和理论,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分子生态学的诞生正好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主要传染幼鸡和雏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可引起免疫抑制进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它传染性疾病。因此,该病仍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该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主要对该病毒的基因、蛋白及其分子致病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危害引起的一种可防而不可治的病毒病.要控制该病,单靠化学措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化学防治该病须耗用大量的人力、财力,还会造成程度不等的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为了减轻该病的化学防治压力,也为了以后更科学地采取切实有效的农业措施来防控该病,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影响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几项农业措施进行了试验、调研、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广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继南美叶疫病之后最具破坏性的橡胶树叶部病害,该病已在东南亚主要植胶国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首次报道了广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结果,并通过病害诊断、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分子分析,明确该病病原为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et Curt.)Wei].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集高分子合成、分子设计、分子识别、仿生生物工程等众多学科优势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分支.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具有与天然抗体同样的识别性能和与高分子同样的抗腐蚀性能的双重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它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羊前胃弛缓的原发性病因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继发性病因是某些寄生虫病、传染病、代谢性疾病等.本文简述该病的防治原则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海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了我国海南橡胶树捧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结果,并通过病害诊断、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分子鉴定认为,该病的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and curt.)Wei]真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分子检测方法,为复合侵染病害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大豆根腐病的科学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病原菌rDNA-ITS区段序列分析对各病原菌种进行分子验证,采用病原菌特异性引物对大豆根腐病各病原菌种进行分子标记,以特异性引物分子标记技术建立多病原的分子判别体系.[结果]通过序列比对使收集到的7种大豆根腐病致病菌(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菌、尖孢镰孢霉、禾谷镰孢霉、茄腐镰孢霉和茄腐镰孢霉蓝色变种、燕麦镰孢霉)的鉴定结果得到分子验证;采用6种针对各病原菌种的引物(茄腐镰孢霉和茄腐镰孢霉蓝色变种为同一引物)进行的扩增实验均有特异性条带;经扩增条件优化和灵敏度检测初步建立针对大豆根腐病多种病原菌的分子判别体系.[结论]采用特异性引物分子标记技术基础上的病原菌分子判别体系可用于多病原复合侵染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的分子判别,并为该病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鱼类是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其中养殖鱼类占重要地位,而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传统方法和分子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是鱼类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鱼类干细胞技术特别是细胞移植和诱导技术快速发展,为鱼类优良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介绍了鱼类干细胞育种的现状及应用,总结了鱼类干细胞育种技术面临...  相似文献   

20.
番茄疮痂病是世界上所有番茄种植地区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该病能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几十年来一直受到育种界的关注。由于该病病原菌存在多个种和小种以及对该病的抗性呈数量性状遗传,因此通过育种途径来改良抗性进展缓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育种家筛选、聚合或累加对多个小种的抗性提供了一种工具。以前的综述对1997年以前在病害的发生、症状、危害、综合防治、遗传分析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近年来,在病原菌种与小种的鉴定、抗源的发掘、抗性遗传的分子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传统育种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有机结合的策略也初见成效。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分子标记在番茄疮痂病抗性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