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据调查,我国为害棉花的害虫共有310种,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便于指导防治,现将几种主要棉虫的发生为害期和防治指标介绍如下: 棉蚜 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  相似文献   

2.
夏型棉蚜对棉花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在河南新乡七里营研究了高产棉田中棉蚜夏季生态型Aphis gossypii Glover(按国内习惯,下统称伏蚜)的数量消长和为害损失。结果表明:整个6月份棉田蚜量一直很少,自7月初伏蚜产生,其后数量急剧上升,至7月20日前后进入数量高峰期。此期棉株对伏蚜为害反应敏感,造成有效真叶大量脱落、株高降低、果节减少、蕾铃脱落率增加等,而使产量受到损失。7月份单株三叶蚜量x与产量损失率y关系式为y=68.5-70.6878×0.9993#+x±1.28。文章提出7月10-15日为防治适期,以此期高产田伏蚜为害指数达到34或单株三叶蚜量达到66头作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3.
该技术体系包括3部分内容:1)棉花苗蚜特定时间生命表及其应用系统;内含小苗期和大苗期2个特定时间生命表,可根据生命表中的生命期望值(EX)大于1来确定防治关键期,用它指导防治苗蚜,可减少用药1~3次;2)棉花苗蚜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优化模型系统。即卷叶株率(x)与产量损失(y)的优化模型:小苗期y(1~3真叶期)=-0.3890+0.3886X,大苗期为(y)(4~8真叶期)=9.5662+0.2307x,其小苗期和大苗期经济允许为害损失水平分别为4.13%和15.9%.3)其卷叶株率(y)与百株蚜量(x)的回归预测式为:小苗期为y(1~3真叶期)=4.2384+0.0351X,大苗期为y(4~8真叶期)=18.6326+0.0069X.因此,在中低产棉区,棉花苗蚜小苗期的防治指标为卷叶株率11.67%或百株蚜量212头,大苗期苗蚜防治指标为卷叶株率27.46%或百株蚜量1460头。  相似文献   

4.
苗蚜与二、三代棉铃虫相继为害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在各自单独防治指标下相继为害可导致棉花减产。为了确保棉花不减产,经试验,在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应执行苗蚜卷叶株率10%,百株二代棉铃虫幼虫8~12头,三代棉铃虫幼虫6头的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5.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6.
邢台市2009年棉花种植面积为300.37万亩,据调查,进入7月份棉花伏蚜数量就迅速上升,到7月21日蚜株率达到100%,平均百株三叶蚜量为8000~10000头,最高达18000头以上,卷叶株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7.
阜阳棉区棉蚜于4月下旬至5月初迁入棉田,5月中旬至6月下旬进入苗蚜为害盛期,7月份是伏蚜为害高峰期,伏蚜为害程度重于苗蚜。受气候、生态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棉蚜在阜阳棉区发生为害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8.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苗蚜和伏蚜为害春套棉、夏套棉和夏直播棉形成的卷叶株的空间分布,经4种频次比较法测定,属负二项式分布或核心分布;经6种聚集指标公式测定,属聚集分布。求得了它们的理论抽样次数。分析提出以双对角线10点取样,苗蚜期每点20株、伏蚜期每点10株取样调查方法。组建了它们的序贯抽样调查表,为实施防治指标调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春直播棉棉蚜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春直播棉1~3叶期、4~7叶期和伏蚜期不同卷叶株率与棉花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组建了它们的相关式。分析了不同棉花产量水平下的各期棉蚜的经济动态防治指标。提出亩产75~85kg 上述各期棉蚜的防治指标分别为卷叶株率8%、20%和10%。  相似文献   

10.
苹果绵蚜在我区果树上为害发生,果园程度不同的都有发生危害,但目前发生数量不多危害较轻,全区现有苹果园面积2万亩左右,发生面积在3000亩以上,为害株率为10-15%整株为害枝条率在20%,在当年生新梢的枝条上为害较重要。  相似文献   

11.
1危害 蚜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种类多,危害严重.5月上旬,棉田开始出现蚜虫.5月中旬以后,中心蚜株点片发生,很快扩展到全团.6月上旬,棉株卷叶率可达30%.进入6月中旬,卷叶率达62%以上,有蚜株率可达100%,"流油现象"特别严重.受害棉株比正常棉株现蕾晚10~15天.  相似文献   

12.
一、棉蚜的发生与防治 1、棉蚜是棉花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过去以苗期为害为主,现在蕾铃期为害也非常严重.棉蚜以成蚜、若蚜聚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破坏组织细胞,使叶片萎缩变形,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甚至死苗.苗期受害造成叶片减少,植株变矮,生育期推迟;伏蚜为害造成蕾铃大量脱落,重者油腻满株或使棉株脱落成光秆,严重影响产量,发生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棉蚜的发生与防治 1、棉蚜是棉花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过去以苗期为害为主,现在蕾铃期为害也非常严重.棉蚜以成蚜、若蚜聚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破坏组织细胞,使叶片萎缩变形,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甚至死苗.苗期受害造成叶片减少,植株变矮,生育期推迟;伏蚜为害造成蕾铃大量脱落,重者油腻满株或使棉株脱落成光秆,严重影响产量,发生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接蜂时机、蜂蚜比和烟苗密度对烟蚜茧蜂繁蜂效率及僵蚜形成整齐度的影响,以优化接蜂条件,形成整齐一致的僵蚜,为僵蚜的高效收集和长效冷藏打下基础.[方法]在玻璃温室内,比较不同蜂蚜比(1:5、1:10、1:15和1:20)、接蜂时机(蚜量为100、200、300、400和500头/株时接蜂)和烟苗密度(15、25和50株/盘)对僵蚜形成整齐度的影响.[结果]以蜂蚜比1:10接蜂后15~18 d内形成的有效僵蚜量最高,为6934.66头/盘,占总量的95.73%;以蚜量300头/株接蜂后16~19 d内形成的有效僵蚜量最高,为16966.48头/盘,占总量的97.01%;以烟苗密度25株/盘接蜂后14~17 d内形成的有效僵蚜量最高,为19837.51头/盘,占总量的97.97%.[结论]烟蚜茧蜂繁蜂工作中,以蜂蚜比1:10、蚜量300头/株和烟苗密度25株/盘时接蜂的僵蚜形成最整齐、繁蜂量最高,在实验室条件下有效僵蚜量可高达20000.00头/盘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面积普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苹果绵蚜在平凉市的发生概况、为害症状、生活习性、种群动态、种群变化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在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崇信县、庄浪县的13个乡(镇)均有发生,以吸取果树汁液为害,年发生9~10代,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第1个高峰期;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第2个高峰期。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8%,每株蚜量30~50头;严重发生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20头,死棵率5%~10%。2005年,平均田块发生率20%,一般田块虫株率5%~10%,每株蚜量45~55头;严重地块虫株率25%~35%,每株蚜量70~15…  相似文献   

17.
棉花生育状态模型在棉虫综防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棉花生育状态模型在棉虫综合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调查结果表明 :与村民传统的治虫对照区相比 ,在以棉花生育状态指标作为指示信息进行棉虫综合防治的处理区内 ,棉叶螨为害株率降低了 3 5.6个百分点 ,伏蚜卷叶株率下降了 8.40个百分点 ;盲蝽象、玉米螟和棉铃虫的累计虫量分别下降了 91 .3 5%、93 .96%和 62 .1 6% ;天敌数量上升了 2 1 .65% ,治虫次数减少了 64.1 8% ;治虫费用下降了 58.2 6% ;棉花理论产量增加了 1 6.0 0 %。  相似文献   

18.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8%,每株蚜量30~50头;严重发生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20头,死棵率5%~10%.2005年,平均田块发生率20%,一般田块虫株率5%~10%,每株蚜量45~55头;严重地块虫株率25%~35%,每株蚜量70~150头,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胡国强  李晓凤  王长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48-9750,9837
麦长管蚜又称小麦长管蚜,是同翅目蚜科长管蚜属的昆虫,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莜麦等作物。麦长管蚜分布于亚洲、东非、欧洲、北美等地区,1年可发生10~20代以上,以无翅孤雌胎生雌蚜繁殖为主,有翅孤雌胎生雌蚜迁飞扩散。一般以成、若蚜为害植株,在茎、叶和穗部取食。叶片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造成黄叶、卷叶,甚至整株枯死;穗部受害,造成麦粒干瘪,小麦千粒重下降及严重减产。另外,麦长管蚜还可传播小麦病毒病。对麦长管蚜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关键时期采用药剂防治,注意选择农药品种,严格掌握施药技术,减少对天敌的杀伤。非小麦黄矮病流行区,重点抓小麦穗期防治;小麦黄矮病流行区,除进行穗期防治外,还应抓好苗期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板蓝根桃蚜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蚜是板蓝根生长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板蓝根幼苗期至花期均可受害.该虫在三门峡地区1年发生13~18代,在板蓝根1年完成8~10代.受桃蚜危害的板蓝根叶、茎产量下降18.47%~35.82%.根、茎产量下降13.93%~27.64%;价格下降20%~30%.试验结果证明10%吡虫啉、1.8%阿维菌素、3%啶虫脒、35%赛丹对板蓝根桃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