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北地区仔猪水肿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皖北地区猪水肿病的发病规律。[方法]对皖北地区猪场及各乡镇发生猪水肿病(EDP)进行较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研究发现猪水肿病在皖北地区呈零星散发,具有传染性,发病率在0.69%~2.14%,死亡率在0.21%~0.94%,病死率18.0%~46.0%。[结论]溶血性大肠杆菌是引发猪水肿病的病原,环境卫生、饲料、管理、微量元素、应激因素等是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了解引起广西仔猪腹泻的主要病毒病原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对2011年至2012年7月从广西11个城市的养猪场采集的232份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对部分PEDV阳性病料的M基因进行克隆,并与国内部分省(市)及国外的一些M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广西11个城市采集的232份病料中PEDV、PoRV的阳性率分别为37.50%和0.03%,而TGEV均为阴性.对部分PEDV阳性病料进行M基因扩增,获得14条M基因,其核苷酸同源性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4%~100.0%和96.0%~100.0%.将扩增获得的14条PEDV M基因与GenBank上发表的40条国内外PEDV M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有13条同位于一大支上(G1),其中9条与我国2011年分离获得的广东、四川、江苏参考株及泰国2008年分离获得的5条参考株、韩国2007年分离获得的两条参考株同位于G1-1上,4条与我国2011年分离获得的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毒株及江苏2004年分离株JS-2004-2同位于G1-2上.另外一条PEDVM基因(NNA-11)却与其余13条相距较远,位于G2上.[结论]从2011年至今致使广西仔猪腹泻的病毒主要是PEDV,各市均有不同程度感染,且感染全年存在;大部分广西流行毒株与2011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江苏、江西四省流行毒株的亲缘性较高,与2007年以来泰国、韩国的流行毒株亲缘关系也非常密切,但与我国2006年前分离获得的北方毒株、经典疫苗株、韩国疫苗株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引起广西仔猪腹泻的主要病毒病原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对2011年至2012年7月从广西11个城市的养猪场采集的232份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对部分PEDV阳性病料的M基因进行克隆,并与国内部分省(市)及国外的一些M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广西11个城市采集的232份病料中PEDV、PoRV的阳性率分别为37.50%和0.03%,而TGEV均为阴性。对部分PEDV阳性病料进行M基因扩增,获得14条M基因,其核苷酸同源性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4%~100.0%和96.0%~100.0%。将扩增获得的14条PEDV M基因与GenBank上发表的40条国内外PEDV M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有13条同位于一大支上(G1),其中9条与我国2011年分离获得的广东、四川、江苏参考株及泰国2008年分离获得的5条参考株、韩国2007年分离获得的两条参考株同位于G1-1上,4条与我国2011年分离获得的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毒株及江苏2004年分离株JS-2004-2 同位于G1-2上。另外一条PEDV M基因(NNA-11)却与其余13条相距较远,位于G2上。【结论】从2011年至今致使广西仔猪腹泻的病毒主要是PEDV,各市均有不同程度感染,且感染全年存在;大部分广西流行毒株与2011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江苏、江西四省流行毒株的亲缘性较高,与2007年以来泰国、韩国的流行毒株亲缘关系也非常密切,但与我国2006年前分离获得的北方毒株、经典疫苗株、韩国疫苗株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6.
7.
猪感染轮状病毒可导致1~4周龄的仔猪腹泻,常与仔猪白痢、奶泻或3周龄腹泻等猪腹泻综合征有关。不超过7日龄的仔猪常不感染。1.症状临床可出现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的症状,在发病12~24小时内发生厌食和腹泻。腹泻初起时为多量淡棕色水样粪便,随后为黄色凝乳样物和棕色清澄液的混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陕西省致仔猪腹泻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的肠毒素及黏附素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陕西省陕北(子洲、甘泉)、陕南(汉中、城固)和关中(杨凌、西安、户县)3个地区7个大型养猪场1~50日龄腹泻仔猪的粪便样品,进行大肠埃希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普通和多重PCR方法,检测已知能表达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以验证试验方法的可行性;采用多重PCR方法,对分离自陕西省腹泻仔猪粪便样品中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肠毒素(STa、STb、LT)和黏附素(K88、K99、987P、F41)检测。【结果】试验共分离鉴定出104株大肠埃希菌,其中表达肠毒素的菌株有45株,STa、STb、LT和STa+LT阳性的菌株数量分别为28,5,8和4株;表达黏附素的共31株,K88、K99、987P和K88+987P阳性的菌株分别为4,22,2和3株。在被检测的样品中,同时表达肠毒素和黏附素的大肠埃希菌有14株;陕南地区仅检测出STa肠毒素和K99黏附素,陕北地区较复杂,各毒素类型均有出现。在1~7日龄,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表达的毒素主要是K99和STa;到20~30日龄时,各种毒素均有不同程度检出。【结论】陕西省致仔猪腹泻ETEC表达的肠毒素主要是STa,表达的黏附素主要是K99;毒力因子的分布与区域和仔猪日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皖北地区仔猪黄痢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皖北地区仔猪黄痢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方法]从临床实践出发,对皖北地区进行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仔猪黄痢在皖北地区流行很广泛,每年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结论]仔猪黄痢已经成为制约皖北地区养猪业发展和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疾病,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11.
12.
鹌鹑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掌握畜禽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作者于2003年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了郑州、焦作2市7个鹌鹑养殖场429份粪便样品,结果有5个鹌鹑场隐孢子虫感染为阳性,根据卵囊形态初步鉴定1种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另1种为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总阳性率为14.69%(63/429),其中感染贝氏隐孢子虫的阳性率4.66%(20/429),火鸡隐孢子虫的阳性率为10.02%(43/429),并分别用2种卵囊试验感染鹌鹑和雏鸡研究其致病性,观察了2种隐孢子虫在鹌鹑体内的排卵囊规律,以及火鸡隐孢子虫在免疫抑制雏鸡和非免疫抑制雏鸡体内的排卵囊规律。 相似文献
13.
医院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院医院内感染的现状和估计有关的危 险因素,我们于1989年12月~1990年11月对18 个病区的出院病人作了院内感染的剖面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呕吐、厌食、脱水为临床症状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猪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等特征,常与其他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而使病情加重,导致患病猪群死亡率升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病原之一。一、病原猪轮状病毒是导致仔猪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调查表明,我省牛流行热的流行具有周期性,最短间隔为4年.本病1983年在我省曾大流行一次.据作者提供的初步材料,1987年全省有23个县发现疫情,发病黄牛149,646头,占疫区黄牛总头数的8.6%,发病水牛107头,占疫区水牛总头数的1%.此次疫情仍有周期性、季节性和方向性的特点,但流行时间长、扩散速度慢,流行面积小、发病率低,症状较缓和、病死率也较低,并有明显的第二高峰. 相似文献
16.
17.
由于本次抽查的只是XX区猪场的猪瘟免疫情况,调查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体情况,但有助于了解整体猪瘟免疫情况,从而为该病的监测及其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摸清当前XX市XX区猪瘟流行病学动态,作好地区猪瘟的防制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周口地区犬瘟热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掌握周口地区犬瘟热流行病学情况,采用临床症状观察与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周口市4县1区的6家动物医院共1 568份病例进行检测,并对犬瘟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检出犬瘟热阳性病例378份,总感染率为24.1%(378/1 568)。同时发现犬瘟热感染存在年龄、季节和免疫状况的差异。其中,3~12月龄的幼犬感染率较高;4月份和10月份是犬瘟热的高发期,感染率分别为14.0%和13.0%;未免疫接种的犬感染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规模化猪场健康断奶仔猪携带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情况,对2017年采自我国25个省(市)38个规模化猪场的断奶仔猪咽拭子、肛拭子、血清共4 059份样品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然后对检测到的病毒进行RT-PCR或PCR验证。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结果显示,健康断奶仔猪的咽拭子、肛拭子、血清中共出现1 706条动脉炎病毒科的病毒基因Reads,其中包括PRRSV。通过RT-PCR扩增从咽拭子和肛拭子中共检测出46个PRRSV样品,样品阳性率为1.1%,猪场阳性率为39.5%。同时,试验成功扩增出7个毒株的ORF5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基于ORF5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试验获得的PRRSV流行毒株为高致病性毒株,属于TypeⅡ中的Subgroup 4。对健康断奶仔猪携带PRRSV的研究结果可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