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省超级小麦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山西省超级冬小麦类型有3种,即:高产生理型、高效生态型、高值专用型,产量指标为10 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级小麦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花后21~31 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 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级小麦新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级小麦大穗材料创新工作,同时要进行育种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推进山东省超级小麦育种工作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简要总结分析山东省实施“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项目进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新形势,提出了进一步认识超级小麦育种重要性和坚信超级小麦育种目标可以实现的观点。全省小麦科技工作者应团结合作,做好“高产生理型”、“高效生态型”和“高值专用型”三类超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带动全省小麦生产水平实现跨越性提高,同时做好产量、品质主要性状的分子标记和基因克隆转化研究,为培育更高产量潜力的超级小麦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小麦再高产育种涉及到的目标性状是众多的数量性状,要对这些数量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并重新加以组装,进而育成产量水平有较大突破的新品种,必须首先突破原有的传统育种方法,在杂交手段和杂种后代处理这两个关键性技术环节上进行较大的改进。把轮回选择的理论和穿梭育种的方法综合运用到小麦再高产的育种实践中去,提出了小麦再高产育种的新方案,进一步强化了轮选穿梭思路在小麦育种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以期通过实践的检验,探索再高产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黑马1、2号的剖析,探讨了小麦育种的前期思路与现代超级麦育种理念。前期育种应把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放在首位,把提高经济系数作为重要手段,把品种综合抗性放在重要位置;实现超级麦育种应更加关注成本与效益,注重与省肥节水相关性状的选择;更加关注资源利用,重视小麦自身生理潜能的挖掘;更加关注非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与地位,注重株型与群体穗容量的选择;更加关注群体内部自身调节能力,注重穗数与穗重调节能力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中地区当前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产量指标为10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高产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穗粒数、花后21-30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高产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高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高产大穗材料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6.
关中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中地区当前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产量指标为 10 0 0 0 kg/ hm2 。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 ,超高产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穗粒数、花后 2 1~ 30 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 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 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高产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高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 ,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高产大穗材料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7.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与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及实施条件,结合超级小麦育种工作的积累和育种目标,综述了小麦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重点及主要内容,为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培育超级小麦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理论,综述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概况,以及在亲本选育,品种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通过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扩大亲本遗传差异,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改善水稻生理机能等技术策略,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进一步提高中国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国际小麦育种挑战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参加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小麦育种挑战会议于2006年3月20日至24日在墨西哥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总结了自第一次“绿色革命”以来,世界小麦育种的主要成就,分析了今后20年国际小麦育种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打破目前限制小麦产量潜力屏障、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并结合会议主要内容,讨论了山东省超级小麦育种项目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超级麦育种的重要途径 --杂交小麦的优势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超级麦育种对小麦的产量、品质及抗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麦杂种优势的表现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杂种优势利用的角度,探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化学杂交剂(CHA)、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等主要途径的特点及利用研究现状,并就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实现超级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 0 0 1年山东省科技厅在我国率先立项启动了“超级小麦育种”项目 ,这是一项类似于已取得重大突破的“超级稻育种计划”的重大科研课题 ,对大幅度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超级小麦育种既有培育产量大幅度提高的超级小麦新品种的任务 ,又有超级小麦产量形成的分子基础 ,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工作。因此 ,需要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更需要省内外小麦科技工作者的参与 ,特别是老教授、老专家的指导。本刊与超级小麦育种项目组联合举办“超级小麦论坛” ,欢迎省内外的科技工作者就超级小麦的概念和目标、可行性分析及育种理论和技术各述己见 (文献综述 ) ,更欢迎与超级小麦有关的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土壤肥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报告 (科研论文 )。论文自 2 0 0 4年第 5期起计划连载 10期 ,每期刊登论文 2篇 ,欢迎来稿 ,稿件请寄 :济南市桑园路 2 8号 ,邮编 :2 5 0 10 0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黄承彦研究员收或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超级小麦育种组田纪春教授收 ,邮编 :2 710 18。  相似文献   

12.
以农艺性状差异明显的3个硬粒小麦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功能叶之间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一日内光合有效辐射的差异。结果表明: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面积、光合有效辐射高于倒2叶和倒3叶,而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则无显著性差异;去掉旗叶后,3个材料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8.66%、18.78%和12.15%,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去掉倒2叶和去掉倒3叶的处理,而不同的功能叶处理后经济系数和每穗粒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传统的硬粒小麦选育方法上,结合高光效育种手段,加强灌浆期旗叶光合性状的筛选,有助于提高硬粒小麦产量,并为进一步开展光合机理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超级麦选育问题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专用、多抗高效的超级麦品种,本文就超级麦概念、育种方法与技术、种质创新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从提高品种的肥水利用效率、协调“库源”关系、增强“流”的畅通特性、提高育种选择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超级麦育种的思路,并加以实践应用。针对不同的生态区、不同的小麦生理习性从产量结构模式上提出了超级麦育种目标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与常规品种比较,杂种小麦总光合生物产量优势明显,但输入到籽粒中的光合产物比例较小,或产量结构不够理想,其产量优势不突出。因此,杂种小麦要突破生产应用关仍需寻找突破口。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常规小麦育种研究结果,提出杂种小麦、化学杂种小麦大幅度提高产量优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生产发展对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劳动力缺乏导致栽培管理不到位,气候和环境条件变化使小麦抗逆性和抗病性面临新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育种研究方向、育种目标及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农艺性状差异明显的3个硬粒小麦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功能叶之间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一日内光合有效辐射的差异.结果表明: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面积、光合有效辐射高于倒2叶和倒3叶,而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则无显著性差异;去掉旗叶后,3个材料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8.66%、18.78%和12.15%,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去掉倒2叶和去掉倒3叶的处理,而不同的功能叶处理后经济系数和每穗粒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传统的硬粒小麦选育方法上,结合高光效育种手段,加强灌浆期旗叶光合性状的筛选,有助于提高硬粒小麦产量,并为进一步开展光合机理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超级小麦的育种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超级小麦育种目标、途径及超高产育种的两种模式:大穗类型和中间类型。论述了优异种质资源对小麦育种的特殊贡献,提出超级小麦育种以常规育种为主,利用远缘杂交、多亲本聚合杂交等手段创新种质,以提高育种效率,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超级小麦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分析了我国小麦高产育种现状及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的不同品种类型和高产群体结构。从黄淮平原冬麦区来看,选育9000kg/hm2以上的超级小麦,多穗型品种较大穗型品种容易获得成功。可以通过改变株型、叶型来控制群体叶面积指数的过度发展,提高穗叶比、粒叶比来达到增穗增粒之目的。大群体"小叶株型"可能是超级小麦育种的一种模式。大穗型品种在产量上的突破,要打破分蘖力强、成穗率低、穗数少的阈值。并就育种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河北省小麦育成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区试对照品种的更换时间为界,将近30年的小麦育种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对每阶段育成品种的产量性状研究得出:1975—1979年泰山4号作对照和1980—1988年冀麦7号作对照的两个育种阶段为产量育种稳步提高阶段;1989—1992年冀麦24作对照的育种阶段为产量育种飞跃阶段;1993—1998年以冀麦36为对照和1999至今石4185为对照的两个育种阶段为产量育种攻坚阶段。对每阶段的产量成因分析认为:中等穗数、重穗粒、重品种类型的选育,是高产育种的突破口,穗粒数、千粒重的同时改良,增产潜力大,容易找到理想结合点,更有利于产量突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冀东生态区两个时期选育应用的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及配合力效应的比较,应用6×10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玉米自交系单株叶面积、叶向值、叶片保绿度、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及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显著提高.部分经济性状,如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重、穗长等一般配合力也十分显著.除此之外,虽然有些自交系性状如收获指数、雄穗长度的一般配合力有所下降或不明显,但综合起来这些改良和配合力的变化,除了对杂交种的光合生理,农艺、经济等性状有积极作用,还对提高杂交种产量、增强抗逆性、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认为,冀东生态区的夏玉米育种,应当在重视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等传统性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光合生理性状的改善和配合力的提高,尤其是秃尖度配合力效应值增加,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此外,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和选育方法要有创新,要和光合生理等性状改良综合起来,才是冀东夏玉米育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