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1987—1989年对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提出济南地区无论在地表或土内的病株残体上,该病病菌均能越冬成活。未采笋田发病始期为5月18—25日,流行初盛期在7月中、下旬;采笋田一般在放笋后10天左右查到病株,流行初盛期在7月底到8月上、中旬,盛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发病与降雨关系密切,5—8月降雨日数与同期病情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在试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经大面积推广,使济南地区的芦笋实际总产量由1987年的275万公斤上升到1989年的425万公斤。  相似文献   

2.
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种植是近几年来黄陂区为农民致富拓展的又一新项目,面积逐年增加,然而芦笋病害发生严重,严重制约着芦笋持续发展,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中诸多病害中的一种,是影响芦笋高产稳产乃至种植成败的关键病害,被称为芦笋上的癌症,因此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成为芦笋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我国芦笋茎枯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琪明 《植物保护》1991,17(1):30-32
芦笋(石刁柏)茎枯病,又称芦笋茎腐病,是芦笋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在美国、日本、印度、朝鲜、巴西等国都有发生,并趋严重。国内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等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已成为阻碍芦笋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国内各省市的芦笋生产基地该病日渐严重,本文试就我国芦笋茎枯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一.病原菌研究 1.病菌种类鉴定 各地的研究结果均表明,我国芦笋茎枯  相似文献   

5.
石刁柏茎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刁柏又名芦笋,属百合科天门冬属,被欧美各国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我省前后两次引种种植,但由于茎枯病发生为害严重,大片毁种,影响到石刁柏的生产发展。为此特对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有效防治法作了一系列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调查结果表明,丰县地区芦笋春发茎和秋发茎均可发生茎枯病,但其病情消长规律有所不同:春发茎可分为始发期、病情缓慢发展期、病情加重期;秋发茎一般可分为始发期、病情加重期、病情稳定期。降水量、菌源基数、施肥、土质等是影响其发病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调查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茎枯病的发性高峰期为8月旬至10月上旬,病株率达15.4%-100%,病情指数高达7.6-54.3。防治该病主要用25%,多菌灵拦种,用农抗120、代森铵喷雾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随着芦笋栽培面积的增加 ,茎枯病已成为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而以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发病最重 ,发病率常达70 % ,甚至绝收 ,严重制约芦笋产业的发展。1 种子处理用 50℃热水或 50 0~ 6 0 0倍 4%农抗 1 2 0瓜菜烟草型浸种后在洁净土壤上育苗。2 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氮肥使用量 ,增施磷、钾肥 ,增强植株抗病免疫能力 ;春季及时清除田间实生苗 ,采收后 ,用禾谷类秸杆、洁净黄沙覆盖畦面 ,防止病原菌传播侵染 ;疏花疏果 ,留母茎采收 ,以确保芦笋植株营养平衡 ,减轻发病 ;避免株从发育过早过密 ,疏删株丛的母茎数 ,剔…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已成为芦笋生产的一大障碍,防治以多菌灵为主,但防效仅50%左右。经对8种药剂的室内筛选和盆栽试验表明,南开大学元素所合成的FL—8522对该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表现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达80%,施用浓度200ppm;与L—4减半混配的芦笋保一号,防效达88%,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枸杞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宁夏枸杞根腐病普遍发生。作者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有4种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腐皮镰刀菌[F.solani(Mart,)Sacc]、同色镰刀菌(F.concolor Reinking)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on)。其中尖孢镰刀菌致病力最强。对上述病原的生长温度、pH值作了室内测定。此病病原菌能随病株、病残体和病果种子越冬。枸杞不同品种对此病抗性有明显差异。田间积水和根部损伤利于发病。45%代森铵药液灌根对此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培土垄作和中耕时不伤根的防治效果达74.4%。  相似文献   

12.
百合枯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百合枯萎病是甘肃省百合产区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研究证明,百合枯萎病系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 Sheldon)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Mart.)Sacc.]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种球内,或以菌丝体、厚垣袍子及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害的发生与连作、线虫、栽培技术及气候因素等密切相关。多菌灵对此病有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8月中下旬芦笋茎枯病严重发生时,利用芦笋有不断发新茎的习性,采用换茎防病措施,使芦笋茎枯病得到较好的控制。至10月中下旬,防病效果可达84.9%~98%,重病田换茎,翌年产量可增加70.1%~124%,芦笋长势好,茎数增加64.6%,生长系数增加103.7%,且有明显的增产后效应,至第3年,换茎仍比对照增产26.9%~48%,中度病田和轻病田换茎芦笋产量与对照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芦笋茎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分布广、为害重的毁灭性病害。研究证实,临沂市芦笋茎枯病病原为Phoma asparagi Sacc.。该菌分生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适温为23—26℃,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分钟和60℃10分钟,发芽和生长最适pH为7。分生孢子生长在分生孢子器内,单个分生孢子常温下可活10天,菌块内可活25天,孢子器内则长达240天。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不发芽,加糖液发芽率略有提高,在文竹和芦笋茎煮液中发芽率最高;条件适宜时2小时产生芽突,5小时发芽率达98.21%。  相似文献   

15.
略论果实轮纹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贝伦格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berengerianade.Not.)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B.berengerianade.Not.f.sp.piricola(Nose)Koganecawaet.Sokuwa〕所致的果实腐烂病可以统称为果实轮纹病。前者俗称干腐病菌,后者俗称轮纹病菌。在果园所出现的病果中,两菌的比例有较大变化,但多以前者为主。果实轮纹病菌主要来源于枝干病斑和果园内外的各种枯死枝,清除病菌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目前控制为害的主要措施是适时喷洒杀菌药剂。从落花后10d左右开始,到7月底或8月上、中旬结束是主要的用药时期。这段时间内,坚持“雨后喷药”是防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大豆菌核病的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子囊盘发生期与大豆开花期的重叠盛期是菌核病防治适期,一般以7月20-25日为宜。7月25日前子囊盘数量和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极相关,而且子囊盘数量作为产量损失估计和防治指标确定更为科学准确,其回归模型为Y=-4.5499+2.311X(r=0.8442),防治指标为3-4个子囊盘/9.75m^2。  相似文献   

17.
芦笋小管蚜(Brachycorynella asparagi Mordvilko)是我国芦笋的一种新害虫,在山西、陕西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芦笋小管蚜为全周期昆虫,在陕西关中,卵于3月初孵化,5月底、6月初孤雌蚜种群开始上升,6月底、7月初出现高峰。孤雌蚜4个龄期,在24.52℃时,完成1个龄期3d左右,若虫期共11.20d。孤雌蚜在条件适宜时,一生可产21头若蚜,1头雌性蚜可产卵9粒。该虫为害对株高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鲜重。不同地势、不同方向的植株之间,雌雄株之间的蚜害程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疫霉根腐病和大豆种质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大豆疫霉根腐病在中国的发生区域逐渐扩大,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是黑龙江省的优势小种,同时也存在其它已知生理小种和新生理小种。不同大豆生态区之间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差异显著。在总体上,中国大豆种质的抗病性不强,长江流域大豆中抗病种质比率最高,其次为黄淮海流域种质,而东北地区抗病种质较少。按省归类,大豆种质抗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河南、江苏、湖北、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吉林和黑龙江选育推广品种中,感病品种分别高达80%和73%;在462份大豆品系中,也表现出南方材料抗病性高于北方材料的趋势;地方品种中感病类型也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玉米镰刀菌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20.
防治田埂子囊盘控制油菜菌核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稻油连作区油菜菌核病的控制,采用大面积连片喷药防治田埂子囊盘的方法,可有效地降低初侵染菌源量,从而降低发病程度。该法对油菜菌核病控制效果:在防治区内,离防治边缘100、200、400及1000m分别为69.4%、85.6%、91.8%和97.2%。本文还对油菜菌核病病原子囊孢子的传播距离作了探索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