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从花生网斑病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及流行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综合论述了近年来关于花生网斑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花生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花生网斑病(Web blotch)是我国花生上新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近几年在主要花生产区发生蔓延较快,引起花生中后期大量落叶,一般年份减产10~20%,重者减产30%以上。为了控制花生网斑病的发生与为害,自1983年以来对该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河南省花生网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病原的分离培养和回接、鉴定,明确了河南省花生上发生的一种新的叶斑病是由花生茎点霉(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Pauer & Boerema)所致的网斑病。观察了该病的症状和病原形态。经室内抑菌测定和大田防病试验,明确了80%新万生和70%代森锰锌500倍液对该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型杀菌剂防治花生网斑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润、翠贝、成标、代森锰锌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效达到58%~72 84%;666 7m2花生荚果产量比对照增产19 27%~35 55%;666 7m2纯增产值比清水对照提高105 1~237 4元。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辽宁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网斑病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则,测定从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根据其形态学特性及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落生长法及凹载玻片萌发法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辽宁省花生网斑病病原菌为Peyronellaea arachidicol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为7,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4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光照条件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8.
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害花生的病害较多,其中叶斑病(包括黑斑病、褐斑病)、网斑病作为叶部病害发生普遍且严重。2种病害常在田间同时发生,可导致花生减产10%~20%。严重者达40%。现将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花生种植农户提供有效的防病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花生网斑病抗性的遗传规律,以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的2个亲本组配的2个多世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分离群体分析方法(SEA)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网斑病的抗性遗传表现为E-1(MX2-ADI-AD)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与抗性相关的主基因遗传率在不同群...  相似文献   

10.
范文忠  程丽  李云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20-16021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氮源对花生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 Pauer & Boerema)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花生网斑病病菌菌种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在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处理下花生网斑病菌丝的生长速率。[结果]适宜菌落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山梨醇,其次为可溶性淀粉、木糖;适宜菌落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硝酸钙,其次为硝酸钾、甘氨酸。[结论]该研究可为研究花生网斑病的发生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几丁质酶活性鉴定花生对网斑病和黄曲霉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接菌鉴定不同花生品种(系)对网斑病和黄曲霉菌的抗感性水平,同时测定花生组织几丁质内切酶、外切酶、总酶活性,验证了酶活与花生抗感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几丁质外切酶活性在诱导前后与花生黄曲霉感病指数间的相关性均较高,分别达到0.9285、0.9284,可作为鉴定花生品种抗感黄曲霉的指标;几丁质总酶活经诱导后与花生网斑病的感病指数相关性高,达到0.959,可作为鉴定花生品种抗网斑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花生晚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可导致花生减产和品质降低,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品种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花生晚斑病的危害和防治途径,对花生晚斑病的抗性种质资源挖掘、抗性遗传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抗病品种的培育等多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加强花生晚斑病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 ,接菌网斑病后 ,植株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花生网斑病降低了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 ;植株体内的过氧化物酶 (POD)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开始时升高 ,而后低于对照 ,多酚氧化酶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5.
花生田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田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刘升基(龙口市植保站265701)1992年8月龙口市的花生日爆发了一种“白蜘蛛”,为害猖撅,一般地块虫墩率为60%~70%,平均百叶有虫80~120头,严重地块达300余头,不少花生被害致死,颗粒无收。经鉴定此“白蜘蛛”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植物病害流行学手段,通过微生物菌肥、常规肥料设计,明确两种施肥方式下花生网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采用温湿度记录仪、土壤检测仪对试验小区环境和土壤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从6月10日调查开始到流行末期,施加微生物菌肥和施加常规肥料小区平均温度分别为27.0℃和27.1℃,小区平均湿度分别为50.1%和49.9%,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25.0℃和25.1℃,土壤平均湿度分别为51.1%和51.0%,土壤平均PH值分别为6.4和5.8,流行末期病情指数分别为35.5和42.8,病株率分别为94%和100%。试两种施肥方式下土壤环境的pH值存在差异。病害流行过程中病情严重程度为:施加常规肥料>施加微生物菌肥。通过计算机应用SPSS 27.0软件对所调查两种施肥方式的病情指数进行曲线回归分析,拟合出最适Logistic模型。应用该模型推导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盛发期、衰退期,指数增长期(始发期)也是最佳药剂防治时间。  相似文献   

17.
18.
树莓灰斑病病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树莓灰斑病病菌(Cercospora.rosicola Pas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适合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此温度亦利于孢子萌发,该病菌在pH 4~9条件下均能很好生长.  相似文献   

19.
重庆地区山茶花灰斑病Pestalotio psis gue piniDesm.发生在5-10月,一年中有2个高峰期,并和气温,降雨密切相关,第一个高峰期在梅雨季节和抽新梢期的5-6月初;第二个高峰期为7月初至8月中旬的高温季节。10月下旬,病原菌以分生孢子或分生孢盘在病叶上越冬,翌年4月底5月初侵染山茶花嫩叶,发病初期,混合或单喷70%甲基托布津 杀毒矾M8或58%甲霜灵或杀毒矾M8800倍液3-5次,其防效分别为100%、92.3%和90.33%。  相似文献   

20.
大豆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与病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天冬酰氨,硫胺素可显著地促进菌体生长和产孢,在常温干燥环境中,孢子可存活6天,维持其侵染力3—4夭,已萌发的孢子对干燥环境的耐力降低,孢子侵入大豆叶片所需的保湿时间与品种抗性和保湿期温度有关。病斑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4℃,保湿期少于4小时产孢量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