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GIS的广德县耕地油菜种植适宜性定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广德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采样调查分析结果,利用GIS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广德县耕地油菜种植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级。其中,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的面积分别为7240hm2、37450hm2、24950hm2和5360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9.7%、49.9%、33.3%和7.1%。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指导县域种植业布局调整,应用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基于合阳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调查分析结果,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县耕地苹果的种植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合阳县耕地高度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5509.99hm2,占全部耕地的6.29%;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45216.7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1.62%;勉强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26301.75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02%;不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面积10574.7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2.07%。最后,对合理利用各适宜性等级耕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耕地地力评价的成果,对彬县耕地小麦种植适宜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的耕地面积分别为4 197.3 hm2、10 984.4 hm2、8 900.6 hm2、5 685.7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4.1%、36.9%、29.9%和19.1%。根据划分的适宜性等级,对今后的耕地资源利用及小麦种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规划遵义市两城区蔬菜生产布局、建设城市保供蔬菜基地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参考,利用遵义市两城区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运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及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蔬菜种植耕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遵义市两城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种植蔬菜的面积分别为22 859.23 hm2、10543.08 hm2、4328.73 hm2和803.05 hm2,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9.32%、27.36%、11.23%和2.08%,即遵义市两城区的大部分耕地均适宜蔬菜种植,适宜蔬菜种植的耕地面积大小顺序为高度适宜的>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将其蔬菜种植耕地划分为主要种植、次要种植区和辅助种植区3个区域。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祁门县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及"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祁门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该研究通过确定评价单元,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耕地自然要素评价综合指数法,对祁门县茶叶种植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的面积分别为5665.8、8327.1、8415.9和1197.9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4%、35.3%、35.7%和5.1%。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祁门县高产优质茶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常宁市柏坊镇现有耕地分布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特尔斐法和加权平均指数法,以各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选取耕地空间关系的多维评价因子对柏坊镇各个行政村的耕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个行政村为高度适宜,耕地面积为902.4 hm2,占该镇耕地总面积的24%,主要分布于该镇的中部和北部;(2)24个行政村为一般适宜,耕地面积为2 368.7 hm2,占该镇耕地总面积的63%,主要分布在东部、西南和西北部;(3)5个行政村为临界适宜,耕地面积为488.8 hm2,占该镇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运用Arc GIS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江口县辣椒种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口县耕地总体适宜辣椒种植,其中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面积分别为5271.62、9316.07、8974.24、4666.6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8.67%、33.00%、31.79%、16.53%。  相似文献   

8.
开展耕地适宜评价是编制农业发展规划,优化耕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以易门县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立地因素、土壤条件、管理条件3个主导因素9个评价因子构成了该区域的评价体系。依据土地适宜性分析的数学评价模型,利用加权指数和法、限制因素法、层次分析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统计软件,得出易门县100 m×100 m栅格精度的耕地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了易门县各乡镇适宜耕地数量、人均适宜耕地面积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得出:在数量上,该县耕地23981 hm2中,最适宜类6956 hm2中,最适宜类6956 hm2,中等适宜类14424 hm2,中等适宜类14424 hm2,临界适宜类2162 hm2,临界适宜类2162 hm2,不适宜类439 hm2,不适宜类439 hm2;人均耕地面积为0.14 hm2;人均耕地面积为0.14 hm2,中等适宜类以上占到89%。在空间上,易门县耕地适宜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最适宜类和中等适宜类集中分布中西部平坝地区;临界适宜类和不适宜类主要分布在南部、西北部高山区域。最后,以耕地适宜等级大小为农作物布局依据,为作物空间布局指明了宜烟草、宜林、应改良区域。  相似文献   

9.
烟草是光泽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气候尧土壤尧地形条件等生态环境对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 响。以福建省光泽县耕地为评价对象,综合考虑气候尧土壤尧地形条件等15 个评价指标,借助GIS 与数学模型对光泽 县烟草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光泽县宜烟草用地面积15 402.9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4.35%,全县宜烟草 用地质量总体良好,其中高度适宜烟草用地面积3 774.76 hm2,中度适宜面积9 134.77 hm2,分别占宜烟草用地总面 积24.51%和59.31%;烟草高度适宜区用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鸾凤乡尧止马镇尧寨里镇尧李坊乡和崇仁乡,面积共 3 468.97 hm2,占全县高度适宜总面积的91.89%。利用光泽县烟草用地适宜性等级空间分布分析结果,可为该县烟区 更加合理优化布局,提高优质烟叶生产能力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新郑市红枣的核心主产区孟庄镇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和空间插值方法,建立土壤适宜性评价模型,并将评价结果与空间模拟数据进行叠置分析,对耕地种植枣树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孟庄镇耕地种植枣树适宜性综合指数最大值为87,最小值为38。综合考虑坡度、地貌类型等限制性因素,将孟庄镇耕地适宜种植枣树地区依次划分为最适宜、较适宜、次适宜。将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土壤p H值、硝态氮、可溶性总氮含量空间模拟数据进行多图层叠置分析,孟庄镇灰枣、鸡心枣、冬枣种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2 323.78、1 785.42、2 233.99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比例为36.63%、28.15%、35.22%。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模型与AHP决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宁洱县的耕地植烟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洱县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为5 598.54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0.44%;高度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为769.37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44%。其中,以宁洱镇高度适宜和适宜植烟的面积最大,达2 449.55 hm2;而黎明乡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最小,仅84.30 hm2。在目前的种植制度下,不适宜和勉强适宜种植烟草区域的种植制度基本合理,适宜种植烟草区域应积极推广烟草的种植,而高度适宜烟草种植区域的烟草种植面积应该适当扩大,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陈卓  王燕辉  苏雄志  张俊梅 《湖北农业科学》2016,(5):1311-1316,1323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以河北省卢龙县为研究区,分别从自然条件、工程条件与适宜经营条件3个方面,选取土壤质地等11个子目标,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对于近期内被占用可能性较大,不适宜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实行"一票否决"制,确定卢龙县高标准农田可建设区域,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卢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时序。结果表明,卢龙县待建高标准农田面积共有39 280.84 hm2,分为3个时期,优先建设区、中期建设区和暂缓建设区,分别为9 557.87、18 644.33、11 078.64 hm2,各占卢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的24.33%、47.46%、28.21%。该研究可为卢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准确地摸清桂林市五城区耕地地力状况,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建立GIS支持下的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累积曲线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结果显示:桂林市五城区7 739 hm2耕地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一级地459 hm2,二级地1 677 hm2,三级地2 437 hm2,四级地2 031 hm2,五级地829 hm2,六级地306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93%、21.67%、31.49%、26.24%、10.71%、3.95%。结合五城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等级的耕地,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适宜性、生态适宜性和经济可行性角度构建了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运用了专家打分法、极限条件法和综合指数法等方法及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逐级修正法确定适宜性开发等级。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将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叠加计算,得到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适宜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并从经济适宜性方面探讨了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盐城市自然高度适宜性开发的滩涂面积为67395.01 hm2,中度适宜开发的面积为50896.04 hm2;考虑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后,高度适宜开发的滩涂面积为30327.75 hm2,中度适宜开发的面积为40137.92 hm2,二者占未利用滩涂的51.06%;盐城市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在经济上全部适宜,且开发经济价值很大。本研究可为沿海地区制定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根据708个耕层土样pH测定结果,探讨云霄县耕地土壤酸化状况,评价耕地酸化空间分布特点。参照福建省土壤酸碱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云霄县耕地土壤以酸性耕地土壤为主,面积7960.26hm2,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12035.56hm2的66.14%,其次是微酸性耕地土壤,面积达2099.63hm2,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的17.45%,强酸性、微碱性和中性耕地土壤面积分别为1099.44hm2、830.25hm2、0.04hm2,分别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的9.13%、6.90%和0.0003%。耕地土壤pH值变化于3.82-8.37之间,均值为5.33±0.97,变异系数为18.20%。云霄县耕地土壤酸化治理对策主要有合理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施用有机肥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土乃"八字宪法"之首,为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进行了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报告如下:汤原县乡镇耕地总面积为89790.8hm2,旱田面积58980.8hm2,占耕地面积的65.7%;水田面积30810hm2,占34.3%。这次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将汤原县乡镇耕地土壤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地20177.82hm2,占22.48%;二级地34510.11hm2,占38.43%;三级地22558.14hm2,占25.12%;四级地12544.75hm2,占13.97%。其中:高产田为一级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特性的岷县马铃薯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岷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地力评价成果,选取9个影响马铃薯生长的评价因子,将岷县马铃薯适宜性生长区域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其中高度适宜区面积达21 665.24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3.27%;适宜区面积为21 567.96 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3.08%;勉强适宜区面积为5 146.49 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0.28%;不适宜区面积为1 688.5 hm2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37%。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洮河沿岸的中寨镇、梅川镇、茶埠镇、岷阳镇、十里镇、清水乡、西寨镇、寺沟乡、禾驮乡,宜建立马铃薯产业化生产区,特别是脱毒种薯繁育区及专用型薯生产开发区。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调查取样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借助GIS和数学模型,评价研究区域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适宜数量、质量及其分布.评价结果表明,闽侯县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耕地面积为19775.26 hm2,占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80.04%,主要分布于大湖、廷坪、洋里、鸿尾、竹岐和白沙等乡镇;全县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以中度和一般适宜的二、三等地为主,占适宜蔬菜生产耕地总面积的87.94%.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陕西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旨在为耕地的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连接的陕西省定边县为例,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数学方法,从土壤管理、土壤养分、土壤性质、立地条件4个方面共选取10项指标,对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影响该地区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的主要指标。【结果】陕西省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可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玉米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53 185.64,121 634.76,57 681.57和10 801.20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1.86%,49.99%,23.71%和4.44%;通过层次分析法的组合权重可知,坡度、地貌类型、灌溉能力、土壤质地、有机质和碱解氮为影响该地区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的重要指标。【结论】陕西省定边县耕地总体上比较适宜种植玉米,次适宜耕地可以通过改造提高种植玉米的适宜性,不适宜的耕地可以从事其他作物的种植或用作他用。  相似文献   

20.
陶长征 《安徽农学通报》2013,(18):74-76,139
在GIS支持下,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资料及成果,利用池州市贵池区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296个;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选取了土壤养分、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剖面性状5大类共16个参评因子,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贵池区全区耕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区46 734.4hm2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一级地4 194.9hm2,二级地12 980.3 hm2,三级地15 795.5hm2,四级地6 808.1hm2,五级地4 128.8hm2,六级地2 826.8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9.0%、27.8%、33.86%、14.6%、8.8%和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