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沿海网箱养殖Mian状黄姑鱼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福建中、东部沿海主要养殖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4年对福建中、东部沿海主要贝类养殖区8种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调查结果表明,贝类体内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0.6mg/kg,基本符合《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GB18421—2001),质量状况较好。本文还对不同地区养殖的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以及国内外其他海域的贝类体内的石油烃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种贝类在不同贝类养殖区其体内的石油烃含量差异较大,这与其生活习性以及栖息场地环境条件受污染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于鄱阳湖水系采集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660块,模拟其生活环境进行池塘驯化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橄榄蛏蚌养殖成活率达86﹪;试验结果表明,橄榄蛏蚌可在池塘中驯化养殖。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双斑东方鲍、日本对虾及缢蛏在一口面积为1.6ha的海水池中混养试验情况.经合理搭配、精心饲养,通过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人为调节,使养殖池形成一个稳定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鱼、虾、蛏混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均较为理想,获得了显著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福建沿海主要港湾和养殖区不断有赤潮发生。赤潮爆发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海洋渔业资源,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有严重危害。本文就1989年以来发生在福建沿岸的赤潮进行详细报道,同时提出了福建省赤潮发生的特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福建沿海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沿海,皱纹盘鲍秋季人工育苗效果明显优于春季育苗.采取异地引进亲鲍、用面积1 m2的透明塑料薄膜培养硅藻饵料并用于采苗,薄膜投放密度14片/m2,担轮幼体布池密度10×104~15×104个/m2等技术措施,匍匐幼体平均采集密度200~300个/片,稚鲍的前期培育时间可延长至44 d,剥离规格达4.64 mm;稚鲍剥离至池底水泥板上进行继续培育,培育密度2000~2500个/m2,至壳长10 mm时成活率可达79%;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1200个/m2.  相似文献   

8.
<正> 福建沿海均有大黄鱼分布,是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福建大黄鱼产量以62年为最高,年产达136万担,64年最低,年产仅13.4万担.七十年代产量逐见上升,79年达91.7万担,现就福建省大黄鱼资源变动情况,提出繁殖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龙华  杜琦 《福建水产》2005,(4):22-26
本文初步研究了2003年5~6月发生于福建连江海域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赤潮.研究发现强降雨、充足的光照、稳定的气温和良好的海况是米氏凯伦藻赤潮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米氏凯伦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4℃,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7.9~30.5.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营养指数以及磷酸盐浓度呈正相关性.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出现其它赤潮生物,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会向其它种类的赤潮转化.米氏凯伦藻赤潮对鲍鱼等海洋生物的危害较大,会造成严重的渔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11.
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的繁殖季节、亲体暂养与催产、产卵孵化和幼体培育及变态附着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大竹蛏在人工暂养条件下无需特殊的人工催产方法,可自然排放精卵。受精卵在水温22~24℃条件下,23~24小时孵化出D型幼虫,孵化率为58%以上。受精后7~9天完成变态,发育至稚贝。以粒径400~500μm细砂作为附着基,经50天培育可达体长1cm左右的苗种。同时,对大竹蛏的催产方法、产卵行为、附着基的投放和胚胎发育、幼虫发生及生长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养殖池塘 1.池塘概况养殖池塘位于福鼎市点头镇(沙埕港八尺门内),海区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由于位属内港,受河口地带淡水影响,海水盐度较低,比重1.009-1.018,池塘为软底质。试养池塘10公顷,在池塘内的进水闸门旁设一口占全池塘1/8约1.2公顷池塘,专门用于蓄水培养植物性饵料,内外池塘均有独立进排水闸门,又能互相串灌。  相似文献   

13.
福建沿海红树林区的动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言红树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边(多在隐蔽的港湾及河口)的乔木或灌木。泥滩潮间带特别适合于红树的生长。目前世界上的红树最北分布到35°N的日本九州,最南分布到40°S的新西兰北岛。我国的红树,同样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和福建5省区),最北分布到福建的福鼎。红树在国民经济中有较广泛的用途。红树本身富含单宁,可供提取鞣素用于制食、染渔具和渔服。同时红树木材坚硬,  相似文献   

14.
橄榄蛏蚌增养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蛏蚌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蚌科,无齿蚌亚科,蛏蚌属,因该蚌产于我市义河内,故俗称义河蚶。近年来,因过度捕捞和水域污染等因素,义河蚶的天然产量急剧减少,价格连年上涨,市场供不应求。据了解,此品种在我国一直没有开展人工养殖研究,我站于2001年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合作,开展了义河蚶增养殖技术研究,经过2年多的实践与研究,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义河蚶的人工试养情况1.养殖水域的选择选择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水中浮游动物丰富、水体无污染的天门河段作为人工养殖义河蚶的场所,常年水温4~30℃,pH值7.0~8.0,溶氧>4.0毫克…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情报》1977,(5):18-22
缢蛏(Sinonouacula constricta Lamarck)俗称“蛏”,又名“蜻”和“(虫先)”。分布在我国及日本沿海,穴居于内湾及河口的中、下潮区泥滩上,是一种产量高,养殖周期短,有经济价值的主要养殖贝类。我省养殖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50万担左右,约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50-5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近几年来,蛏子养殖生产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沿海经济甲壳动物之一——福建沿海的中国龙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虾,为大型爬行虾类,隶属于十足目Order Decapoda、爬行亚目Sub-order Reptantia、龙虾族Tribe Palinura、龙虾科Family Palinuridae、龙虾属Genus Panulirus。福建沿海龙虾有三种:中国龙虾、日本龙虾及绵锦绣龙虾。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oni Hlothuis[见图]最为常见,分布亦广。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0和2002年福建沿海捕捞生产调查资料,对8种作业不同功率级别渔船的捕捞综合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采用实际产量与实际产值2个产出因子和技术、资金等多种要素投入进行计量。结果表明:福建沿海8种作业各功率级别渔船能力利用度的变化范围为58.4%~100%,平均85.7%。其中张网、笼壶、单船底拖网、流刺网和灯光围网作业对给出投入因子的利用率较高,其次是钓具和双船底拖网作业,最低为虾拖网作业。无偏能力利用度的变化范围为36.9%~100%,平均71.8%。其中灯光围网、张网和钓具作业渔船的无偏能力利用度较高,其次是流刺网和单船底拖网作业,较低是虾拖网和笼壶作业,最低为双船底拖网作业;在不改变现有投入配置情况下,单船底拖网、笼壶和张网作业依靠加强管理来提高捕捞能力比较有限,而虾拖网、流刺网、灯光围网、钓具和双船底拖网作业,通过加强管理则可使其捕捞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变投入对不同作业捕捞综合能力的发挥有较大制约作用,不变投入对不同作业捕捞综合能力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当前福建沿海单位功率小于220 kW的渔船及单位功率小于300 kW的双船底拖网和灯光围网作业潜在的捕捞综合能力较大,应作为捕捞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决策单元(DMU)的集合度越高,DEA法计量的能力利用度增大。反之,所得的能力产量和能力产值降低。  相似文献   

19.
长竹蛏肉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丽玲 《水产科学》2002,21(4):12-14
实验结果表明:其干物质中蛋白质为65.99%,脂肪为9.32%,灰分为13.76%;氨基酸总量占干物质的58.30%,占蛋白质的88.34%,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5.64%;氨基酸评分为60.6%分。分析表明长竹蛏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丰富的海产品。  相似文献   

20.
长竹蛏(Solen stritus Gould)属于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味道鲜美,肉质富有弹性和韧性,口感与众不同,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蛏类中的佼佼者,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贝类,近年来由于资源量少,很有必要发展人工养殖.长竹蛏的市场价格很高,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