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麦田套种紧凑型夏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近年来的小区试验和潍坊市麦套紧凑型夏玉米单产10500-11250kg/hm^2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提高麦田套种紧凑型夏玉米创高产的13项关键配套栽培技术:即增加有机肥用量;足墒匀墒播种;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合理增株,充分发挥群体的增产优势;预防大小苗,提高苗期田间整齐度;苗期早管,促苗早发培育壮苗;重施孕穗肥,为高产奠定基础;防虫治虫,为玉米创造良好生育环境;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及时去雄,改变养分分配方向补施攻粒肥,促穗大增粒重;及时灌溉,满足生理用水;适当晚收,增加光合积累等配套栽培技术,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及作物群体结构下两个不同株型玉米的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方式可以改善玉米的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玉米植株的叶面积、LAI和LAD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玉米群体光照条件,提高了群体光合性能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寒地春玉米的产量。试验表明:种植方式与密度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分别比小垄栽培对照增产19.09%和14.25%。  相似文献   

3.
玉米高产与群体整齐度间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无效株是影响群体整齐度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自交株、空秆、小穗株及病虫害株等。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群体中无效株率不同,无效株率越低,产量越高。在高密度条件下高的单株产量乃是高产的重要前提。提高种子和耕种质量,留大、壮苗是降低群体无效株,提高群体及果穗整齐度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挖掘群体增产潜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淮北沿海夏玉米高产栽培途径与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80年代初开始对淮北沿海夏玉米高产途径与技术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与探讨,明确了提高群体籽粒库容量、整齐度、花后光合势与花后物质生产量是玉米高产群体的重要特征;走“足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栽培途径;提出了夏玉米创高产(≥600公斤/亩水平)的十二字促控技术,即“足株”、齐苗”、“调肥”、“控水”、“迟收”、“化保”.  相似文献   

5.
麦田套种紧凑型玉米应掌握的五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1993~1994年的小区试验和潍坊市麦套紧凑型夏玉米大面积单产8250~1125kg/hm2的高产实践,总结出了麦田套种紧凑型夏玉米应掌握的五项关键技术.即合理增株,扩大群体;苗期早管,促进幼苗均衡生长;增加肥料投入,合理运用肥水;防虫治虫,为玉米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适当晚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试验与生产实践表明,运用上述五项关键技术措施,可使紧凑型夏玉米增产25.38%~32.57%。  相似文献   

6.
玉米株高整齐度及其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瑞冬  李广权 《玉米科学》1995,3(2):061-063
同一群体内玉米单株产量与株高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提高田间植株的整齐度是高产栽培的一项措施。自然株高、生理株高和叶枕株高在作物生长分析中具有相似的效果,可以互相代替。然而自然株高易受风等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测定的准确性较差;生理株高测定结果较为精确,但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测定有较大的困难;叶枕株高准确而容易测定,是高秆作物株高的理想测定参数。  相似文献   

7.
谢时红 《作物研究》1999,13(2):13-15
分析了玉米—杂交稻水旱轮作复种制高产的产量结构和生育动态,提出了玉米—杂交稻实行隔年翻土,开沟冻垡晒坏;选用良种,搞好两季配套;适时早播,力争苗全苗壮;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科学施肥,促早发攻大穗;加强培管,及时防治病虫害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玉米超高产栽培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玉米超高产栽培,回顾玉米超高产栽培生理研究的发展,阐述超高产群体形成的产量构成特征、营养特征、株型特征、光合特征等。增大群体密度、提高穗粒数、增加总穗数是目前提高玉米总产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地力条件,肥水运筹对玉米超高产的实现更关键;耐密、高抗、株高在240~280 cm株型的品种光能转化率较高,易取得玉米群体的超高产。分析超高产玉米群体形成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开展玉米超高产群体栽培生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中早熟玉米杂交种选育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玉米超高产的潜在因素,着重探讨了玉米育种的重点—玉米育种材料的选育创新以及玉米自交系选育问题。明确提出:(1)在现有的玉米育种理论指导下,依靠现有的育种材料,在保持玉米经济系数和种植密度提高或不变的情况下,必须以提高玉米单株及其群体的生物产量为手段来提高玉米的经济产量;(2)以增加玉米植株节间的长度而不是增加玉米植株的全株叶片数为主要手段,从而保证高秆大穗品种一定的早熟性;(3)注意培育根系发达和茎秆坚韧的杂交种为高秆大穗品种的抗倒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0.
选用1950~2010年具有代表性的11个品种,设置4个种植密度,测定株高、穗位高、果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指标的整齐度。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更替,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的整齐度明显提高,株高整齐度的提升最为突出。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玉米的群体整齐度下降,现代品种对增密响应更加明显;同等密度条件下,现代品种的群体整齐度均高于早期品种。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性状的整齐度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玉米产量提升过程与品种的群体整齐度同步,株高、穗位高整齐度是最为直观的评价指标,通过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改进提高群体的整齐度是进一步提升产量的技术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玉米株高整齐度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对玉米株高整齐度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分析,明确了玉米株高整齐度与单株产量、穗长及每行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秃尖长度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而,栽培上必须把株高整齐度作为衡量玉米群体生育均衡性的指标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玉米田间整齐度、单株生产力和群体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通过8112×关17-1、晋单27两个玉米品种六种密度试验的各生育期株高及成株期穗部性状调查,用量化指标对玉米田间整齐度、单株生产力和群体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田间整齐度在玉米生育进程中有逐渐提高的趋势;株高整齐度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8112×关17-1的相关系数r为0.9274,晋单27的相关系数r为0.9214,二者均随密度的提高而降低;群体产量首先服从于密度的压力,不同的品种,其密度极限值不同,8112×关17-1的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晋单27的适宜密度为6万株hm2;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整齐度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665**。  相似文献   

13.
以4种不同类型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保证芝麻亲子代遗传最大相似性的前提下有效的群体种植方法和群体大小。结果表明,大田高杆作物隔离种植方法因遮光和易引诱昆虫传粉,不宜作为芝麻种子繁殖更新的方法;大田非隔离种植在去杂提纯的条件下能较好地保证芝麻亲子代遗传相似性。有效群体一般为种植群体的50%,隔离种植群体以大于50株为宜,非隔离种植群体以大于25株为宜。  相似文献   

14.
进行玉米大豆间套作群体配置试验研究。结果说明,当地玉米大豆间套作最佳群体配置为行比2:2,播幅宽1.8 m,玉米最佳种植密度为1 900穴/667m~2,每穴定苗2株,3 800株/667m~2;大豆最佳种植密度为4 500穴/667m~2,每穴定苗2株,9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5.
棉花株高与生产力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满足对基本生活因素要求的前提下,株高、株宽均稳定与单株生产力正相关。在密早栽培中,应重点控制株宽,以换取较大的密植增产效应;适当发展株高,使单株生产力保持与密度相适应的水平,提高群体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高产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花生产量差异显著,密度相同,每垄2行植比3行植增产18.6%;品种8130和鲁花11号2行单粒植适宜密度分别为21~24万株和24株;2行植较3行植冠层内通风透光性强,群体光合速率高,有利于提高群体饱果率和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17.
在辽宁省建平县三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干旱无雨条件下,利用水浇条件试行了玉米双株双行中间间套2行马铃薯或蹲豆或小豆,玉米株间混种芸豆。即①玉米间套马铃薯混种芸豆;②玉米间套蹲豆混种芸豆;③玉米间套小豆混种芸豆,一地三收高效种植形式。产量效益最高的是②玉米间套蹲豆混种芸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演变历程,评述了玉米育种现状,分析了与玉米育种先进省市间存在的差距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内蒙古玉米育种工作的对策: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合理改良利用现有种质资源;积极引进外来资源,加强群体改良,拓宽种质基础;良种良法配套,建立合理的轮作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超级杂交稻株两优02的栽培特性和栽培技术规程。株两优02株型紧散适中,根系发达,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生长势旺,抽穗整齐,成熟落色好,生育期较稳定,适合于在湖南作中熟早稻栽培。其技术规程是:适时精量播种,培育健壮秧苗;宽行窄株插秧,促进群体通风透光;间歇好气灌溉,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成穗;看苗定量施肥,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综合防治病虫,控制有害生物危害。  相似文献   

20.
打叶和密度对轮回选择矮秆玉米某些性状的影响G.O.Edmeades,H.R.LatitteJohnson等(1986)报道,为降低低洼热带玉米群体“TuxpenoCremaⅠ”的株高,经15次轮回选择使株高降低了37%,生育期缩短7%,在50%植株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