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调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红茶制法后,叶色由绿变红过程,称为渥红。1890年日本古在油泽(Y.Kosai)首先提出制茶的绿变红过程与工业发酵相同,定名为“发酵”。几十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证实:红茶的“发酵”不是微生物发酵,而是酶促作用。目前,用“发酵”作代名词。在制茶中,从广义上讲,发酵是个过程,揉捻开始,发酵就开始。狭义上讲,发酵又是一道工序,在揉捻或揉切筛分之后,在烘干之前。发酵技术在逐步发  相似文献   

2.
茶叶测色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茶叶由于制造方法的不同,在制茶过程中多酚类和叶绿索等物质的变化也不一样。按制法,茶叶可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等六大茶类。凡正常的鲜叶经不同制茶工艺,制出的茶叶均具有各自的色、香、味特点。因本文是茶叶的测色研究,故着重说明制茶与色泽的关系。绿茶类是鲜叶经杀青,揉捻和干燥三道工序,第一道杀青工序,利用高温迅速纯化酶的活性,抑制多酚类等物质的变化,其后紧  相似文献   

3.
关于茶黄素积累及其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切细红茶生产上,“发酵”应控制怎样的条件,又应“发酵”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最佳的制茶品质等,是“发酵”控制的关键性问题,只有依据叶内化学成份的化学反应规律,对“发酵”的化学过程进行准确的定量控制,才能获得预期的制茶品质。茶黄素含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切细红茶的品质。因此,如何取得最高的茶黄  相似文献   

4.
“看茶做茶”,是我国千年制茶技术的经验慨括、总结,是广大劳动人民从事制茶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智慧结晶,是我国能生产出丰富多采、品质优异、誉满全球的茶叶的制造技术原则,它闪耀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对祖国宝贵的遗产理应加以研究,探索其哲  相似文献   

5.
由于茶汤品质是在制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发酵”在制茶过程中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讨论的将是:茶叶“发酵”机理;包括不同“发酵”类型和影响“发酵”的诸因子以及茶汤品质特点的发展变化。本文特别着重讨论的是“发酵”室的理想条件和“发酵”室灭菌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省炒青绿茶历史悠久,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提高,创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初制技术。这是我省绿茶品质优良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对这套传统初制技术作了较大的改革,比较普遍采用的,大体上可分为“制茶坯”和“理茶”,也叫“再加工”两个阶段。“制茶坯”即鲜叶通过杀青、捻揉、干燥制成八、九成干的茶坯。“理茶”即对八、九成干的茶坯进行整理,一般把茶坯筛分成四段,即上段(四号筛面)、  相似文献   

7.
提高红碎茶品质除采取农业技术措施、改进制茶机具、采用先进制茶技术外,最主要的是选用良种。本文从不同品种对“发酵”叶象的要求及其对品质的影响,阐明品种与红碎茶“发酵”的关系,实现良种良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谌介国 《茶业通报》2006,28(4):188-190
我出生在安化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从懂事的时候起就和茶打交道。我家有几亩茶园,不管茶叶是否有销路,每年深秋时节,父兄们都去挖一次伏土,以免荒芜。住房楼上有一间初制黑茶的小作坊。在茶叶生产旺盛的年代,我的家乡,不仅有把茶叶生产作为主要副业的大批乡亲茶农,还有不少散布在民间、技术精湛的茶工,他们是加工“花卷”、“茯砖”、“黑茶砖”的专业力量。棕、桐、竹、木、茶,若干年前是安化山区人们赖以生存的大地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劳动人民经营和索取的主要生活源泉。据闻,老家的茶已今非昔比,边缘山地生产力低下的大面积茶园,早巳…  相似文献   

9.
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为我国所特有。黑茶起源于四川粗边茶,开始以炒绿半干毛茶堆积做色、蒸压成团块成品茶;后来逐渐演变而发展到湖南安化的正规黑茶。黑茶湿看叶底褐色,汤色深橙黄而带红,香味有特殊风格,即不像绿茶,又不像黄茶,更不像青茶,品质有独立系统。凡品质与这个系统相近的茶叶都可以归纳为黑茶类,如湖南湘尖、茯砖、花砖,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云南普洱茶以及广西六堡茶等,其花色品名繁杂,生产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0.
王从仁等同志所写的《我国茶叶的种类》一文(见《文化与生活》1980年第三期第四十页),其中谈到“紧压茶,又叫黑茶”。这句话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一、“紧压”这个概念,词不达义。如果“紧”字是形容“压”字,相当于快压的意义;相对的词语是慢压或松压。这类团块压茶分为砖形茶和篓包茶,既有快压,又有慢压;  相似文献   

11.
对制茶“发酵”的概念和实质,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发酵’是无氧的生物氧化”,“与一般的工业发酵相同”,“‘发酵’与糖酵解密切相关”,“‘发酵’是以酶促氧化为主”。有的则认为:“‘发酵’是有氧的氧化作用”,“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发  相似文献   

12.
贵州普洱茶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是一种特殊品质的发酵陈茶。原产于云南省普洱县 ,故按地名命名为“普洱茶” ,我国广东沿海和东南亚、港澳同胞习惯饮用普洱茶。随着茶叶科技工作者的多年实践 ,成功地将绿毛茶经过自然氧化发酵制成的普洱茶很受消费者青睐。现在大叶茶 ,中小叶种茶都可以做普洱茶。原桐梓茶厂厂长、中华创新发明家樊英寿同志创制普洱茶加工工艺如下 :1 原料 绿毛茶、炒青茶、烘青茶、晒青茶等毛茶及高档头子茶均可列入加工普洱茶原料。2 毛茶付制毛茶进入加工厂仓库按级归堆 ,付制。要求是老嫩基本一致 ,增进其发酵的匀度 ,有条件的加工厂亦可分筛…  相似文献   

13.
萎是枯萎,雕是雕零,萎雕是任何制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鲜叶离体后,水分没有来源,只有散失,萎雕就开始。萎雕固然是白茶、青茶、红茶正规制法的第一道工序,然而绿茶、黄茶和黑茶也莫不是无关系的过程。任何制茶,树上采下来的鲜叶,首先都要放入采茶篓子或袋子送到制茶厂,然后经过短时间或长时间的摊放。堆放是局部鲜叶的水分散  相似文献   

14.
“发酵”是红茶色、香、味形成的重要工序之一。“发酵”条件和技术的控制,对提高红茶品质,关系十分密切。目前我国红茶的“发酵”大多数均是采用人工的室内自然“发酵”,温、湿度及通氧均不能控制,因而“发酵”程度难于掌握适度。广大农村初制厂缺乏“发酵”设备,而是篾箩“渥红”或堆积晒簟变红,常形成叶色枯暗或花青不匀,品质均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提高“祁红”品质,实现初制全程机械化生产,于1981~1983年进行了“发酵”机械化的设计与试验。基本摸索了“祁红”进行“发酵”机械化的品质状况及其效率,为今后生产配套及结构改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省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西部最美茶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种茶、制茶、吃茶、饮茶的历史悠久,茶产品丰富,除黄茶外,五大基本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青茶)及保健茶(饼茶、青钱柳茶、老鹰茶、虫茶等)均有生产。黎平香茶是黎平县众多茶产品中产量和销量最大的一款卷曲型茶,但各生产厂家在标准、技术等因素上的差异导致该产品技术不稳定、标准不统一等,不利于品质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品质的影响,以‘紫娟’鲜叶为原料,分别利用烘青绿茶、晒青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的加工工艺制作成5种‘紫娟’茶,检测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下,同一品种‘紫娟’鲜叶制得的茶样所含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紫娟’烘青绿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晒青绿茶次之;儿茶素的含量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而降低。此外,在黑茶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在白茶中茶氨酸含量最高,而咖啡碱在红茶中的含量最高。由此可见,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影响较大,其中‘紫娟’烘青绿茶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7.
富山县东部朝日町,蛭谷为中心的一大片地区内,迄今还保留着一种称作“巴答巴答茶”的珍奇的风俗习惯。从事民俗学的作者立足于饮食文化,作了调查。作“巴答巴答茶”的黑茶是制法极特殊的粗茶形式的“发酵茶”。盛夏摘鲜叶蒸足,堆于篾席围起像长方形木箱内70厘米厚,经20—25天自然霉菌作用(霉菌作用的微生物另文报告),霉菌作用最盛时叶的温度达70℃。黑茶即在此极高温条件下制作的。为了了解饮用这种茶的嗜好,就其化学组成作了大致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能用“发酵”来作为划分茶类的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是个有着种茶、制茶、饮茶悠久历史的国家,同时我们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基本茶类的产茶大国。茶叶种类齐全,茶叶花色品种繁多,笔者所撰写的《中国茶名搜趣》(一)、(二)、(三)~([1]、[2]、[3]),茶业名称多到数不胜数,足以说明我国是个名副其实的茶叶大国。然而,"‘发酵’这个名词长期以来代替了渥红,广为流传,引起很多误解,致凡是制茶过程中变色都  相似文献   

19.
近来茶叶品质不如建国初期五十年代的高质量。原因虽多,但其主要的是提高制茶品质技术水平,不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前进,而且落后于传统的技术水平,莫同志提出水仙的传统制法,正是武夷岩茶的正规制法。  相似文献   

20.
张明汉 《茶业通报》1999,21(3):27-27
“安徽红茶”以拼配产品为主,近年也有少量加工产品原箱出口。其工夫茶拼配原料祁红工夫、池红工夫又分别以祁红毛茶和池红毛茶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1 祁毛红:是以祁门县为产地的红毛茶。高档毛茶条索紧细,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有明显“金黄圈”,滋味醇厚,回味甘,具甜香。低档茶梗头偏重,色泛枯红,香气仍有,但不明显。祁毛红身骨重实,条索挺直,精制工夫茶制率高,但收购价格略高。2 池毛红:是指石台、东至、贵池以及黟县等地所产的红毛茶。制法上与祁毛红相同,但毛茶品质水平相对较低。贵池、石台、东至、黟县所产毛茶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