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1978~2006年陕西省的生态足迹,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ARIMA 揭示了陕西省生态足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经过4种模型的比较,确定ARIMA(1,2,1)模型的AIC值最小,因此确定此模型.根据ARIMA(1,2,1)模型计算出的1978~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拟合值很好拟合了原始计算值,相对误差较小.因此利用该模型预测了陕西省2007-2 01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各年分别为:1.80842, 1.9476, 2.09103, 2.23888, 2.39108 ,2.54767, 2.70862, 2.87395,3.04366,3.21773 hm2,从测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陕西省的人均生态足迹持续上升速度仍然比较快,说明该省不可持续状况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1980-2006年气候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陕西省1980-2006年97个气象站点地面观测的降水和气温数据分析近27年陕西省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空间分布格局均呈随纬度增加而逐步减少,陕西省南部水热条件明显好于北部。(2)近27年来陕西省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每年上升0.0566℃,陕北增温幅度略高于陕南;降水量...  相似文献   

3.
依据生态足迹方法核算了陕西省各市1990年~2008年生态资本,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08年陕西省各市生态资本供需态势可分为三类: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和渭南市为I型(生态赤字扩大),铜川市、汉中市、安康市和榆林市为Ⅱ型(盈余转赤字),商洛市和延安市为Ⅲ型(盈余转持平);(2)生态压力变化表现出高压力高速扩张(如西安市)、中压力中速扩张(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低压力低速扩张(如榆林市、延安市、铜川市、安康市、商洛市和汉中市)的特征;(3)关中地区人均资本需求量普遍较大,但是人均资本供给量普遍偏小,陕北和陕南地区人均生态资本需求量较小,但人均资本供给量较大。因此,关中地区生态资本供需缺口最大。2008年,生态赤字总量占陕西省89%。其中,西安市是陕西省最大的生态赤字贡献城市,占到了陕西省的41.4%,咸阳市第二(17.7%),渭南市第三(15.4%),宝鸡市第四(13.2%)。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近10年来水资源足迹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下,维持一定人群消费所需要的总的水资源数量[3]。文中以陕西省为例,运用产品虚拟水研究方法测算并分析了陕西省1998-2007年的水足迹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1998年来陕西省水足迹总量稳定在239-267亿m3,人均水足迹保持在660-730m3,两者总体呈上升趋势,10年间陕西省水资源集约利用度提升迅速,水资源压力指数由于受到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总体有所升高。将陕西省水足迹与同期全国其他城市以及国外一些国家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陕西地区水资源压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松弛测度的环境SBM-DEA模型,利用各区县面板数据测算2006-2013年天津大气环境效率,并从投入产出变量松弛率和决策单元环境效率变异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期望产出SO2排放过量和资源投入冗余是导致大气环境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受保障北京奥运大气质量、污染物减排考核、雾霾治理等环境政策影响,区县环境效率差距在2008年到波谷后逐渐扩大,直到2013年才停止。借助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人均GDP和产业结构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贸易开放对大气环境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所得评价结果反映被评估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真实水平,并可为天津市及其他城市治理大气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韩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1996—2001年韩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对该市中心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论述了该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从解决煤炭型污染、环境规划、调整产业结构、防止道路施工扬尘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韩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2001-2011年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1年,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一直处于三级标准,其中2011年大气环境质量最好,而2008年最差。大气环境质量受PM10和SO2的影响较大,而NO2的影响则较小。PM10和NO2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权重值逐渐变大,而SO2的影响权重值则逐渐减弱。从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呈现转好的趋势,表明乌鲁木齐市近年来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1961-2009年陕西省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陕西省1961-2009年7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该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极端强降水阈值在18.7~39.5 mm/d,由南向北呈阶梯状递减.极端强降水事件出现在5~9月,7~9月最集中.陕西省极端强降水事件以持续1 d为主.持续2 d的极端降水主要分布在陕南中南部,3 d及...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创新,结合1978~2003年的相关资料,对陕西省的相对资源进行了时空动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以全国作为参照区,陕西省三种产业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但从动态角度分析,从1996年以来,陕西省资源承载力呈增长趋势;同时,分析了综合资源在陕西省内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96~2005年金昌市大气环境监测资料的分析,对金昌市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质二氧化硫的时间及空间浓度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主要监测点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市区二氧化硫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规律,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风向与风速、城市功能区布局等方面分析成因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陕西省环境保护成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环境保护成效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图,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陕西省环境保护成效综合评价体系。在消除原始数据量纲的影响、拟定标准化原则的基础上,评价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声环境和环境的保护程度。结果显示:陕西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水环境、固体废物、声环境和生态系统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大气环境保护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生态足迹法,对陕北地区1997~2006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核算,这10年陕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呈生态赤字状态,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3 626.87 hm~2增加到2006年的9 342.21 hm~2,短短10年间,生态赤字量增加近2倍,并且赤字还在不断的增加,这对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随着该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用水量还要大幅度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根据评价针对陕北地区特有的经济地位和环境条件,为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乌鲁木齐市2006年大气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特点:1)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呈现典型的煤烟型污染。2)污染排放高度集中,重点污染源贡献巨大。3)大气污染日趋复杂,移动源污染贡献加大。4)自然条件不利扩散,大气环境容量较小。同时结合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对策,以促进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的全面好转。  相似文献   

14.
胡琳  胡淑兰  苏静  张侠  王琦  何晓嫒 《干旱区研究》2019,36(6):1450-1456
利用陕西省96个国家气象站多年逐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冷热舒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陕西省1981—2016年舒适度和舒适等级日数均成北少南多,并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变化特点,其中汉中等9站舒适等级日数多年平均大于200 d,榆林等7站舒适等级日数多年平均小于120 d;②各区域舒适频率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陕北7—8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关中6—8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陕南6—9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③全省历年平均CIHB为45. 7,舒适等级日数92. 4 d,CIHB和舒适等级日数均在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出现2次峰值;④气温与舒适度指数的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高达0. 960 5,平均风速与CHIB显著负相关,气温较高时相对湿度与舒适度指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水资源复合系统为基础,建立了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该地区1996~2005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陕北地区除本身干旱缺水以外,水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用水效率低和经济水平不高是影响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1996~2005延安市和榆林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均处于较弱和中等之间,且呈上升趋势,提高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健全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评析了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总结探讨了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做法及经验,并提出建立健全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陕西伏旱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省1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7~8月地面观测资料和美国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陕西伏旱天气气候特征和典型伏旱期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陕西伏旱具有气温高,降水少,持续时间长,以及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1960、1970和1990年代是伏旱多发时期.强伏旱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青藏高压发展加强并向东北方向移动,与西风带长波脊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合并,形成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青藏高压或带状高压,是陕西典型伏旱期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100 hPa南亚高压、300 hPa高压、500 hPa的青藏高压中心位置基本一致,且与对流层上下层的暖中心相对应,是持续性异常伏旱期所具有近似正压结构的典型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