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利用景观紊乱度界定城市边缘区范围基础之上,构建乌鲁木齐城市边缘区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乌鲁木齐城市边缘区居住环境满意度调查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来加权求和,对乌鲁木齐城市边缘区的居住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以建设优质的居住环境为目标,结合城市规划提出了乌鲁木齐城市边缘区居住建设的优化方向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选取与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23个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综合性协调度评价方法构建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两系统的协调度,并对各年份的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1998-2002年间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均处于低水平的协调阶段,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于2003年达...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构建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特尔非法的评价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4.
西安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居住条件、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经济技术条件和社会人文五个方面,构建西安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1997年至2007年的人居环境指标数据,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评价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西安市人居环境可持续性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快速发展阶段,人居环境高质量均衡快速发展阶段和20...  相似文献   

5.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客观指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首先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个子系统,继而下面又划分了8个评价因子和51个评价指标。另外根据目前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以及相关文献等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等级划分,即分为5个等级,并制定了评判标准。同时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以西北5个省会城市为例,采用2005年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评价模型切实可行,从而可为量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优劣和检测城市的"宜居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自然要素 ,在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绿地系统着手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绿地系统作了综合评价 .结果显明乌鲁木齐绿地景观多样性低 ,绿地布局不合理、不均匀 ,绿地廊道密度低 ,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小。据此提出乌鲁木齐绿地景观生态建设对策 ,以提高绿地系统景观的异质性 ,更有效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定量地、多层面地评价农村环境质量对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的。文中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农村环境资源可利用度等方面入手建立了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RS和GIS技术及单因子评价法、多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等方法建立各级指标的评价模型,并基于网格系统实现评价结果的可视化空间表达。以山西省天镇县为研究对象,对所建立的模型与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验证性分析,其结果与该县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与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地区气温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乌鲁木齐4个气象站43年(1961-2003年)逐月、逐年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应用气候学、气候统计学的方法,对该地区的气温变化状况和城市热岛效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年平均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64℃/10 a.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检测1961-2003年乌鲁木齐市年平均气温序列的突变,并通过了滑动t检验的信度水平,检测出1974年是突变点.以1974年为分界点,之前和之后的平均气温分别是11.20℃和12.49℃,升高幅度达到1.29℃.乌鲁木齐市冷暖阶段:从43年来看,乌鲁木齐经过了一个偏冷阶段(1963-1974年)和一个偏暖阶段(1974-1990年);1990-2003年,除1997,1998年和1999年有波动外,其余年份气温变化不大.从1961-2003年的月平均气温来看,乌鲁木齐地区在4~9月存在热岛效应,其中夏季6~8月的热岛强度最大.针对突变点1974年,对城郊热岛强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其与乌鲁木齐平均气温突变点的趋势一致,1974年后的热岛强度比1974年前大.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和降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2004-2008年大气环境质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的大气污染依然严重,对城市大气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将是控制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根据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源调查,通过对环境许可制度、排污权交易、临控体系建设挖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分析,提出了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目标,为环境管理和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形象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以及乌鲁木齐建立旅游形象的紧迫性。然后结合乌鲁木齐的实际,分析其旅游资源的现状及特色,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乌鲁木齐市的旅游形象进行受众调查,并对其旅游形象替代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乌鲁木齐市对应于不同区域客源市场的旅游宣传口号,并提出乌鲁木齐市旅游形象塑造及宣传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乌昌石城市群2016年采集的88组浅层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水质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并结合各方法特点采用综合权重法确定最终水质类别,以期得到更加可靠的结果,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来实现水质评价结果的可视化。结果表明:内梅罗指数法与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契合度达到61.4%为最高值;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Ⅱ、Ⅲ、Ⅳ、Ⅴ类水的样本数占样品总数的54.6%、26.1%、13.6%、5.7%,无Ⅰ类水;水质的整体分布规律为:Ⅱ、Ⅲ类水分布较广,从研究区西部石河子市到东部阜康市及东南部乌鲁木齐市皆有分布,Ⅳ、Ⅴ类水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阜康市、呼图壁县。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为研究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定义,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指标体系,并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评价模型,从可持续发展风险系数和协调发展风险系数两个方面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进行综合考察,利用该模型对1995-2005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安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次分析模型为基础,综合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频度统计法、多因子比较法和专家评价法等多种方法提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以西安市近十年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评价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从1998年到2008年,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上升,生态环境良好。据此可以为...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农田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进行总量分析,并对乌鲁木齐市农田土壤重金属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各乡镇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Cd0.53mg/kg,Hg0.07mg/kg,As 7.44mg/kg,Pb 24.83mg/kg,Cr72.51mg/kg;乌鲁木齐市农田重金属变异系数较大,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不平衡;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为标准评价,各元素的污染指数Cd>As>Cr>Hg>Pb,城郊22个乡镇农田重金属中有3个乡镇的综合污染指数大于1,乌鲁木齐市农田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66,污染程度为安全;以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为标准评价,各元素的污染指数Cd>Cr>Pb>As>Hg,22个乡镇中有5个乡镇的综合污染指数大于1,乌鲁木齐市农田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1.05,属轻污染,表明作物开始受到污染,乌鲁木齐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监测站点对无公害苹果园土壤环境质量快速评价分析的需要,研究开发了计算机无公害苹果园土壤评价和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Windows98及以上版本,应用Visual FoxPro 6.0作为开发工具,具有很强的数据录入、污染因子分析评价、数据查询、数据管理、报表输出等功能;人机界面十分友好,可视化程度高,操作简便;通用性好,采用全国统一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适于不同地方的苹果园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乌鲁木齐市近5年来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扩散失衡的原因。同时结合乌鲁木齐市的现阶段发展水平和清洁能源的资源优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方法和解决途径,以达到明显改善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梯田质量评价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条件,提出了梯田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方法。探讨了梯田质量评价系统的主要模块,研究了梯田数据库的结构及主要内容,利用VisualBasic6.0与MapX5.0相结合,开发了黄土高原梯田质量评价信患系统,实现了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患的相互查询、统计分析以及对梯田质量进行评价。本系统的建立能够对梯田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