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黔西南州兴义、兴仁、安龙、望谟4个站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经纬度大五星枇杷优质丰产年的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研究,以及丰产年花期挂果期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兴义丰产年主要在2014年和2015年,安龙主要在2012年和2014年,兴仁主要在2018年和2019年,望谟主要在2018年和2019年;根据对不同点丰产年各项指标分析黔西南州大五星枇杷丰产年周期气象要素、丰产年不同种植点9-12月花期挂果期气候因子分析得出了黔西南大五星枇杷优质丰产年及花期挂果期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下所需要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线性回归、M-K等方法,对永城站1960年12月~2010年11月的月、季、年降水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论表明,近50年永城市年、季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春、夏、秋季及年降水量在减少,冬季降水量略有增加。月降水量4和9月分别以-6.856和-12.549 mm/10a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他月份无论是增多或减少均不显著。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突变点,月、季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冬季在1985年、春季在1993年、夏季在1966和1999年、秋季在1989年;4、8、9、12月分别在1975、1964、1986、2000年。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在减少,致使年降水量减少;秋季降水量减少的速率较大,是近几年连续出现秋季异常气象干旱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鄂州市1959—2018年逐日气温资料,应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合累积距平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鄂州市近60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鄂州市近60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相对于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年平均气温无明显突变;年平均最高气温在2002年发生突变;年平均最低气温在1989年发生突变;年极端最高气温在2008年发生突变;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981年发生突变;年平均气温表现为准18年、准10年的年代际周期和准4年尺度的年际周期;年平均最高气温表现为准16年的年代际周期和准4年尺度的年际周期;年平均最低气温表现为准30年、准18年和准10年的年代际周期以及准4年的年际周期;极端最高气温表现为准12年的年代际周期和4~6年及2~4年的年际周期;极端最低气温表现为准30年、准16年和准10年的年代际周期以及准6年和准4年的年际周期。  相似文献   

4.
基于鄂州市1959―2018年气候资料,应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鄂州市近60年霜日数、积雪日数、低温日数、高温日数、雨日数和暴雨日数等6类高影响天气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1世纪10年代以来鄂州市霜日数、积雪日数、低温日数、暴雨日数减少趋势十分明显,高温日数和雨日数增多趋势明显。近60年来霜日数和低温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高温日数呈现明显增多趋势;积雪日数、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变化趋势总体平稳,略有增多。霜日数1月和12月最多;低温日数和积雪日数1月最多;高温日数7月最多;雨日数春季3―5月相对较多,秋季9―11月相对较少;暴雨日数6月最多。霜日数、积雪日数、低温日数、高温日数、雨日数、暴雨日数分别在2010、2001、1981、2005年,2000年和2015年之后,1968年发生突变。霜日数在整个时域上存在着准20年的年代际周期;积雪日数在1964―2014年存在着准20年的年代际周期;低温日数在整个时域上存在着18~22年的年代际周期;高温日数在整个时域上存在着准16年的年代际周期和4~6年的年际周期;雨日数在整个时域上存在着准22年的年代际周期和准8年的年际周期。高影响天气的变化能对鄂州市农业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2018年5、7和9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阿木古龙甘草示范区选取1年生、2年生、3年生和4年生甘草,对其生长特征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草株高、主根长度、主根直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随甘草年龄增加而不同幅度增大。3年生和4年生甘草之间主根直径和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在3年生甘草为最大,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孔隙度在3年生和4年生甘草较大。土壤入渗速率和土壤容重在3年生和4年生甘草较低。pH、电导率、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在3年生和4年生甘草下显著提高,表明3年生和4年生甘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6.
采用1961-2016年中国2 481站的大风日数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大风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61-2016年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大风日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西藏(东南和西南)地区年均单站大风日数最多(少),但减少比例最少(多).在显著振荡周期上,全国是14年,东北、北方和西北东部地区均是60年,西北西部、西南和东南地区是7、14和60年,西藏地区是7和60年.全国、东北、北方、西北东部、西北西部、西藏、西南和东南地区的年均大风日数分别在1991、1993、1989、1997、1986、1997、1992和1984年发生突变,但仅西北东部和西藏地区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在空间上,1961-2016年中国年均大风日数呈现出明显的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年均大风日数较多分布在西藏中部和西部、青海南部、新疆东部、四川西部及内蒙古和甘肃北部地区地形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在20世纪70和80年代以正距平为主,而在其他年代均以负距平为主.1961-2016年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年际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波动特征在“胡焕庸线”两侧呈东大西小格局.  相似文献   

7.
利用2020~2021年福建省优质淀粉1组中鲜薯产量试验数据,对邯薯2号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GGE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邯薯2号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比对照增产26.37%和21.96%,位列区组第一和第二;邯薯2号2020年在7个试验点稳定的表现出优于对照品种和平均环境,2021年在福州、宁德、龙岩、南安、莆田和三明等6个试验点丰产性表现最好;理想品种(系)分析显示,2020年邯薯2号是最接近理想品系的品种,2021年邯薯2号是较接近理想品系的品种,均优于对照品种。2020年邯薯2号在宁德、南平、泉州、福州、三明和漳浦等6个试验点名义产量最高,具有特殊适应性,2021年邯薯2号在南安、宁德和福州试验点最适宜。综上,邯薯2号是兼具丰产性和稳产性的理想品种之一,具有广泛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东极青浜岛养殖区域2010年、2012年的4月、8月、11月,2015年的4月、7月、11月和2016年的4月、8月、10月水样数据分析了这几年温度、ph、盐度、溶解氧、氨氮、总磷、磷酸盐和硝酸盐~氮的变化特征。比较每年的表层与底层数据。结果表明,2010~2016年表层温度在14.1~27.1℃之间;表层盐度在26~33℃之间;表层溶解氧在7.09~11.60之间;表层氨氮在0.001~0.620之间;表层总磷在0.006~0.294之间;表层磷酸盐在0.003~0.039之间;表层硝酸盐~氮在0.018~1.209之间。温度、ph和溶解氧无较大变化,而盐度基本呈上升趋势,氨氮、总磷、磷酸盐和硝酸盐~氮每年的变化较大,与水中的有机物和养殖区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累积距平、Spearman秩次相关系数和Mann-Kendall方法对抚河流域1979-2008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以及年均降水序列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应用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分析其时间序列突变点。结果表明:(1)抚河流域降水年内主要集中于3-6月份,10-12月份较少;年际变化上,降水较多年份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降水较少的年份主要集中在本世纪初,尤其是2003年前后。(2)抚河流域春季、夏季和年均降水均存在减少趋势,在冬季存在增加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在秋季基本无趋势变化。(3)抚河流域四季和年均降水大致经历增加-减少-增加-减少4个阶段。(4)春季降水序列突变点为1992年和1995年;夏季降水序列突变点为1986年、1997年和2007年;秋季降水序列存在1997年一个突变点;冬季降水序列突变点发生在1988年和1991年;年均降水序列突变时间分别发生在1985年、1998年和2005年。就整体来说,抚河流域降水突变时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7年、2000年和2009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甘肃省张掖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整体变化显著,在1987~2000年间,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年变化率分别为-4.16%、-3.73%、-4.29%和-2.24%;耕地和荒漠面积增加,年变化率分别为0.82%和0.79%;在2000~2009年间,林地、草地、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年变化率分别为5.79%、5.84%和3.66%;耕地、荒漠和水域的面积在减少,年变化率分别为-0.28%、-0.39%和-3.92%.生态系统服务的静态总价值在整个研究期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1987~2000年间,减少了116 570.8万元,在2000~2009年间,增加了39 393.5万元;林地、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价值的增减是导致相应总价值增减的主要原因.基于发展阶段系数和资源紧缺度的生态价值动态估算方法,估算张掖市1987年、2000年和2009年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总价值分别为136 734.8万元、190 341.7万元和171 348.9万元,动态生态价值的研究对指导干旱地区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科学地回答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这样一个党”的重大历史课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该文针对农业科研单位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创新改革发展思路,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人才整体创新能力、把握好“三大关系”、加大政府的稳定投入、加强求实的创新文化建设等改善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三潭印月以其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本文着重阐述了它历尽沧桑、几经兴衰的历史,研究了它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和变化无穷、和谐统一的整体结构,分析了它的植物造景和配景的基本特点等,并以此纪念它诞生九百周年.  相似文献   

14.
A 组试验证明,氦氖激光(输出功率2.0mw,光斑直径0.25cm)照射家兔骨折部的上方皮肤,可加速骨折的癒合。家兔骨折经整复、固定后,激光照射10次(即骨折后的第12—13天)即可达到临床治癒。照射20次后(即骨折后的第28~30天)即可达到骨性癒合。B 组试验表明,氦氖激光照射骨折部上方皮肤可使血清钙的含量初期(第4—5天)略低,从照射第6天开始略升高,一直持续到停照后的第4天。血清钾的含量也降低,停照后的第4天才恢复到照前水平。血清钙和血清钾的上述变化很可能与加速骨折癒合及加速骨折局部炎症症状的迅速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1987、1989年期间系统研究了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获得=804.82+33.31x-1.41x~2(R=0.9398~(**))抛物线相关关系,其回归高产最佳播期为6月9日,适宜播期为6月4~12日。同时研究了播期对群体建成的影响。从每亩苗数、叶面积发展、比叶重、光合势、净光合生产率及全田干物质累积等方面.阐明了适期播种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结果对提高直播水稻产量,促进市郊粮食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强科技成果培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十一五”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加强重大科技成果培育的主要经验与措施,阐述了促进成果产出取得的成效,从组织好重大课题的研究实施、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优化成果培育计划等方面对进一步提升重大成果产出水平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总结了山东省节水灌溉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多渠道融资、发展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发展设施农业、重视中低产田节水灌溉、扶持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等一系列加快山东省节水灌溉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河北农业大学历经百年风雨,迎来了建校110周年校庆。现代科技学院充分依托河北农业大学的学科基础和办学特色,经过11年的发展,在专业建设、学风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已发展成为省内多学科一体的综合性独立学院。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北郊高、中、低三种肥力水平的潮土上,研究了土壤有效氮、磷、钾的周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氮的含量为冬、春季低于作物生长时期的夏、秋季,而有效磷、钾含量则是夏、秋季低于冬、春季.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气温、降水、作物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等.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宜松  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70-6572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共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步骤。城乡统筹发展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城乡经济结构、财政体制和公共服务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必须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