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稻瘟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用重复序列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I组合,分析了我国1980~1994年12个省(市)108个不同稻区401个稻瘟病菌株(下简称菌株)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依其MGR-DNA指纹(下简称指纹)的相似率,结合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将表现为45个不同致病型的401个菌株区分为54个谱系,每个谱系的寄主范围有限,且与不同稻区稻瘟菌的群体结构差异明显。菌株的指纹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构表明,稻瘟菌有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并在适宜的气候和人工接种条件下,草瘟菌和稻瘟菌可彼此互交。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稻区稻瘟菌谱系和毒性之间的关系,以期明确该菌的致病性变异及其演化过程,为改进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和持抗育种的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复序列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1组合,分析了在我国1980~1996年期间的17省(市)146个不同稻区475个稻瘟病菌株(下简称菌株)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依其MGR-DNA指纹(下简称指纹)的相似率,结合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将表现为48个不同致病型的475个菌株区分为56个谱系,每个谱系的寄主范围有限,且与不同稻区稻瘟病的群体结构差异明显.菌株的指纹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稻瘟菌有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并在适宜的气候和人工接种条件下,草瘟菌和稻瘟菌可彼此互交.文中,作者还分析了不同稻区稻瘟菌谱系和毒性之间的关系,以期明确该菌的致病性变异及其演化过程,为改进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和持抗育种的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1999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 1999年分离自江苏五大稻区代表地通州、高邮、赣榆、宜兴、吴江的 98个稻瘟菌标样进行了DNA指纹图谱分析 ,结果表明 :江苏田间自然发生的稻瘟菌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在 5 5 %的相似性水平上可以将参试菌株划分为 7个遗传系谱 ,各地区所含遗传系谱的数量和谱系分布均不相同 ,其中赣榆地区稻瘟菌遗传多样性较为复杂 ,而宜兴地区最为简单 ,仅含 2个系谱 ;采自不同地区或相邻地区不同田块同一水稻品种上的稻瘟菌同样存在遗传背景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稻瘟病菌种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黑龙江和吉林省稻瘟病菌种群多样性,采用Pot2-Rep-PCR方法对来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部分稻区49个稻瘟病菌菌株的DNA进行指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稻瘟病菌种群在DNA水平上变异较大,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在20个遗传谱中第2个谱系为优势谱系,包含黑龙江省11个菌株,吉林省9个菌株,其他19个系谱的菌株数为1~10个不等。谱系3菌株既是黑龙江省菌株,又是黑龙江省特有的谱系类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稻瘟菌株遗传多样性程度(系谱数/菌株数)黑龙江省(7/23=0.304 3)、吉林省(11/26=0.423 0),吉林省稻瘟病菌的多样性要强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  相似文献   

5.
分子探针在稻瘟病流行病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用重复序列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1组合,分别分析了我国1980~1997年在17个省市146块稻田内外的186个不同水稻品种上采集的445个水稻分离菌株及25种不同禾本科植物和杂草上采集的108个非水稻分离菌株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依其MGR-DNA指纹的相似率,结合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将表现为48个不同致病型的553个菌株区分为56个谱系。结果表明,稻瘟菌有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并在适宜的气候和人工接种条件下,某些禾本科植物和杂草上的草瘟菌与稻瘟菌可彼此互交。这为稻瘟病的流行和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用生物测定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我国在不同空间和时间的稻瘟菌群体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流行因素,并对今后的抗病育种及其利用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rep-Pot2-PCR指纹技术,对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病菌群体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结构,在73%的指纹相似性水平上可将204菌株划分成112个不同的单元型和14个遗传谱系;14个谱系中没有出现绝对的优势谱系;不同年份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未发生明显的演化。DNA指纹分析的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致病类型)之间呈复杂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rep-Pot2-PCR指纹技术,对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病菌群体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结构,在73%的指纹相似性水平上可将204菌株划分成112个不同的单元型和14个遗传谱系:14个谱系中没有出现绝对的优势谱系:不同年份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未发生明显的演化.DNA指纹分析的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致病类型)之间呈复杂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重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ep-PCR指纹技术,对73个重庆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扩增。结果表明,菌株间显示了DNA指纹的多态性,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出2~17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分为12个遗传谱系,其中谱系L7,L9,L12为优势谱系。重庆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菌株的遗传谱系与原寄主品种和地理分布之间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RAPD分子指纹技术,对86个重庆晚疲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扩增.结果表明:菌株间显示了DNA指纹的多态性,供试菌株扩增的务带分子量大小在500~2 000 bp之间.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分为6个遗传谱系,其中谱系L1、L2、L3为优势谙系.重庆晚疫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较简单,菌株的遗传谱系与地理分布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06-2007年重庆地区的稻瘟病菌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7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73个供试菌株划分为12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病学方法,测定了分布于各个遗传谱系中的66个稻瘟病菌菌株的致病型。66个菌株分属为ZA、ZB、ZC、ZF、ZG共5群22个致病型,其中ZA、ZB群占优势,ZA11、ZB11为优势致病型。与2002年重庆稻瘟病菌70个菌株的遗传谱系和致病型进行对比发现,不同年度间重庆稻瘟病菌的谱系和致病型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近年来呈现出更为复杂多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