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生态模型模拟和尺度转换手段,分析中国退牧还草综合治理工程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和质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探讨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机制,为退牧还草工程的生态成效评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保持平稳,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稳定,但局部区域仍存在草地与农田、湿地和荒漠间的相互转化;2)研究区草地退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植被覆盖度略有增长,叶面积指数略呈波动式增加,净初级生产力呈显著上升,草地植被呈现恢复转好态势,生态系统总体质量有所提高,生态环境向良性演变;3)研究区生态状况具有空间差异性,总体转好,局部变差,各亚区整体水平排序为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治理区>青藏高原江河源退化草原治理区>新疆退化草原治理区>蒙甘宁西部退化草原治理区;4)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草地保护,气候暖湿化促进植被生长与恢复,人类活动干扰局部地区生态系统,三者共同影响研究区总体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效益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目标是使工程区内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但存在实施区域不平衡、后续产业发展滞后、草原配套基础设施薄弱三大问题.本文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作为今后退牧还草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目标是使工程区内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但存在实施区域不平衡、后续产业发展滞后、草原配套基础设施薄弱三大问题。本文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作为今后退牧还草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天然草地现状与风沙源区植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11.82亿亩天然草地,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67%。天然草地作为内蒙古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具有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内蒙古草地80%以上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过度利用,导致草地荒漠化趋势不断加重。本文分析了2000年以来内蒙古风沙源地在连续遭受3年干旱和虫害(蝗灾)后造成的草原退化和沙化趋势以及草地围封等措施对植被恢复的效果,论述了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以及风沙源区天然草地植被的演替轨迹,揭示了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自我和人工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5.
退化羊草草原围栏封育多样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退化羊草草原围栏封育后的多样性动态进行了研究.样地于1983年围栏封育自然恢复,用封前植被为羊草草原的退化变体,即以冷蒿为建群种的含小叶锦鸡儿斑块的冷蒿+丛生小禾草、羊草群落.对25年恢复过程的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退化草原围栏封育自然恢复过程中,密度多度和生物量多度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总体上保持稳定;羊草、冰草、冷蒿的生物量和密度的变化与多样性指数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星毛委陵菜的生物量和密度变化与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分析评价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分析评价报告谷锦柱,王梦龙,赵景峰(内蒙草原勘察设计所,内蒙草原工作站呼和浩特市010010)内蒙古是我国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基地之一。因此,分析评价内蒙古草地资源,为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是开发建设内蒙古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1草...  相似文献   

7.
加大草原植被建设力度促进鄂托克旗草牧场良性循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内蒙古鄂托克旗草原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对策。以开展人工草地建设和治理退化草地为重点,大力加强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力度,全面发展舍饲养殖、禁牧、休牧、饲草料加工调制等技术措施,实行以草定畜,解决畜草矛盾,保护草原生态,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从而促进鄂托克旗基本草牧场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我国今年退牧还草0.067亿公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牧业通讯》2006,(9):28-28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消息,退牧还草工程自2003年开始试点,计划利用5年时间,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  相似文献   

9.
1993~1997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勤草原进行的定位研究表明,以冷蒿为建群种的中度退化草地围栏后夏季休牧、冬季利用,可自然恢复草群结构及初级生产力,使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增加,有利于草场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中游为研究区,应用Landsat TM资料,结合地面生物量定位测定,建立草原地上生物量估产模型,应用Visual C^ 编程,估算了2000年7月中下旬锡林河流域中部草原地上生物量。在锡林河流域中部两大草原植被类型[羊草 大针茅和(大针茅)克氏针茅 冰草]不同生物量的基础上,以象元为诊断单元,判别了各象元所代表地块草原植被的退化等级,绘制锡林河流域中部草原植被退化分布图。1999年锡林河以东草原退化面积为2697.3km^2,占中游草原面积的49.7%,以西退化面积为1644.4km^2,占30.3%。以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为目标,针对不同退化等级草场制定不同的牧草产量利用率,划分6个放牧强度等级,计算各放牧等级的合理放牧得序(标捧羊单位/km^2)、面积和载畜量.研究结果可为草原退化的恢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华池县把退牧还草工程作为有效保护天然草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主要抓手,全力以赴抓项目实施。通过项目实施,草原植被覆盖度、草层高度、牧草产量均显著增加,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的休养生息,草原生态正在恢复中,实施效果明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部砒砂岩丘陵沟壑地区侵蚀沟谷发育较多,由于气候干旱、土壤风沙严重等自然条件以及过度放牧、草原开垦、滥采乱挖等人为因素,使沟源区草地严重退化、加重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较严重。自2000年起准格尔旗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得到了一定的生态效益。本文主要以准格尔旗暖水乡侵蚀沟壑地区和纳日松镇的开矿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草原草群的野外调查、草群样地、土壤样品与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方法,展现了退牧还草以来的沟源坡地和平地草群的恢复状态以及差异。结果表现在以砒砂岩和部分黄土为基岩的地面草群特征以及表层土壤的有机质、机械组成产生变化,说明了退牧还草以来的草原环境差异。表明了草地草群的种类组成、草群盖度、高度和优势度现象等群落特性变化和表层土壤的养分、土壤机械组成等方面也提高了一定的恢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资源,为我国提供者很大的经济收入,同时草原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地球生态系统的一种,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分为草原、温带草原等多种类型。草原上生长的多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但是,由于我国近些年大力的发展畜牧业,并且没有对草原的恢复做任何的保护措施,对草原生态系统一直不够重视,导致中国在20世纪末期,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出现了土地沙漠化面积逐渐扩大,沙尘暴肆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然而现代也出现了大量的人工草原,可供人们休闲娱乐,草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作用。因此,现在这些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草原生态系统才慢慢的被人们所重视,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才被人们所知晓。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我国也对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垂穗披碱草+杂类草型草场围栏封育禁牧的效果调查分析,围栏可明显提高垂穗披碱草型草场的产草量和植被高度、盖度、密度,使草地植被得到恢复,同时可有效的改善草原生态系统,促进草群自然更新,随着围栏期限的延长,改善效果越加明显,整个草地生态系统逐步趋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夏悦  王国会  沈禹颖  马景永 《草业科学》2022,38(9):1869-1881
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安全与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草原分布地,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探究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变历程对该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史料探究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嬗变历程.研究表明:在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更新世到全新世中期,黄土高原草地植被随气候变迁经历了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的多次转变.到全新世晚期,由于暖期结束、气候总体变冷变干、人口基数增加和农耕文明的发展,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向干草原转变,草原带逐渐南移,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面积不断减少,荒漠草原分布范围变广.随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生态建设成效逐渐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试点等生态项目实施下,黄土高原的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黄土高原山青草盛,绿意盎然,植被恢复已经到达区域水资源承载的极限,生态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仍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1背景我国的天然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1.7%,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我国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天然草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退化,国家也为此颁发了很多政策,如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让正在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草原生态系统恶化的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草原生态问题还是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7.
《草原法》对草原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但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正一步步地恶化,草原建设的速度赶不上草原过度利用的速度,赶不上人们开垦破坏草原的速度。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以消耗资源为代价,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都赶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虽然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施了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禁牧封育等工程,但草原恢复、建设经费总体来说还处在国家独当一面的情形。如何规范人们合理利用草原,如何制止破坏草原,如何鼓励人们对草原建设的投入,新《草原法》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18.
试论家庭畜群小草库伦建设巴根(内蒙古赤峰市草原工作站,024000)“民以食为本,畜以草为命”“无草则无畜,草好畜旺”。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草场沙化、退化情况依然十分严重。从全区来看,草原建设速度赶不上草场退化速度,建设草原增加的产量远远低于草场退化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垂穗披碱草+杂类草型草场围栏封育禁牧的效果调查分析,围栏可明显提高垂穗披碱草型草场的产草量和植被高度、盖度、密度,使草地植被得到恢复,同时可有效的改善草原生态系统,促进草群自然更新,随着囤栏期限的延长,改善效果越加明显,整个草地生态系统逐步趋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安全与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草原分布地,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探究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变历程对该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史料探究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嬗变历程。研究表明:在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更新世到全新世中期,黄土高原草地植被随气候变迁经历了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的多次转变。到全新世晚期,由于暖期结束、气候总体变冷变干、人口基数增加和农耕文明的发展,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向干草原转变,草原带逐渐南移,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面积不断减少,荒漠草原分布范围变广。随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生态建设成效逐渐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试点等生态项目实施下,黄土高原的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黄土高原山青草盛,绿意盎然,植被恢复已经到达区域水资源承载的极限,生态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仍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