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瓢鸡是镇沅县特有的珍稀家禽品种,以其外貌奇特和肉质鲜美细嫩而闻名。本文主要介绍了瓢鸡特点、瓢鸡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了瓢鸡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与利用好瓢鸡资源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优质青饲料瓢沙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瓢沙,学名芜萍,又称绿沙、沙子。属浮萍科芜萍属,是体形最小的种子植物,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毫米,宽不到1毫米。瓢沙是优质的鱼畜禽青饲料,被称为草、鳊等鱼苗种阶段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利用率高的天然颗粒饵料。瓢沙的干物质含粗蛋白为34%—45.8%,与大豆相似,比小麦高2—2.5倍。瓢沙培育简易,繁殖快,产量高,捞取方便,不与农争地,且生产周期长(5—10月底),是解决饲料紧缺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厌食调教,可训练家畜避免误食有害植物。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弄清厌食翠雀花(Delphinium barbeyi,山地牧区的一种有毒植物)效应能否被群牧所逆转;同时确定这种厌食性能否被强化,以经得起群饲和群牧。试验用12头牛。给试验1、2组青年母牛喂经氯化锂浸泡过的翠雀花,使其味道与氯化锂引起的肠道痛苦联系起来,对照组(3组)喂用水浸过的翠雀花。将未经强化的处理组(群饲翠雀花,不加氯化锂)与对照组同槽饲喂翠雀花,当未经强化训练的试验组牛吃到未经氯化锂处  相似文献   

4.
1开发试验的目的 柞蚕是饲育在露天野外蚕场里的吐丝昆虫,因受柞蚕相关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产量极不稳定.鸟类食柞蚕是造成减蚕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海城市东部山区主要有麻雀、牛眼珠雀、串堂雀、红尾巴根、三斤半、叽叽鬼、画眉鸟、山鸡、高丽雅雀、杜鹃、乌鸦、鹊雀等,在这些鸟类大多数为益鸟,有的还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鸟类.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青藏高原天然草场高效利用管理模式,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冬春天然草场有机无机复合肥添加及刈割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天然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草场。施肥后在天然草场牧草生长中期进行刈割能提高牧草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施肥、刈割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的有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瓢鸡是新发现的一个有着特殊生理结构的鸡种,是中国稀有的家禽遗传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利用价值。瓢鸡主要特征是无尾椎骨、尾棕骨、尾脂腺,无主尾羽和镰羽。瓢鸡肉质细嫩,品质优良,味道独特鲜美,可与山鸡媲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等应用10%硫酸金雀花硷制剂对排出滞留胎衣的结果在第一期临床试验时不论是静脉或皮下注射(并用 estrogen)使用60c.c.剂量时,胎衣排出率最高。使用剂量较小时不能达到100%的排出率。在第二期临床试验中在胎衣滞留的初期硫酸金雀花硷制剂的效果良好,排出率也高。在胎衣滞留时间较长时,单独使用硫酸金雀花硷不能达到良好效果,然而硫酸金雀花硷与 estrogen并用时滞留胎衣排出率甚高,然而二者注射间隔时间有  相似文献   

8.
天然草原改良采用补播牧草的形式,可有效保留原植被,在地表植被不变的情况下,辅以播种适合的牧草品种,达到保持水土、不影响当年草场利用,是成本低,见效快的一种草场改良方法。本试验利用轻重耙耙地补播和利用草地免耕松播机进行天然草场改良两种方式。1试验材料1.1试验机械采用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研制草  相似文献   

9.
利用DNA测序与PCR-RFLP方法,分析瓢鸡溶质载体24家族A5成员(SLC24A5)基因多态性,并与肤色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SLC24A5基因第4外显子发现G482C多态位点,引起161位苏氨酸变为丝氨酸(T161S),建立了引入酶切位点的错配Nhe I PCR-RFLP分子标记,利用该标记对52只白肤色与44只黑肤色瓢鸡个体进行了基因分型。试验结果提示,SLC24A5 NheI PCR-RFLP标记与肤色性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G等位基因在白肤色群体和黑肤色群体均为优势基因,黑肤色群体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白肤色群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生化特性方面研究镇沅瓢鸡的种质特征,试验随机选取了成年镇沅瓢鸡100只为研究对象,对其14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镇沅瓢鸡血浆有机物含量中三酰甘油和总蛋白含量公鸡均显著低于母鸡(P0.05),尿酸含量公鸡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血浆酶活性中碱性磷酸酶含量公鸡显著低于母鸡(P0.05),其他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公、母鸡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镇沅瓢鸡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较低,在饲喂过程中应注意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DNA测序和PCR-RFLP方法,分析了瓢鸡线粒体DNA COX3基因(mt DNA COX3)变异,并与生长和屠体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在瓢鸡线粒体DNA COX3基因发现C10669T多态位点,建立了Eco RV PCR-RFLP分子标记,利用该标记对300日龄具有生长和屠体性状记录的82只瓢鸡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表明,线粒体DNA COX3基因C10669T多态位点在瓢鸡群体中C基因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为69.5%,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分别为0.3341与0.4240。C10669T位点基因型在体重、龙骨长、跖长、屠体重与胸肌率5个性状差异显著,C基因型个体普遍高于T基因型。线粒体DNA COX3基因对瓢鸡生长和屠体性状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两种土壤改良剂对3种牧草生长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兴艳  张雷一  刘方  姚斌  龙健 《草业科学》2015,(11):1887-1891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种植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黑麦草(Lolium perenne)、拉巴豆(Dolichos lablab),研究土壤改良剂对喀斯特不同品种牧草生长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在相同的土壤条件及水分管理状态下,3种牧草的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秸秆炭处理的3种牧草平均值分别为1.57、0.25、7.70 g·株-1,具体表现为拉巴豆雀稗黑麦草;但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种植雀稗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最高分别比黑麦草和拉巴豆高15.4%和31.1%,雀稗的土壤持水能力明显高于拉巴豆。土壤添加5%秸秆炭后,在连续10 d不降雨的条件下,雀稗、黑麦草和拉巴豆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高17.9%、17.4%和19.8%。本研究显示,施用秸秆炭对牧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雀稗在秸秆炭处理下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和秸秆提高了9.5%和30.6%,种植雀稗有利于提高喀斯特土壤含水量,秸秆炭添加后其提高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热研11号黑籽雀稗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了染色体压片法研究了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Reyan11’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热研11号黑籽雀稗的染色体数目2n=40,核型公式为2n=2x=40=32m+4sm+2st+2M。核型分类为"2A"型,比较对称。研究确定了热研11号黑籽雀稗染色体的数目,并分析了其核型,这为热研11号黑籽雀稗的起源演化及分子生物学提供了细胞学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瓢鸡,俗名闭毛鸡。由于臀部丰腴,尾部无主尾羽,体型外貌看似当地农民使用的葫芦瓢,故人们称其为"瓢鸡"。瓢鸡在镇沅县饲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1980年镇沅县畜禽资源调查队在九甲乡首次发现该品种,当时总存栏300只左右。2006年再次进行遗传资源普查时仅调查到201只,濒临灭绝,引起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及畜牧兽医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2007年末,全县瓢鸡饲养  相似文献   

15.
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玉米中的可利用糖含量以确定试验测定的最佳条件,并以此条件为对照测定天然鸽乳中可利用糖含量.玉米及天然鸽乳可利用糖溶液经乙醚去脂,高峰氏糖化酶水解,乙醇提取,饱和乙酸铅脱色后制得.结果表明,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测定量在0.1~0.6 mg/mL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6771x 0.0737,相关系数R=0.9987.测定不同的天然鸽乳样品,试验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其可利用糖含量,0~3日龄天然鸽乳为7.45%~7.64%,4~6日龄天然鸽乳为32.08~60.28 %.  相似文献   

16.
谷氧还蛋白(GRX1)和硫氧还蛋白(TRX1)在动物机体抗氧化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对地方鸡种八个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旨在探索抗氧化基因GRX1、TRX1在不同鸡种、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试验测定GRX1、TRX1基因在普洱瓢鸡、腾冲雪鸡和三黄鸡的十二指肠、回肠、肺脏、心脏、肝脏、肾脏、皮肤、肌肉八个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普洱瓢鸡的GRX1、TRX1基因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腾冲雪鸡,腾冲雪鸡的GRX1、TRX1基因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三黄鸡(P0.01);普洱瓢鸡、腾冲雪鸡各组织中的TRX1、GRX1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三黄鸡(P0.01);TRX1在三个鸡种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GRX1(P0.01)。结果显示,普洱瓢鸡、腾冲雪鸡与三黄鸡抗氧化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影响本地鸡种与培育鸡种抗氧化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盖氏虎尾草和巴啥雀稗都属热带禾本科牧草。本文详细论述了通过对盖氏虎尾草和巴哈雀稗这两种植物脱分化条件的研究,确立了最适植物生长素和培养基,进行了体细胞不定胚的诱导试验,介绍三种愈伤组织培养基以及在不定胚形成诱导过程中,产生不定胚的愈伤组织的外部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斑胸草雀(Poephila guttata)隶属雀形目、梅花雀科、草雀属, 原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的东部地区。中国约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观赏笼鸟。它又名点胁草雀、锦花鸟、斑马雀、灰珍珠、金山珍珠、锦华雀等。在国内有些养鸟专著将金山珍珠鸟另立一种, 实质上金山珍珠鸟与斑胸草雀是同种异名。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一种高效的枳雀快速无性繁殖体系,以枳雀实生苗为试材,对诱导茎段分化腋芽、腋芽生根的最适培养基和移栽驯化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分化腋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T+1.0 mg/mL 6-BA,培养30 d,腋芽诱导率为88.89%,分化系数为1.56;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T+2.0 mg/mL IBA,生根率为86.67%,生根系数为1.15;100株枳雀再生苗移栽驯化存活率为96%。本研究利用微扦插的方法建立枳雀茎段快速繁殖体系,为后续枳雀快繁体系的优化、练苗移栽及遗传转化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瓢鸡即无尾鸡。经调查目前普洱瓢鸡存栏1086只,其中公鸡112只,母鸡974只,处于濒危状态。为摸清普洱瓢鸡的资源情况,于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在镇沅县普洱瓢鸡主产区开展了调查工作。通过对公、母鸡各30只,蛋28枚,肉样29份进行测定,提出普洱瓢鸡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