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棉花早熟品种‘湘K27’和‘JX0010’为试验材料,以晚熟品种‘HN127’为对照,分别设置2个种植密度(2000株/(667 m2)、3000株/(667 m2))和2个播期(5月25日、6月5日),于2021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耘园基地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播期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熟直播棉较晚熟品种SPAD值高;晚熟品种SOD活性总体高于早熟品种,晚播较早播在蕾期到花铃期时能显著提高棉花的SOD活性;从POD活性来看,早熟棉较优;从MDA含量来看,在早播和高种植密度条件下,营养生长期(蕾期)以晚熟品种表现较佳,生殖生长期(花铃期)以早熟品种‘JX0010’最优;品种极显著影响单铃质量、单株铃数和产量,且均表现为早熟品种优于晚熟品种。综合分析,早播有利于提高早熟棉产量,增加种植密度虽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产量,但增产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2.
一、技术运用 1.栽培密度 沙湾县金沟河镇2009~2010年引进1膜8行滴灌栽培技术,棉花种植模式由1膜4行改为1膜8行,667米2种植密度由1.0万~1.2万株提高到1.8万~2.4万株,是一般普通宽膜植棉密度的1.5倍,在中低产田充分发挥了"以密取胜"的优势,依靠坚实的群体,最大限度挖掘棉花群体综合生产潜力,在同等投入基础上,获得30%~50%增产效果,实践证明,采用"以密取胜"的高密度栽培技术,依靠增加密度,提高棉花单位面积株数、总铃数是常规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高贵涛 《北京农业》2011,(25):13-14
<正>1麦棉瓜菜立体种植小麦实现四二式种植,小麦畦宽60厘米,棉花畦宽100厘米。4月上旬,无籽西瓜(或甜瓜)庭院阳畦内育苗,5月上旬套种在棉花行内,667米2栽西瓜500株(甜瓜800株),7月上旬,西瓜(或甜瓜)收获。6月上旬,小麦收获后,畦内点播美国无架豆角。这一生产模式,667米2产小麦300千克,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北京市通州区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在设施蔬菜生产中推行了一些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型10种模式。1观光采摘型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日光温室草莓套种小西瓜种植模式草莓,主要品种有红颜,章姬等。9月上旬定植,第二年1月-5月中旬收获,667米~23000多千克,667米~2密度8000棵,产值3.00万多元。套种小西瓜,主要品种有京秀、京玲、L-600、黄晶1号等。2月上旬育苗,4月初定植在草莓畦上,隔行种植,667米~2密度900株。6月中旬-7月份收获,667米~2产2200千克,产值1.3万元,667米~2总产值高达5.00万元。日光温室草莓套种小番茄种植模式草莓品种及栽培管理同上。套种小番茄(绿宝石、小黄玉等),2月初育苗,3月底-4月初定植在草莓畦上,隔行种植,667米~2密度1500株。6月中旬开始收获,667米~2产2000多  相似文献   

5.
早熟马铃薯与棉花间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市马铃薯与棉花间套模式受到棉农欢迎.该模式不仅能使棉花获得高产(667米2产籽棉300千克左右),而且每667米2还"白捡"2 000千克左右马铃薯,667米2效益纯增1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同化、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晚播冬小麦的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麦18"为材料,研究了低(150万株/hm2)、中(225万株/hm2)、高(3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对适度晚播(10-26)冬小麦花后氮素代谢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与正常播期(10-15)冬小麦相比,晚播冬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但因生育期缩短,其全株氮素积累量、籽粒含氮量、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有所降低。晚播冬小麦中、高密度处理旗叶的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且中密度处理叶片含氮量、籽粒和全株氮素积累量较高。最终,中、高密度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高于低密度处理。【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新麦18"在适度晚播条件下兼顾高产和高效利用氮素的适宜播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杨福军 《农村科技》2014,(11):22-23
<正>沙湾县乌兰乌苏镇每年种植玉米16.7千米2以上,2014年种植的滴灌高密度玉米5.3千米2,667米2产量在950~1 200千克。根据乌兰乌苏镇实际情况,制定出滴灌玉米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一、产量结构目标产量为每667米2产干籽1 200千克,理论667米2株数7 500~8 000株,收获株数6 500~7 900株,平均穗粒数580~680粒,平均667米2穗数  相似文献   

8.
播期与密度对石豆4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夏播大豆石豆4号的增产潜力,以石豆4号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播期和密度)三水平(播期6月15日、6月25日和7月5日,密度18.0万株/hm2、22.5万株/hm2和27.0万株/hm2)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该品种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与密度组合。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大于密度,在一定播期范围内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不显著;适宜石豆4号高产的播期与密度组合为播种期6月15日、种植密度18.0万~27.0万株/hm2,其中播种期为6月15日、种植密度为27.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结构特性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光截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干旱区棉花高产节水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方法]选用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有限滴灌(I425,滴灌量425 mm)和常规滴灌(I500,滴灌量500 mm)滴灌模式,每种滴灌模式下设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D12,12×104株/hm2)、中密度(D24,24×104株/hm2)、高密度(D36,36×104株/hm2).测定不同生育期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叶簇倾角(MTA)、冠层开度(DIFN)、光截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结果]与常规滴灌模式相比,有限滴灌模式减缓了盛蕾至初花期株高增长速度,保持盛铃后期至吐絮期较高的LAI,增加了MTA和DIFN,进而显著提高了冠层中、下部的光吸收率,在不显著降低籽棉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WUE.常规滴灌条件下,LAI、MTA、冠层总光吸收率(LIR)以中密度处理较高;有限滴灌条件下,上述参数均以高密度处理最高.常规滴灌中密度处理、有限滴灌高密度处理均显著提高单位面积铃数,最终获得了较高的籽棉产量;WUE则以有限滴灌高密度处理较高.[结论]在保持较高叶面积指数条件下,通过调节叶倾角,保证冠层中、下部较高的光吸收率,提高冠层总光吸收率,是有限滴灌高密度种植模式实现棉花高产节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新疆陆地棉高密度生产上推广DPC化调技术,对调节棉花株高、塑造理想株型,争取棉花优质高产起到重要作用,但对实现海岛棉高密度种植,使用DPC化调,对其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目前很少有研究。因此,本实验就此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海岛棉不同密度种植,使用DPC化调,找出一个喷施DPC最佳效果的适宜密度,为海岛棉高密度种植化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棉花种植密度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棉花种植密度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新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为处理,研究棉花生育进程,各生育期根、茎、叶的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以及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棉田中等肥力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栽培的最佳收获密度为1.20×104株/667 m2,播种密度为1.40×104株/667m2.[结论]北疆中等肥力棉田中等密度栽培棉花具有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冀南地区麦套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中早熟抗虫杂交棉邯杂9号为材料,在冀南地区曲周示范点研究了种植密度(3.75万、4.50万、5.25万、6.00万和6.75万株/hm~2)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有明显影响,在5.25万株/hm~2处理时,籽棉产量达到最高(4 693.4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在4.50万株/hm~2时,皮棉产量最高(1 942.6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相当。在3.75万~5.25万株/hm~2处理时,铃重变化不大,但显著高于6.00万、6.75万株/hm~2处理。[结论]在维持较高铃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群体铃数,从而实现麦套棉高产。  相似文献   

13.
棉花双层双株高密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棉花高密度多种模式在库尔勒市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2000hm2高密度棉花平均产皮棉143kg/666.7m2,比常规植棉增产16%.棉花双层双株模式将成为我市植棉的主要种植模式.我将其相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滴灌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花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衰老及物质生产的调节作用,为调控滴灌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滴灌(I1,600 mm)和有限滴灌(I2,450 mm),每种滴灌模式下设低密度(D1,12×10~4株/hm~2)、中密度(D2,24×10~4株/hm~2)和高密度(D3,36×10~4株/hm~2),测定了棉花产量形成期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保护性酶活性及干物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常规滴灌处理相比,有限滴灌处理棉花LAI降低了17.8%,但盛铃期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增加了8.4%、44.7%、12.9%;两处理间干物质累积量无明显差异。随种植密度增加,LAI、干物质累积量及盛铃期可溶性蛋白(Pr)、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SOD与LAI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LAI与生殖器官干重和总干物质重均极显著正相关(r=0.721**,r=0.859**)。有限滴灌条件下,高密度处理通过增强盛铃期后叶片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Pr含量,延长LAI高值持续期,最终获得了较高群体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累积量。【结论】有限滴灌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可弥补水分亏缺对棉株生长的负面效应,有利于实现棉花节水高产。  相似文献   

15.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确定适宜的棉花播种期,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关键,是高产、稳产的基础。为此,研究不同播期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影响尤为重要。本试验调查31团棉化促早栽培3个不同播段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19~25日播种的棉田产量最高,平均667米~2籽棉产量达503.9千克,较4月1~5日播种的地块667米~2增产75.05千克,增产率为17.5%;其次是3月26~31日播种的棉田,平均667米~2籽棉产量为464.6千克,较4月1~5日播种的地块667米~2增产35.75千克,增产率为8.3%。  相似文献   

16.
侯玲 《农村科技》2014,(9):18-19
<正>棉花是玛纳斯镇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都在上千公顷以上。近几年,我镇大力推广滴灌技术和机采种植模式,667米2皮棉产量达130~145千克,并出现160~180千克的高产棉田,现将玛纳斯县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播前准备1.清理土地11月初人工清除滴灌带,机械粉碎棉秆、清理残膜。2.施足基肥玛纳斯镇土壤肥力大致情况如下:1平均碱解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我区李钊庄镇有16户农民采用西瓜套种棉花的种植模式,种植面积5.33公顷,平均667米2收获西瓜(上茬)5500千克,产值2200元;收获棉花(下茬)312千克,产值2184元,两茬合计4384元,获得良好效益。具体技术措施如下。1.上茬地膜西瓜1.1播前准备1.1.1施肥整地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667米2施优质有机肥(以腐熟的猪圈粪为例)5000千克,硫酸钾型撒可富50千克。1.1.2做畦①按1.5米宽的幅用开沟犁开沟,667米2施种肥撒可富10~15千克。②用21厘米步犁于原垄两侧分别坌土向垄沟捧土覆盖,后用耙子搂平,成10厘米左右宽的小垄。③选用0.9米宽的地膜…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浙大619"的推广步伐,从2010年开始进行了"浙大619"最佳播种期、移栽密度和施氮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大619"育苗移栽,早播(9月22日播种育苗)以每667m2种植0.55万株、每667m2施尿素32.5kg产量最高;中播(10月2日播种育苗)以每667m2种植0.75万株、每667m2施尿素32.5kg产量最高;迟播(10月12日播种育苗)以每667m2种植0.95万株、每667m2施尿素27.5kg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播期和密度对早熟棉新品系邯901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棉新品系邯901为试验材料,在晚春播、不覆盖地膜种的植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播期(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和种植密度(7.5万、9.0万、10.5万株/hm2)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且种植密度较小时,有利于棉花单株果枝数和铃数的增加,其中5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指标值最高;早播种且种植密度较大时,有利于棉花总铃数、霜前花率以及霜前籽棉、籽棉和皮棉产量的增加,其中5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指标值最高,但是在推迟播期(5月15日)情况下通过增加种植密度(10.5万株/hm2)同样可以获得较高产量;晚播种且种植密度较大时,可以减少棉花烂铃,其中播期推迟至5月15日或种植密度增大到10.5万株/hm2时可以有效减少烂铃;试验播期和密度条件下不同水平对棉花铃重和衣分影响不大。因此建议,在黄淮棉区采用"晚密早"的栽培模式,即实行晚春播(5月15日)、增加种植密度(10.5万株/hm2)种植早熟棉品种,可使棉花吐絮期躲过雨季,减少烂铃,获得较高产量,节省人力和投入,增加棉田纯收益。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16,(1):44-45
为探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薏苡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薏苡米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推广提供理论,采用三种种植方式4个密度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2株、3株、4株),4个密度(2500窝/667m~2、3000窝/667m~2、3500窝/667m2、4000窝/667m~2);以窝栽3株,密度3500窝的栽培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