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四倍体多年生玉米F_1减数分裂构型及不同构型的染色体来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品红染色和多色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玉米×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种F1减数分裂构型及其不同构型染色体来源。结果表明,玉米×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种F1减数分裂构型平均为4.66I+5.00Ⅱ+5.12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分别为绿、红和黄色荧光信号,表明单价体来源于玉米,三价体构型染色体来源于玉米和四倍体多年生玉米种同源染色体配对和二价体的染色体仅来源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种。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玉蜀黍属A、B和C染色体组组成更恰当。 相似文献
2.
3.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五倍体后代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非整倍体中体细胞或花粉母细胞(PMCs)出现47、44和41条染色体的频率均高于其他类型的细胞.除了2n=38的植株外,其余均为混倍体.在2n>38的花粉母细胞中,附加的异源染色体经常落后于后期核外而呈现染色体消除现象.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期,多数PMCs趋向于均衡分离.另外也观察到后期Ⅰ细胞一极出现17或18条染色体的特殊分离方式.对PMC后期Ⅰ细胞核以及雌雄配子的组成及比例的研究也发现,在2n=44和41的植株中存在染色体的消减现象,雄配子染色体消减的速率快于其余两种情况.而且低染色体数目配子(n=22~19)具有更高频率传递给后代.根尖的体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消除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高效的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 L.)非整倍体离体诱导加倍的方法,为紫锥菊育种和遗传学研究提供创新性种质。[方法]采用离体诱导方法,比较4个紫锥菊近三倍非整倍体株系(C31,2n=31;C32-1,2n=32;C32-2,2n=32;C34,2n=34)在不同前处理持续时间、不同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和处理持续时间条件下的加倍诱导效果的差异。[结果]4个非整倍体株系的染色体加倍效果均随预处理时间的延长、秋水仙素处理浓度的提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分别在预处理4 d、秋水仙素浓度120 mg/L、处理时间25 d时,获得最佳的诱变效果。根据根尖染色体计数鉴定的结果,由近三倍非整倍体C31、C32-1、C32-2、C34株系加倍获得的近六倍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62、2n=64、2n=64、2n=68,其植株形态与原植物相比,均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化,叶片增厚、反卷、脆硬,叶表皮毛茸增长、加密,叶柄缩短,生根缓慢,根短而粗,侧根少甚至无等特点。[结论]秋水仙素可成功诱导近三倍非整倍体紫锥菊加倍成为近六倍的高倍非整倍体;秋水仙素诱导的非...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分带和非整倍体技术在小麦细胞遗传研究中的综合运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讨论了作者在小麦及其亲缘物种的进化、起源和小麦与亲缘种属间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转移研究中,综合运用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染色体分带(Chromosome banding)和非整倍体技术(Aneuploid technique),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研究结果准确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大白菜珍贵遗传材料的保存提供参考。[方法]以受细菌污染的大白菜非整倍体组培苗和田间植株为材料,以常规消毒处理为对照,分别采用常规消毒+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抗生素和农用杀菌荆预处理+常规消毒对组培苗和外植体(取自田间植株)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组培苗培养7、14d时,污染率分别为9.1%和36.4%,培养基申添加100mg/L氨苄青霉素可有效控制污染;常规消毒外植体接种7d后污染率迭58,8%,杀菌剂预处理+常规消毒可有效控制真菌对外植体的污染,但对细菌无明显作用。[结论]培养基中添加氨苄青霉素、采用合适杀菌剂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可有效控制大白菜非整倍体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植物非整倍体及其在遗传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单体、三体、缺失体等非整倍体是遗传研究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在基因及分子标记的物理定位、确定连锁群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进步,创建和研究新的系列非整倍体工具材料对促进基因及分子标记的染色体定位,进而实现目标基因的克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同源四倍体玉米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继人工诱变的同源四倍体玉米为对象,对同源四倍体玉米和普通二倍体玉米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花粉的育性、结实率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导致同源四倍体玉米结实率下降,产量不高的主要因素是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混乱,分离不均衡等现象所造成的。同时我们对花粉的育性也进行了鉴定,镜检结果,同源四倍体玉米的花粉育性为45%,普通二倍体玉米花粉的育性为65%,故同源四倍体花粉育性下降20%左右,花粉的直径,同源四倍体玉米为75.625μ,普通二倍体玉米平均为61.875μ,差值为13.75μ。又通过统计观察玉米(雌穗),同源四倍体玉米的结实率为8.24%;与普通二倍体玉米比较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一个普通小麦地厅品种(Triticum aestivum L.)与黑麦(Secale cereale L.)杂种F_1的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研究,发现在减数分裂后,花粉细胞发育的早期,大约10%的细胞出现细胞融合(Cytomixis)与细胞并合(Cell fusion)现象,同时,在该F_1群体中,获得了自然结实的种子,为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10.
昆明山海棠对人淋巴细胞18和X染色体非整倍体诱发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昆明山海棠(THH)根部水抽提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18和X染色体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方法:将受试物(THH、秋水仙素、蒸馏水)加入到已体外培养24h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18和X染色体中.继续培养48h后,常规制片,用商业探针18号和X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0.156g/L的THH诱发人淋巴细胞18号和X染色体非整倍体频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P〈0.01或0.05)。结论:THH对人淋巴细胞18号和X染色体具有染色体不分离诱发效应。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玉米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在氮胁迫下的生长反应。[方法]在正常供氮(N+)与氮胁迫(N-)条件下,对玉米染色体片段导入系产量和苗期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Ye478与5个导入系产量和苗期性状有明显差异;与N-相比,N+条件下产量和不同处理时期苗期生物量均有增加,其中L58和L28产量因子增幅较小,是氮胁迫条件下氮高效利用的导入系;L8增幅较大,是氮胁迫条件下氮低效利用的导入系。[结论]为耐低氮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热带种质“320”的导入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3个自交系及其导入热带种质"320"的3个改良系为被测系,以5个外引系为测验种,按NCⅡ设计配制30个组合,分析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热带种质"320"的导入对株高、穗位高的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对其他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的效应由于受体的自交系不同,表现并不一致,甚至对某些优良自交系的有益农艺性状呈负效应;导入"320"的4S1、751、2491分别与齐319、齐318、丹340在单株产量上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目的】以玉米优良自交系综31和178的幼胚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3个耐盐基因(SOS1(SALT OVERLY SENSITWE1)、SOS2(SALT OVERLY SENSITIVE2)和SOS3(SALTOVERLY SENSITIVE3)一起转入玉米基因组中。【方法】利用愈伤的耐盐性比较和PCR检测研究耐盐基因在玉米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表型分析。【结果】早期转化的抗性愈伤耐盐性比较表明.抗性愈伤比非转基因对照愈伤耐盐性明显增强,后期表型观察分析,转基因植株比对照根系发达。根冠比增大。PCR检测结果表明。同时含有三个目的基因的阳性植株占4.63%,含有两个目的基因的阳性植株占5.56%,至少含有一个目的基因的阳性植株占11.11%。【结论】表明将多个目的基因可以同时转入玉米中已成为可能。为快速培育出优质、多抗的玉米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基因枪法将Bt杀虫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DSl000/氦气基因枪将人工合成的Bt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340,8902,吉853,Mo17等的愈伤组织,在含有除草剂Basta2~5mg/L的培养基上筛选与分化。经3轮的除草剂筛选获得1840块抗性愈伤组织。再生860个植株。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3个植株中整合有成基因。 相似文献
17.
壳寡糖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壳寡糖对玉米(Zea mays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壳寡糖处理玉米种子及幼苗,研究壳寡糖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壳寡糖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种子胚乳淀粉酶活力,提高胚根、胚芽的生长速率,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同时,壳寡糖还可提高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促进幼苗生长。其中,浓度为0.1μg/ml壳寡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结论]壳寡糖具有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作用。该研究可为壳寡糖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玉米叶绿体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软件CodonW,对玉米叶绿体蛋白编码基因的密码子用法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了位于密码子3个位置的GC含量和同义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并确定了玉米叶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结果显示玉米叶绿体基因GC含量低,密码子第三位的GC含量最低,偏好使用以A或T碱基结尾的密码子;且确定的25种最优密码子也主要以A或T碱基结尾。分析结果对指导外源基因进行分子改造,提高其在玉米叶绿体中的表达效率及细胞器分子进化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的测交群体定位玉米籽粒性状杂种优势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粒型性状是玉米百粒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鉴定玉米粒型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可以为粒型性状关键杂种优势位点的克隆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一套中国优良自交系lx9801背景的昌7-2单片段代换系为基础材料,与自交系T7296测交构建包含184个测交种的群体。2013年,在河南浚县和长葛两点对测交群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等材料进行了田间鉴定,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成熟后连续收获10株对粒长、粒宽、粒厚和百粒重进行考种。利用方差分析和t测验比较每个SSSL×T7296测验种单个性状与对照种T7296×lx9801的显著性差异,对玉米粒型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进行定位。【结果】单片段代换系的两个亲本在粒型性状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昌7-2的粒长和百粒重高于lx9801,而粒厚低于lx9801。测交群体4个籽粒性状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粒长的平均中亲优势在长葛和浚县点分别为19.32%和15.30%,粒宽的中亲优势分别为10.86%和10.07%,粒厚的中亲优势分别为6.23%和4.78%,百粒重的中亲优势分别为20.97%和25.0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粒长与粒宽、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粒宽和粒厚与百粒重也呈显著的正相关,粒宽与粒厚呈负相关关系。在2个环境中定位了13个粒长的杂种优势位点,其中1杂种优势位点同时被检测到。粒宽定位到14个杂种优势位点,在长葛点和浚县点分别检测到1个主效的杂种优势位点。粒厚检测到25个杂种优势位点,在第2、3、7和9染色体上分别定位到1个共同的杂种优势位点。百粒重在2种环境中共检测到24个杂种优势位点,有6个杂种优势位点同时被检测到,其中在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共同的杂种优势位点hKW1a和 hKW1b;在第7染色体上检测一个主效的杂种优势位点hKW7a,在长葛点和浚县的贡献分别为20.12%和11.03%;位于第8染色体的杂种优势位点hKW8b在2种环境中的贡献率分别为18.64%和8.76%。【结论】玉米粒型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依次为粒长>粒宽>粒厚,在2种环境中共检测到75个杂种优势位点,其中11个杂种优势位点被同时检测到。由于粒长与脱籽率显著相关,而且在育种过程中难以对籽粒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预测,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子标记对粒长的杂种优势进行选择,从而选育出脱籽率高的优良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