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多年实地调查和对照现有资料,首次报道了苏州及邻近地区虾虎鱼科和鳗虾鱼科鱼类的重新定名和种名的重新整理。共确认有2个亚科、6个属、8个种,占全国128种的6.25%,其中纹缟虾虎鱼、矛尾虾虎鱼和阿匍虾虎鱼为本地区新记录的种,列出了虾虎鱼科和鳗虾虎鱼科鱼类的分类鉴定检索表。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钟俊生  伍汉霖 《水产学报》1998,22(2):148-153
采自浙江省缙云仙都(瓯江水系)的一种淡水Xia虎鱼,其颊部感觉乳突排列和外形特征类似于吻Xia虎鱼属的种类,但头疗及鳃盖部的感觉管并无任何无孔,与吻Xia虎鱼属的种类具明显的区别,经鉴定为一新属新种,定名为拟吻Xia虎鱼属PseudorhinogobiusZhongetWugennov,无孔拟吻Xia虎鱼PseuorhinogobiusaporusZhongetWuspnov。  相似文献   

3.
伍汉霖  周志明 《水产学报》1990,14(2):144-148
本文报导了鲈形目(鱼叚)虎鱼科裸头(鱼叚)虎鱼属的一新种,定名为横带裸头(鱼叚)虎鱼C.transverse fasciatus。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虾虎鱼科(Gobiidae)鱼类基因组遗传结构特征,本研究自主开发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微卫星序列153条,结合从 GenBank 中筛选出的虾虎鱼科微卫星序列535条,合计686条微卫星序列,隶属于19种虾虎鱼,序列总长度为295062 bp,包含473个微卫星位点,微卫星位点累计长度为33370 bp。统计微卫星重复类型,发现在所有微卫星重复类型中以二碱基重复出现次数最多,位点数为361个,占总微卫星的76.32%,其中,重复拷贝类别最多的是 AC (340个),占全部微卫星的71.88%,占二碱基重复微卫星的94.18%,在二碱基重复类型中没有发现 AT 和 GC 两种重复类型。三碱基重复位点数为35个,占总微卫星的7.4%,其中以 ACT 重复拷贝类别最多(12个),占三碱基重复微卫星的34.29%。四碱基重复位点数为68个,其中以 CTAT 重复最多(31个),占总微卫星的14.38%。五碱基重复类型中只有 TCTGG和 ATCTA 两种类型,只占全部微卫星的0.42%。六碱基重复7个,占总微卫星的1.48%,六碱基重复中各重复类型出现次数相当。在所有微卫星重复类型中没有发现单核苷酸重复类型。  相似文献   

5.
倪勇 《水产学报》1989,13(3):239-243
本文报道了在我国海南省发现的丝鰕虎鱼属一新种:头带丝鰕虎鱼 Chypto-centrus cephalotaenius,并附有中国10种丝鰕虎鱼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倪勇 《水产学报》1989,13(3):239-243
本文报道了在我国海南省发现的丝鰕虎鱼属一新种:头带丝鰕虎鱼 Chypto-centrus cephalotaenius,并附有中国10种丝鰕虎鱼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鲈形目鰕虎鱼科寡鳞○虎鱼属Oligolepis的一新种,定名为横带寡鳞○虎鱼O.fasciatus并对已知种类列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采自浙江省缙云仙都(瓯江水系)的一种淡水虎鱼,其颊部感觉乳突排列和外形特征类似于吻虎鱼属的种类,但头部及鳃盖部的感觉管并无任何开孔,与吻虎鱼属的种类具明显的区别,经鉴定为一新属新种,定名为拟吻虎鱼属PseudorhinogobiusZhongetWugennov,无孔拟吻虎鱼PseudorhinogobiusaporusZhongetWuspnov。  相似文献   

9.
倪勇  伍汉霖 《水产学报》1985,9(4):383-388
本文报道了阿匍鰕虎鱼属(Aboma)和刺鰕虎鱼属(Acanthogobius)的两新种,分别定名为长体阿匍鰕虎鱼(Aboma elongata)和棕刺鰕虎鱼(Acanthogobius luridus)。  相似文献   

10.
基于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线粒体16S rRNA基因在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及物种鉴定中的作用,采用16S rRNA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及Gen Bank已有序列联合配对分析的方法,对长江口虾虎鱼科9属11种鱼类34个16S 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分类研究。统计分析显示,虾虎鱼科鱼类该片段的A含量明显高于其它3个碱基含量,A+T的平均含量高于G+C的平均含量,第3密码子位点G+C含量最高,其平均值为51.1%,变化范围为49.8%~53.2%。全部转换位点多于颠换位点,转换/颠换比值为1.45。依据Maximum Composite Likelihood模型,得出11种虾虎鱼科鱼类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51,种内为0.002,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76倍。通过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为明显的单系群,并进一步佐证把传统形态分类中弹涂鱼科的青弹涂鱼(Scartelaos histiophorus)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及鳗虾虎鱼科的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和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归属于虾虎鱼科的合理性。聚类结果显示红狼牙虾虎鱼和拉氏狼牙虾虎鱼聚在一起,其节点支持率达100%,两者可能为同种异名。本研究表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虾虎鱼科鱼类进行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是可行的,可为虾虎鱼类的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介螅水母属二新种(丝螅水母目,介螅水母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介螅水母科Hydractiniidae L.Agassiz,1862介螅水母属Hydractinia van Beneden,1841二新种,即螺旋介螅水母,新种Hydractinia spiralis sp. nov.和反曲介螅水母,新种Hydractinia recurvatus sp.nov.,兹将二新种主要鉴别特征描述于下:螺旋介螅水母,新种:伞无顶突;垂管长圆柱形,约为内伞腔深度2/3;口腕简单,末端具成束刺胞;生殖腺很大,呈椭圆形,几乎覆盖整个垂管间辐位,无水母芽;缘触手6条,4条主辐位,另2条仅在相对间辐位,基球延长锥状,同样大小,无眼点,触手长,近端2/3粗壮,远端1/3变细,具螺旋状刺胞。反曲介螅水母,新种:伞无顶突;垂管短小,呈方形;胃柄显著,约为垂管长度1/2;口有4个主辐位口唇,延长成向上反曲的短口腕,末端具成丛刺胞;4个卵圆形生殖腺,附在二个反曲口腕之间的垂管间辐位,无水母芽;缘触手16条,触手基球膨大,呈锥状,同样大小,整条触手具环状刺胞,末端略膨大,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软水母亚纲二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软水母样品系“延平”II号调查船于2007年1月和4月在台湾海峡20º849’~27º056’N,114º920’~121º241’E水域采集的。根据台湾海峡模式标本,本文描述了软水母亚纲二新种:黑背多管水母,新种Aequorea atrikeelis sp. nov. 和波状触丝水母,新种Lovenella sinuosa sp. nov.。兹将二新种主要鉴别特征描述于下: 黑背多管水母,新种:伞扁平,略呈凸透镜形;胃宽约为伞径1/2;口唇23个,简单,片状,口唇数比辐管数少二倍;辐管47条;生殖腺线状,几乎延伸整条辐管;缘触手14条,触手基球宽锥状,有1个背龙骨突,覆盖着黑色素斑块;每二条触手间有3个(2~4)退化缘疣;所有触手基球和缘疣均有向轴排泄乳突;每二条辐管间有1个平衡囊。 波状触丝水母,新种:4个生殖腺线状,生殖腺中线纵向分开两侧,每侧有不规则波状皱褶,生殖腺从垂管近基部沿着辐管到接近环管;4条主辐位缘触手,基球很大,在背轴隆起突出,具黑色素斑块,每个触手基球两侧具有8~10对侧丝;每二条触手间有6~7个退化缘疣和7~8个平衡囊;缘疣无侧丝,疣顶端具黑色斑点。 关键词:软水母亚纲;分类;新种;台湾海峡 中图分类号:Q958.8; S932.8 文献标识码:A  相似文献   

13.
在对小龙虾黑鳃病进行分离培养过程中,得到一株白色菌落的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DNA测序,确定该菌株为绿色白流苏菌;该真菌属于中国的新纪录属和新记录种,小龙虾是它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14.
东海微稚虫属(多毛纲:海稚虫科)一新种记述(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进  纪炜炜  李新正 《海洋渔业》2009,31(3):225-230
根据采自东海区福建长禾沿岸潮间带的标本记述了微稚虫属(多毛纲:海稚虫科)一新种,多齿微稚虫。该种最主要的分类学特征为体后部疣足腹叶具多齿巾钩刚毛,此外,第一刚节疣足背叶十分退化,且无背刚毛。多齿微稚虫为中国海微稚虫属首次报道的成体种类,在以往该属分类学研究中仅记录过数个幼体标本,且未定至种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黄杆菌属中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海产贝类中分离到一菌株YS-9412-130,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末端圆、有鞭毛、不能滑行运动、大小为0.4~0.7μm×1.0~1.5μm,裂殖生殖,不生成芽孢,胞内无多-β-羟基丁酸颗粒。菌落光滑,黄色、半透明,边缘完整。其色素无荧光,含类胡萝卜素,其正己烷提取液经光谱测定最大吸收峰为450nm。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0~25℃,最适为18~22℃,最高25℃(在25℃生长极弱或几乎不生长)。此菌株于pH7.0~9.0能生长,最适pH为7.5,耐6%NaCl,80μg/m1的链霉素或80μg/ml的氨卞青霉素。YS-9412-130菌株为好气菌,严格的有氧呼吸代谢,过氧化氢酶、氧化酶阳性和磷酸酶阳性,利用多种糖、水解淀粉但不分解纤维素、琼脂和几丁质。水解干酪素、胨化石蕊牛奶最后变碱。液化明胶试验阴性,还原硝酸盐;不产H2S和吲哚;MR和V.P.试验阴性;YS-9412-130菌株DNA中G+C含量为32.2mol%。该菌株的特征符合黄杆菌属的特征,但与此属中的其他种比较又有显著的差别,因此将其定为黄杆菌属一新种,命名为黄海黄杆菌(Flavobacteriumyellowseasp.nov)。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南沿海青蟹属(Scylla)的种类组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林琪  李少菁  黎中宝 《水产学报》2007,31(2):211-219
为调查青蟹属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种类组成及明确优势种的种类,采集了13个地区共413只青蟹。通过形态比较,确认有4个种,它们是: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紫螯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榄绿青蟹(Scylla olivacea)。这4个种类可以从头胸甲额缘4齿的长度(FMSH/DFMS)、形状,螯足腕节内刺的有无、螯足及步足斑纹来区分。其中拟穴青蟹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他3个种仅在海南和北部湾被发现。在拟穴青蟹中有9.7%的成熟个体和33.3%未成熟个体具有螯足内刺,因此不能仅凭借这个特征来鉴别拟穴青蟹。本文对青蟹属4个种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分种检索表。图2表4参26  相似文献   

17.
报道采自毛蚶鳃丝上寄生的一种海洋缘毛类纤毛虫,经鉴定为壶形虫属一新种,定名为陈氏壶形虫(Urceolariacheninov.spec.)。本文结合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对其形态学进行了揭示,并就其主要鉴定特征与已知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陈小银  项鹏  陈瑞祥  林茂 《水产学报》2015,39(4):505-510
在分析台湾海峡综合科学调查的浮游生物样品时,发现底栖介形类真喜萤属Euphilomedes(Poulsen,1962)一新种:多节真喜萤Euphilomedes multiangular sp.nov.(♂),主要鉴别特征:1)壳后缘呈斜向截平状,并具3束短刺毛束;2)前器官由5节组成,是真喜萤属中雄性前器官分节最多的种类,最后一节的末端具3根尖刺;3)第2触角内肢第3节较细,两侧略凹凸不平,其末端具5个脊状齿并呈扇形排列,第3节背缘近中央处具1根长的刚毛,刚毛两侧具若干短刺.  相似文献   

19.
才女虫属复合体隶属于多毛纲、海稚虫科,是多毛纲中寄生种类多样性最高的群体之一。本文描述了该复合体在中国海所分布10种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属性。此10种分别为吻蛇稚虫、小蛇稚虫、美角才女虫、难定才女虫、腺袋才女虫、邻近才女虫、触角伪才女虫、膜质伪才女虫、短鳃伪才女虫和网格伪才女虫。其中,邻近才女虫为一新种,该新种主要形态学特征在于其尾部背、腹面皆具缺刻,且头部背面无中触手。中国海分布的大多数才女虫属复合体种类既可以在松软底质上营管栖生活,也可以寄生于某些海洋生物。本文报道的种类中只有邻近才女虫和短鳃伪才女虫未见有寄生现象。中国海才女虫属种类最常见的寄主是贝类(双壳类、腹足类)和珊瑚。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1月在广西北海市侨港镇码头采获银鲈科Gerreidae、银鲈属Gerres鱼类标本两尾,经鉴定为大棘银鲈Gerres macracanthus Bleeker,1854,系我国南海鱼类一新记录。其主要特征为:体长卵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的2.2~2.3倍;体背腹缘均呈弧状隆起,体高以背鳍起点处最高。口小,能活动,伸出时略向下倾斜。体被薄圆鳞,易脱落;侧线鳞41~43枚。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背鳍IX-10,第2鳍棘延长呈丝状,压倒时末端伸达尾柄;臀鳍Ⅲ-7,以第3鳍棘最长;胸鳍长,末端可达臀鳍起点上方;尾鳍叉形。新鲜标本体背部银灰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7~10条青灰色横带;背鳍灰白色,第2鳍棘黑色;臀鳍、胸鳍和腹鳍淡黄色;尾鳍灰黄色,上、下叶内缘暗色,下叶外缘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